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大型動物為何離奇滅絕?被懷疑的古人類,其實並非罪魁禍首

2020-11-06 科學鴿

考古證據表明,在過去幾十萬年中,東南亞地區曾有眾多大型動物,它們的多樣性僅次於非洲大陸。然而今天人們卻再未發現它們的蹤跡,它們已早早滅絕。

每次一提到滅絕生物,咱們第一印象想到的就是人類自己,是否又是人類侵佔生存領地或者趕盡殺絕吃光了的?

然而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直接怪在人類頭上其實是錯誤答案,雖然也出了一份力,但並不是主要元兇。

東南亞消失的大型動物

東南亞在我們的印象裡就是一片溼熱且危機四伏的熱帶雨林,主要了解途徑除了央視的紀錄片就是越戰電影,甚至誕生越南的樹會說話這個梗。

溼熱的東南亞熱帶雨林讓我們想到紅毛猩猩、蟒蛇、讓人深惡痛絕的吸血螞蟥等等。然而在過去,大型動物同樣繁盛,比如各種大型羚羊、馬來西亞貘、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等,這些動物要麼已經滅絕,要麼非常瀕危,人類應該負全責嗎?

紅毛猩猩

誰才是主要元兇?

近日發表在《自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示,東南亞大型動物的滅絕,幾十萬年來東南亞氣候環境的改變才是主因。

自260萬年前第四季開始,東南亞就已經開始逐漸失去眾多大型哺乳動物。比如世界上最大的類人猿——巨猿、劍齒象和大型水牛。

劍齒象

還有很多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直立人,比如呂宋人和印尼的佛羅勒斯人,因為佛羅勒斯人個頭比較小,他們也是電影中霍比特人的原型。

之前眾多大型動物的滅絕,怪不到直到七萬多年前才出現在東南亞的智人頭上;之前眾多研究結論將更早的大型動物滅絕歸罪到今天的人類先祖身上,顯然並不正確。

群居的古人類

研究團隊研究了過去260萬年間東南亞的氣候環境變化,從公開的考古證據推斷,以確定過去兩百多萬年間,眾多動物食譜的變化。

通過研究遠古生物牙齒上的碳同位素,可以了解它們吃的有哪些種類的植物,以及其生存時代的環境潮溼程度。從而洞悉它們到底是在森林中生活以樹葉、水果為主食,還是在草原上吃草。

瀕危的犀牛

研究團隊發現,東南亞過去的氣候並沒有那麼簡單。

在第四紀頭150萬年中,科學家發現東南亞的北部大部分是森林,而南部則是林地或草原。後來大約從100萬年前開始,東南亞的森林普遍消失,草原開始佔主導地位。放在今天,人們絕難相信溼熱的東南亞雨林曾經有段時期像非洲大草原一樣。

這樣巨大的氣候改變,註定造成適合生活在森林的很多大型動物滅絕,比如巨猿和大熊貓的親戚。巨猿於約100-30萬年前主要生活在我國南方地區,雖然沒金剛那麼恐怖,但也是身高三米體重500公斤的巨獸。

巨猿和人類個頭對比

後來大約在40萬年前,東南亞的巽他陸棚開始下沉(東南亞的向東南方向延伸的大陸架),氣候再次發生了改變,森林環境又開始逐步恢復了。

這一來一回可把各種生物折騰的夠嗆,本來花了幾十萬年適應並主宰草原的各種大型動物,開始水土不服起來。像各種大鬣狗、和適應草原生活的直立人開始消失,並基本滅絕。適者生存,一些動物被熱帶雨林馴服。

然而被氣候變化來回折騰的物種平靜生活數十萬年後,再次迎來新的挑戰,智人來了!

智人

人的影響

智人的環境適應能力極強,他們還善於使用工具改變環境。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七萬年前智人才出現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但是直接改造環境卻是近一萬年以內的事兒。人們開始清除雨林,開拓領地,馴化野生動物。

犀牛種類

對領地的大面積侵佔更是要到生產力提高後,過去數千年間形成的文明帶來了人口的快速增長,人們需要從荒野中開拓更多耕地。

在近萬年內,人類的快速擴張和生產力提升,過度捕獵才又導致一些大型哺乳動物的滅絕。在這之前,主要是氣候環境的改變。

在過去兩百多萬年的氣候變化中,大自然無形間為人類剔除了不少競爭對手,讓智人更為順利的繁衍生息。雖然人類算不上主因,但對野生動物的威脅同樣不可小覷,很多動物確實因為人類的汙染問題和棲息地減少而滅絕。

大自然整個生態系統無比精密複雜,人類至今無法複製。

人類已經不再是其中的組成者那麼簡單,整個生態更需要人們去維護,提高它的安全冗餘。每一種現存的物種都需要盡力去守護,畢竟誰也無法預料,哪一環的缺失,會產生蝴蝶效應,造成整個系統的分崩離析。(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參考資料:《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megafauna and hominin extinction in Southeast Asia》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東南亞大型動物和人族滅絕的環境原因
    科學家發現東南亞大型動物和人族滅絕的環境原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0 19:58:39 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Julien Louys與德國馬普研究所Patrick
  • 科學家:人類是大型動物滅絕的罪魁禍首!
    究竟是人類還是氣候變化導致上個冰河世紀末期大量大型哺乳動物滅絕?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大型動物的滅絕進行了首次全球分析,結論顯而易見——人類才是罪魁禍首。這項最新研究明確地指出人類是過去10萬年間導致全世界各地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研究結果認為人類在全世界的擴張導致了大型動物的大量消失。」
  • 十大遠古滅絕動物離奇復活!
    震驚:十大遠古滅絕動物離奇復活!這一報導已經深深的震撼了我們。
  • 科學新論調:古人類物種滅絕,或因氣候變化!今天面臨同樣的危機
    但200萬年下來,還能保留下來的物種,就僅剩智人這一支,成為現代地球的唯一動物霸主!,它們之間,會有怎麼樣的交集,為何到最後就僅存智人這一個分支?如今,由多國科學家,再綜合考慮地球氣候環境的變遷因素,提出了一個新的推論:氣候變化,可能在人類物種滅絕中扮演了一個「狠角色」。這項最新的研究結果,堅持認為,氣候的變遷或許才是其他古人類滅絕的主要驅動因素。
  • 人類是冰河時期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
    丹麥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大型動物的滅絕進行了首次全球分析,結論顯而易見——人類才是罪魁禍首。這項最新研究明確地指出人類是過去10萬年間導致全世界各地大型動物大規模滅絕的主要原因。「我們的結果強調了人類在全世界的擴張意味著大型動物的大量丟失。」 奧胡斯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索恩·菲爾比(S?ren Faurby)這樣說道。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嗎?
  • 貓是滅絕紐西蘭野生動物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它們只是「幫兇」
    貓是滅絕紐西蘭野生動物的罪魁禍首?實際上它們只是「幫兇」紐西蘭位於南太平洋,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國家之一。然而,如今的紐西蘭已經遠不如1000年前那樣美麗。在公元10世紀之前,人類還沒有到達紐西蘭。比如說身高達3米以上、體重超過250千克的巨鳥——恐鳥;世界上唯一在嘴上長了鼻孔的鳥、如今是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幾維鳥);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老鷹——哈斯特巨鷹;全世界最大的鸚鵡——鴞鸚鵡……不幸的是,隨著人類來到紐西蘭後,這些奇特的動物很多都滅絕了
  • 滅絕動物在地球離奇復活?
    它們曾經都列入了死亡榜單,很多權威證據跟學者都曾表示過它們全部滅絕,但令大家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動物們卻又奇蹟般的「復活」了,人們重新在地球上又找到了它們的蹤跡!
  • 離龍類動物為何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中倖存了下來?
    近日,來自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的國內外研究人員,在遼寧黑山縣下白堊統沙海組煤層發現了離龍類動物新屬種,並將其命名為「侏儒黑山龍」。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系統古生物學雜誌》上。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沒有大型犬科動物?
    除了寵物貓,我們熟悉的老虎、獅子和獵豹都屬於貓科動物,而狗、狼等動物屬於犬科動物(其實鬣狗並不屬於犬科)。 從體型上來看,野生情況下的貓科動物顯然比犬科更大些。
  • 遠古揭秘:古人類為何要冒險獵殺猛獁象?身體堪稱寶藏
    此前,俄羅斯一支官方探險隊再次成功發掘了一具巨大的猛獁象遺骸,並在遺骸旁發現了萬年前古人類以猛獁遺骸加工工具的遺蹟。猛獁象大約於萬年前滅絕,曾是石器時代人類重要的狩獵對象。那麼,古人類為何還是盯上了這遠古巨獸呢?毫無疑問,猛獁象對古人類而言有著足夠的吸引力。猛獁象曾與人類祖先同期進化,開始雙方和平相處,畢竟猛獁的先天優勢巨大,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久,直到古人類進化到新人階段,一切都不同了。火攻與集體協同作戰方式的出現令古人類具備了初步獵殺猛獁的能力。猛獁象對古人類而言,首先意味著豐富的食物,特別是肉食供給。
  • 人類的出現造成了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人類是罪魁禍首? 2018年,美國新墨西哥大學的科研人員記錄了過去12.5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滅絕狀況、所在地理位置、氣候等數據,以及早期人類離開非洲後哺乳動物發生的變化情況,分析巨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原因。
  • 被人類滅絕的第一個物種是什麼?
    他研究滅絕物種的化石,並用他職業生涯的一部分時間去糾正渡渡鳥的壞名聲。通過對渡渡鳥骨架的數字建模,他製作了一個三維數字重建圖,畫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鳥的形象,它比流行文化讓我們相信的更快,更健壯,更聰明。相反,渡渡鳥過早死亡的真正罪魁禍首是人類。但這並不是我們所犯的全部錯誤。跟人們普遍認為的相反,渡渡鳥並不是第一個被人類逼到滅絕的生物。
  • 如果生命能重新進化,那麼智人或其他的古人類會再次出現嗎?
    最具破壞性的是大滅絕,大滅絕的發生有著驚人的規律性,極大地破壞了地球的生態系統。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二疊紀至三疊紀),這場災難摧毀了9 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地物種。古爾德考察了一次更久遠的大滅絕(4.88億年前的寒武紀至奧陶紀大滅絕)中倖存和消亡的生物,發現了這次生物滅絕災難中具有代表性的「幸運兒」——皮卡蟲。這是一種形似鰻魚的生物,可能是所有脊椎動物的祖先。
  • 與滅絕的古人類相比,已經擴大了4倍
    按照現在的科學研究,大約在距今280萬年的上新世晚期,人屬動物產生,在漫長的演化中,曾經存在過的至少16種人屬成員已經滅絕,其中確認為「人」的有6種,包括我們熟悉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等,如今智人作為僅存的一種遍布全球。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大?巨大動物競爭力更強,為何都滅絕了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
  • 人類的屠刀,終究讓動物瀕臨滅絕!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生態學家William Ripple是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他接受了國家地理的採訪,與我們探討了人類對這些大型食草動物肉的偏好是如何對其構成威脅的。   確切說,大型食草動物面臨威脅並不算新聞。本研究能告訴我們哪些新知識呢?
  • 被人類吃「滅絕」的動物
    穿山甲主要分布於我國和東南亞地區,它們體形狹長,全身覆蓋著扁平片狀角質鱗片,像是穿著一身盔甲。穿山甲的食量很大,其主要食物為白蟻,一隻穿山甲每年可以吃700萬隻白蟻,對保護森林的生態有很重要的作用。 穿山甲遇敵時會蜷成一團,將頭部嚴實地裹在裡面,即使是獅子等大型捕食者也對它們束手無策。但這種防禦捕食者的有效手段,卻根本無法抵禦對它們「垂涎欲滴」的人類。
  • 現代基因研究發現,人類曾與5種不同的古人類的混血
    阿德萊德大學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研究助理特謝拉博士發現,現代人體內有好幾種不同種類古人類的DNA片段,這些古人類的基因非常複雜,幾種不同古人類的DNA留在我們每個人體內,這些古人類的故事已經成為我們體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現代基因研究發現,人類曾與5種不同的古人類的混血
    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可能與巴布亞紐幾內亞那麼這些基因為何在冰島居民的DNA中出現呢?阿德萊德大學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研究助理特謝拉博士發現,現代人體內有好幾種不同種類古人類的DNA片段,這些古人類的基因非常複雜,幾種不同古人類的DNA留在我們每個人體內,這些古人類的故事已經成為我們體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