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穿山甲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穿山甲,世界上 一種身披鎧甲的哺乳動物。 穿在身上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鱗片鎧甲,卻成為滅絕種族的根源。與人無害的穿山甲,懷璧其罪。 穿山甲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到一級,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穿山甲的鱗片
原標題:穿山甲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穿山甲,世界上 一種身披鎧甲的哺乳動物。
穿在身上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鱗片鎧甲,卻成為滅絕種族的根源。與人無害的穿山甲,懷璧其罪。
穿山甲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到一級,走私導致瀕臨滅絕
穿山甲的鱗片能吃嗎?
看上去很像爬行動物的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哺乳動物,它的歷史可以往回追溯4000萬年,遠遠超過智人短短300萬年的經歷。
最古老的始穿山甲生活在4600萬年前的歐洲大陸,那時,它的鎧甲跟戰士的鎧甲一樣,只覆蓋住身體和腦袋, 出四肢和尾巴。
演化路上,穿山甲慢慢長全鱗片鎧甲,包裹住除肚皮外的全身。鱗片既是護盾也是工具。刨土挖洞的穿山甲,當它用爪子把土刨開鑽進洞裡時,身上的鱗片會豎起,擋住挖出的泥土回落到洞裡。當它鑽到螞蟻洞裡遇到密密麻麻的螞蟻時,重疊的鱗片合攏,緊緊貼住皮膚,防禦螞蟻的入侵。最有趣的是,穿山甲還會用鱗片捉螞蟻。它會張開鱗片,讓螞蟻爬滿全身,然後合攏鱗片帶著一身的收穫跑進小溪裡。在水中打開鱗片後,捕獲的螞蟻全部浮到水面上,穿山甲正好享用美餐。
遇到危險時,穿山甲把頭一縮,貼在柔軟的肚皮上,用尾巴包裹住身體,蜷成個球。厚厚鱗片包裹在球體外面,雄獅的利爪只能在鱗片上留下道道抓痕,卻穿不透鎧甲。無從下口的獅子,只好放過它。
團成個球,輕鬆應對猛獸的安全姿勢,在人類面前,卻變成束手就擒的投降劣勢。捕獵者只要把圓球撿起來扔進麻袋裡就行,連追逐、捆綁的工序都節省了。
為什麼要捉穿山甲?兩個原因,一是吃肉,二是撕下鱗片做藥。鱗片的功效與作用是「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中藥的藥理藥用,此處不做討論。不過,穿山甲鱗片的成分有詳細化驗分析,其中沒有找到特殊的組分,只是普通的角蛋白。
以中華穿山甲為例,100克的鱗片中一共有18種胺基酸,全部加起來總含量大於94.4%,與其他角蛋白組分相近。簡單地說,鱗片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跟你的指甲,鴨子的嘴殼,鳥兒的羽毛的材料一樣。
角蛋白分兩種,α-角蛋白和β-角蛋白。胺基酸是組成角蛋白的基本單位,胺基酸脫水後縮合成肽鏈,肽鏈結合成角蛋白。α-角蛋白是螺旋結構,有很好的延展性,在溼熱環境中可以伸長一倍,乾燥後又縮回原來長度。β-角蛋白是摺疊結構,基本上不能拉伸。
穿山甲鱗片中既有α-角蛋白,又有β-角蛋白。組合結構的鱗片,彈性在兩者之間,既有延伸性,又保持一定的硬度。另外除了角蛋白外,鱗片中還有Ca,S,Si,Al等微量元素。加了微量金屬元素的鱗片,強度和耐磨性都有提高。穿山甲的鱗片跟蛇類的鱗片差不多,組分相似作用也類似,是動物保護身體的一層外殼。
雖然角蛋白也是蛋白質,但是吃進肚皮後,不能被人類或是其它動物消化吸收。角質鱗片只具實用性,沒有食用性。
穿山甲鱗片的走私交易規模有多大?
傳言說穿山甲渾身是寶,鱗片入藥,肉體味道鮮美,滋陰壯陽。於是尋寶人漫山遍野捕捉寶貝,直到再也找不到為止。
2010年,我國穿山甲的數量比1960年減少了97%以上。中華穿山甲找不到了,沒關係,還有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亞洲的4種穿山甲都捉完了也不怕,非洲還有4種。吃客不限國籍,東南亞的泰國、越南、馬來飯館裡,野味穿山甲很受歡迎。非洲市場裡,穿山甲也很值錢,肉體吃完了,鱗片還能賣錢。在南非,一隻穿山甲的價格在730美元到5800美元之間。
穿山甲的鱗片在亞洲黑市上的價格與象牙和犀牛角相當。世界上走私量最大的野生哺乳動物產品,不是象牙而是穿山甲鱗片。2016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把世界上所有的穿山甲(8種)全部列入危險目錄一,這是 危險等級的目錄名單。穿山甲屬於如果再進行捕獵買賣的話就會導致滅絕的物種。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TRAFFIC)計算,自2000年到2019年,全球國際交易了89.5萬隻穿山甲。在穿山甲被全面列入禁止買賣的保護物種之後,走私依然猖獗。看一組有新聞記錄可以考證的數字,這只是冰山一角。
1、2017年到2019年,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穿山甲鱗片非法交易量超過9.6噸。
2、2017年2月,泰國警方在機場查獲穿山甲鱗片走私品,共計3噸鱗片。鱗片從剛果運出,途徑土耳其,目的地是運往寮國。
3、2017年3月,上海海關在進口木材貨櫃中,查獲3.1噸穿山甲鱗片。
4、2017年11月,深圳海關查獲11.9噸穿山甲鱗片。
5、2019年1月,香港海關在奈及利亞運輸入境的貨櫃中,查獲8.2噸穿山甲鱗片。
6、2020年4月,馬來西亞警方查獲6.1噸穿山甲鱗片。
一隻成年穿山甲身上的鱗片重量為0.4到0.6千克,以上羅列的數字加起來意味著,3年內有70~105萬隻穿山甲被殺戮取鱗。這些鱗片,販賣的最終用途皆為藥用。
穿山甲鱗片能治病嗎?
穿山甲鱗片能不能治病先不說,我們換個問題來討論,如果鱗片能治癒癌症,要怎樣對待穿山甲?你可能會提一個合理建議:保護瀕危物種,不能隨意濫殺取用野生穿山甲,我們可以飼養穿山甲作為藥用。可惜這個方案,目前沒法做到。
肆意殺戮、猖獗走私的背後,刻錄著動物保護者無可奈何的悲哀:穿山甲不能進行人工繁殖飼養。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的穿山甲,不但挑食還非常膽小。人工餵養的穿山甲,經常出現胃潰瘍,或是腸道出血的疾病。圈養的穿山甲還會因為緊張,壓力過大而死亡。大多數穿山甲在圈養條件下活不過200天。
回到剛才的問題:不能人工飼養的穿山甲,如果它的鱗片能治病,我們應該怎樣辦?對於動物入藥,除了老生常談的有所監管節制,不濫殺無辜之外,我們還能做得更好,這正是生物製藥的任務。
生物製藥探索兩方面內容:一是天然生物的成分能治什麼病,二是治病的活性成分是什麼,人工合成有效成分。先把能對抗疾病的有用成分找出來,再來生產它。從動物身體裡提取少量有效成分,化學合成或是體外培養投入大規模生產。
解構鱗片成分,合成人工鱗片,對現代生物技術來說並不是難事。舉個例子,最常見的中成藥:牛黃解毒片,藥片裡的牛黃就是人工合成的。如果穿山甲鱗片能治病,最好的方案是人工合成代替野生鱗片。如果鱗片不能治病,人工合成的研發自然失去了意義。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藥企官宣研發人工鱗片,這一條事實,可以回答鱗片能不能治病這個問題。
重複老話:沒有買賣沒有傷害。只有在販賣野生穿山甲不再牟利之後,屢禁不止的走私才能真正從源頭上得以遏制。只有在穿山甲不再被人類覬覦之後,它才真正擁有安全生活的空間。
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以現代科技為支撐力量,我們能做得更好。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