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的2020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品種未被繼續收錄。中醫藥業界人士對此怎麼看?會對中醫中藥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
近日,南都記者就此採訪了兩名中醫藥專家,分別為南方醫科大學中藥方劑教研室主任程衛東,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彭康。
小標題
穿山甲成為保護動物後 中藥已很少使用
之前多為民間、零散使用
南都:對於中醫中藥界來說,穿山甲的入藥情況怎麼樣?
程衛東:在我國,穿山甲的大規模醫用,就是明朝到現在大概四五百年。穿山甲是自明代《本草綱目》之後用的比較多,先是使用在腫瘤上、痺症上,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風溼,後面民間又用來通乳。
其實,穿山甲從來沒有以成方的形式出現,它只是民間使用、零散使用得比較多。
現在很少用了,每一個搞中醫的人都有所意識,到穿山甲達到二級保護動物之後,中藥就很少用它了(1989年,穿山甲被《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入二級保護動物名錄,2020年6月初,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提升至一級)。
南方醫科大學中藥方劑教研室主任程衛東談穿山甲的藥用情況。尹嘉怡攝
南都:有意識地少用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程衛東:「保護稀有動物」這個觀念其實在中醫藥界已經有很多年了,並且藥源也稀缺了,稀有的藥材在民間上還存在一些,但官方是不可能買到了。有些中醫老先生,他認為這個藥材有作用,但年輕一點的醫生很少能用到這些藥材,總結不了這麼多經驗,只能從文獻上看。
其它的,比如虎骨膏用的是虎骨、羚羊、犀牛角等,這些都有成方,但現在我們的很多藥方都已經不再使用了。
我們在臨床上這幾十年都很少用到穿山甲,因為政府給我們灌輸這個理念已經很多年了,先是呼籲保護穿山甲,然後是虎骨,還有熊膽汁,後面我們都很少用了。
可以說,最近一、二十年,大家都有這個意識了,到最近十年,是動真格了,有一些使用了珍稀動物的中成藥已經沒有了,在這種大環境下被替代了。
小標題
藥典不收錄了 藥廠就不能再用
南都:《中國藥典》是什麼性質的一部典籍?
程衛東:《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是藥品研製、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等均應遵循的法定依據。所有國家藥品標準應當符合中國藥典凡例及附錄的相關要求。
我國藥典歷史悠久,從1949年就開始了,第一部藥典1953年就出版了,那時候總共才收載531種藥品。從那以後藥品數量每年都逐步增加,到2015年已經收載了五千多種藥品,這麼多年來藥典一直在不斷增減藥品種類,只是去除的數量很少,進入的數量很多。
南都:《中國藥典》不再收錄某一種藥,傳達出什麼樣的信號?
彭康:不再收錄,是基於《中國藥典》建立了藥品質量標準的退出制度。對於野生資源枯竭、商品匱乏以及存在明顯安全性、倫理等問題的中藥材,例如原植物和動物收入《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的中藥材品種,來源於化石類、人類胎盤類、動物糞便類等中藥材品種,以及基礎研究薄弱的中藥材標準,不再增加或收入2020年版《中國藥典》。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彭康。通訊員供圖
程衛東:可以理解為,藥典沒有的就不能再用了,大型藥廠也不能再用,不能成方。大型生產的成方藥必須按照藥典的標準,藥典沒有也要按照衛生部的部頒標準,或者地方標準。
國家有規定,有的藥藥典裡可以沒有,但民間又在用,就必須拿出地方標準,地方管理部門必須管理這些藥,不然沒有人知道這些藥怎麼使用。藥典是國家質量標準體系裡一個組成部分。
比如說有一些藥還沒有進入到藥典但民間已經開始使用,如果這些藥用的時間很長,成方用量很大就可以將部頒標準提升到國家標準。有一些藥,藥典都不收錄了,地方標準它也不會收錄了。
小標題
含馬兜鈴和天仙藤的藥物多
停止收錄對多種中成藥生產影響大
南都:除了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也被《中國藥典》停止收錄,你怎麼看?
彭康:馬兜鈴和天仙藤未被收錄的原因是存在腎毒性。近年來有報導在臨床試驗中發現,馬兜鈴中的馬兜鈴酸有致癌作用,還能引起相關的腎臟疾病,總而言之,馬兜鈴弊大於利。黃連羊肝丸是因為方中夜明砂來源為多種蝙蝠的乾燥糞便,別名天鼠屎。
程衛東:它們是因為腎毒性而停止收錄的。我作為學者的個人觀點是,僅因為其毒性就從藥典裡剔出來,這種做法是不合適的。
這是對中藥的認識問題,中藥很重要的一點是講究「配伍」,為什麼有的藥單用毒性大,但是形成處方用藥就不會有事?就是因為有配伍的規律在,配伍的目的是增效減毒,每個藥互相有制約。同理,中藥還有個「十八反十九畏」,是指不要讓有些藥物合用,合用的後果是產生各種副作用。
研究中藥毒性的問題並不是藥物化學的問題,而是中醫理論中如何配伍的問題,單一的把馬兜鈴、天仙藤拿出來是沒用的,這些藥都是要配伍才能用的,在配伍中毒性就會降解,達到療效。
我認為現在最需要做的是,研究如何合理使用藥物,而不是單一研究某種藥,因為這些藥都是在處方中出現的,是一個配伍關係。很多中藥都會註明「不宜久服,用量不可過大」,但到底多久為久,用量超多少為大?這是非常含糊不清、不嚴謹且難以操作的,所以要加強科研,做到逐步明確各種中藥的毒性、劑量、解救措施。
南都:對於中醫科醫生,以及製藥廠來說,藥典停止收錄會影響具體用藥嗎?
程衛東:由於含馬兜鈴和天仙藤的藥物很多,所以對常用藥的影響還是挺大的。馬兜鈴、天仙藤、羊肝丸都是常規用藥,含馬兜鈴的中成藥品種有將近20個,既然能夠形成複方,就證明這個藥肯定很常用。
這些藥從藥典中去除,對藥廠生產肯定會產生影響,這些藥廠關於這些藥的品種號沒有了。每一個藥物都是有固定的工藝生產流程的,一旦去除一種藥,有其他藥進入,整個工藝流程都不同了,就要重新申請藥的品種號。
彭康:對於中醫科醫生來說,在某些病證的治療選藥配方中會有些影響,就如以前的犀角禁止使用後,用水牛角代替,藥效方面還是有些差異的。但由於中藥品種眾多,配伍的形式多樣,可以逐步改變,並在臨床實踐中探索新的中藥物質來彌補該藥的作用。
小標題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 更有責任順應時代的要求
南都:你認為,野生動物保護與中醫藥發展應該是什麼樣的關係?
程衛東:中醫治療中使用的動物藥和植物藥數量繁多,把某種動物從中藥中去除根本不會影響中醫藥的發展,也不會影響中醫治療疾病。即使某些植物藥瀕臨滅絕甚至已經滅絕,中醫也一直在發展,因為會有新的植物出現,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彭康:中醫藥的發展要遵循「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也要走向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保護地球村的重要措施之一,與中醫藥防病治病,維護人類健康的目的是一致的。中醫強調「天人合一」,更有責任順應時代的要求,大自然的變化而發展。中藥材來自於大自然,有植物、動物、礦物等,種類品種繁多,新開發的資源也源源不斷,因此,野生動物保護不會影響中醫藥的發展,反而會促進中醫藥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