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蜻蜓你見過嗎? 兩種珍稀昆蟲首現黃山

2020-12-05 華龍網

7月1日至4日,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參加指導滁州學院學生到黃山實習期間,發現並採集到兩種珍稀昆蟲:越中巨齒蛉和蝴蝶裂唇蜓。「越中巨齒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棲昆蟲,而「蝴蝶裂唇蜓」則是中國最大的蜻蜓。這兩種昆蟲在安徽均是首次發現。這兩種生物對環境要求特別高,直接反映出安徽當地生態環境特別優異。

這兩種昆蟲究竟有什麼來頭

先來了解一下越中巨齒蛉,它是一種水生昆蟲,為巨齒蛉的一種,無論雌雄成蟲,頭部前端都長有一副巨大的牙齒,雖然長相兇猛,但成蟲並不捕食其他動物,只吸食樹木流出的汁液。

越中巨齒蛉是現今世界最大的水生昆蟲,主要分布在越南,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普洱景東彝族自治縣,2014年在成都青城山有發現記錄。

2016年6月,四川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收到一份金氏世界紀錄證書,上面寫著「最大水生昆蟲(有翅亞綱)是一種魚蛉(越中巨齒蛉),它有一個21.6釐米的翼展」。

而此次在安徽黃山發現並採集的越中巨齒蛉為母蟲,翼展為19釐米,為安徽省首次發現,之前公開報導並沒有越中巨齒蛉在安徽發現的記錄。

再來了解一下蝴蝶裂唇蜓,它是一種美麗且體型十分巨大的蜻蜓,僅在惠州南崑山、羅浮山、惠東古田發現,種群數量很少。蝴蝶裂唇蜓是中國最大的蜻蜓,其體型大,飛翔能力強,生活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不易採集。

此次在安徽黃山發現並採集的蝴蝶裂唇蜓為母蟲,翼展為14釐米,為安徽首次發現,之前公開報導並沒有蝴蝶裂唇蜓在安徽發現的記錄。

兩種昆蟲是如何發現採集的

據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秘書長虞磊介紹,本月1日至4日,他作為領隊之一,帶領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和滁州學院動物學系學生到黃山野外實習,在野外工作時發現並採集到了越中巨齒蛉和蝴蝶裂唇蜓。

「越中巨齒蛉白天不出來活動,只有晚上才出來交配產卵等,發現這隻越中巨齒蛉時是晚上,在一戶農家的木門上,看到這個大傢伙的時候,大家都很興奮。」虞磊說,越中巨齒蛉之前在安徽一直沒有被發現的記錄,這次在黃山發現,也算是填補了空白,虞磊將發現的這隻越中巨齒蛉採集回合肥做進一步的研究。「但是越中巨齒蛉的生命很短暫,只有在幼蟲階段有一年的時光,但是成蟲後雌性能存活一周左右,而雄性只有三四天的短暫壽命。」虞磊表示,他捕獲的這隻越中巨齒蛉在帶回合肥後已經死去,現在正著手將其製成標本,之後會在合肥植物園進行展覽。

「蝴蝶裂唇蜓與越中巨齒蛉正好相反,它是一種夜伏晝出的昆蟲,當時發現蝴蝶裂唇蜓時是白天,它被一個巨大的網網住了,所以我們便可以採集到它。」虞磊說,蝴蝶裂唇蜓之前在安徽也一直沒有被發現的記錄,這次在黃山發現,也算是填補了空白,目前,這隻蝴蝶裂唇蜓被滁州學院教授帶回學校做進一步的研究。

在安徽首次發現有什麼意義

此次在安徽黃山首次發現越中巨齒蛉和蝴蝶裂唇蜓均填補了空白。另外,在安徽黃山發現這種珍稀昆蟲也反映出當地的生態環境十分優異。

滁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諸立新教授介紹,在自然界中,越中巨齒蛉是對水質非常敏感的生物,當水體發生汙染,或者酸鹼度突然改變時,它們就無法適應,會迅速在這一水域消失。因此,它們的存在與否,直接反映了當地水質的好壞,被國外許多專家作為「水質指標昆蟲」。

而蝴蝶裂唇蜓也有「潔癖」,對生存環境要求十分高,首先水一定不能有汙染。諸立新教授介紹說,蜻蜓的生存離不開水,對棲息地的水質要求非常高,如果水不乾淨,蜻蜓很難存活。同時,蜻蜓對水體周邊的環境也很挑剔,要求植被數量和種類豐富。蜻蜓只吃活物,因此生存環境裡必須要有足夠多的昆蟲供其捕食。

實習生呂夢佳合肥晚報合肥都市網記者鄭靜/文高勇/圖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大蜻蜓你見過嗎?兩種珍稀昆蟲首現黃山
    ,發現並採集到兩種珍稀昆蟲:越中巨齒蛉和蝴蝶裂唇蜓。「越中巨齒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棲昆蟲,而「蝴蝶裂唇蜓」則是中國最大的蜻蜓。這兩種昆蟲在安徽均是首次發現。這兩種生物對環境要求特別高,直接反映出安徽當地生態環境特別優異。
  • 中國最大蜻蜓和世界最大水棲昆蟲現身黃山 中國最大蜻蜓是什麼?
    7月1日至4日,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參加指導滁州學院學生到黃山實習期間,發現並採集到兩種珍稀昆蟲:越中巨齒蛉和蝴蝶裂唇蜓。「越中巨齒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棲昆蟲,而「蝴蝶裂唇蜓」則是中國最大的蜻蜓。這兩種昆蟲在安徽均是首次發現。這兩種生物對環境要求特別高,直接反映出安徽當地生態環境特別優異。
  • 中國最大蜻蜓和世界最大水棲昆蟲現身黃山(圖)
    ○越中巨齒蛉7月1日至4日,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參加指導滁州學院學生到黃山實習期間,發現並採集到兩種珍稀昆蟲:越中巨齒蛉和蝴蝶裂唇蜓。「越中巨齒蛉」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棲昆蟲,而「蝴蝶裂唇蜓」則是中國最大的蜻蜓。這兩種昆蟲在安徽均是首次發現。
  • 安徽首次發現世界最大水生昆蟲 還發現中國最大蜻蜓種類(圖)
    近日,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秘書長虞磊帶領滁州學院學生進行暑期動物學野外實習時,在黃山無意間捕捉到這隻越中巨齒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生昆蟲,也是首次在安徽境內被發現。虞磊介紹,越中巨齒蛉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水生昆蟲,是非常珍稀的物種,這是安徽首次出現的越中巨齒蛉。虞磊發現它時,它正趴在民房的燈光下休息。「巨齒蛉具有強烈的趨光性,白天都是躲在陰涼處,只有晚上才出來活動。」虞磊說。7月1日,作為滁州學院動物學野外實習帶隊老師的虞磊,帶領學生們赴黃山進行調研。當晚,居於水邊的民房燈光閃爍,一隻長著巨大翅膀、頭部還長著「利鉗」的昆蟲趴在木門上。
  • 【中國新聞網】《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
    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中國是世界重要的蜻蜓資源國,已發現980餘種,堪稱世界之最,其中大量特有和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保育價值。  《中國蜻蜓大圖鑑》分上下兩冊,共1460頁,以中英雙語的文字編排。
  • 你知道哪種蜻蜓的體型最大嗎?
    你知道哪種蜻蜓的體型最大嗎?時間:2015-10-04 10:11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知道哪種蜻蜓的體型最大嗎? 想必很多朋友在小時候都抓過蜻蜓,看著一隻只小巧而美麗的蜻蜓在空中飛翔, 算得上童年的一大樂趣。但是如果有一隻翼展達75釐米的蜻蜓,你還敢去抓嗎?
  • 《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中國蜻蜓大圖鑑》昆明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2019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攝   中新網昆明5月22日電 (記者 胡遠航)22日,正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重慶大學出版社在昆明聯合發布《中國蜻蜓大圖鑑》。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
  • 《中國蜻蜓大圖鑑》發布:首次公開眾多珍稀蜻蜓生態影像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 攝  22日,正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重慶大學出版社在昆明聯合發布《中國蜻蜓大圖鑑》。該書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同時也是全球蜻蜓目文獻收錄物種最多的一本彩色圖鑑。  蜻蜓是公眾熟知的昆蟲,全世界已知蜻蜓種類超過5000種。中國是世界重要的蜻蜓資源國,已發現980餘種,堪稱世界之最,其中大量特有和瀕危物種,具有極高的保育價值。
  • 歷史生物,繁殖力最強的昆蟲,石炭紀,最大的蜻蜓
    大家好,我是袁碩,今天給大家說說《繁殖力最強的昆蟲》《最大的蜻蜓》繁殖力最強的昆蟲昆蟲的繁殖能力是異常驚人的朱弘復還說,一個棉蚜的身體有一平方毫米,那麼上述的棉蚜數需佔中國面積的60倍或全地球面積的1.3倍。朱弘復教授還寫道:棉蚜體長為1.5毫米,倘上述棉蚜頭尾相接,則為地球赤道長度的21億倍,或相當於太陽與地球距離的700萬倍。當然,蒼蠅和棉蚜這兩種害蟲的後代不會完全不死,它們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絕大部分死去,因此人們不致於被蒼蠅和棉蚜所埋葬掉。
  • 「昆蟲界殺手」!黃山發現習性兇猛能吃蟬的蠅
    7月28日,在安徽大學主持的GEF黃山風景區昆蟲資源調查與評估(一期)項目7月調查活動中,來自安徽大學的韓德民教授在黃山發現了安徽省最大蠅類28日上午,韓德民正在黃山猴谷進行昆蟲調查,一隻體型碩大的蜻蜓引起了他的注意。正當他拿起相機記錄蜻蜓時,旁邊的灌木叢中飛出了一隻食蟲虻,緩緩地落在了葉片上。一開始,韓德民也沒太在意,直到他拍完蜻蜓,才發現這隻食蟲虻似乎和以前見到的有些不一樣。他小心翼翼地接近這隻食蟲虻,但這隻蟲很警覺,一連輾轉了5個地方,才最終在茶樹葉上落了腳。韓德民見狀,將其帶回了調查點。
  • 「昆蟲界殺手」!黃山發現習性兇猛能吃蟬的蠅
    7月28日,在安徽大學主持的GEF黃山風景區昆蟲資源調查與評估(一期)項目7月調查活動中,來自安徽大學的韓德民教授在黃山發現了安徽省最大蠅類:大琉璃食蟲虻。該種也是安徽省分布的新記錄物種。28日上午,韓德民正在黃山猴谷進行昆蟲調查,一隻體型碩大的蜻蜓引起了他的注意。正當他拿起相機記錄蜻蜓時,旁邊的灌木叢中飛出了一隻食蟲虻,緩緩地落在了葉片上。一開始,韓德民也沒太在意,直到他拍完蜻蜓,才發現這隻食蟲虻似乎和以前見到的有些不一樣。他小心翼翼地接近這隻食蟲虻,但這隻蟲很警覺,一連輾轉了5個地方,才最終在茶樹葉上落了腳。韓德民見狀,將其帶回了調查點。
  • 科學家發現中國最大蜻蜓化石
    (圖片均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等在內蒙古發現了一件保存幾近完整的昆蟲前翅標本 科學家介紹,蜻蜓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蜻蜓總目由三個目組成:古蜻蜓目、原蜻蜓目和蜻蜓目。古蜻蜓目僅生存於晚石炭世早期(約3.2億年前),原蜻蜓目生存於晚石炭世至二疊紀(約2.5億—3.1億年前),而蜻蜓目從二疊紀起一直生存到現在,有將近3億年的歷史。
  • 我科學家發現中國最大蜻蜓化石
    (圖片均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張海春研究員等在內蒙古發現了一件保存幾近完整的昆蟲前翅標本 科學家介紹,蜻蜓是一種古老的昆蟲。蜻蜓總目由三個目組成:古蜻蜓目、原蜻蜓目和蜻蜓目。古蜻蜓目僅生存於晚石炭世早期(約3.2億年前),原蜻蜓目生存於晚石炭世至二疊紀(約2.5億—3.1億年前),而蜻蜓目從二疊紀起一直生存到現在,有將近3億年的歷史。
  • 蜻蜓是昆蟲嗎?
    蜻蜓別稱丁丁、螞螂、負勞等,為蜻科和蜓科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等,可在空中飛行捕捉害蟲,其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而且不同種類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是不是昆蟲吧!
  • 世界最大蜻蜓專著正式出版發行
    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張浩淼著的《中國蜻蜓大圖鑑》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收錄了中國蜻蜓820種,是世界最大蜻蜓專著。該書分為上下兩冊,共1460頁,以中英雙語的文字編排。
  • 全球最大昆蟲博物館受贈珍稀蝴蝶標本
    本報訊 日前,蝴蝶專家壽建新將其歷年來發現、收藏的包括周氏虎鳳蝶、中華虎鳳蝶、擬矍眼蝶在內的6個新種、新亞種、新記錄種共8隻珍稀蝴蝶標本,正式捐贈給目前全球最大的昆蟲博物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昆蟲博物館。
  • 黃山風景區現罕見樹蛙 體表翠綠腹部還有豹紋(圖)
    7月15日傍晚,安徽黃山景區玉屏區工作人員在陪客松觀景平臺旁的一棵黃山松發現一隻貌似蛙類動物棲息在樹枝上,立即向玉屏區管理部門負責人報告。隨後,管理部門有關人員前往觀察,只見動物匍匐在樹枝上,一動不動,初步認定為某蛙類,但在場人員均表示從未在黃山見過此蛙。
  • 黃山區境內發現省內最大蠅類,習性兇猛堪稱昆蟲界殺手!
    28日上午,韓德民正在黃山猴谷進行昆蟲調查,一隻體型碩大的蜻蜓引起了他的注意。正當他拿起相機記錄蜻蜓時,旁邊的灌木叢中飛出了一隻食蟲虻,緩緩地落在了葉片上。黃山地區是首次發現和記錄到它的身影。」韓德民告訴記者,他從事昆蟲調查十幾年,還是第一次在黃山看到大琉璃食蟲虻,這是因為大琉璃食蟲虻本身數量稀少,且活動較為隱蔽。它也是目前安徽省已知的最大蠅類。據了解,這種昆蟲飛行快速,能在空中捕食昆蟲,以尖銳的口器刺穿後帶離,再停棲隱秘的枝葉間享用美食。
  • 青城山發現"巨型蜻蜓" 系世界最大水棲昆蟲(圖)
    青城山發現"巨型蜻蜓" 系世界最大水棲昆蟲(圖) 2014-07-21 10:53:33來源:成都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珍稀蜻蜓百餘年後重現法國
    新華網巴黎10月19日電(記者李學梅)法國昆蟲與環境保護機構19日說,在法國消失了近133年的一種珍稀蜻蜓在汝拉山一帶重新出現。  該機構項目負責人帕斯卡爾杜邦當天對媒體說,從1876年起,這種名為「女神」的蜻蜓就再也沒在法國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