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獵猖獗,非洲象數量急劇減少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導稱,非洲象牙盜獵依舊猖獗,由於盜獵者總是獵殺象牙長的非洲象,導致不長牙的非洲象佔比增加。研究人員稱,在非洲一些地區,近1/3的雌性非洲象沒有象牙。象牙對於大象來說非常重要,有防衛、覓食、尋偶等多方面的作用。科研人員表示,沒有象牙的大象是「殘疾的」。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此前公布的報告,象牙盜獵猖獗導致非洲象數量在2006—2015年期間減少了約20%。過去10年是非洲象盜獵最為猖獗的10年,估計現階段非洲象數量約為41.5萬頭,較2006年減少了11.1萬頭。坦尚尼亞曾經擁有最多的非洲象群,該國2015年的統計稱,2009—2014年期間,該國非洲象從10.9萬頭銳減至4.3萬頭。非洲象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

從事非洲象研究的「大象之聲」組織負責人喬伊絲·普爾表示,通常雄性非洲象不長象牙的情況較少,在正常非洲象群中,2%—6%的雌性非洲象天生不長象牙。而人類盜獵對不長象牙的雌性非洲象數量影響很大。在莫三比克戈龍戈薩國家動物園,因內戰導致該地區90%的非洲象被盜獵者捕殺,目前當地近一半的35歲以上雌性非洲象不長象牙。雖然當地的盜獵活動現在受到控制,但是不長象牙的基因被傳遞下去,30%的雌性非洲象生下來就沒有象牙了。

中南屋公司經理黃泓翔對於非洲象保護非常關注,他向本報記者介紹說,非洲象基因被人類改變,這絕不是聳人聽聞。現在非洲象牙尺寸僅為100年前的一半。這是因為長著長象牙的大象會成為盜獵者首先進攻的目標,長象牙的基因消失得比較快。

歷史資料顯示,1900年非洲象數量為1000萬頭。象牙盜獵正讓非洲象快速消亡。環保組織「野生救援」執行主席奈彼德表示,每15分鐘就有1頭非洲象遭到獵殺。「非洲象正處於非常危險的時刻。」黃泓翔表示,按照現在的盜獵速度,未來10—20年,非洲象將瀕臨滅絕。他表示,人類活動對非洲象有兩方面影響。一是人象衝突,由於人口增長,農田不斷向大象生存空間逼近,大象會吃農田作物,村民與大象之間衝突加劇。二是國際象牙市場需求導致盜獵頻發。

有分析人士稱,保護非洲象的象牙需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入手,沒有需求就不會有盜獵,反之,沒有供給也很難形成市場。去年4月,肯亞焚燒了105噸象牙製品,顯示向象牙非法貿易和盜獵行為宣戰的決心。與此同時,一些非洲國家正在加大對非洲象的保護措施。例如,坦尚尼亞加大了對盜獵象牙非法交易的處罰力度,並對大規模從事象牙非法交易的犯罪分子進行長期監禁。

(本報約翰尼斯堡1月16日電)

相關焦點

  • 非洲象牙盜獵致大象數量銳減
    (原標題:非洲象牙盜獵致大象數量銳減) 9月25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
  • 非洲象瀕臨滅絕怪非洲還是怪中國?
    明晰的產權可以提高私人或公司保護大象的積極性,增加盜獵者的盜獵成本;允許自由買賣,就降低了交易成本,盜獵者會傾向低成本地販賣象牙,不願意高成本地盜獵。辛巴威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把大象分給村民,並且允許向那些捕殺大象的獵人們收費後,大象數量不降反升。當地社區也因此獲得了收入,並被用來發展經濟,進行反盜獵活動。
  • 非洲象的危急時刻
    非洲象,這一在非洲大陸上曾經數量龐大的生物,種群越來越小,聚集地越來越分散。同時期內,莫三比克大象的數量也同樣在減少,從大約2萬隻減少到1.03萬隻。■ Oleyaso Lonyamal是勒瓦自然保護區反盜獵組織的突擊隊員。隊員每隔七天選擇一個制高點巡邏監察,觀察4.5萬公頃的非洲大草原是否有盜獵者出現,任何異動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 非洲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全球倡導保護野生象群!
    這兩家動物園認為,史瓦帝尼大象數量過多。但「挽救野生大象聯盟」說,史瓦帝尼大象數量過多是相對而言,這個非洲小國的兩個保留地中,總共才有36頭大象。 「挽救野生大象聯盟」是由英國和美國的三家動物保護組織組成。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棲息群居性哺乳動物,因象牙自古以來被視為珍貴之物,收藏者眾多,故而令到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大象長期遭到人類屠殺,現已被列入瀕危物種之一。
  • 近10年內非洲象數量銳減 引發國際社會討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國媒體「法國資訊」9月25日援引法新社報導,南非當地時間9月25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UICN)在一份報告中指出,非洲象在過去10年中銳減11萬頭,現今僅存41.5萬頭,已達近25年最低數量。上述發表於9月25日的報告指出,非洲象數量劇減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偷獵。
  • 報告顯示亞洲人誤以為犀牛角能壯陽導致盜獵猖獗
    中國網4月16日訊(記者劉金陽)4月16日,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協會、姚基金、拯救大象協會和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聯合啟動 「姚明保護大象犀牛項目」,推出的《犀牛角消費報告》顯示,亞洲人誤以為犀牛角能壯陽,致使非法盜獵活動猖獗。該報告稱,少數亞洲人仍在購買犀牛角,他們要麼是為了投機,要麼是相信犀角是一種藥品或補藥。
  • 非洲象種群數量驟降 對野生動植物保護需增強國際合作
    1979年到2016年,非洲象種群數量從130萬頭降至41.5萬頭。  「減少偷獵大象的最偉大一步」  在國際野生動植物走私活動中,象牙走私一直備受關注。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2018年9月發布的數據,1979年,非洲大陸有130萬頭大象,而截至2016年已經銳減到41.5萬頭。每年死於盜獵的非洲象約為2.5萬頭左右。
  • 非洲大象數量逐年下降 走私象牙現象猖獗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6月17日報導,由於象牙走私嚴重,獵殺速度超過大象成長速度,使大象數量逐年下滑,走私象牙的數量已經超過亞洲。貧窮、疏於管理和對於非法象牙需求增加,是導致走私象牙猖獗的三大元兇。據報導,2011年象牙走私數量達到巔峰,原因是亞洲的需求量增加以及走私手法日漸高超,而2013年非洲緝獲走私象牙數量超越亞洲。
  • 非洲大象數量大幅減少?9年後或局部滅絕
    一項歷時兩年的調查顯示,非洲稀樹草原上的大象數量大幅減少,如果不採取保護措施,9年後可能減半,出現局部滅絕。根據名為「大型大象普查」的這項調查,除納米比亞、南蘇丹、中非共和國這三個國家之外,非洲稀樹草原上的大象數量為35.2萬頭,比之前估計的少得多。調查報告發表在PeerJ期刊上。
  • 辛巴威公布2020年大象犀牛盜獵數據
    辛巴威國家公園管理局於2020年12月中旬發布今年前11個月該國的大象、犀牛盜獵數據。在大象盜獵方面,2020年,共有20頭大象死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非法獵殺;在2019年,這個數字是30頭。在犀牛盜獵方面,2020年,共有8頭犀牛死於各種原因導致的非法獵殺,在2019年,這個數字是29頭。
  • 藏羚羊盜獵活動正向藏北轉移
    新華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王敬中)我國著名民間環保人士、非政府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28日在此間透露,由於我國在青海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展開的打擊盜獵藏羚羊行動成效顯著,盜獵分子正把目光轉向藏北羌塘自然保護區。
  • 小熊貓的數量急劇減少,它的天敵是什麼?
    當然近年來小熊貓的數量急劇減少也說明人類是它的最大天敵。 小熊貓的天敵是什麼 1. 不過即便是小熊貓的天敵再兇猛,但實際上真正威脅到小熊貓的種族壽命的則是人類,據數據顯示,在半個世紀以來,死於人類手上的小熊貓幾乎已經達到了目前整個小熊貓種群數量的一半之多
  • 印度犀牛盜獵事件減少
    印度犀分布於印度和尼泊爾的草原、沼澤和森林地帶,因人類盜獵和棲息地減少,已被列為易危物種。阿薩姆邦是印度最主要的犀牛棲息地,現有約2640隻犀牛,大部分都生活在加濟蘭加國家公園。由於當地堅持打擊盜獵行為,阿薩姆邦2019年只有3隻犀牛死於盜獵,比2016年降低86%。
  • 去坦尚尼亞國家公園遊獵看非洲象之家
    在坦尚尼亞的國家公園,生活著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非洲象。在塔蘭吉雷國家公園內,水塘邊飲水、嬉戲的象群發現了我們的到來。正在麵包樹下「蹭痒痒」的非洲象無暇顧及遊獵者們近距離的「偷窺」。象群家族「故意」擋住了我們的去路。
  • 淹城動物世界來了6頭非洲象
    引進歷程艱辛,這一路足足「走了」兩年   昨天上午,6頭從辛巴威遠渡重洋而來的非洲象,在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正式對外展出,跟市民遊客見面。  記者了解到,因猖狂的象牙盜獵,「陸地霸主」非洲象物種瀕臨滅絕,其引進可謂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