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發展歷史上,有一種食肉目恐鬣狗屬的動物,它們體型巨大,可重達380多公斤,其體型相當於現代最大的非洲斑鬣狗的4倍,它們就是史前巨獸——巨鬣狗。
01史前巨獸,體型勝過東北虎,為任何時代的都罕見的食肉動物
巨鬣狗生活在晚中新世,距今約1161-533萬年,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北非和中國西北。
對於巨鬣狗的體型到底有多大,早期,科學家對它們的體型有所誤解,剛開始,對巨鬣狗的體重估計在210千克左右,但後來經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發現它們的體重被嚴重低估了,科學家認為它們的體重與一隻成年棕熊的體重相當,體重在380公斤以上,體重與東北虎相當,甚至勝過東北虎,體長超過3米,肩高120釐米以上。
而現存的斑鬣狗,體重在70公斤左右,是現存鬣狗中體型最大的一種,也是鬣狗家族中名氣最大的一種,加上聲音極其恐怖,類似人類狂笑,讓人毛骨悚然,斑鬣狗的戰鬥力那也是槓槓的,能長距離奔跑,性情兇猛,在非洲,除了獅子外,幾乎無對手。
但與巨鬣狗相比,斑鬣狗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巨鬣狗是鬣狗家族中體型最巨大的成員。當面對一隻巨鬣狗時,那種壓倒性的恐怖感,絕對是你想像不到的。
02性情兇猛,敢獵殺犀牛,兇猛卻又神秘
先來說說巨鬣狗的發現,中國古代有將「龍骨」作為中藥材使用的傳統,在漢代,山西、陝西、河南、甘肅等華北地區的「龍骨」非常有名。而「龍骨」其實就是哺乳動物的化石,那時候只是將它們當作中藥材,但並沒有作為古動物的遺骸來研究。
進入到19世紀中葉,西方傳教士到我國以後,特別喜歡收集自然標本,有傳教士將在中藥鋪子買的「龍骨」送回到歐洲,歐洲科學家便開始研究這些「龍骨」。
直到1903年,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古哺乳動物學家舒羅賽對採集自中國的一些單個牙齒,認定它們是鬣狗家族的一個新的種,取名叫做巨鬣狗。並認定巨鬣狗是已發現的化石和現存鬣狗中體型最大的,也沒有科學家提出異議。
後來通過對越來越多的化石研究,發現巨鬣狗的面部結構特殊,讓它們擁有強大的咬合力,這種強大的咬合力對大型動物的骨頭沒有任何問題,可以輕鬆咬碎。
科學家在巨鬣狗生活的地方,出土了一種大唇犀牛化石,其額頭上有凹陷的傷痕,經過對比,這個咬痕的尺寸與巨鬣狗的尺寸大小相當,從這點說明,巨鬣狗能夠捕食當時的大唇犀牛,不管是個體作戰也好,群體作戰也罷,這能充分當時巨鬣狗的主動捕食行為。
而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出土的大唇犀牛傷口有癒合的現象,可以推斷,這頭大唇犀很幸運地逃脫了被巨鬣狗咬死的命運。
而根據科學家推斷,大唇犀牛的體重大約在2.4噸,由此可見,巨鬣狗雖然沒有捕食成功大唇犀,但是它們敢去主動追殺大唇犀,而且讓大唇犀受傷了,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相信巨鬣狗不會傻到白白送死。
由此推斷,巨鬣狗的兇猛指數有多高。巨鬣狗在自己生活的年代絕對是頂級的捕食者之一。
但是現代科學對巨鬣狗的研究,僅僅是依靠出土的有限的化石研究所得,資料比較凌亂,而它們體型龐大,兇猛可怕,因此人們總是覺得它們非常神秘。
03結語
目前現存的鬣狗家族還有四位成員,斑鬣狗、棕鬣狗、鬣狗和冠鬣狗,但就算是最厲害的斑鬣狗,在巨鬣狗面前也是弱爆了。
縞
還有就是鬣狗喜歡吃腐食的問題,人們看到的鬣狗總是在吃腐食,其實它們也很委屈,自己明明喜歡吃新鮮的,卻總被認為喜歡吃臭的,其實它們也是沒辦法,每次捕食到好吃的東西,斑鬣狗總是太過興奮,發出那種狂笑聲,總是把獅子引來,還沒吃上兩口呢,就被獅子搶走了,戰鬥力不及獅子的鬣狗,只能忍氣吞聲,等著吃獅子剩下的殘羹冷炙。
不過這種情況也只有現在的鬣狗才會遇到吧,如果是巨鬣狗,恐怕沒有動物敢搶它們的戰果吧。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讚、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