來源:參考消息網
(資料圖 視覺中國)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 英媒稱,最新研究顯示未來一百年大型動物可能滅絕,比如大象、犀牛及河馬;而適應狹小棲息地生存能力較強的小型動物將興旺繁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5月23日報導,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未來一百年,隨著人類不斷侵佔動物的領地,哺乳類動物的體重將總體減輕25%。
報導稱,雖然體重減輕主要是由於大型動物滅絕所致,但是由於一些體型較大的動物被迫棲息在縮小了的生活環境中,它們的體積實際上可能要縮小。
報導稱,專家對全球近15500例哺乳動物和鳥類進行了研究,利用計算機模型預測棲息地喪失可能對動物數量產生哪些影響。
報導稱,雖然亞洲象、爪哇犀牛和長頸鹿這類動物將艱難應對棲息地喪失的困境,但是環境適應力較強的家鼠、蹊鼠和烏鶇這類動物會越來越多。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論文首席作者羅布·庫克說:「鳥類和哺乳動物迄今最大的威脅是人類。由於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動物的棲息地被毀,比如毀林、狩獵、精耕農業、城市化以及全球變暖。」
「我們預測的物種大量『減少』將對生態和進化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產生進一步負面影響。」
「未來,能夠在各種棲息地興旺繁殖的小型、快速生活、繁殖能力強、食蟲類動物將佔據數量優勢。」
現在很多科學家認為地球已進入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科學家曾經警告:目前動物正在以百倍於正常速度的速度滅絕。
報導稱,人類製造了有害的棲息環境:棲息地喪失、汙染和氣候變化。這已導致16世紀以來至少77個哺乳類物種、140種鳥類和34種兩棲類動物滅絕。
其中包括渡渡鳥、施特勒海牛、福克蘭群島狼、白氏斑馬、臺灣雲豹、阿特拉斯棕熊、裏海虎和開普獅。
報導指出,每一萬年,野生動物數量變化通常導致兩種哺乳動物種類滅絕。但是,現在的速度是正常速度的114倍。
南安普敦大學應用空間生態學教授費利克斯·艾根布羅德說:「我們證明了哺乳類動物和鳥類的預計滅絕不會是生態隨機滅絕,而是一種選擇性進程,某些動物將被淘汰,這是由它們的特性和適應生態變化的弱點決定的。」(編譯/鄭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