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保護升級背後:因「食藥之用」被大量捕殺,種群銳減

2021-01-15 澎湃新聞

穿山甲正式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6月5日,有著「森林衛士」之稱的瀕危野生動物穿山甲正式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升級的背後,是穿山甲不容樂觀的生存現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梳理發現,因人類過度捕殺、生存環境被破壞、自身繁育效率低下等因素,過去幾十年,穿山甲的數量急劇減少。

有「鯪鯉」之稱的中華穿山甲是我國境內生存主要的穿山甲種類,《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華穿山甲在過去20年裡數量減少了90%。最為直觀的感受是,人們已經很難在野外看到穿山甲實體了。

因被認為有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國內消耗的穿山甲數量巨大,非法捕殺、走私、販賣穿山甲的案件也時有發生。

與此同時,對穿山甲的保護工作也在逐步升級。2017年1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八種穿山甲全部列入附錄I,要求完全禁止穿山甲的國際貿易。2018年8月,我國全面停止商業性進口穿山甲及其製品,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等措施,加大對破壞穿山甲等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

最為標誌性的動作,就是此次將穿山甲的保護級別從國家二級提升為國家一級。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負責人6月5日接受新華社採訪表示,此次調升穿山甲保護級別,充分顯示出我國政府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心,表明了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立場。

中華穿山甲數量劇減90%

穿山甲體形狹長,全身帶有堅硬鱗片,是地棲性哺乳動物,有8000多萬年的進化史,之所以得名「穿山甲」,是因其具備超強的穿土打洞能力,有人認為甚至能「穿透一座山」。

穿山甲是整個穿山甲屬的統稱,全球現存8個種屬,主要分布在亞洲和非洲。穿山甲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我國長江以南的南方區域是穿山甲的重要棲息地。相關研究顯示,中國有3個穿山甲種屬,分別為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其中,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狹窄分布於雲南部分地區,且數量稀少;中華穿山甲數量較多,分布範圍廣,為中國主產穿山甲。

而中華穿山甲又分為三個亞種:指名亞種、華南亞種和海南亞種,分布區域包括廣東、廣西、雲南、福建、重慶等18個省市區,中國周邊8個國家(如緬甸、寮國、泰國、越南、印度等)也有少量中華穿山甲分布。

穿山甲的主要食物是白蟻,也吃螞蟻、幼蟲、蜜蜂和其他昆蟲,有「森林衛士」的美譽。成年穿山甲有很好的食物攝入量,它的胃可以同時容納近500克白蟻,一隻穿山甲就可以控制350畝左右的森林不被白蟻侵害。

然而,穿山甲卻面臨滅絕的危險。

2014年6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稱,由於人類過度捕殺,全球的穿山甲面臨「極危」狀態。同年,來自世界自然聯盟物種生存委員會穿山甲專家組的數據顯示,穿山甲是涉及全球非法貿易最多的哺乳動物,過去10年,全球有100萬隻穿山甲被捕獲和貿易。

我國現存穿山甲數量有多少,尚無權威數據可以參考。一個嚴峻的事實是,由於棲息地破壞、盜獵現象嚴重等因素,中華穿山甲數量明顯下降,野外已經很難看到穿山甲實體。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國家林業局在上世紀末進行的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穿山甲數量約有6萬頭左右,生態密度為每平方千米0.001-0.056頭。到2008年,中華穿山甲的數量約為25100-49450隻之間。

2000年,全國野生動物資源調查顯示,當時中華穿山甲種群數量大約在6-10萬隻。根據2003年發布的第一次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中華穿山甲分布範圍已縮減至11個省份,數量降至約6.4萬隻。

據專家估算,上世紀60年代到2004年,我國境內的穿山甲數量減少了89%到94%。另據《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在2018年發布的數據,中華穿山甲在過去20年裡數量減少了90%。

專家曾表示國內一年消耗穿山甲約30萬隻

穿山甲數量劇減,由多方面因素導致。如生存環境被破壞,闊葉林、針葉林和闊葉混交林以及亞高山和丘陵地區的灌木是它們的主要棲息地,穿山甲對環境變化敏感,對環境要求也十分嚴格。

同時,穿山甲種群有著自己的生活習性,它們需要隱蔽的食物環境,繁殖效率低下,一般是一胎一仔,一年一胎,穿山甲種群速度增長緩慢。

而人類對穿山甲的大量捕殺,也是其瀕臨滅絕的重要原因。據世界自然基金統計,僅在2011至2013年,全球就有11.7萬至23.4萬隻穿山甲被捕殺。

穿山甲的鱗片在我國自古入藥,是中藥中的「百通之神」,其肉也被視為滋補珍品。因此,穿山甲被認為有醫用價值和食用價值,導致了穿山甲被大量捕殺。

華南師範大學教授吳詩寶多年來從事穿山甲生態研究,是國內穿山甲研究的權威專家。他2017年2月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國內吃穿山甲主要是上世紀90年代之後的事,當時國內的穿山甲已經比較少了,大量都是從國外走私進來。

據吳詩寶當時透露,根據相關研究,我國每年穿山甲的消耗量約30萬隻,近幾年可能更多,其中95%的穿山甲來自國外。整體而言,食用和藥用的比例各50%,近幾年食用的比例超過了藥用。

澎湃新聞查詢公開報導、判決文書等發現,非法捕殺、走私、販賣、食用穿山甲的案件時有發生。如2018年11月,湖南省森林公安通報稱,一舉摧毀了一個由廣西運輸至廣州市,再由廣州市向全國分銷的穿山甲非法貿易網絡,共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29人,收繳穿山甲216隻、穿山甲鱗片66公斤等。

2019年12月,經過近一年的偵查,浙江杭州海關緝私局近日與溫州市公安局聯合偵破一起特大走私瀕危野生動物及製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查證涉嫌走私穿山甲鱗片23.21噸,而一隻穿山甲身上約有0.4-0.6公斤鱗片,這意味約有5萬隻穿山甲被殘忍殺害。

公開資料顯示,改革開放後,我國對穿山甲的食用和藥用需求明顯增加,而國內穿山甲數量日益減少,無法支撐商業使用。1990年以後,大量穿山甲及其甲片從越南、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進入中國。之後,東南亞的穿山甲資源枯竭,大量非洲穿山甲又被走私,這對穿山甲種群造成毀滅性打擊。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4年,亞洲其他國家和非洲有7.25噸穿山甲甲片流入中國。對1999-2017年國內穿山甲非法貿易情況進行統計發現,已知的穿山甲非法貿易案件約394起。僅2018年,國內6個海關就共查獲走私穿山甲鱗片38.14噸,這意味著約有6萬隻穿山甲慘遭殺戮,其中大部分是非洲穿山甲。

保護措施逐步升級

穿山甲數量劇減,瀕臨滅絕,逐步喚醒人類對它的保護意識。

2017年,被視為穿山甲的「命運轉折之年」。同年1月,《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八種穿山甲全部列入附錄I,要求完全禁止穿山甲的國際貿易。

為加強保護穿山甲,我國也逐步升級保護措施。

1989年,穿山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意味著,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穿山甲都會入罪獲刑,情況特別嚴重的可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2000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修訂附錄,亞洲四種穿山甲的國際貿易實行零配額管理,不允許商業貿易。

近年來,不少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專家學者一直在呼籲,應進一步升級保護措施,如加大力度打擊非法穿山甲貿易,將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負責人6月5日接受新華社採訪時介紹,為加大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2007年我國停止從野外獵捕穿山甲活動,並核查庫存情況,進行登記造冊、標準化封裝和定點保管,統一實行專用標識制度,嚴格控制資源消耗及用途。從2018年8月起全面停止商業性進口穿山甲及其製品,並通過開展專項行動等措施,加大對破壞穿山甲等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但由於該物種棲息地不斷受到幹擾破壞,對濫食穿山甲懲處力度不夠等原因,穿山甲資源急劇下降趨勢未能徹底扭轉。

這位負責人說,此前,中華穿山甲作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已與目前的保護形勢極不相符,無論從行政處罰措施,還是刑事責任認定標準上,均難以有效遏止亂捕、亂獵、濫食穿山甲等違法活動,迫切需要提升其保護級別,有力打擊破壞穿山甲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穿山甲保護級別調升有關工作,為確保升級工作的科學性,於2019年啟動了穿山甲級別調整專題研究程序。

2020年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官網發布的公告顯示,穿山甲正式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前述野生動植物保護司負責人說,此次調升穿山甲保護級別,充分顯示出我國政府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心,表明了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立場。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穿山甲:上古瑞獸,被人吃到「瀕危」,如今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今年,國家對穿山甲的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的保護級別升到了國家一級。只要有任何非法走私、販賣、捕殺穿山甲的行為,都可被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還會判處無期徒刑。為什麼國家對穿山甲的保護這麼重視?
  • 加大穿山甲保護力度 嚴懲非法經營利用山甲保護級別調升
    但由於該物種棲息地不斷受到幹擾破壞,對濫食穿山甲懲處力度不夠等原因,穿山甲資源急劇下降趨勢未能徹底扭轉。此前,中華穿山甲作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已與目前的保護形勢極不相符,無論從行政處罰措施,還是刑事責任認定標準上,均難以有效遏制亂捕、亂獵、濫食穿山甲等違法活動,迫切需要提升其保護級別,有力打擊破壞穿山甲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 記者:調升穿山甲保護級別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 森林驛站3月1日導致穿山甲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是
    今天的微博森林驛站每日一題的問題是導致穿山甲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是,這道題其實不難,大家都知道人類非法捕獵穿山甲,導致它的數量驟減,穿山甲自身繁殖能力差、穿山甲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人類的非法走私、獵殺。小夥伴們知道上述哪一個選項是穿山甲數量銳減的原因嗎?
  • 穿山甲:請保護我,我不會穿山,也不是藥材!
    穿山甲:請保護我,我不會穿山,也不是藥材!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而在2020年06月05日,中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差點滅絕,穿山甲被藥典除名,瀕危動物有救了
    穿山甲是一種古老的動物,它的身上披著厚厚的鱗甲,身體細長呈圓錐形,四肢粗短,尾巴細長,主要以螞蟻為食。有些地方也靠它控制蟻患。在我國傳統醫學典籍中,穿山甲的鱗甲有改善哺乳期婦女皮膚狀況,改善血液循環,刺激乳汁分泌等神奇功效。基於這個原因,我國對於穿山甲的食用需求特別大,以我國為中心,輻射到全球的穿山甲都受到影響。
  • 被捕殺最多的動物:穿山甲究竟做錯了什麼?
    所以,在利益的趨勢下,穿山甲便開始成為了人類眼中的「搖錢樹」,為了獲取它的鱗片,人們開始大量的對它們展開獵殺,不過實際上,現代科學的研究認為,穿山甲的鱗片成分,與人類的指甲一點區別都沒有。1995年就已經商業滅絕根據資料顯示,我國邊境一代走私穿山甲的行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了,而且因為穿山甲的數量銳減,在1995年的時候,甚至還出現了「商業滅絕」的情況,如今在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等山區之中,想要看到野生的穿山甲基本上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時根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裡,因為人類的捕殺,穿山甲的數量已經減少了
  • 何止穿山甲,中國人吃光了多少珍禽異獸?
    早有一種民間戲謔稱,如果有一種野生動物能在中國大量繁殖,那一定是因為它不好吃。然而在藥食同源的傳統思維下,中國人對捕殺野生動物還有一種更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能入藥養生。動物入藥在中國有上千年歷史,只不過那些勤於將飛禽走獸列入藥典的古人恐怕也沒料到今人吃相之貪婪真能把物種吃滅絕。
  • 2020年版中國藥典頒布,穿山甲未被繼續收載
    給穿山甲再添一片「鎧甲」資料圖,新華社供圖因保護待遇一再升級,穿山甲不斷躋身話題榜單,成為野生動物界的網紅擔當。6月5日,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而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包括穿山甲在內的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也就是說,在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後,穿山甲品種又緊接著從藥典中除名。
  • 穿山甲的歷史:因中醫的錯誤判斷險些滅族的動物
    今年6月5日,穿山甲正式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的穿山甲被獵殺至幾近滅絕。過度獵捕利用必然導致資源衰竭,是穿山甲資源瀕危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強大的破壞力遠遠超過了穿山甲維持自身種群結構穩定性的能力, 從而導致穿山甲種群數量迅速降低並逐漸衰退。
  • 中華穿山甲瀕臨滅絕?
    因此,可以判定中華穿山甲種群在大陸地區已極度稀少,呈功能性滅絕狀態。  作為現存唯一的鱗甲目哺乳動物,穿山甲主食白蟻和螞蟻,喜夜行獨居,通常生活在空心樹或洞穴之中。有「森林衛士」之稱的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夠吃掉大約700萬隻白蟻和螞蟻。在一片面積約350畝的森林中,只要有一隻中華穿山甲存在,就可以有效控制白蟻種群。
  • 野生穿山甲在鏡頭前伸懶腰
    原標題:野生穿山甲在鏡頭前伸懶腰   昨日從市林業局獲悉,和平縣野外監測紅外自動相機拍攝到一隻中華穿山甲野外覓食的活動影像,這是在紫金縣發現穿山甲野外種群後,又在我市其他區域發現野生穿山甲活動軌跡
  • 穿山甲從二級保護動物變為一級了?
    今天,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國將穿山甲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提升至一級。「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穿山甲就是一個血淋淋的見證者。據數據統計,1960年我國穿山甲種群數量約為90萬隻,每年捕獲量約為15萬隻,而到1995年,我國各地都已經很難再捕捉到穿山甲。穿山甲陷入瀕危,處於商業性滅絕。
  • 新版《中國藥典》發布,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等中藥被除名
    健識局獲悉,除馬兜鈴和天仙藤存在腎毒性,黃連羊的處方中則含有夜明砂之外,穿山甲被新版《中國藥典》刪除,是因其升級成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通知稱,為加強穿山甲保護,經國務院批准,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穿山甲升為一級保護動物」,網友:真正的牢底坐穿獸?
    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眾所周知,國際社會對於保護穿山甲的呼籲聲,一直沒有斷過,我國在保護穿山甲方面今年也邁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今年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被移除,穿山甲還從二級保護動物升為了一級保護動物"。這個政策一經推出迎來了網上一片叫好聲,有網友戲稱,現在穿山甲成了真正的"牢底坐穿獸"了。
  • 穿山甲升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意味著什麼?
    周晉峰認為,這一宣布其實也是在提醒公眾,穿山甲的保護形勢已經非常嚴峻。「如果再不改變,中國大陸的穿山甲野外滅絕只是時間問題,甚至全球8種穿山甲都會在未來很短時間內滅絕。」但可以達成共識的是,穿山甲的保護等級亟須升級。
  • 穿山甲不再是中藥,中醫也需要去偽存真
    在6月9日,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為加強保護;而早前的6月5日,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非洲象種群數量驟降 對野生動植物保護需增強國際合作
    對包括大象在內的野生動植物的保護,需要進一步增強國際合作——  象牙背後的戰爭  梁凡  7月23日,新加坡國家公園局、關稅局和移民與關卡局發布聯合聲明說,該國執法人員近日截獲約8.8噸象牙,這是新加坡歷史上查獲的最大一宗走私象牙案。
  • 中華穿山甲已「功能性滅絕」?轉發,留住最後的它們!
    △6月5日,廣西林業部門在野外放生一隻被救護的中華穿山甲。這是2000年以來,廣西首次野外放生中華穿山甲作為現存唯一的鱗甲目哺乳動物,穿山甲主食白蟻和螞蟻,喜夜行獨居,通常生活在空心樹或洞穴之中。有「森林衛士」之稱的穿山甲每年最多能夠吃掉大約700萬隻白蟻和螞蟻。在一片面積約350畝的森林中,只要有一隻中華穿山甲存在,就可以有效控制白蟻種群。
  • 穿山甲真的要被吃滅絕了嗎?它們的現狀如何?
    正如上面圖片中Angelababy所說:野生穿山甲種群正在快速的消亡。而消亡的原因與人類有著直接關係,其中吃佔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上面說的正在快速消亡的野生穿山甲種群均分布在亞洲,尤其是在我國。下面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穿山甲的現狀。
  • 穿山甲禁止入藥!被吃到瀕臨滅絕,活血炒飯最受歡迎
    但是亞洲對於穿山甲的需求早就輻射到全球所有存在穿山甲的地方。有數據統計顯示,全國一年大概需要10萬頭穿山甲,才能滿足中成藥所需。作為中藥屆的「寵兒」。穿山甲近幾十年來,種群數量以飛快的速度銳減。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吳詩寶曾表示,國內穿山甲的種群數量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經下降了90%,甚至還多,這意味著穿山甲在自然界中是非常少見的,距離滅絕僅有一步之遙。3人工無法飼養現在在野外幾乎看不到穿山甲的蹤影了,中國境內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