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日誌 | 穿山甲,別吃我

2021-01-15 前瞻網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蔓延並波及世界其他地區,科學家們正試圖查明人類最初是如何接觸到這種病毒的。

一開始,竹鼠、獾等野生動物成為人們懷疑的對象,直到2月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Nature》上發表論文,證實新冠病毒起源於蝙蝠,同時指出或存在中間宿主。

而這種動物很可能就是穿山甲,一種有鱗的夜間活動的哺乳動物,舌頭比身體長。日前,華南農業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

研究人員認為,此次疫情起源於中國武漢的海鮮市場。在分析了1000多個樣本後,科學家發現穿山甲病毒的基因組序列與感染者的基因組序列有99%的相似性。據華南農業大學校長劉雅紅說,這意味著穿山甲是最有可能的冠狀病毒中間宿主。

如果蝙蝠將糞便或唾液滴到穿山甲食用的食物上,這種動物就會成為冠狀病毒的攜帶者。人類可以通過食用穿山甲而接觸,從而使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雖然穿山甲在外表上與食蟻獸或犰狳相似,但實際上它與一種名為「食肉動物」的哺乳動物更接近,其中包括山貓和果子狸。2002年,果子狸將非典病毒從蝙蝠傳染給人類。

果子狸和穿山甲都在中國的野味市場上出售,這讓人們與活的和死的動物有了密切的接觸。不過,目前還不清楚穿山甲是否在新冠病毒爆發的武漢海鮮市場出售。

被偷獵的一生

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而穿山甲就因其鱗片而被偷獵,其鱗片是中藥的成分之一。穿山甲肉也在中國和越南也被認為是美味佳餚。其實,穿山甲鱗片由角蛋白構成的,而角蛋白與指甲、毛髮和角的成分相同。穿山甲鱗片,與犀牛角一樣,沒有被證明有藥用價值,但在中醫中,卻相信它能幫助從哺乳困難到關節炎的各種疾病。鱗片通常乾燥後磨成粉末,然後製成藥丸。

多年來,這一亞洲物種一直是偷獵者和走私者的主要目標。但隨著穿山甲數量的減少,走私者越來越多地轉向非洲穿山甲。2019年4月,新加坡在一周的時間裡查獲了兩批來自奈及利亞的穿山甲,數量創紀錄,分別為14.2噸和14噸穿山甲鱗片(估計來自72,000隻穿山甲)。

多項調查顯示,儘管2016年《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禁止穿山甲交易,但穿山甲仍然是亞洲走私最猖獗的哺乳動物之一。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數據,在過去10年裡,有100多萬隻穿山甲被偷獵,使得該物種的生存面臨嚴重風險。

總部位於北京的非營利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基金會(China Biodiversity and Green Development Foundation)發現,仍有200多家製藥公司在大約60種商業化生產的藥品中使用穿山甲產品。

世界上共有八個穿山甲種類,四個在亞洲,四個在非洲,分布在51個國家(其中分布在亞洲19個棲息地國家,分布在非洲32個棲息地國家)。這八個種類都是從7,000萬年前的食肉動物進化而來,屬鱗甲。

這八種穿山甲分別為馬來穿山甲、中華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印度穿山甲、白腹穿山甲、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長尾/黑腹穿山甲,現在都面臨滅絕的威脅,至少有三種——包括中華穿山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過去的21年來,由於捕獵獲取穿山甲肉和鱗片,中華穿山甲數量估計已經下降了90%。在1995年左右,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已經「商業性滅絕」, 2002年,科學家們估計,中國境內的穿山甲數量僅剩有50,000-100,000隻。2004年,同樣的一批科學家們發現,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中國境內及其附近區域的中華穿山甲數量已經下降了88-94%。預計中華穿山甲的數量將繼續下降,在以後的21年裡再減少的幅度將達90%。

因此,穿山甲鱗片往往能賣到高價:在美國大約每磅2200美元。但這些動物在普通人群中仍未被廣泛認識。

「這是穿山甲等物種面臨的問題之一。」國際保護組織的技術顧問安妮特·奧爾森(Annette Olsson)在2016年告訴《紐約時報》。「它個頭小小的,長得不是很有魅力。看上去又小又怪,但卻就這麼消失了。」

如果穿山甲最終被證明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那麼就很難確定這些動物是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

「如果非法動物貿易是這次疫情爆發的根源,那麼真的很難跟蹤,我想大部分的證據已經銷毀或分散在黑市。」 德州農工大學病毒學家班傑明·紐曼告訴《華盛頓郵報》。「人們不想說話,因為後果嚴重。」

習性和特徵

儘管穿山甲被迫與人類互動,但它們在野外大多是獨居的。除了一種長尾非洲穿山甲,其他動物大部分時間都睡在樹洞或地洞裡。晚上,它們會用長而粘的舌頭捕食螞蟻和白蟻等昆蟲,舌頭可長達16英寸。

穿山甲沒有牙齒,但它們依靠鋒利的爪子來挖開昆蟲洞或剝去樹皮。它們還有強有力的尾巴,當它們倒掛在樹枝上時,尾巴可以支撐它們。

穿山甲每年交配一次,但大約兩年後母親就會拋棄它們的孩子。隨著動物年齡的增長,它們柔軟的白色鱗片開始變硬,顏色變深。科學家認為穿山甲是唯一有鱗的哺乳動物。

當捕食者靠近時,這些動物會蜷縮成一個球,把臉藏在尾巴下面以保護自己。但這些防禦機制根本無法對抗偷獵者。

穿山甲在古代又被稱為鯪鯉、龍鯉等。《文選·郭璞<江賦>》有記載:「龍鯉一角,奇鶬九頭。」李善註:「《山海經》曰:『龍鯉陵居,其狀如鯉。』或曰:『龍魚一角也。』」(今本《山海經·海外西經》作「龍魚」,《海內北經》作「陵魚」)。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一·鯪鯉》,穿山甲主治中風癱瘓,手足不舉(左癱用右甲,右癱用左甲);婦女乳汁不通;便毒便癰;耳出膿;耳鳴耳聾等等,可謂包治百病。然而,正是這種包治百病也給穿山甲帶來了滅頂之災。

除了藥用方面,明代八珍中鯉尾很可能指的是穿山甲的尾,並非是鯉魚尾,因古時稱穿山甲為鯪鯉。唐代「詩鬼」之稱的李賀《大堤曲》中「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中指的或許就是穿山甲。所以,直到今天,食穿山甲還被當作是身份的象徵。

此外,古人還認為穿山甲還有闢邪的作用。三國時,曹操設置摸金校尉一職,每名摸金校尉都有一枚摸金符,既是身份的象徵,又能護身闢邪,而摸金符就是用穿山甲最鋒利的爪子製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穿山甲為什麼不能吃?專家告訴你→
    從昨天起,央視財經新媒體推出 十期系列訪談《別再傷害我:十種野生動物的告白》,每天晚上七點半在央視財經客戶端播出, 帶你了解、走進一種野生動物,聽聽他們的告白。第一期節目我們請到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穿山甲專家組成員、華南師範大學吳詩寶教授,說說穿山甲。
  • 穿山甲,又一個快被吃滅絕的動物
    正因為它們獨特的結構及其狹窄的攝食範圍,所以平時主要靠吃螞蟻維持生活。據統計,一隻體重3kg的穿山甲,平均一頓就能吃掉300-400g的白蟻,簡直就是動物界的吃播博主[5]。為了吃螞蟻,穿山甲特化出一條超長的舌頭,甚至可以穿過咽部直達胸腔。一般來說,大型穿山甲的舌頭都能有40釐米長[5]。
  • 穿山甲:我的鱗片是大補?人類,你還不如把自己的腳趾甲煲一鍋湯
    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國際穿山甲日,穿山甲這種已經在地球上存活5000萬年的古老物種,卻在現代社會源於人類的貪婪,已抵近滅絕的邊緣。早在九年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就已經發起了國際穿山甲日,呼籲國際社會喚起對穿山甲的保護意識,停止對穿山甲的捕殺。
  • 穿山甲臨死前到底說了什麼?答案來了:我吃了沒啥用啊,我不想做中藥!
    今天,我重新看了一遍這部8090的童年神作《葫蘆娃》,終於知道穿山甲到底說了什麼? 先來回顧穿山甲為什麼會被殺: 故事裡,穿山甲本是閒來無事在山中轉悠,打洞穿山也是日常修行,不然也不能練就一生鋼骨鐵皮。而蛇蠍兩隻妖精之所以不能從葫蘆山裡出 來,也正是缺乏這個本領和優秀buff。
  • 我是一隻小穿山甲
    我是一隻出生在野外的小穿山甲。我出生在野外。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和媽媽被盜獵的人捉到,媽媽在那裡受到了非人性的對待。媽媽把我保護在懷裡,我沒有受到一點傷害。後來我幸運地被保護我們的人類救助,我被悉心照顧,倖免於難。可是我已經失去了媽媽,失去了家園,失去了一切。也許我們再也無法相信人類。
  • 穿山甲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了,可我卻高興不起來
    生活在南美洲的食蟻獸也有長長的舌頭,也吃白蟻螞蟻,但它和穿山甲卻沒什麼關係。這種沒有親緣關係的物種長得卻很像的現象,被稱為趨同進化。因為食性相近,食蟻獸也演化出了長長的舌頭。圖片:RedGazelle123 / Wikimedia我第一次知道穿山甲這種動物,是動畫片《葫蘆兄弟》裡那隻淘氣的小穿山甲。
  • 穿山甲要被中國人吃滅絕了?
    我還沒見過穿山甲它就要滅絕了???給出此結論是一個從事多年穿山甲保護的公益組織: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雖然此結論被質疑缺乏有力的數據支持,說「功能性滅絕」準確性有待商榷,但卻是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
  • 我與穿山甲的故事(一)
    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因為穿山甲他要向大地懺悔,他餘生的夢想就是希望能在野外找到一頭活體的穿山甲,以此證明這個物種還存在,他也就安心了!
  •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穿山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天,穿山甲終於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來說說穿山甲究竟長什麼樣子。我相信大多數人並沒有見過穿山甲,這也並不奇怪,我國大多數動物園並沒有穿山甲,這說明穿山甲飼養的不容易。首先說明:上圖不是穿山甲是犰狳它們也並不是親戚,雖然它們都擅長挖土,吃白蟻、螞蟻,遇到敵人都團成球,但是犰狳和穿山甲各有各的家。
  • 世界穿山甲日,被剝皮、被火烤的它們即將被吃到滅絕
    不像別的節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慶祝或者紀念,世界穿山甲日是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發起的,為了警示人們穿山甲所處的困境,同時號召採取措施停止世界範圍內對穿山甲的捕殺。是的,這個日子是一個血淋淋的日子,因為穿山甲已經快被人類吃到滅絕了,準確的說應該是被中國人吃到滅絕。
  • BBC逆天神作:中國人快把4000萬年的穿山甲吃...
    : 被人類吃成極度瀕危物種的穿山甲 成為傳播病毒的宿主, 不足為怪。 它一年能吃掉上百萬隻昆蟲, 250畝的森林, 若有一隻穿山甲, 就可以免遭白蟻的破壞。
  • 穿山甲真的要被吃滅絕了嗎?它們的現狀如何?
    正如上面圖片中Angelababy所說:野生穿山甲種群正在快速的消亡。而消亡的原因與人類有著直接關係,其中吃佔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上面說的正在快速消亡的野生穿山甲種群均分布在亞洲,尤其是在我國。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穿山甲的現狀。
  • 被咱們快吃滅絕了的穿山甲——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宿主
    這回不是果子狸了,是穿山甲,先不管它是真是假,我們都欠穿山甲一個交代——因為它們在頂著「能打洞就能通乳」這個虛妄的假設前提下,被國人快吃滅絕了!而且在非法捕獵的過程中為方便運送等理由,會為穿山甲注射各類型的鎮定劑、興奮劑及重金屬等,令進食人士的肝腎功能受損。真想給上一個大紅叉!還吃嗎?
  • 曾經分布最廣的動物,被人類吃進了保護名錄,穿山甲我想改名
    直到今日,還有不少產婦認為穿山甲有「下奶」的能力,因此在生完孩子後要燉穿山甲湯來吃,此外,因為相信穿山甲的「穿山」能力是藉助渾身的鱗片來達成的,所以即使弄不到穿山甲本身,也要搞些穿山甲的鱗片磨粉服用。更嚴峻的是,遵循那種「有病治病,沒病大補」的習慣,穿山甲作為一種野味也是備受歡迎。
  • 穿山甲:「獅子和老虎我都不怕,卻毀在了小人手裡」
    穿山甲穿山甲是一種特化的物種,什麼是特化物種呢也就是特殊方式進化的物種,進化成這個樣子的動物不多見,我國西南省份和東南亞、非洲等國家都有分布。今天小生和你聊一下穿山甲這種動物,我們也能從它的身上得到一些人生啟發。
  • 穿山甲:挖土打洞這件事,還是「我們」比較熟練
    別小看了這些鱗片,在遇到威脅的時候,它們會緊緊蜷縮成一團,這些鱗片就像戰場上將軍身披的鎧甲一樣,可以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侵刪) 02 世間美味千萬,這倆「我」絕不辜負 「吃貨」絕非浪得虛名,螞蟻和白蟻可是穿山甲酷愛的食物。
  • 廣西官員請富二代吃的穿山甲,到底有什麼藥效?
    來源:EasyScience;文:易曉顏近日,一則反映「廣西官員請吃穿山甲」微博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事件是:一位名叫Ah_cal的網友曬圖稱「(廣西)李局長黃書記請我們在辦公室煮穿山甲吃,第一次吃,口感味道很好,已經深深愛上這野味了」。
  • 穿山甲,如果不叫穿山甲,是不是就不會遭受這樣的厄運?
    穿山甲一般每年對洞穴進行2次改造,以適應不同的氣候,比如通風涼爽的夏洞和背風向陽的冬洞。穿山甲白天在洞裡睡覺,晚上出來覓食,和我們人類恰恰相反。穿山甲膽子很小,當遇到敵人時,它就會挖洞藏身,或爬上樹枝,然後用扁長的尾巴捲住樹枝,再慢慢地向上爬。如果來不及,就會把自己縮成一個大金球,因它的鱗甲非常堅硬,用「鎧甲」保護自己,這樣敵人就不會吃到它了。
  • 中國每年消耗30多萬隻穿山甲 今年再吃要被追責了
    曾經在浙江等南方省份常見的穿山甲,如何一步步被吃到極度瀕危,專訪了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吳詩寶教授,他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穿山甲專家組中唯一來自中國大陸的成員,他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華穿山甲就已經商業性滅絕了。
  • 穿山甲
    可事實上,現代科學認為,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營養與豬牛羊等相差無幾,根本沒有所謂的「吃啥補啥」的說法。而且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惡劣,體內含有各種病毒、細菌等,食用前都沒經過檢疫,冒然食用根本沒有安全保障。到時候非但起不到滋補的功效,還有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風險,甚至是丟了性命,實在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