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危言聳聽!大量哺乳動物或將在50年內滅絕

2020-12-04 科技工作者之家

▲接下來的300到500萬年,小型哺乳動物如何演化以彌補大型哺乳動物缺失的示意圖。

人類消滅動植物物種的速度快到大自然的防禦機制——進化——都無法跟上。一個來自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團隊計算,如果保護行動不變,那麼接下來的50年內將有大量哺乳動物滅絕,而自然要花費300萬到500萬年才能恢復原狀。

過去的450萬年中,地球氣候曾發生過5次劇烈變化,造成了大部分植物和動物的滅絕。如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發生,不同的是,這次的元兇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人類活動,且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進化速率。如果哺乳動物多樣化速率在正常水平,恢復至現代人類演化形成前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將花費500萬至700萬年,而恢復到如今的多樣化水平則需300萬到500萬年。

研究者使用了大量的哺乳動物數據,不止包括現存物種,還包括數以百計在不久的過去曾存在的和人類擴散至全球時滅絕了的物種。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充分研究人類對其它哺乳動物的影響。不過,不是所有物種的重要性都相同。一些已經滅絕的動物,如澳大利亞的袋狼或者是南美洲的長頸駝(想像一個有著大象一樣鼻子的羊駝)是進化上非常獨特的類群,它們只有很少的近親。當這些動物滅絕時,進化樹上的這一枝就全部消失了。當這些動物滅絕,我們損失的不止是物種本身,還包括它們獨特的生態學功能和它們所代表的數百萬年的演化史。

「大型哺乳動物或巨型動物,如大約一萬年前滅絕的巨型樹獺和劍齒虎具有高度的進化獨特性。它們的消失意味著地球進化樹的一整枝被砍掉了。」奧爾胡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tt Davis補充道,「鼩鼱科有數百個物種,所以它們能經受住少量的滅絕。劍齒虎則只有4個種,已經都滅絕了。」

恢復25億年的演化歷史已經非常困難,而現在的哺乳動物正面臨越來越快的滅絕速度。瀕危物種如黑犀牛在之後的50年中滅絕的風險非常高。亞洲象——包括猛獁象和乳齒象在內的強大哺乳動物類群中唯一存活下來的兩個物種之一——僅有33%機率活到下個世紀。研究人員在他們對進化歷史損失的計算中加入了這些預料之中的滅絕,並問自己:現有的哺乳動物能自然地彌補這種多樣性損失嗎?

利用強大的計算機、先進的進化模擬以及有關現存動物和已滅絕動物身體大小和演化關係的綜合數據,研究者量化了過去和將來潛在的物種滅絕導致進化時間損失的量和恢復需要花費的時間長短。

由此,研究者提出一個最佳方案,即人類停止破壞棲息地和根除物種,將滅絕速率降低至化石顯示的較低的背景水平。然而即使有這種過於樂觀的設想,哺乳動物也需要300萬-500萬年的時間才能使進化樹的分支再生,而這些分支在未來的50年裡將會丟失。

「雖然我們曾生活在一個充滿『巨人』的世界:巨型海狸、巨型犰狳、巨型鹿等等。現在這種巨型哺乳動物正變得越來越少。現存的巨型動物,如犀牛和大象可能很快就會消失。」來自奧胡斯大學的Jens-Christian Svenning教授說,他領導了一個大型研究項目,包括這項研究。

不過研究團隊帶來的不只有壞消息。他們的數據和方法可以被用來快速鑑別瀕臨滅絕的、進化獨特的物種,從而讓我們能夠提前準備保護對策並關注那些最瀕危的物種。正如Matt Davis所說:「現在保護物種多樣性總要比以後進化容易得多。」

編譯:Max

審稿:alone

責編:南熙

相關焦點

  •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根據近三年的實地調查研究所得數據,公布了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經「功能性滅絕」這一令人吃驚的消息。穿山甲是一種鱗甲目哺乳動物,它們喜食白蟻和螞蟻,每隻穿山甲每年可以吃掉大約700萬隻白蟻和螞蟻,一隻穿山甲就可以控制面積大約350畝的森林中的白蟻種群,是名副其實的「森林衛士」。但是由於人類膨脹的欲望,曾經數百萬隻穿山甲現在已經所剩無幾,而中華穿山甲更是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事實上,不僅僅只有中華穿山甲面臨物種滅絕的困境。
  • 地球人口爆炸 專家:1/4的動物在50年內滅絕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發布的一系列研究報告顯示,世界各地近25%的哺乳動物和13%的鳥類有可能在未來50年之內滅絕,其中位於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360多種大型哺乳動物面臨的威脅最大。地球正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而人類應對此承擔主要責任。
  • 六千萬年前 霸王龍滅絕了,崛起的不是哺乳動物,是泰坦巨蟒
    巨型蠍子以巨型蜘蛛和節肢動物為食,它應該是先用尾刺將獵物刺死,然後再用巨大的鉗子將獵物撕碎。人類這種柔弱的身體,很難經受住它的奮力一夾。 2,遠古蜈蚣
  • 昆蟲滅絕,蝴蝶和蜻蜓或將在本世紀消失?不會!
    文/10000年近日,一則消息很讓10000年震驚。消息是關於昆蟲滅絕的,說雪梨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如果地球上的昆蟲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下去,將在短短幾十年內滅絕。像美麗的蝴蝶、勤勞的蜜蜂和可愛的蜻蜓是昆蟲,很多;而很多人討厭的蚊子和蟑螂也是昆蟲,它們可都是「小強類型」,數量相當驚人,怎麼科學家們就認為在100年內可能滅絕呢?
  • 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
    原標題:英媒:全球昆蟲或在100年內滅絕 將導致生態災難參考消息網2月12日報導 英媒稱,有關昆蟲數量的首份全球性科學綜述說,地球上的昆蟲正在快速走向滅絕之路,這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災難性崩潰」。
  • 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生物滅絕已來臨!各種跡象表明這不是危言聳聽
    2億年前的三疊紀-侏羅紀,也是火山的大爆發導致了當時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物種滅絕,為恐龍的誕生創造了空間。 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恐龍和海洋中的巨型鸚鵡螺滅絕。哺乳動物開始走向巔峰。
  • 哺乳動物危機:進化速度不足以逃避當前的滅絕!
    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計算出,如果當前的保護工作得不到改善,那麼在接下來的五十年裡所滅絕的哺乳動物物種,地球恐怕需要花費三至五百萬年才能恢復。圖片來源:buzzfeed在過去的4.5億年中,地球環境總共發生了五次劇變,致使大部分動植物物種滅絕。每次大滅絕之後,進化過程中新物種會緩慢地補償過去滅絕的物種。
  • 因為好吃被種草,短短26年,一種海洋哺乳動物滅絕
    種草,是非常流行的網絡用語,當一個人遇到一個很好的事物,迫切地將這種事物分享給其他人的行為。種草是一種分享行為,總給人一種有愛的美好感覺,然而,在過去歷史中,有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因為一次「種草」分享,從發現到滅絕,中間只經歷了26年。
  • 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動物鴨嘴獸瀕臨滅絕
    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鴨嘴獸列為瀕臨滅絕物種。今年 1 月,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和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氣候變化可能導致鴨嘴獸的數量在未來 50 年內減少多達 73%。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很多人以為恐龍滅絕以後,地球就自然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網上有些人甚至喜歡表達對我們祖先這種「摘桃子」行為的不齒。然而,大滅絕的倖存者並非只有哺乳動物這一家。恐龍滅絕以後,恐龍的直系後裔鳥類就與哺乳動物長期爭奪陸地霸主地位,最終是哺乳動物獲勝。
  • 滅絕100年的巨龜再次出現,第六次大滅絕恐將到來
    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在數十億年的生命中孕育了無數種生命。但是,無論是簡單生活還是複雜生活,都無法逃避自然帶來的生物滅絕。我們都知道,在地球數十億年的生命史中,發生了五次生物滅絕事件,每一次生物滅絕將消滅地球上80%以上的生物。那些倖存下來的生物通過不斷進化而進化為新的生物。即使這些生物幸運地倖存下來,也基本上很難擺脫另一場生物滅絕事件。
  • 太陽每2.5億年圍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圈 與地球生態大滅絕有關嗎?
    地球近6億年來,已經經歷了5次生態大滅絕,現在正值第6次大滅絕時期,這些與太陽公轉有沒有關係呢?我們來討論一下。時空通訊認為地球物種大滅絕與太陽公轉沒有什麼關係。太陽50億歲了,地球也有45億歲了,不過這都是按照地球年來計算的,太陽一年應該怎麼計算呢?
  • 科學家預測80年後,世界人口112億,1/10哺乳動物會滅絕
    可以說從那時起,人口數量的增長所對應的就是哺乳動物數量的下降,甚至物種的滅絕。根據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的統計和推測,晚更新世開始(12.6萬年前)至今,共有351種哺乳動物滅絕,而同樣是到2100年,僅僅是哺乳動物,就將有558個物種滅絕。物種數目的下降只是直觀表現,更嚴重的是,由於許多物種棲息地遭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以及物種種群規模的減少,生活在非洲、美洲和歐亞大陸的許多哺乳動物都將面臨生存危機。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雖然這些巨型哺乳動物的輝煌時代早已落幕,但是長久以來,科學家們都在探索一個問題:是誰將它們趕下了歷史的舞臺 2018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科研人員記錄了過去12.5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滅絕狀況、所在地理位置、氣候等數據,以及早期人類離開非洲後哺乳動物發生的變化情況,分析巨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原因。 一般而言,陸地面積越大食物越充足,活動區域越廣闊,動物也會長得更大,但是到了更新世晚期,這種情況似乎發生了改變。
  • 它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是恐龍誕生之前的霸主,後來滅絕了
    通過大量的考古研究發現,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同樣存在一類稱霸地球的物種,它們就是恐龍。恐龍在地球的生存時間遠遠超越人類,達到了漫長的1.6億年。在這個時間裡,恐龍依靠自己的體型優勢,基本沒有天敵,很快成為了地球的霸主,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數量也是非常一個龐大的數字。
  • 恐龍滅絕後 哺乳動物演化大幅加速
    團隊首席研究員,倫敦大學學院遺傳、進化及環境學院的 Thomas Halliday 博士說:「非鳥恐龍的滅絕、有競爭關係的其它哺乳動物的日漸式微,讓我們的祖先、也就是早期的胎盤類哺乳動物得到了好處。壓力一經解除,它們就迅速演化出各種新形態。 「我們尤其注意到勞亞獸總目下的動物,它們的體型快速增大、生態多樣性迅速增加。
  • 澳洲珊瑚裸尾鼠滅絕--首個因人為引起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
    有學者表示,海平面上升,棲息地出現極高水位和破壞性風暴潮頻發,這些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是導致其滅絕的根本原因。據2016年一份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令珊瑚裸尾鼠10年間,失去97%的棲息地。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僅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還威脅人類的生存。此前,IPCC就發布重磅警告:全球升溫需限於1.5度,否則2040年世界將陷入危機。
  • 哺乳動物要麼變小,要麼滅絕!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我不確定未來1萬年、10萬年還是數百萬年後,地球植物群和動物群會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如果讓我猜的話,我認為這一時間會提早發生。伴隨著地球溫度越來越高,植物開始生長緩慢,針葉樹陷入生命掙扎狀態。棕櫚樹和仙人掌將會繁茂生長,草原將逐漸萎縮,並且越來越乾旱。同時,在水源附近會出現大量生命,這裡將有大量豐富種類的綠色植物出現。
  • 哺乳動物要麼變小 要麼滅絕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我不確定未來1萬年、10萬年還是數百萬年後,地球植物群和動物群會發生一些明顯的變化,如果讓我猜的話,我認為這一時間會提早發生。伴隨著地球溫度越來越高,植物開始生長緩慢,針葉樹陷入生命掙扎狀態。棕櫚樹和仙人掌將會繁茂生長,草原將逐漸萎縮,並且越來越乾旱。同時,在水源附近會出現大量生命,這裡將有大量豐富種類的綠色植物出現。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關於恐龍的滅絕,到現在依然是迷霧重重。眾所周知,距今6500萬年前,恐龍這個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物種完全滅絕了。許多人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瞬發性的,其實不然。但是,由於恐龍生存的年代與現在相差甚遠,並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在獵奇君看來,恐龍滅絕並非是一件事情導致的,它們的滅絕與環境的改變、進化的停滯不前、哺乳動物的「登場」都有著關係,眾多的變化,讓恐龍慢慢在滅絕了。大型的食肉恐龍也是如此,它們的獵物越來越少不足以支撐它們龐大的身體,最後,全都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