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0000年
近日,一則消息很讓10000年震驚。消息是關於昆蟲滅絕的,說雪梨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如果地球上的昆蟲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下去,將在短短幾十年內滅絕。也就是說,到本世紀末,可能就再也看不到蜜蜂、蝴蝶或蜻蜓等等昆蟲了,而這對地球生態造成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10000年仔細看了這則消息裡科學家的描述,想說,雖然科學家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是就像地球不會在本世紀流浪一樣,蝴蝶也不會在本世紀滅絕。
放心。
理由也不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我們人類自己有信心!
昆蟲和我們大眾認知中的「瀕危保護動物」如熊貓、大象、老虎等不同,它的種類和數量實在是太多了,目前已知的有100多萬種,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像美麗的蝴蝶、勤勞的蜜蜂和可愛的蜻蜓是昆蟲,很多;而很多人討厭的蚊子和蟑螂也是昆蟲,它們可都是「小強類型」,數量相當驚人,怎麼科學家們就認為在100年內可能滅絕呢?
科學家的理由是,目前超過40%的昆蟲數量正在不斷減少,其中1/3處於瀕危狀態;而昆蟲的滅絕速度是哺乳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的8倍,如果以這個速度持續減少,不到一個世紀(100年),昆蟲就可能從地球上消失。
科學家的說法不是危言聳聽,根據某美國生態學家的估算,在過去的600年中,昆蟲已經滅絕了約4.4萬種,這個數字,趕上所有已知哺乳動物的10倍了!不過,由於昆蟲數量龐大,也不夠引人關注,所以有不少是在默默無言中滅絕的,人類都沒注意到。
但10000年想說,雖然我們大部分人不是法布爾更不是生態學家,但對於環境保護是越來越關注,也越來越明白一個生物種滅絕,哪怕這個物種很不討喜。
因為我們都知道,大自然有其生物鏈法則,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都互相提供食物,從而形成相互依存的鏈條關係。不論是喜歡的蝴蝶還是討厭的蚊子,都是這個鏈條中的一環,不能隨意截去一節。
花、鳥、魚、蟲……和鏈條頂端的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科學家指出,導致昆蟲快速減少的原因主要有:密集的農業發展、農藥的大量使用、氣候變化和外來物種入侵等,10000年覺得,「只要我們願意努力,我們可以改正」,就能改善這種狀況。
舉一個最新的例子,國際權威科技期刊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和美國宇航局(NASA)都在近日公布消息,指出地球的顏色現在越來越「綠」了,而這種可喜的變化主要歸功於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的努力。僅中國一個國家,就對全球綠化做出了42%的貢獻。
這樣的環境改善,其實就涉及到昆蟲的棲息地保護問題。
昆蟲不是獅子老虎,單獨拿出來那真是「命如螻蟻」不值一提。由於昆蟲強大的繁殖力,滅絕起來也是整體滅絕,要保護它們,就必須保護它們可以生存的整個棲息地,這個棲息地包括植物、其他動物和環境、氣候等等。如果徹底破壞了,僅靠「螞蟻搬家」是保護不了其在此地生存的族群的。
(就像10000年我老家的自然環境比小時候差了,以前在夏天常見的蜻蜓和螢火蟲都少多了,它們都是昆蟲。)
既然我們能改善環境,使其向好的方向發展,那就有理由相信昆蟲會活下去,絕不會在本世紀或未來100年內滅絕,更遑論是全部滅絕。
某些時候,人定勝天!
(圖片來自網絡;轉載請標註「愛寵一萬年」和10000年,盜文者發現必維權。本文由「愛寵10000年」原創,歡迎關注,科學養寵棒棒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