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米
來源:健識局(jianshiju01)
全文1795字,閱讀需5分鐘
2020版《中國藥典》日前正式出版發行。健識局發現,相比於2015年的版本,此次新版藥典刪除了馬兜鈴、穿山甲、天仙藤、黃連羊肝丸四個品種。
為什麼這些品種將會被刪除?健識局獲悉,除馬兜鈴和天仙藤存在腎毒性,黃連羊的處方中則含有夜明砂之外,穿山甲被新版《中國藥典》刪除,是因其升級成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根據2020年版《中國藥典》編審大綱的要求,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如化石類、人類胎盤類、動物糞便類等),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品種從藥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藥典。
6月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通知稱,為加強穿山甲保護,經國務院批准,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事實上,全球非法走私、捕殺,穿山甲多年已成為全球最為瀕危的野生動物之一, 來自國際、國內的環保組織和動物保護專家,要求提升穿山甲保護等級呼籲不斷。
圖/ 視覺中國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中國辦公室高級科學顧問孫全輝博士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表示,穿山甲已由CITES附錄Ⅱ升至附錄Ⅰ。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穿山甲的活體、死體及製品的國際商業性貿易均被禁止,對瀕危物種是利好消息。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動物保護法規的不斷健全,今後將有更多的瀕危保護動物得到保護,中醫藥市場也會逐步得到規範。
公眾存在錯誤認知
穿山甲缺乏臨床價值認定
近年來,熊膽、穿山甲等瀕危野生動物入藥,時常成為公眾所關注的焦點。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的數據顯示,穿山甲也被認為是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
這些非法捕殺的背後,是源於公眾曾經對穿山甲的存在一定錯誤的認知,以為食用其鮮美的肉質,有助於身體的健康。更為關鍵的是,穿山甲鱗片的藥用價值已明確記載於《中國藥典》。
【功能與主治】: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用於經閉瘕,乳汁不通,癰腫瘡毒,關節痺痛,麻木拘攣。
儘管目前穿山甲的臨床藥用價值,並未得到主流醫學界的認可。但總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對於食用這種野生保護動物趨之若鶩。
此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商聯合會副會長林騰蛟曾在兩會上提出,在舉國努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以瀕危野生動物為原料的中藥行業應當轉變思路,藉助現代科學技術,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事實上,在此次穿山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物,禁止非法捕殺、製作入藥已早有先例。國務院曾在1993年宣布禁止犀牛角和虎骨相關的一切貿易活動。隨後,在臨床上多以水牛角和豹骨代替。
圖/ 視覺中國
針對穿山甲是否存在臨床的替代產品一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風溼病分會第二屆、第三屆主任委員王承德認為,豬蹄甲在消癰、抗炎、催乳等方面可以取代穿山甲的功效。
此外,《臨床醫藥文獻雜誌》也曾表過文章稱,近年來大量研究結果證實,豬蹄甲可以作為穿山甲的代用品,廣泛應用於各種疾病的治療當中,且可以起到不錯的效果。
不能依賴野生資源
目前已實現人工養殖供給
眾所周知,瀕危野生動物是傳統中醫藥的主要原料之一,業內曾有聲音是,保護野生動物是否會限制我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
據健識局獲悉,從世界範圍來看,各地的傳統醫藥中,野生動物藥所佔的比例也不大。根據中藥材資源最新的調查結果,中國現有12809種中藥材,其中植物藥材11146種,瀕危野生動物藥材僅有十多種。
2019年12月底,國務院印發《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就明確表示,要加強珍稀瀕危野生藥用動物保護,支持珍稀瀕危中藥材替代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
業內普遍認為,完全依賴野生資源是無法支撐產業化運轉,目前很多家庭常見的動植物都替代瀕危野生動物的藥用功效, 同時加大對科技創新項目的投入中來。
截止目前,國家對藥用動物人工養殖工作非常重視,通過引種馴化、遺傳育種等技術,多數藥用動物已實現規範化的人工養殖供給。
事實上,隨著執法力度的加強及藥用動物人工養殖技術的提高,將野生動物非法入藥的情況越來越少見,大多數正規的中醫藥企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按照藥典內容經營。
有分析人士指出,繼穿山甲之後,其他瀕危野生動物的「除名」工作也要加快步伐。有關部門不妨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中醫藥法》等相關法律,明確禁止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入藥,同時從《藥典》中刪除所有含瀕危野生動物成分的藥品。
編:逗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