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動物快滅絕了,人類成為自然界超級捕食者

2021-01-21 太平洋電腦網

人類活動對哺乳動物產生一定的威脅,尤其是人類大肆捕殺大型動物,使得較小、易遭受攻擊的物種不斷地改造地形環境,同時,人類也逐漸成為自然界的「超級捕食者」。

人類文明程度越高,大型動物的繁榮程度就越低,因為我們總在捕殺大型哺乳動物,減少我們所看到的大陸動物種群數量。猛獁、長毛犀牛、地懶都已消失滅絕,在殺戮這些大型動物的過程中,剛開始我們以欣賞的方式重塑這個世界,現在我們開始逐漸擔憂該過程對地形環境產生的重要影響。

捕獵者向獵物逐漸灌輸恐懼感,即使沒有殺死任何獵物,捕獵者的存在也會產生一種即將爆發壓力和不安的狀態,這種焦慮影響了獵物對周圍地形環境的評估。在開闊區域,有較遠的視線範圍,充足的路徑可以讓它逃離,對它提供了安全。而在雜草叢生的區域,植物茂密,障礙重重,是非常危險的。生態學家將它稱為「恐懼地景(landscape of fear)」,是獵物評估周圍環境危險的一個心理地圖。

「恐懼地景」也塑造了周圍地形,受驚獵物在安全區域呆的時間會更多,在危險區域呆的時間會較少,反過來又影響到植物被吃的區域,以及獵物將富含營養物質的糞便排洩在哪裡。

納爾遜·曼德拉大學研究員伊莉莎白·勒魯克斯(Elizabeth le Roux)在南非Hluhluwe-iMfolozi公園做了一個簡單的實驗,並展示了這個理論模型,這裡的主要捕食者是獅子和豹子,它們通常是隱藏在環境掩體,然後向獵物發起突然攻擊。伊莉莎白和同事在Hluhluwe-iMfolozi公園移除了環境掩體,並創造了安全地帶,他們用砍刀和割草機砍倒了8塊土地上的樹木和草叢,同時保留了8塊類似的土地。然後,他們設置了運動觸發的相機捕捉器,用兩年的時間觀察哪些動物會到這裡,它們吃什麼,以及如何排洩糞便。

果然,研究人員發現中等體型的食草動物,例如:角馬、斑馬、斑羚和疣豬,往往會聚集在剛清理過的環境區域,它們在這些安全區域覓食的次數要多一些,而且它們在那裡排洩糞便的次數也要多一些,相比之下,糞便排洩量是森林地區的3倍。這些動物就像活的「傳送帶」,將營養從茂密的灌木叢中轉移至開闊地帶。

相比之下,像大象和犀牛這樣的大型食草動物的行為習性卻不相同,作為成年體,它們體型龐大、皮膚厚實,基本上是不會被捕殺的,它們不害怕其它捕食者,能夠隨意地進食和排洩糞便。尤其是犀牛,它們更有可能在樹林裡排便,因此,與較小的食草動物相比,它們的營養物質會向相反的方向流動。伊莉莎白說:「大型動物由於體型龐大,以及它們對普通捕食者的漠視,使得『恐懼地景』變得平淡無奇,它們完全消除了中等體型食草動物的恐懼心理。」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利亞納·贊恩特(Liana Zanette)說:「這項研究令人大開眼界。」她曾廣泛地研究過「恐懼地景」,對開放區域和封閉區域進行不太詳細的比較,可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它們之間沒有區別,也沒有恐懼的景象,這個結論絕對是錯誤的。贊恩特強調稱,大型動物的無所畏懼,已使較小體型動物不再害怕地形環境的改變。

曾研究過犀牛和其它巨型動物的卡爾生態系統研究所生態學家阿曼達·蘇巴魯斯基(Amanda Subalusky)說:「這真的說明了研究這些過程在整個生態社區層面上的重要性,以及對完整的生態社區進行研究。」的確,南非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幾個大型食草動物仍然大量存在的地區之一,因此南非也是全球為數不多能夠看到動物恐懼削弱效應的地區之一。這項研究發現尤為重要,因為即使是在全球最受保護的地區,也正在失去大型動物種群。

非法狩獵南非犀牛的現象十分猖獗,例如:在過去10年裡非法狩獵南非犀牛事件驟然增多,過去5年,每年非法獵殺犀牛數量超過1千頭。隨著它們的數量迅速減少,這片土地可能會變得更加雜亂。營養物質將聚集在特定區域,其他區域的營養物質會耗盡,這將影響到當地所有植物和動物。沒有大型動物的世界將變得更加恐懼,而不是沒有恐懼感。伊莉莎白說:「它將產生我們無法預測的重大影響。」

同時,人類捕殺了許多掠食性動物,尤其是使中等體型食草動物感到恐懼的捕食者,我們逐漸取代了它們,人類成為一種超級掠食性動物,比其它捕食者帶來更多的恐懼。贊恩特說:「與其它任何捕食者相比,英國的獾最害怕人類,美洲獅是食物鏈最頂端的動物,甚至它們也害怕我們人類。」

相關焦點

  • 大型動物快滅絕了,人類成為自然界"超級捕食者"
    人類文明程度越高,大型動物的繁榮程度就越低,因為我們總在捕殺大型哺乳動物,減少我們所看到的大陸動物種群數量。猛獁、長毛犀牛、地懶都已消失滅絕,在殺戮這些大型動物的過程中,剛開始我們以欣賞的方式重塑這個世界,現在我們開始逐漸擔憂該過程對地形環境產生的重要影響。
  • 人類是否有天敵?為什麼在自然界中,沒有以人類為食的動物?
    自然界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生物,毫無疑問,人類已經是食物鏈的最高捕食者,在生態系統中,即使是兇猛的獅子老虎,也都有天敵。如果這些動物向人類發起攻擊,人類有沒有勝算呢?人類在自然界中是否有天敵呢?僅僅是城市中的流浪貓流浪狗,也可以輕易的制服人類。但實際上人類並沒有天敵。我們已經站到了食物鏈的最高處,如果有天敵出現,以人類為食,不用多長時間,這些以人類為食的動物馬上也會滅絕。
  • 人類滅絕之後的動物
    他以生物進化為基礎,根據我們現在地球上存在的動物物種,預測人類消失後未來動物的進化情況。他以圖片形式,對未來動物可能的樣子進行大膽的虛構、呈現;從地球動物進化規律出發,對人類滅絕之後的動物界進行了大膽的科學預測,這些未來動物,每一種都為我們了解過去的進化史提供了足夠的證據。
  • 科學家:人類是大型動物滅絕的罪魁禍首!
    究竟是人類還是氣候變化導致上個冰河世紀末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大型動物的滅絕進行了首次全球分析,結論顯而易見——人類才是罪魁禍首。這項最新研究明確地指出人類是過去10萬年間導致全世界各地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研究結果認為人類在全世界的擴張導致了大型動物的大量消失。」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穿山甲遇敵時會蜷成一團,將頭部嚴實地裹在裡面,即使是獅子等大型捕食者也對它們束手無策。但這種防禦捕食者的有效手段,卻根本無法抵禦對它們「垂涎欲滴」的人類。 穿山甲在我國一直被認為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它的鱗甲、皮肉、鮮血等均可入藥,鱗甲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散膿、疏風通絡等功效,穿山甲肉則被宣揚為難得的「大補」之物。
  • 當山中缺少虎豹等大型捕食者後,食草動物正慢慢改造環境
    但是隨著環境的慢慢改變,一些大型的捕食者逐漸退出了森林,加上人類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及保護意識都在逐漸增加,使得某些地區有蹄類動物的數量失衡,最終反過來對環境進行改造,甚至對同一片生境中的其他動物帶來了迫害。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食草動物不會捕食,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怎麼會對環境有這麼強的改造能力和對其他動物造成傷害呢?
  • 最悲催的大型食肉動物,容易暴怒,兇猛無比,卻佔老虎食譜40.7%
    生物間相互競爭,能適應的動物能夠存活下來,其更深層次的意思就是任何生物繁殖時,都會出現基因的變異。如果變異有利於生物存活,那它們就會通過環境的篩選,一直存活在自然界中,否則就會被淘汰,而遭滅絕。而想要「適者生存」,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食物和捕食能力,缺一不可。因此有了食物鏈。
  • 人類是冰河時期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
    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大型動物的滅絕進行了首次全球分析,結論顯而易見——人類才是罪魁禍首。這項最新研究明確地指出人類是過去10萬年間導致全世界各地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結果強調了人類在全世界的擴張意味著大型動物的大量丟失。」 奧胡斯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索恩·菲爾比(S?ren Faurby)這樣說道。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嗎?
  • 比起掠食者 大型食草動物更有可能滅絕
    但最新一項針對超過24000種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研究表明,食草動物,尤其是大型動物的生存更加危險。該報告於8月5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這篇論文讓我們注意到,在營養循環、森林再生和其它關鍵生態系統服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食草動物,在人類活動中極其脆弱。」邁阿密大學的生態學家Mauro Galetti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 為什麼大型動物更容易因為人類遷移而滅亡?
    自然界生物的滅絕模式,明顯受到人類遷徙影響:對人類進化歷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儘管人類的起源地很可能是非洲,但人類祖先並不是只在非洲境內活動,尤其是在進化到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同在的時期,大家開始遷移到廣闊的大陸上生產生活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和人類同時在地球,人類能進化成現在這樣嗎
    這次滅絕事件給所有大型生物和快速奔跑的動物帶來了滅絕的災害。 許多冷血動物也相繼死亡。 因為他們大多數人實際上無法調節自己的體溫,在接著的嚴冬中死去。 這個記述和當時恐龍的情況很吻合,和那個一樣還有很多其他的爬蟲類。 翼龍、魚龍、其他許多飛行類、海洋類爬蟲類也正在瀕臨滅絕。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烏龜、鱷魚、小型爬蟲類、蛇類等其他很多爬蟲類還存活著。
  • 自然界速度最快的十種動物,第一名竟與復興號高鐵速度相當!
    ,人們的第一印象總是會想起超級跑車。但是,你可曾知道自然界中有些動物的速度堪比超級跑車。本期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十種動物。第十名,斑紋角馬 Blue wildebeest斑紋角馬 Blue wildebeest斑紋角馬也稱黑斑牛羚、藍角馬,分布於非洲東部和南部,是非洲原野上最常見的大型動物之一。
  • 人類殖民澳洲2000年 就致當地85%大型動物滅絕
    但自人類殖民澳大利亞大陸後,在不到2000年的時間內,該國85%的大型野生動物已經消失。 而這整個過程所花費的時間還不到2000年。研究人員表示,人類的狩獵可能是導致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即使人類平均每個人每十年僅殺死一隻哺乳動物,也可能會導致一個物種在短短幾百年的時間內滅絕。
  • 研究發現:與人類接觸使動物的抗捕食者特性「迅速喪失」
    事實上,如果一隻動物在接近人類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時間,它似乎就會喪失大多數躲避捕食者的行為。這項由海洋生物多樣性、開發和保護研究所(MARBEC)Benjamin Geffroy博士領導的研究對173項經同行評議的研究進行了分析,重點關注動物行為和生理上的反捕食者特性或習性。這些研究涵蓋了102種不同種類的哺乳動物、魚類、鳥類、軟體動物和爬行動物。
  • 自然界中有哪些「進化跑偏」的動物?
    但是,狹義上看,在自然界中確實有一些為了追求極致的某種能力,退化了其他能力的動物,所以自然界中也存在狹義上的進化「跑偏」。下面我們就來列舉以下幾種狹義上進化「跑偏」的動物。獵豹獵豹是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最捕獵時它的時速可達110公裡。按理說,這應該是成功的進化。但是,為了追求極致的速度,獵豹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首先是體型。
  • PLOS Biology:與人類接觸後,動物的抗捕食者特性「迅速喪失」
    在動物的世界中,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應對捕食者的反應,或者在理想情況下完全避免捕食者。從大鼠到土狼,如果動物感覺到食物鏈上方的某種動物在附近,那麼這些動物就會裝死、逃跑或採取其他某種「躲避行為」。近日,發表在《PLOS Biology》上的一項有趣的研究發現,在與人類開始打交道後,動物們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對天敵的本能恐懼。這種相互作用有多種形式,包括圈養(動物園)、馴養(寵物)、城市化(住在城市中的貓和鴿子等)。事實上,如果一隻動物在接近人類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時間,它似乎就會喪失大多數躲避捕食者的行為。
  •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全球排名前9的頂級捕食者
    人類憑藉著超高的智慧和藉助、發明和使用各種先進的工具已經成為了地球的主宰,但是當我們不藉助這些工具的時候,在野外的生存能力是非常弱的,因為有許多大型、巨型動物能夠輕易將我們殺死。而在自然界卻有著這一樣群動物,它們沒有天敵,它們過著幾乎沒有恐懼、「和平」的生活。
  • 地球上最快的動物,前十名中,人類百米冠軍連最後一名都比不上!
    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動物,前十名中,人類百米冠軍連最後一名都比不上!速度一直是困擾人類的一大問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東西都是講究速度的,比如說我們的交通工具,在很多的運動項目上也都是比拼的速度,目前人類百米短跑的最快紀錄是由被稱為要買加閃電的飛人博爾特所創造的,在2009年的德國柏林,他用了9.58秒就跑完了100米,成為了目前地球上百米跑的速度最快的人。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幾年的時間,目前依舊沒人會打破。
  • 如果動物忽然智力覺醒,擁有了人類的智能水平,地球將會怎樣
    海裡和陸地將可能形成相對獨立的動物社會結構。 然而,在它們剛剛「開化」的階段,人類依然擁有絕對優勢。人類經過幾千年文明社會的發展,通過現代化的技術工具(比如武器)和社會組織(比如軍隊),可以完成對大型捕食者的全面壓制:就像人類的祖先用團隊作戰和石制武器戰勝那些猛獸的祖先一樣。
  • 五種著名的已滅絕動物,它們滅絕背後的殘酷真相全都是人類
    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正是有了這些動物的存在世界才多姿多彩起來。但其實自然界中有許多動物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滅絕了,比如說恐龍就是被小行星撞擊地球滅絕了。而今天要講的不是恐龍,而是五種著名的已滅絕的悲劇動物,而,它們滅絕背後的殘酷真相全都是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