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專門查閱,可能不會有人注意,2月的第三個周六的意義——世界穿山甲日。
不像別的節日設立的目的是為了慶祝或者紀念,世界穿山甲日是由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發起的,為了警示人們穿山甲所處的困境,同時號召採取措施停止世界範圍內對穿山甲的捕殺。是的,這個日子是一個血淋淋的日子,因為穿山甲已經快被人類吃到滅絕了,準確的說應該是被中國人吃到滅絕。
穿山甲——動物界的蠢萌工兵
穿山甲是一種全身覆蓋著鱗甲的哺乳動物,它們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至少4千萬年,從外表看穿山甲貌似還蠻強厲害的樣子,畢竟盔甲之下刀槍不入的樣子,但是實際上你仔細了解會發現,它們其實不過是些小可愛罷了。
穿山甲長著一對鋒利的前爪,但是這卻不是它們捕獵的兇器,而是用來挖洞的,而之所以喜歡挖洞則是與它的兩大習性有關。
第一個習性它們喜歡吃螞蟻以及昆蟲,鋒利的爪子可以幫助穿山甲挖出地底深處的蟻穴和昆蟲。
第二個習性則是因為穿山甲非常膽小,當它們遇到驚嚇時會團成一個球,而挖洞藏起來可能也是它們的一個保命招數吧。
所以你一般看到的穿山甲都是一幅小心翼翼的樣子,見到別的動物或者人類不是藏起來就是團成一個球,從來沒有聽說過穿山甲兇性大發,它們就是這麼一種外表兇悍但實際呆萌的動物。
再厚的鱗甲也抵擋不了人類的貪慾
穿山甲的在自然界主要的自我保護手段就是團成一個球,將全身用自己厚厚的鱗甲保護起來,獅子老虎也沒辦法,幾個小時後只能放棄,於是面對人類的時候它們依然按照本能這樣做了,可是它們卻不知道人類比任何動物都可怕。
中國人對穿山甲的偏愛主要是因為它們能穿山挖洞以及外表奇特,於是它們的鱗甲被中醫列為藥材,而其藥理作用尚有待證實。而在民間更有許多人將穿山甲視為神奇的象徵,覺得它們全身都是寶貝,於是穿山甲又不幸的成了某些獵奇的中年人夢寐以求的滋補佳品。
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國內掀起了一股捕獵穿山甲的熱潮,短短20年間中華穿山甲的數量就減少了88%~94%,在那時一個熟練的獵人一年就可以捕獲上白頭穿山甲,而在當時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大有人在。於是穿山甲在我國從常見動物變成了瀕危物種,即使我國將穿山甲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依然阻止不了人們對穿山甲的獵殺,上世紀90年代穿山甲在我國就已經商業性滅絕了,中國的穿山甲不夠抓了那就東南亞抓,東南亞也不夠吃了那就去非洲。
穿山甲的鱗片從馬來西亞或者非洲當地來到中國,價格往往會翻十倍以上,這樣暴力的行業當然會有大量人蜂擁而至。截至20114年,根據《IUCN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推斷,因為大量的走私,非洲的穿山甲種群減少了至少70%,而馬來穿山甲則至少減少了90%以上。
2015年,國內海關陸續查獲穿山甲走私案23起,共計13949頭穿山甲被殺害。
2016年12月,上海海關查獲穿山甲鱗片走私案,繳獲鱗片3噸,共6424頭穿山甲遇難。
2017年深圳海關破獲全國最大的穿山甲鱗片走私案,繳獲鱗片11.6噸,這意味著24839投穿山甲死於非命。
以上僅僅是部分數據的列舉,而更可怕的是據國際刑警估計,被海關查獲的的鱗片只是冰山一角,可能僅佔全球走私案的10%~20%。
穿山甲的悲鳴與被迫的「反擊」
穿山甲小小的腦袋一定想不到,人類有如此多的辦法對付自己引以為傲的鱗甲。
被人類的捕獲的穿山甲會本能的團成一個球,而獵人們往往會將它們使勁的進行摔打試圖讓它們打開身體,緊接著會用鉤子強行拉開,然後穿山甲會被放到火上烤直到鱗甲脫落,而有的地方則會使用電鋸和斧子將鱗甲切除,不管哪一種方式都是在穿山甲活著的狀態下,有多痛苦你可以想像。
即使是被人類如此殘忍的對待,我依然沒有聽說過哪怕一點關於穿山甲咬傷或抓傷人類的新聞,如果非要說它們有過什麼反擊的行為的話,那麼生活在野外的穿山甲因為生活環境與蝙蝠有一定重疊,經常接觸蝙蝠的糞便等東西,身上難免會攜帶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而這些病毒在穿山甲身上本身並不會產生破壞,但是誰讓人類要吃了它們呢?
不管怎樣,穿山甲作為地球古老物種的一員,它們與我們人類一樣有權利生活在地球上,而如果我們僅僅是為了一些可以替代的中藥療效或者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就去獵殺它們,甚至讓穿山甲面臨滅絕的話,這絕對是人類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