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

2021-01-09 大貓來了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

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根據近三年的實地調查研究所得數據,公布了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經「功能性滅絕」這一令人吃驚的消息。

所謂「功能性滅絕」,是指某個物種不僅不能夠繼續承擔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功能,其種群數量在自然繁衍的狀態下也很難再次恢復。調查結果顯示,除去中國臺灣地區的1.5萬到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中國大陸地區僅僅監測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並未獲得野外中華穿山甲種群存在的任何證據。因此,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的生存狀況極其不容樂觀。

穿山甲是一種鱗甲目哺乳動物,它們喜食白蟻和螞蟻,每隻穿山甲每年可以吃掉大約700萬隻白蟻和螞蟻,一隻穿山甲就可以控制面積大約350畝的森林中的白蟻種群,是名副其實的「森林衛士」。但是由於人類膨脹的欲望,曾經數百萬隻穿山甲現在已經所剩無幾,而中華穿山甲更是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事實上,不僅僅只有中華穿山甲面臨物種滅絕的困境。2019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公布了一項為期3年的研究報告,該報告表示,生活在地球上的大約870萬個物種中,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將在接下來的數十年內消失。

這項結論性報告通過綜合評估來自全球50個國家的400名專家的研究成果得出,詳細分析了過去50年中人類對陸地和海洋的開發利用給地球所造成的影響。其中氣候變化、環境汙染和外來物種入侵等直接導致地球上超過25%的動植物物種變得異常脆弱,經不起任何環境壓力。

圖:華南虎。

事實上,自1980年以來,海洋塑料的汙染程度至少增加了十倍,顯著影響了至少267種海洋動物,其中包括43%的海洋哺乳動物,44%的海鳥和86%的海龜;在陸地上,華南虎已經野外滅絕,婆羅洲猩猩的數量減少了一半,大熊貓和亞洲大象種群都非常脆弱,而我們熟悉的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考拉(樹袋熊)也已被認為「功能性滅絕」……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在未來數十年內地球上有100萬個物種滅絕絕不是危言聳聽。

圖:考拉。

圖:玳瑁,海龜的一種,已經瀕臨滅絕。

每一個物種都是大自然的血肉,每一個物種的脈搏都是大自然美好律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破壞了自然的律動,人類便再無激發靈性成長的繆斯,而那些逝去的物種只會變成人類心田上一片殷紅的傷口,久久不能癒合。不過,我們還有機會阻止物種滅絕的進度,只要全社會人一起努力。

相關焦點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據綠會在廣西、江西、雲南、湖南、安徽、廣東等中華穿山甲傳統分布區域的實地調研,並結合綠會穿山甲保護項目合作夥伴、志願者的紅外相機野外記錄和走訪情況,近3年內,僅有效記錄並查證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未監測到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的存在。目前,除在中國臺灣地區有1.5萬-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我國其他地區均未見或僅見零星個體存在。
  • 穿山甲所有8個物種都瀕臨滅絕,地球上將沒有類似的生物
    在201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的最新數據顯示,穿山甲的所有8個物種現在都面臨滅絕的威脅(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
  • 中華穿山甲已「功能性滅絕」?轉發,留住最後的它們!
    綠會稱,通過實地調研並結合野外記錄和走訪情況,近3年內,僅有效記錄並查證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在中國大陸地區長期未監測到中華穿山甲野外種群的存在。目前,除在中國臺灣地區有1.5萬-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我國其他地區均未見或僅見零星個體存在。因此,可以判定中華穿山甲種群在大陸地區已極度稀少,呈功能性滅絕狀態。
  • 中華穿山甲有沒有滅絕,到底誰說了算?
    關注過野生動植物的人大概都聽說過「易危」、「極危」等術語,它們屬於紅色名錄為已評估物種劃分的8個級別:除了數據缺乏(DD)之外,物種的瀕危程度從無危(LC)、近危(NT)、易危(VU)、瀕危(EN)、極危(CR)、野外滅絕(EW)直到滅絕(EX)依次遞增。左右滑動查看IUCN的評級及其解釋。
  • 「中華穿山甲區域功能性滅絕」不同於「穿山甲滅絕」
    「中華穿山甲區域功能性滅絕」是一個很嚴謹的概念,首先它是指在特定區域內,即中國大陸某一區域。比如目前中國臺灣地區還有野外種群存在,據報導還有一萬多隻,但這些是不包括在概念範圍之內的。再說區域功能性滅絕應理解為一種物種因為生存環境被破壞,數量急劇下降以致其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原物種種群繁殖的能力,甚至喪失了維持生存下去的能力。中華穿山甲在森林中主要以白蟻為食,是森林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調節生態系統功能發揮著關鍵作用。
  • 穿山甲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與人無害的穿山甲,懷璧其罪。     穿山甲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到一級,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穿山甲的鱗片能吃嗎?     看上去很像爬行動物的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哺乳動物,它的歷史可以往回追溯4000萬年,遠遠超過智人短短300萬年的經歷。
  • 穿山甲要被中國人吃滅絕了?
    也正因如此,穿山甲成了易捕捉、利潤高昂的走私品。最兇猛的動物都拿穿山甲沒辦法,除了人類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實是:穿山甲是世界上被走私、販賣最多的動物。全國一年大約需要十萬隻穿山甲,才能滿足中草藥的需要。中國,是穿山甲的最大消費國之一。在2007~2016年,我國執法部門共查獲209起走私穿山甲案件,有相當於近9萬隻穿山甲被非法殺死。
  • 物種日誌 | 穿山甲,別吃我
    2019年4月,新加坡在一周的時間裡查獲了兩批來自奈及利亞的穿山甲,數量創紀錄,分別為14.2噸和14噸穿山甲鱗片(估計來自72,000隻穿山甲)。多項調查顯示,儘管2016年《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禁止穿山甲交易,但穿山甲仍然是亞洲走私最猖獗的哺乳動物之一。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在過去10年裡,有100多萬隻穿山甲被偷獵,使得該物種的生存面臨嚴重風險。
  • 穿山甲,又一個快被吃滅絕的動物
    2013年9月,一隻穿山甲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不過穿山甲的歷史雖然悠久,但種類卻並不多。比起其他動物動輒幾十上百種的分類,穿山甲現存也只有8種,主要分布在亞洲南部和非洲地區[3]。這8種穿山甲雖然不盡相同,但卻有一個地方是相似的,那就是它們全都是瀕臨滅絕。
  • 穿山甲正在全球範圍內瀕臨滅絕 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之所以引起這樣廣泛的關注,因為這種並不常見的野生動物,正在全球範圍內瀕臨滅絕。由於近年來栖息地被破壞,以及人類藥用、食用等需求導致的濫捕濫殺,這種可憐的生物正在遭遇著滅頂之災。在我國,穿山甲因極度瀕危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瀕臨滅絕的處境  提起穿山甲,你腦海裡會有怎樣的畫面?
  • 你說「穿山甲滅絕」的時候,它正悄悄地歸來
    曾經,科學家們以為穿山甲是貧齒總目(比如食蟻獸、犰狳)底下的一個分支,結果後來發現,除了都不長牙、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等外,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穿山甲與牙齒結構複雜的食肉目有更近的關係,因此獨立分支成為了鱗甲目,只有1個科,穿山甲科。穿山甲曾被視為犰(qiú)狳(yú)的近親。
  • 黑色產業鏈絞殺穿山甲!那些珍稀野生動物是怎樣滅絕的?
    業內人士表示,再不加強保護,大陸穿山甲野外滅絕只是時間問題,甚至全球8種穿山甲都會在未來很短時間內滅絕。穿山甲的滅絕不是自然過程,完全是被人類給害的。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報告,在2004 年到2014 年間,由於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需求,全球範圍內有超過100 萬隻野生穿山甲遭到捕殺。在王民中手上,就有無數穿山甲被以各種方式換成了錢。
  • 差點滅絕,穿山甲被藥典除名,瀕危動物有救了
    在我們霸佔生物鏈頂端的這些年,大批野生動物走向滅絕,即使4000萬年前遠古生物也不例外。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它的身上披著厚厚的鱗甲,身體細長呈圓錐形,四肢粗短,尾巴細長,主要以螞蟻為食。有些地方也靠它控制蟻患。在我國傳統醫學典籍中,穿山甲的鱗甲有改善哺乳期婦女皮膚狀況,改善血液循環,刺激乳汁分泌等神奇功效。
  • 你所了解的穿山甲除了珍貴,還了解穿山甲多少?
    穿山甲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全身覆蓋鱗片的食蟻生物,在我國是二級保護動物,同時也是世界上被偷獵最嚴重的動物之一。穿山甲有八個不同的種類,四個在亞洲,另外四個在非洲。根據所屬種類,它們有的是樹棲動物,有的是陸棲穴居動物。
  • 從年出口6萬張穿山甲皮,到保育模範生——臺灣穿山甲保育之路
    臺灣在50年前,在穿山甲保護方面和大陸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但通過政府和民眾的協同努力,現在臺灣成為全球中華穿山甲的重點分布區。全臺有1.5-2萬隻中華穿山甲。臺灣的經驗值得借鑑。在中國大陸,還有少量的穿山甲野生種群,它的保護是有空間的,因為野外還有,棲息地也還在! 期待我們的政府和民眾都參與進來,全力以赴的關注愛護,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的現狀才能夠得到改變!
  • 穿山甲禁止入藥!被吃到瀕臨滅絕,活血炒飯最受歡迎
    穿山甲,不再入藥!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其中,6月5日,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從曾經遍布世界,到如今被認為瀕臨滅絕,中華穿山甲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究竟經歷了什麼?
  • 剛剛,中華穿山甲正式宣布功能性滅絕!只因它可以壯陽?!
    所謂的功能性滅絕簡單來說,野生的「基本滅絕」了,即使有也是極其極其罕見和稀少,如果人類不出手救助,那就真的有可能徹底滅絕了!一個物種的滅絕自然有多種原因,那些自然競爭淘汰的其實沒什麼好多說的,但是中華穿山甲!
  • 中華穿山甲爭議:「功能性滅絕」還需慎提|新京報專欄
    由於民間對穿山甲的藥用和食用需求,盜獵穿山甲的行為一直屢禁不止,再加上棲息地的部分喪失,穿山甲的數量一直在持續下降。著名穿山甲專家、華南師範大學的吳詩寶教授等在2004年對我國穿山甲受危狀況的評估中認為,自上個世紀60年代至今,中華穿山甲的數量已經下降了88.88%-94.12%,它們已經從山野常見的動物,變成了罕見動物。
  • 除了穿山甲,還有4種動物你很熟悉,但卻難以意識到它們也已瀕危
    近日,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功能性滅絕的消息被國內各大媒體報導。讓人難以想像的是,在20世紀末期,生活在中國大陸的穿山甲還有大約6萬隻,而動物保護工作者在近3年的時間裡考察了大片中華穿山甲的傳統分布區域,僅僅發現了11隻!
  • 穿山甲真的要被吃滅絕了嗎?它們的現狀如何?
    廣義上說,穿山甲是整個哺乳綱鱗甲目穿山甲科下所有物種的總稱,現存的穿山甲科下有3個屬:穿山甲屬、長尾穿山甲屬以及地穿山甲屬,其中穿山甲屬下有4種: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以及菲律賓穿山甲,長尾穿山甲屬下有2種:白腹長尾穿山甲和黑腹長尾穿山甲,地穿山甲屬下也有兩種:南非的穿山甲和巨的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