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快評|穿山甲不再入藥,是中醫的進步

2020-12-05 三湘都市報

三湘都市報評論員 張英

在最新出版的2020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差距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穿山甲的鱗片在我國古代可以做中藥材,使其成了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而現代西醫表示,穿山甲的鱗片只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而已,它的成分和人類的指甲毛髮沒有本質區別。(6月10日 江南時報)

李時珍曾在其中醫著作《本草綱目》中記載:「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之乳長流。」在中醫理論中,穿山甲的鱗片功能之一便是用來給哺乳期的女性豐富乳汁,然而現代醫學理論證明,穿山甲鱗片不過是富含角蛋白,與人類指甲、豬蹄甲的成分相似,其功效並沒有那麼神奇。

中醫賦予穿山甲的神奇功效,使得這一動物長期以來遭到大範圍捕獵,以致國內穿山甲數量急劇下降,而為了填補中藥市場的貨源,甚至有人從國外走私穿山甲,取其鱗片用來製藥。一方面,這造成了世界範圍內穿山甲物種的災難,有數據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國內穿山甲種群數量已經下降了90%,距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同時,猖獗的走私導致全球穿山甲種群也已受到嚴重威脅,如菲律賓、馬來穿山甲已被列為極危物種。

另一方面,則加劇了錯誤的中醫理論對國人的負面影響。由於「物以稀為貴」,越是數量稀少的入藥物種,越容易被瘋狂追捧,穿山甲甚至被一些人偏執地認為對人體有奇效,可安神療傷、可壯陽等等。正是這些錯誤認知,使得盜獵、走私行為屢禁不止。

野生資源枯竭或許是此次將穿山甲從藥典中退出的原因之一,但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長期被奉為「聖典」的一些存疑的中醫理論可藉此進行修正。由「經驗」到「科學」,從傳統醫學到現代醫學,發展過程中會有不少糾錯的機會,將傳統醫學中的錯誤和不足進行修正,也是使其更接近現代醫學文明的應盡之責。近些年,中、西醫之爭頗為常見,而因為「雙盲試驗」在中藥領域的欠缺,使得中醫藥備受質疑。如今,將穿山甲等品種剔除出《中國藥典》,除卻保護瀕危物種的原因,實際上也是對中藥藥材進一步規範化的體現。

藥效、科學性、人性化,竊以為這是醫學研發領域不可或缺的,藥效是為了保證人類的生命安全,科學性是為了擺脫傳統醫學理論中一些已經證明為不合理的理論對人們的影響,而人性化則體現為不僅僅是醫學對人類的關照,更是對整個世界的關照,如果為了人類的健康而犧牲一個物種,那麼這也是遠離文明的做法,不符合醫學的初衷。

不再將穿山甲入藥,無疑是中醫的一大進步,且在新冠疫情的現實語境下,禁止食用、藥用穿山甲這種攜帶高致病病毒的野生動物,也是現實所需。細化管理瀕危物種、為野生動物保護提供法律支持、降低病毒傳播風險,這既是是包括中醫、西醫在內的醫學界的共識和責任,也應是全社會的共識和責任。

[責編:吳岱霞]

[來源:三湘都市報]

相關焦點

  • 穿山甲不再是中藥,中醫也需要去偽存真
    不過,穿山甲不再被納入2020版《中國藥典》,理由是卻是「資源枯竭」!穿山甲作為中藥材,經常用於各類疾病的治療,可以起到活血散瘀、消腫止血等作用。正是因為藥典記載,穿山甲的使用變得合理合規。有人說穿山甲快滅絕了,是因為中藥入藥有用到造成的。這個說法有失偏頗,穿山甲被人吃掉的也不少,被當作作野味上了飯桌。對穿山甲的保護,已經意味著一個物種的種群數量已經難以恢復,也幾乎不可能在野外繼續繁衍。
  • 不再入藥!穿山甲終於從藥典「除名」
    國內穿山甲的種群數量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經下降了90%,甚至還多,這意味著穿山甲在自然界中是非常少見的,距離滅絕僅有一步之遙。從保護的角度講,穿甲山不入藥對我國乃至全球穿山甲保護都是有好處的。視頻:不再入藥!
  • 不再入藥!穿山甲終於被「除名」
    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其中,6月5日,穿山甲升為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除了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三個品種也未被繼續收載。馬兜鈴、天仙藤的基源均為馬兜鈴同屬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未收載的原因或是由於其存在腎毒性。
  • 穿山甲已從藥典中除名,不再入藥
    穿山甲已從藥典中除名,不再入藥 2020-06-11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保護野生動物 請摒棄穿山甲入藥
    2008年起,我國已經停止了對穿山甲野外獵捕活動。針對穿山甲的入藥需求,建立了穿山甲甲片原材料庫存核查制度,明確限定原材料使用範圍,僅限用於定點醫院臨床使用和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文號的中成藥生產。此舉也意味著,各大中醫院的藥用穿山甲來源單一,不能從其他途徑購進。
  • 穿山甲被請出藥典 中醫已做了多年準備
    最新出版的2020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品種未被繼續收錄。中醫藥業界人士對此怎麼看?會對中醫中藥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近日,南都記者就此採訪了兩名中醫藥專家,分別為南方醫科大學中藥方劑教研室主任程衛東,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彭康。
  • 穿山甲從藥典除名惹爭議!動物瀕危的鍋,該中醫藥背嗎?
    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其中,6月5日,穿山甲升為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從此,穿山甲不再入藥。
  • 穿山甲的歷史:因中醫的錯誤判斷險些滅族的動物
    穿山甲悲劇的歷史來源——迷信權威,拒絕科學實證將穿山甲的鱗片入藥在東亞自古有之,其肉也被視為滋補極品而受到追捧。中藥傳統方劑和古代醫書中穿山甲起主治療效的方劑就多達489個。時至今日,依舊有許多中醫學者相信穿山甲的鱗甲片和皮肉、胃、鮮血均可入藥,特別是鱗甲片,具有消腫排膿、攻堅散結、通經下乳、疏風通絡等功效 。之所以有這麼多權威學者相信穿山甲的醫用價值,在於古代的「權威」著作就是這麼認為的。《本草綱目》記載 :「穿山甲入厥陰、陽明經,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但中醫,尤其是古代中醫迷信穿山甲的理由往往十分可笑。
  • 吉林藥企用穿山甲入藥遭質疑 相關部門:加載專用標識可流通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一款名為「利咽靈片」的藥品主要成分為穿山甲片,網友提出質疑,穿山甲入藥是否符合規定?該藥品包裝盒顯示其生產商為吉林省密之康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記者多次撥打該藥企的電話,均無法撥通。
  • 穿山甲被請出藥典 中醫已做了多年準備|中藥|天仙藤|中國藥典|...
    最新出版的2020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品種未被繼續收錄。中醫藥業界人士對此怎麼看?會對中醫中藥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近日,南都記者就此採訪了兩名中醫藥專家,分別為南方醫科大學中藥方劑教研室主任程衛東,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彭康。
  • 穿山甲
    近段時間,一則新聞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等4個品種在藥典中除名,不再用來入藥。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表示:穿山甲太難了,藥典除名是一件好事!
  • 中醫致穿山甲滅絕?政協委員這樣回應
    不應武斷判斷「中醫錯誤」  「中醫是穿山甲滅絕的罪魁禍首」,最近,一些熱點事件將中醫推向風口浪尖。10日,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旭東表示,在現代社會中,生態平衡、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中醫同樣反對珍稀動物的濫殺濫用。  王旭東說,首先中醫不倡導人們吃穿山甲,而是用穿山甲的鱗片入藥。「那些吃穿山甲的人,與中醫沒有關係。」他說,中醫使用動物入藥,這涉及到人的生命和動物生命的問題。「我認為,如果是為了健身、長壽、養生,吃這些動物,我堅決反對。
  • 穿山甲化名「過山龍」 潛伏6000服中藥處方中
    2014年8月12日,資中森林公安局繳獲的穿山甲鱗片。繳獲的穿山甲鱗片原片和炮製後的入藥片(右)。在本次警方繳獲的一噸多熊肉裡,有400餘斤熊油(俗稱熊脂肪),民警猜測這些熊油或將入藥,用於治療風溼。記者發現,以「入藥」名義非法偷獵野生動物的行為不在少數,熊油、熊膽、虎骨、穿山甲鱗片、賽加羚羊角等均為傳統中醫臨床用藥的重要原料。去年8月,資中森林公安查獲四川境內最大一起非法售賣瀕危野生動物——穿山甲製品案,涉案穿山甲鱗片數十公斤。
  • 穿山甲或為新冠潛在寄主,穿山甲太難了!
    「為了促進這個項目,企業投入很大,我們投資了4000萬元搞動物養殖,但是最後沒有推進,搞不攏,穿山甲養殖規模上不去,種源沒解決,養殖技術又很難。」繁殖緩慢,每年只生一胎,通常每胎只產一仔,這兩者原因結合客觀上造成了穿山甲數量銳減。可悲之二:穿山甲鱗片入藥。
  • 穿山甲禁止入藥!被吃到瀕臨滅絕,活血炒飯最受歡迎
    穿山甲,不再入藥!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一部)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其中,6月5日,穿山甲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升為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從曾經遍布世界,到如今被認為瀕臨滅絕,中華穿山甲在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裡,究竟經歷了什麼?
  • 未能證實 穿山甲鱗甲入藥成分與手指甲相同
    穿山甲入藥能通乳?未被證實  近日,有藝人在拍攝保護穿山甲的公益廣告時,抱著一隻穿山甲在身上,像是手託著剛出生的嬰兒一般,向大眾呼籲:「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我承諾不用穿山甲通乳」。一時間引起熱議,網友表示該廣告或可能弄巧成拙,沒有闢謠穿山甲並不能通乳,反而傳播了「穿山甲能通乳」的信息,可能引起大眾「滿世界找穿山甲吃」。
  • 比熊貓還瀕危的穿山甲:鱗片是鎧甲,也是軟肋
    而今,穿山甲的活動區域縮水嚴重,族群中僅剩的8種穿山甲,在亞洲和非洲的有限區域躲閃著,兩個大洲各4種: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和菲律賓穿山甲分布在亞洲的東部、東南部、印度次大陸;而大穿山甲、樹穿山甲、南非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特有的,是中華穿山甲。它曾廣泛分布於我國大陸地區長江以南的17個省區市。
  • 不再入藥!全球非法走私量最大的哺乳動物穿山甲從藥典「除名」
    6月9日,據媒體報導,在最新出版的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穿山甲被認為是「世界上被販賣最多的哺乳動物」,如今穿山甲科的8個物種都面臨嚴重威脅,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更是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危」物種。為加強保護,6月5日,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穿山甲不再被列為中藥 大V揭秘:鱗甲跟手指甲沒本質區別
    日前修訂2020年版《中國藥典》中,穿山甲、馬兜鈴、天仙藤、黃連羊肝丸等四個品種未被繼續收載,這也意味著穿山甲這個極危保護動物脫離了入藥的苦海,有助於改善他們的生存環境。穿山甲被認為是「世界上被販賣最多的哺乳動物」,如今穿山甲科的8個物種都面臨嚴重威脅,中華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更是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危」物種。為加強保護,6月5日,我國將穿山甲屬所有種由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調整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 香港中醫教授:勿迷信穿山甲鱗片誇大的藥效,有多種替代品
    在會議上,來自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越南和非洲的中醫學者、穿山甲專家和保育工作者齊聚一堂,討論如何保護穿山甲這類世界上慘遭非法盜獵最嚴重的哺乳動物。9月5日在香港展出的穿山甲鱗片。圖/AFP,供圖/Star Media Group Berhad據媒體Star2在9月13日的報導:會上,幾名中醫教授表示:對於非法穿山甲商販吹噓出來的穿山甲製品的所謂療效,應引導公眾不要去迷信。他們在9月5日的這次國際保護會議上發出呼籲上述呼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