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饞OR腦殘?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精靈,每年多少只穿山甲被口腹!

2021-01-09 化學者

穿山甲是世界上遭受捕獵最嚴重的哺乳動物。

穿山甲是唯一一種全身覆蓋有鱗片的哺乳動物,它沒有牙齒所以不能咀嚼,它們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穿山甲母親用尾巴背著它們的寶寶;穿山甲大多數情況下在夜間活動,視力很差,對任何其他的哺乳動物都不會造成威脅,在遇到敵害時,穿山甲會縮成一團,用鱗片將柔弱的腹部保護起來,從而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傷害。然而,就是這種有趣而人畜無害的動物,成為世界上遭受捕獵最嚴重的哺乳動物。

穿山甲幼崽趴在母親身上

先來看看世界各地穿山甲販賣貨走私的大案。

據央視網報導,2015年江門查獲特大走私穿山甲案,也是五年來最大穿山甲走私案。

近日,廣東江門海關破獲一起特大涉嫌走私穿山甲凍體案件,這是全國海關「五大戰役」以來,查獲數量最多的走私瀕危動物案件,也是近五年來華南片區查獲走私穿山甲數量最多的案件。涉案走私船共裝有穿山甲凍體414箱,共2674隻。被剝去鱗片慘白的穿山甲捲縮著被放在泡沫箱面,血跡滲出。

網友對走私販賣穿山甲案件的評論

對於以下馬來西亞穿山甲販運案件,江門案件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2019年2月12日,馬來西亞警方突擊搜查了一家工廠和一家倉庫,查獲了大約30噸穿山甲及其鱗片,價值約200萬美元。

穿山甲也被稱為有鱗的食蟻獸,他們的肉被認為是美味佳餚,是世界上走私販運最多的哺乳動物,目前瀕臨絕種。

馬來西亞正在努力打擊猖獗的偷獵和走私穿山甲犯罪活動,這次檢獲的貨物包括約一千八百個箱裝的冷凍穿山甲,五百七十二冷凍冰櫃內的穿山甲,六十一隻籠內活的穿山甲,以及三百六十一公斤穿山甲鱗片。

警方截獲走私穿山甲

警方拘捕了一名涉嫌掌管該工廠的三十五歲男子,他是一個非法走私集團的主要成員。據信,警方這次行動已經跟蹤了七年,據警方提供的信息,這些穿山甲是從偷獵者那裡買來的,將會在當地分發。

總部位於馬來西亞的一家監測該地區野生動物走私的組織表示,這是迄今為止馬來西亞此類破獲走私動物最大規模的一次。

根據交通部的數據,婆羅洲自2017年8月以來捲入了涉及40噸穿山甲的走私案件。

被販運的穿山甲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極度害羞的夜行性哺乳動物為何面臨著瀕臨滅絕的危險?高利潤,低風險,無疑會讓那些走私犯鋌而走險。當然,更為重要的一個尷尬事實是,中國是其中主要的買家市場——這意味著,不論從藥用還是食用價值角度來說,有很多人還在有意無意中消費著這種珍稀動物,而更讓人感到憂慮的是,人們對穿山甲近年來需求不降反升!

數百萬年來,穿山甲的內斂天性一直是它們最強大的防禦武器。這種身披堅硬鱗片的哺乳動物看起來有點兒像穿著鎖子甲的獾,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它便會緊緊縮成球,捕食者幾乎無法將其掰開,連獅子、老虎、美洲豹都咬不破它的盔甲。能親眼看見穿山甲蜷縮成球的科學家並不多。

全世界一共有8種穿山甲,它們只分布於亞洲和非洲。這些極度害羞的夜行性動物幾乎全天藏身於地洞或樹洞之中,即便是奔走於自然棲息地的環保人士也難見其行蹤。

但憑藉它們獨特的足印(穿山甲行走時會向內彎曲並抬起前爪),偷獵者能判斷出當地穿山甲的數量,之後他們會讓訓練有素的獵狗尋找穿山甲的洞穴,也會設下陷阱在它們夜晚覓食時進行誘捕。

在喀麥隆偷獵者在路旁拽著穿山甲的尾巴向買家炫耀地展示。為了保證肉的新鮮度,大廚會當著吃客的面在餐桌上宰殺穿山甲。幾十年前,為了滿足本地市場的需求,這種動物幾乎被捕殺殆盡,而今它們又被販賣到了數千英裡之外的世界各地。

即將被烹飪的穿山甲

大部分買家來自中國大陸和越南。穿山甲的鱗片是製作傳統藥材的原料,而它的肉則常常成為宴會上的美味珍饈。大廚只有在餐桌上當面宰殺穿山甲,才能保證肉的新鮮度。

如今,亞洲的穿山甲族群逐年遞減,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偷獵者開始大批捕捉非洲的穿山甲。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統計,過去10年內,共有100萬隻穿山甲被賣到了世界各地,它們成了全球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

如果沒有穿山甲這一天敵,有些地區可能很快就會出現昆蟲泛濫的現象。大眾(特別是西方人)知道大象、犀牛或老虎面臨著危險,卻意識不到穿山甲正身處困境。

穿山甲鱗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人的指甲和頭髮也含有該物質,這意味著鱗片應該沒有什麼營養價值,然而中醫卻認為它可以治癒多種疾病。在某種程度上,穿山甲在野外的行為習性是促使人們產生此類想法的原因。穿山甲鱗片的第一個醫藥用途是治療螞蟻叮咬,因為穿山甲以螞蟻為食。由於它們會打洞,人們又認為其鱗片可以疏通人體。

穿山甲的藥用價值雖然沒有經過科學證實,但卻是導致其瀕臨滅絕的主要因素。

2016年12月,中國媒體報導有關部門在上海繳獲了3000多公斤的穿山甲鱗片。最關鍵的是,這些犯罪分子不僅僅走私穿山甲:許多案例顯示,走私不同物種的似乎是同一個組織。不幸的是,在香港,野生動物走私不像其他有組織犯罪那樣引人注目。

走私穿山甲被查封現場

令人振奮的是,觀念的轉變確實能改變人們對動物走私的看法。譬如許多年輕人開始拒絕在婚宴上供應魚翅。為了不吃魚翅,他們不得不勇敢反抗父母和長輩,能做到這個地步真的不容易。我認為我們現在應該告訴大眾什麼才是正確的。

如今中國各地正在掀起環保主義的浪潮。人們的文化水平和環保意識提升,清楚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環境問題。

當前新冠肺炎傳播,讓越來越多的人關心穿山甲。如今,人們更加關注穿山甲的困境。如果我們這代人能馬上行動起來,說不定還來得及拯救穿山甲。

相關焦點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因此,可以判定中華穿山甲種群在大陸地區已極度稀少,呈功能性滅絕狀態。  作為現存唯一的鱗甲目哺乳動物,穿山甲主食白蟻和螞蟻,喜夜行獨居,通常生活在空心樹或洞穴之中。有「森林衛士」之稱的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夠吃掉大約700萬隻白蟻和螞蟻。在一片面積約350畝的森林中,只要有一隻中華穿山甲存在,就可以有效控制白蟻種群。
  • 穿山甲所有8個物種都瀕臨滅絕,地球上將沒有類似的生物
    ,從箱子裡探出頭來,在那裡,從非法交易中被拯救的25隻穿山甲將放歸野外。,外加鱗片和近100隻活體。 穿山甲共有八個物種,四種在非洲,四種在亞洲,都因非法交易而瀕臨滅絕危機。穿山甲看起來像長有肉鱗片的犰狳,但它們和熊與狗的親緣關係更近些。它們構成自己的分類目,如果滅絕,地球上就沒有類似的生物了。 那麼,他們都被用來做什麼了呢?
  • 穿山甲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穿山甲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穿山甲,世界上 一種身披鎧甲的哺乳動物。 穿在身上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鱗片鎧甲,卻成為滅絕種族的根源。與人無害的穿山甲,懷璧其罪。
  • 穿山甲禁止入藥!被吃到瀕臨滅絕,活血炒飯最受歡迎
    穿山甲,不再入藥!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其中,6月5日,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從曾經遍布世界,到如今被認為瀕臨滅絕,中華穿山甲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究竟經歷了什麼?
  • 瀕臨滅絕的穿山甲為人類付出太多
    瀕臨滅絕的穿山甲是全世界被售賣最多的野生哺乳動物,而絕大多數都死於中國。中醫們則表示,穿山甲的鱗片可以刺激母乳分泌和血液循環。Some Chinese consider the flesh a delicacy. Live specimens occasionally appear in China’s wildlife markets.
  • 穿山甲是維持生態平衡的生物,為何卻遭到滅絕威脅?
    穿山甲,這是一種很可愛的動物。並且這一生物,對於維護生態環境來說,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不過在一般的情況之下,這一生物並不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是如果這一生物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就會發現這一生物大部分會因為一些人的口欲,而慘遭無情的殺害,因此出現在我們眼帘的都是穿山甲的屍體。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據相關資料記載,測算穿山甲每年因非法貿易導致死亡的數量就達到了10萬左右。這樣的數值,還不包括用來入藥的那一些數量。其實,每一種被列入的野生保護動物對於地球的生態平衡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為現生哺乳類唯一在體表擁有角質鱗片的穿山甲,在具有演化特性的全球瀕危物種當中,絕對屬於優先保護的物種。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是大自然贈予的寶貴財富。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
  •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
    所謂「功能性滅絕」,是指某個物種不僅不能夠繼續承擔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功能,其種群數量在自然繁衍的狀態下也很難再次恢復。調查結果顯示,除去中國臺灣地區的1.5萬到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中國大陸地區僅僅監測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並未獲得野外中華穿山甲種群存在的任何證據。因此,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的生存狀況極其不容樂觀。
  • 穿山甲正在全球範圍內瀕臨滅絕 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之所以引起這樣廣泛的關注,因為這種並不常見的野生動物,正在全球範圍內瀕臨滅絕。由於近年來栖息地被破壞,以及人類藥用、食用等需求導致的濫捕濫殺,這種可憐的生物正在遭遇著滅頂之災。在我國,穿山甲因極度瀕危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瀕臨滅絕的處境  提起穿山甲,你腦海裡會有怎樣的畫面?
  • 差點滅絕,穿山甲被藥典除名,瀕危動物有救了
    生不逢時大概是地球上大多生物的遺憾。在我們霸佔生物鏈頂端的這些年,大批野生動物走向滅絕,即使4000萬年前遠古生物也不例外。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它的身上披著厚厚的鱗甲,身體細長呈圓錐形,四肢粗短,尾巴細長,主要以螞蟻為食。
  • 穿山甲,又一個快被吃滅絕的動物
    穿山甲快要滅絕了上周六(2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穿山甲日」。可要說穿山甲長什麼樣子,大部分人肯定會大腦一片空白。畢竟生活中能見到活的穿山甲的機會太少了。就算見過,多半也只是餐桌上的一道菜。只要有人碰它就會縮成一團穿山甲這個詞離我們的生活很遠,很多人都是經過這次疫情才聽說這個名字,想起世界上還有這麼一種動物的。但其實,穿山甲在地球上生存的歷史可一點也不短。研究顯示,目前發現最早的穿山甲化石是在歐洲,據推測距今有5000萬年的歷史[3]。
  • 穿山甲瀕臨滅絕 捕甲人:有的話還要抓(1)
    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世界穿山甲日果殼/圖穿山甲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身上覆蓋著鱗片,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現存的穿山甲有八個種類,馬來穿山甲、中華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分布在亞洲,大穿山甲、樹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分布在非洲。在我國,穿山甲被視為藥材和食物的重要來源。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中國境內及其附近區域的中華穿山甲數量已經下降了88~94%。約在1995年左右,它們在中國已經「商業性滅絕」。
  • 一國寶級動物瀕臨滅絕,大陸僅發現11隻,稀有程度超過大熊貓
    在自然界中,人與動物應該保持一種和諧共處的關係,然而,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某些人卻因貪慾的出現而對動物進行了無情的捕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有些動物卻瀕臨滅絕境地。 提到大熊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在我國卻有一國寶級動物,它比大熊貓還珍貴,大陸地區僅僅發現了十一隻。
  • 穿山甲真的要被吃滅絕了嗎?它們的現狀如何?
    廣義上說,穿山甲是整個哺乳綱鱗甲目穿山甲科下所有物種的總稱,現存的穿山甲科下有3個屬:穿山甲屬、長尾穿山甲屬以及地穿山甲屬,其中穿山甲屬下有4種: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以及菲律賓穿山甲,長尾穿山甲屬下有2種:白腹長尾穿山甲和黑腹長尾穿山甲,地穿山甲屬下也有兩種:南非的穿山甲和巨的穿山甲。
  • 被咱們快吃滅絕了的穿山甲——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宿主
    這回不是果子狸了,是穿山甲,先不管它是真是假,我們都欠穿山甲一個交代——因為它們在頂著「能打洞就能通乳」這個虛妄的假設前提下,被國人快吃滅絕了!極危)印度穿山甲 Manis crassicaudata(瀕危)菲律賓穿山甲 Manis culionensis(瀕危)黑腹穿山甲屬 Phataginus地穿山甲屬 Smutsia本文會把它們都認識一遍,希望它們能繼續存活在這個地球上。
  • 豆瓣9.4高分紀錄片:「反科學論」可以結束了,穿山甲或將滅絕!
    而這一論證也在03年的非典和此次的新冠病毒上得到了進一步的說明。最近,華南農業大學曾經發布消息,認為穿山甲很有可能就是病毒的宿主之一。其實當前關於售賣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黑灰產業十分興旺,從捕殺到售賣甚至已經形成了一條有序的「產業鏈」了。
  • 剛剛,中華穿山甲正式宣布功能性滅絕!只因它可以壯陽?!
    當補腎壯陽被擺上檯面,他們開始張開饕餮大嘴。但這些食客們不知道的是,億萬野生動物動物,將因他們的無知而滅亡。無辜的中華穿山甲,終於功能性滅絕! 在一篇發表在《保護生物學》期刊上的論文上,來自德國、英國、俄羅斯、芬蘭和日本的科學家共同感慨: 大多數情況下,許多物種滅絕的原因,在於原本數量較少,且分布範圍較窄。但像禾花雀這樣分布極廣,數量極多的生物,因遭到人類捕殺而瀕臨滅絕,實屬罕見。
  • 淺談穿山甲,長得像爬行類,卻是實打實的哺乳動物
    一場疫情將禁食野生動物推上了風口浪尖,尤其是一些看起來就不像是常見食物的野生動物,更是被人們討論得更加熱烈,比如蝙蝠、穿山甲等等,尤其是穿山甲,根據已有的數據統計調查,發現它是這個世界上非法交易量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尤其是前些年,經常出現在一些隱秘的餐館裡,人們扒其甲,食其肉。
  • 世界穿山甲日 | 請善待每一隻瀕危的野生動物!
    世界穿山甲日每年2月份的第三個星期六為世界穿山甲日,旨在讓公眾意識到穿山甲所面臨的困境,同時呼籲停止世界範圍內對穿山甲的捕殺行為,保護穿山甲免於滅絕。穿山甲總計有8種,4種分布於亞洲,4種分布於非洲。不同種類的穿山甲,體重從1kg 到33kg 不等,體長在85cm 到1.8m之間。體型最大的是巨地穿山甲,最小的是黑腹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