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危機:進化速度不足以逃避當前的滅絕!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圖片來源: Aarhus University

你們知道嗎?我們人類正在以極其快的速度使地球上的動物和植物物種消失,以至於大自然的內在防禦機制——進化,也跟不上人類破壞的速度。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計算出,如果當前的保護工作得不到改善,那麼在接下來的五十年裡所滅絕的哺乳動物物種,地球恐怕需要花費三至五百萬年才能恢復。

圖片來源:buzzfeed

在過去的4.5億年中,地球環境總共發生了五次劇變,致使大部分動植物物種滅絕。每次大滅絕之後,進化過程中新物種會緩慢地補償過去滅絕的物種。

而第六次大規模滅絕現在正在發生,但這次的物種滅絕並非由自然災害引發,而是我們人類造成的。奧爾胡斯大學和哥德堡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認為,物種滅絕的速度太快,以至於進化跟不上節奏了。

根據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如果哺乳動物以正常速度進行多樣化,那麼還需要500-700萬年的時間才能使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恢復到現代人類出現以前的狀態,而要達到目前的生物多樣性水平則需要300-500萬年。

某些更獨特的物種

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哺乳動物擴展資料庫,該資料庫不僅包含現存物種,還包括數百種在不遠的過去仍然存在但因為現代智人在全球蔓延而滅絕的物種。這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研究人類對其他哺乳動物的全面影響。

然而,並非所有物種都具有相同的意義。某些滅絕的動物,如澳大利亞的有袋類食肉動物袋獅或奇怪的南美後弓獸(想像一下有象鼻的羊駝)在進化方面屬於非常獨特的譜系,幾乎沒有任何近親。當這些動物滅絕後,生命進化樹上的整個分支就徹底消失了。我們不僅失去了這些物種,而且還失去了獨特的生態功能,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數百萬年的進化歷史。

研究負責人奧爾胡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Matt Davis說:「大型或巨型哺乳動物,比如巨型樹獺和劍齒虎,在大約1萬年前滅絕,它們在高度進化上是非常獨特的。由於它們幾乎沒有近親,因此它們的滅絕意味著地球進化樹上的整個分支都被「砍掉」了。

他補充說:「鼩鼱的種類有數百種,所以它們能夠經受少量種類的滅絕。然而劍齒虎只有四種,它們全都滅絕了。」

替代黑犀牛需要很長的時間

重建25億年的進化歷史已經足夠困難,但是今天的哺乳動物也面臨著不斷上升的滅絕率。黑犀牛等極度瀕危物種在未來50年內面臨滅絕的高風險。亞洲象是僅存的兩個物種之一,它們曾是強大的哺乳綱動物,包括猛獁象和乳齒象,但它們在本世紀內存活的機率不到33%。

圖片來源:昆明動物園

研究人員綜合了物種進化史和可預見的物種滅絕,對自己提出一個問題:現存的哺乳動物能恢復消失的生物多樣性嗎?

利用強大的計算機、先進的進化模擬以及現有和已滅絕哺乳動物的進化關係和體型大小的綜合數據,研究人員能夠量化過去和未來可能發生的滅絕所造成的進化時間損失,以及恢復所需的時間。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未來的最佳假設,即人類停止破壞動物的棲息地和殺害動物,使物種滅絕率降低到通過化石觀察到的低背景水平。然而,即使是這種過於樂觀的假設下,哺乳動物也需要300至500萬年的時間才能多樣化到足以再生進化樹的分支。它們預計在未來50年裡會失去這些分支,並且需要超過500萬年的時間才能使巨型冰河時代的物種損失重新恢復。

提升保護工作的優先級

奧爾胡斯大學的Jens-Christian Svenning教授領導了一項關於巨型動物的大型研究,他說:「儘管我們的世界中曾經擁有過巨型動物,比如巨型海狸、巨型犰狳、巨型鹿等,但是地球上現存的巨型野生哺乳動物越來越少了。仍然倖存的少量巨型動物,比如犀牛和大象等,也面臨著快速滅絕的風險。」

該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的數據和方法可以被用於快速識別瀕危的、進化方面具有獨特性的物種,這樣就可以優先考慮保護工作,併集中精力避免最嚴重的物種滅絕。

如Matt Davis所說:「保存生物多樣性比恢復多樣性容易得多。」

相關焦點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圖片來源:Roger de la Harp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地球現在正處於物種大滅絕的進程中,這是地球歷史上的第六次。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預期要快上百倍千倍。
  • 白堊紀末期,強大的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哺乳動物沒有滅絕?
    所以說,恐龍的滅絕是一個持續性的事件,從有恐龍的時候就開始了,直到白堊紀的末期(距今6500萬年前)才完全滅絕。恐龍滅絕的原因在開始我們就說了,關於恐龍滅絕的原因,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有的只是多個版本的假說。
  • 恐龍滅絕後 哺乳動物演化大幅加速
    在恐龍滅絕之後的1000萬年裡,我們祖先的演化速度比之前的8000萬年間的快了三倍。團隊首席研究員,倫敦大學學院遺傳、進化及環境學院的 Thomas Halliday 博士說:「非鳥恐龍的滅絕、有競爭關係的其它哺乳動物的日漸式微,讓我們的祖先、也就是早期的胎盤類哺乳動物得到了好處。壓力一經解除,它們就迅速演化出各種新形態。 「我們尤其注意到勞亞獸總目下的動物,它們的體型快速增大、生態多樣性迅速增加。
  • 大量哺乳動物或將在50年內滅絕
    ▲接下來的300到500萬年,小型哺乳動物如何演化以彌補大型哺乳動物缺失的示意圖。人類消滅動植物物種的速度快到大自然的防禦機制——進化——都無法跟上。一個來自丹麥奧爾胡斯大學的研究團隊計算,如果保護行動不變,那麼接下來的50年內將有大量哺乳動物滅絕,而自然要花費300萬到500萬年才能恢復原狀。過去的450萬年中,地球氣候曾發生過5次劇烈變化,造成了大部分植物和動物的滅絕。如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發生,不同的是,這次的元兇不是自然災害,而是人類活動,且物種滅絕的速度已經超過了進化速率。
  • 哺乳動物要麼變小 要麼滅絕
    資源管理公司總監阿什利·雷格爾(Ashley Leger)古生物進化存在著自然循環,就我看來,它可以與一個恆定的因素聯繫在一起:氣候變化!當前地球的氣候變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這主要是人類活動所導致。哺乳動物:我認為大型哺乳動物(從鹿至大象的所有哺乳動物)未來將面臨著兩種選擇:要麼滅絕,要麼體型變小。未來沒有足夠的植物來維持它們龐大的體型發育,它們將變得越來越小。在漸新世時期,鹿的身高僅30釐米高,我認為如果較大體型的哺乳動物群體要生存下去,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小,然而體型縮小和物種滅絕之間的決定性因素將直接與我們改變氣候的速度有關。
  • 哺乳動物要麼變小,要麼滅絕!
    資源管理公司總監阿什利·雷格爾(Ashley Leger)古生物進化存在著自然循環,就我看來,它可以與一個恆定的因素聯繫在一起:氣候變化!當前地球的氣候變化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這主要是人類活動所導致。哺乳動物:我認為大型哺乳動物(從鹿至大象的所有哺乳動物)未來將面臨著兩種選擇:要麼滅絕,要麼體型變小。未來沒有足夠的植物來維持它們龐大的體型發育,它們將變得越來越小。在漸新世時期,鹿的身高僅30釐米高,我認為如果較大體型的哺乳動物群體要生存下去,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小,然而體型縮小和物種滅絕之間的決定性因素將直接與我們改變氣候的速度有關。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找到的答案可能與預期不同,由於生物棲息環境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因素,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快。一些專家稱,當前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階段,但即使在地球歷史上較為平靜的時期,答案也會因你所觀察的物種類型而有所不同。依據發表在《人類與地球》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哺乳動物的平均繁衍壽命為100-200萬年。
  • 人類多久滅絕?哺乳動物平均繁衍壽命100-200萬年
    事實證明,我們現在找到的答案可能與預期不同,由於生物棲息環境破壞、氣候變化和一系列其他因素,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的速度比歷史上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快。一些專家稱,當前人類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階段,但即使在地球歷史上較為平靜的時期,答案也會因你所觀察的物種類型而有所不同。
  • 進化出獨立的生殖系統,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成為新的地球霸主
    2.05億年前,似哺乳動物開始出現,然而直到180萬年前,哺乳動物才進化成熟,和昆蟲、海洋生物等相比,哺乳動物的身體結構一致,可以說是按照一個模版進化出來的生物,我們甚至可以將這個範圍擴大到脊椎動物,它們也都是由一個模式進化而來,無論是狗也好,蜥蜴也好,恐龍也好都是一樣的。
  • 它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是恐龍誕生之前的霸主,後來滅絕了
    可能大自然不滿意恐龍這種龐大的生物進化成長為智慧生命,於是6500萬年前,一場恐怖的天災出現了,那就是巨大小行星撞擊地球,超級強大的撞擊力引起了劇烈的地質運動,火山噴發,天崩地裂。小行星撞擊引發了全球生態的劇變,這種劇變引來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於是恐龍在這場洗劫之中滅絕消失了。恐龍能夠稱霸地球1.6億年,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那麼恐龍出現之前,地球的霸主又是誰呢?
  • 物種滅絕速度越來越快嗎,物種的滅絕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物種滅絕是21世紀地球面臨的重大災難。科學研究證實,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時有一個物種滅絕。按照這個速度,現有的物種中有一半將在本世紀滅絕。物種滅絕是自然現象滅絕與進化密切相關。達爾文發現,滅絕物種的化石是物種與生命形式更替階段之間關係的極好解釋。達爾文還認識到,新物種的出現與舊物種的滅絕密切相關。進化生物學家繼續提供關於滅絕及其在物種形成(新物種形成)中的作用的新觀點。
  • 科學家預測80年後,世界人口112億,1/10哺乳動物會滅絕
    可以說從那時起,人口數量的增長所對應的就是哺乳動物數量的下降,甚至物種的滅絕。根據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的統計和推測,晚更新世開始(12.6萬年前)至今,共有351種哺乳動物滅絕,而同樣是到2100年,僅僅是哺乳動物,就將有558個物種滅絕。物種數目的下降只是直觀表現,更嚴重的是,由於許多物種棲息地遭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以及物種種群規模的減少,生活在非洲、美洲和歐亞大陸的許多哺乳動物都將面臨生存危機。
  • 物種第六次大滅絕將來臨?滅絕速度或加快百餘倍
    閩南網6月21日訊 研究人員19日警告,過去一個世紀裡,受人為活動影響,地球上脊椎動物的滅絕速度比先前加快了100多倍,這表明地球可能正在進入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而人類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這種狀況,或許將成為早期受害者之一。
  •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Antonio-1983 10-04 20:32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
  • 哺乳動物亞種在物種進化中至關重要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8日報導,查爾斯·達爾文逝世約140年後,其進化論的一個理論終獲證實!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在18日出版的《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上撰文稱,哺乳動物亞種在進化中發揮的作用比此前認為的更重要。最新研究可幫助物種保護主義者預測應重點保護哪些物種,以阻止它們瀕臨滅絕或滅絕。
  • 能否避免物種滅絕?
    生物進化是一場公平的遊戲,能夠逃脫滅絕的生物是那些能適應生存環境的物種;物種滅絕也可能與其適合度無關,而是像戰士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衝鋒時被子彈擊中一樣的隨機事件;物種滅絕是選擇性的。能夠繼續生存的物種並不是由於它們能夠更好適應適應環境,而是由於某種其它原因。例如,哺乳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而昆蟲與植物比哺乳動物能耐受高強度輻射。如果地球受到一顆超新星的強烈輻射,那麼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將大批滅絕。
  • 科學家構建了哺乳動物進化樹中的更多分支
    近日,在一項發表在PLOS Biology雜誌上的新研究中,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對物種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的全面改革,以構建哺乳動物的生命進化樹  該研究第一作者、耶魯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博士後研究員Nathan Upham說:「我們使用的化石和基因組數據往往是殘缺和混亂的,但現在,我們正在重建數百萬年前在早已滅絕的哺乳動物身上發生的事件。」  在現存的大約6000種哺乳動物中,大多數是嚙齒類動物(42%)或蝙蝠(24%),而常見的哺乳動物,如牛、豬、羊、貓、浣熊和猴子則相對較少。
  • 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動物鴨嘴獸瀕臨滅絕
    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鴨嘴獸列為瀕臨滅絕物種。澳大利亞是世界上哺乳動物滅絕率最高的國家。圖 | 鴨嘴獸(來源:網絡)2018 年,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估計,一些鴨嘴獸可能會從墨爾本附近溪流中的水生昆蟲中攝入人類一半劑量的抗抑鬱藥物,這些昆蟲已經被證明含有大量的抗抑鬱藥物和其他藥物。
  • 今天的生物多樣性危機是第六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徵兆嗎?
    研究表明,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地球目前正面臨「第六次大滅絕」。第六次大滅絕又稱全新世大滅絕,是當前時期發生的物種滅絕事件。這是對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威脅。到目前為止,大量瀕危動物已經消失,導致物種滅絕。由於人口數量和消費仍在快速增長,滅絕危機的加速是肯定的。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然而,自12.5萬年前,這些巨型哺乳動物一個個都走向了滅絕,如今,我們只能通過書本、博物館的化石等來了解它們。 2018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科研人員記錄了過去12.5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滅絕狀況、所在地理位置、氣候等數據,以及早期人類離開非洲後哺乳動物發生的變化情況,分析巨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原因。 一般而言,陸地面積越大食物越充足,活動區域越廣闊,動物也會長得更大,但是到了更新世晚期,這種情況似乎發生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