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北地區曾有種史前巨獸,體型堪比4頭大象,卻是犀牛的近親

2020-11-23 騰訊網

哺乳動物被認為是如今動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類,海陸空都有它們的身影,如陸地上有獅子、大象、猴子、人類等,海中有海豹、海豚、鯨魚等,會飛的有蝙蝠,這些動物的典型特徵都是胎生哺乳,因此就叫做哺乳動物。

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是大象,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動物是藍鯨,同時藍鯨也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哺乳動物,甚至不少生物學家認為藍鯨很可能是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體型最大的動物,已有的資料顯示人類目睹過的最大的一頭藍鯨體長超過33米,體重可達177噸,至少相當於30頭大象的重量。

藍鯨之所以比大象大得多,主要是因為它是生活在水中,水的浮力可以讓鯨魚不必為自己的體重擔心,雖然長達30多米,重達100多噸,仍然可以在水中來去自如自由遊蕩,而如果是在陸地上的話,靠的四肢支撐體重並行走就會很費勁了,而且如果地面較軟的話,都很難支撐它們的巨大重量,所以陸地上的生物通常都沒有海洋裡的生物體型更大,包括恐龍時代的一些大型恐龍,有不少生物學家認為它們有可能是半水生動物。

那麼大象就是有史以來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嗎?也並非如此!通過古生物化石考古發現,曾經生活在我國新疆地區的天山副巨犀很可能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

天山副巨犀又稱天山準噶爾巨犀,屬哺乳綱奇蹄目犀超科巨犀屬,與現在的犀牛是近親,化石考古發現其體長可達9米,身高7米多,肩高5米左右,重約15噸,較大者體重可超過20噸,堪比如今4頭非洲象的重量,超過任何其他陸生哺乳動物的體型和重量。

通過化石分布來看,天山副巨犀這種史前巨獸主要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我國內蒙古、甘肅和新疆一帶,中亞地區或也有分布。這個時候這一帶地區緯度還不像現在這麼高,氣候溫暖溼潤,植被非常茂盛,這種動物也像犀牛一樣以植物為食,成年天山副巨犀每天至少要吃一千斤青草和樹木等食物。而這種動物後來之所以滅絕,被認為和青藏高原隆起導致的我國西北地區的氣候變化有關,當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相撞以後,青藏高原和其北邊的板塊向北推進,氣候變得寒冷乾旱,不再適合這種大型動物的生存,所以它們就漸漸滅絕了。

參考資料:

《古脊椎動物學報》2014年7月文章《霍爾果斯準格爾巨犀》

相關焦點

  • 恐龍之後的最大陸生巨獸,體重堪比四頭大象,就曾生活在我國
    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就是藍鯨了,不過這傢伙生活在海洋中,而在陸地上的最大者,可不是如今的大象,而是一種犀牛,但比如今的大象大得多,且主要生活地區是在我國,這種動物就是天山副巨犀了。
  • 恐龍滅絕後最大陸生巨獸,體重堪比四頭大象,曾經在我國生活
    龍滅絕之後,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就是藍鯨了,不過這傢伙生活在海洋中,而在陸地上的最大者,可不是如今的大象,而是一種犀牛,但比如今的大象大得多,且主要生活地區是在我國,這種動物就是天山副巨犀了。
  • 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 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為何消失了
    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 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
  • 史上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個頭堪比4頭非洲象,就生活在我國大地上
    很多人都會想起大象,實際上這一桂冠屬於藍鯨,藍鯨雖然生活在海洋中,身體看起來很像魚,但它是胎生哺乳,身體構造和生理特質等方面都屬於哺乳動物,這種體長超過30米,體重可達150噸以上的龐然大物,體型上可以傲視全球動物界。
  • 體型為斑鬣狗4倍大,勝過東北虎敢捕殺犀牛,是史上罕見的肉食者
    ,它們體型巨大,可重達380多公斤,其體型相當於現代最大的非洲斑鬣狗的4倍,它們就是史前巨獸——巨鬣狗。  01史前巨獸,體型勝過東北虎,為任何時代的都罕見的食肉動物  巨鬣狗生活在晚中新世,距今約1161-533萬年,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非和中國西北。
  • 遠古巨獸=犀牛+龜
    除了獠牙,二齒獸幾乎沒有牙齒,但是有一個和現代烏龜類似的角質喙。它們是被稱為單孔類動物的大型進化群(包括人類的哺乳動物祖先)的一部分, 並且是從中二疊世到中三疊世(2.7億年前至2.4億年前)過渡期間最豐富和最多樣的陸地動物之一。  二齒獸進化出各種各樣的形式:有的像現代鼴鼠一樣挖洞,有的成為首個已知生活在樹上的脊椎動物,還有的體型大到和今天的河馬相當。
  • 陸地現存體型最大的五種巨獸排行!
    成年的非洲野水牛個頭能長到1.7米左右,體長3.4米,體重更是接近一噸重,更可怕的是這種巨獸還是攻擊性最強、脾氣最暴躁的物種,也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我們如果有機會到非洲大草原上遊玩,一定記得遠離這種生物。第四:長頸鹿長頸鹿是當今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現存世界上最高的動物。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科學家發現史前巨獸,以大象為食。慶幸沒有繁衍到現代
    我們值得慶幸,這種史前生物沒生活在現代,或者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突然出現。 科學家化石挖掘,發現了遠古時期的巨型生物,由於時間過於久遠,而且發現的化石也僅僅是身體的某一個部位。但是通過高科技手段復原加上公式對比,科學家初步斷定,這是一種類似獅子的史前巨型生物。初步命名為"非洲巨獅",它們生活在約2200萬年前,活躍在非洲東部。
  • 史前陸地超大動物:曾在中國生存,相當於六頭大象
    今天介紹的一種史前動物便是天山副巨犀,草食性哺乳動物,其分布地涉及到我國新疆天山地區,因此得名,巨犀與現代犀牛是同一個祖先,但其外貌形態都與現代犀牛相差較大,巨犀的門齒較為粗大,而且外貌古怪,並且巨犀與現代犀牛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巨犀是沒有角的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史前巨獸猛獁象究竟是怎麼滅絕的?
    —阿諾德 在史前時期,當時的人類還未完全主宰地球,和人類一起主宰地球的是各種史前巨獸,比如:劍齒虎,洞獅,洞熊,猛獁象等。然而除了人類之外,它們都因為各種原因滅絕了。 很多人認為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是人類,但現在科學界認為,我們錯怪人類了,有一些動物的滅絕其實並不是人類直接造成的,比如:猛獁象。
  • 非洲巨獸之戰:草原象頻繁殺死犀牛,用一剛一柔兩個方法來阻止
    人們在給陸生動物排大小時,常說大象第一,犀牛第二,河馬第三,但這麼說太籠統了。象有3種——非洲草原象、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這三者是陸地體重前三的動物。犀牛有5種,非洲有兩種——白犀和黑犀。亞洲有3種——印度犀(大獨角犀)、爪哇犀(小獨角犀)、蘇門答臘犀。
  • 史前巨獸歸來:克隆猛獁象有戲
    在它們生存的年代,猛獁象們必須忍受北極地區極端寒冷的天氣,乾燥的環境以及不斷循環的漫長極晝和極夜。近日,對這些史前巨獸和它們的當代近親亞洲象及非洲象進行的一項詳細基因分析,揭示了猛獁象在基因層面上發生的一系列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化讓它們能夠長期在嚴酷的環境下繁衍生存。
  • 動物世界-印度犀牛
    屬於奇蹄目犀科獨角犀屬,與數量更為稀少的爪哇犀牛是近親。印度犀(獨角犀)是一種比較「新」的犀牛,於400萬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出現。印度犀由於分布範圍相對偏小,所以只有一種,沒有形成亞種。成年印度犀牛體型龐大,頭體長3.2-3.8米(有4.2米的紀錄);肩高1.6-1.86米;體重1600-2200公斤。
  • 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曹衝稱的這頭大象到底是哪裡來的?這是一個被忽略一千多年的問題。根據陳壽的《三國志·魏書》記載:「時孫權曾致巨象」。也就是說曹衝稱的大象是孫權送的,但陳壽沒告訴我們孫權又是從哪裡搞來的大象。西晉人虞溥所寫的《江表傳》告訴了我們答案——「孫權遣使詣南馴象二頭」。
  • 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史前巨獸,恐怖鳥上榜,速度相當於霸王龍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提到史前巨獸,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類似於哥斯拉一樣,具有毀滅級的大生物,雖然還沒有任何研究表明,哥斯拉是真正存活於世上,但我相信一定有許多我們不知曉的生物隱藏於深海,沉靜的凝望我們
  • 史前巨獸猛獁象究竟是怎麼滅絕了?真的不是人類所為嗎?
    在史前時期,當時的人類還未完全主宰地球,和人類一起主宰地球的是各種史前巨獸,比如:劍齒虎,洞獅,洞熊,猛獁象等。然而除了人類之外,它們都因為各種原因滅絕了。 很多人認為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是人類,但現在科學界認為,我們錯怪人類了,有一些動物的滅絕其實並不是人類直接造成的,比如:猛獁象。
  • 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
    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時間:2019-08-15 19:4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史前巨型企鵝化石 身高1.6公尺體型堪比人類 科學家在紐西蘭南島北坎特伯雷(Canterbury)地區,發現了巨型企鵝的化石,身高達1.6公尺,體重重達80公斤
  • 猛獁狼崽披毛犀,凍土中屍體完整,克隆史前生物為何遲遲未能成功
    日常平均溫度都會低於零下十五度,超低的溫度,也將很多史前生物,永久的封印在了冰河之下。然而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讓整個地球的溫度都變得混亂了,北極地區曾經的最低氣溫是零下68攝氏度,近年,北極的最高氣溫卻已經達到了38攝氏度。溫度的升高讓冰凍萬年的冰川也開始慢慢融化。被冰川封印的遠古巨獸也開始慢慢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