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瀕臨滅絕怪非洲還是怪中國?

2020-11-25 騰訊網

對環保主義者的指責,有人不買帳,認為非洲國家該把大象私產化

不少人認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說法是錯的

目前,非洲象數量只有60萬頭,且正以每年3.8萬頭的速度遞減,這意味著非洲象將在15年內完全滅絕,非洲象的危險處境人所共知。面對葆拉·卡洪布的指責,有的網友認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中國確實應該反思。但也有很多網友認為,中國不是世界上唯一的象牙買家,一些非洲人「人窮志短」,為了錢獵殺大象,這些國家管不住獵殺大象的人,卻來指責中國很不厚道。

還有人認為,需求不會輕易改變,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並認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說法很天真。他們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認為正是因為象牙貿易受到諸多限制,不但讓交易成本上升,還導致現有的象牙可能變成「絕版藏品」,從而導致象牙價格猛增。

這這些人看來,要真正保護野生動物,恰恰應該允許自由養殖和自由買賣,這包含了兩個至為根本的東西,即產權安排和自由市場。明晰的產權可以提高私人或公司保護大象的積極性,增加盜獵者的盜獵成本;允許自由買賣,就降低了交易成本,盜獵者會傾向低成本地販賣象牙,不願意高成本地盜獵。辛巴威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把大象分給村民,並且允許向那些捕殺大象的獵人們收費後,大象數量不降反升。當地社區也因此獲得了收入,並被用來發展經濟,進行反盜獵活動。

這種從經濟學視角看待盜獵問題的方法頗有新意,難道一些非洲國家大象盜獵不止,真的應該怪他們保護措施落後,思維不夠開放,大象沒有「私人產權化」嗎?

然而,非洲國家這麼做,也解決不了問題,依然會盜獵兇猛

非洲象私有化提升大象數量上的效果存疑,更無法遏制盜獵

然而,辛巴威把大象私有化的作用是否成功,效果存疑。雖然辛巴威宣稱,20世紀70年代辛巴威大象是三四萬頭,90年代六七萬頭,目前已經超過十萬頭。但早在2004年,環保人士羅德古斯就指責辛巴威腐敗的官員蓄意誇大該國的大象數量,以維持或擴大象牙貿易並從中獲利。當時辛巴威宣稱該國有10萬頭大象,而環保人士認為該國最多不超過6萬頭。當時的辛巴威環境和旅遊部長斥責這是典型的陰謀論,但他也承認難以獲得關於該國大象的準確數量,因為大象經常遷徙,會進入鄰國尚比亞和波札那。

還有人指出,辛巴威大象的增長是該國農業崩潰的「副產品」之一,和大象「私有化」關係不大。由於辛巴威在獨立後,將土地問題民族主義化,在90年代低價購買甚至強制徵收白人農場主的土地,使得大量白人農場主出逃。而新分到土地的黑人農民沒有種子、技術和經營能力,導致原有的農場經濟崩潰,農業生產力迅速下降,農場大量荒蕪。這讓該國從「非洲麵包籃」變成了貧窮飢餓之國,到2013年初,該國財政帳戶僅剩217美元。但對大象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棲息地被破壞對其生存的威脅比盜獵者更甚,辛巴威農業的崩潰卻讓大象的棲息地得到了更好地保護,這是導致大象數量增加更重要的原因。

數百辛巴威饑民僅用1小時就分搶完6噸重的死象

「私有化」也沒有讓盜獵大象在辛巴威消失,該國的盜獵活動反而愈演愈烈。2013年,在辛巴威最大的自然保護區萬基國家公園曾發生大規模毒殺大象事件,偷獵者用氰化物毒殺300多頭大象,而投毒者正是附近的貧窮村民。實際上,該國的盜獵大象和象牙非法交易一直非常嚴重。2015年2月,有外媒報導,由於辛巴威盜獵猖獗,該國的大象數量正在迅速下降,北部一地區的大象數量從2011年的13000頭下降到4000頭,在贊比西河谷中部的大象數量也由18000頭下降到11500頭。這樣的數據表明,「私有化」能保護大象是過於神話了。

辛巴威萬基國家公園內遭盜獵者毒殺的野生大象殘骸

非洲國家保護能力有限,而盜獵者實力卻越來越強

「私有化」要想起到作用,關鍵在於實施特許捕獵大象後換來的收入能夠提升居民反盜獵能力,但就非洲的具體條件而已,這一點不容易實現。

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南部非洲尤甚,而非洲象也主要生活在這裡。這些國家保護大象的資金、人員、裝備嚴重匱乏,而他們面對的盜獵者卻在不斷「升級換代」。現在的象牙非法貿易已經非常成熟。葆拉·卡洪布認為,相比於政府緩慢又笨拙的保護策略,「偷獵者和經銷商卻很聰明,他們知道漏洞在哪裡,知道如何去賄賂官員。」

不僅如此,有媒體報導,目前每年非法的象牙貿易額高達100億美元,非法象牙貿易已經和毒品、販賣人口以及武器走私「共享渠道」。由於獲利豐厚,一些武裝組織甚至是極端組織也加入其中,這使得非法象牙貿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組織,更加無情。

現在的偷獵者會利用直升機、自動武器、夜視鏡和衛星電話,擊敗甚至殺害護林員和其他地方機構的人員。過去10年,全球有1000多名野生動物護林員被這些團夥謀殺。

而野生動物保護者與他們相比卻非常「寒酸」,以辛巴威最大的萬基國家公園為例,超過1.4萬平方公裡的國家公園僅有50名巡邏員,為滿編的十分之一,而且原本配套的巡邏直升機也因缺錢而租給當地一家旅行社使用。

面對遍及非洲大陸的偷獵行為,反盜獵者大多數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非法販賣以象牙為代表的野生動物已經形成了一個全球網絡,對抗這樣的網絡,單個發展中的非洲國家確實有些無能為力。

要保護大象免於滅絕,禁絕象牙貿易才是有效的手段

1976年,非洲象被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列入附錄II,成為控制和限制貿易的物種。但是由於對CITES管理制度的大量濫用,大量盜獵來的非法象牙通過合法貿易洗白,這造成了非洲象種群數量從120萬頭減少到1989年的60萬頭。

為了應對猖獗的盜獵問題,1989年CITES全面禁止了國際象牙貿易,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象牙價格顯著降低,象牙市場幾乎在美國和歐洲絕跡。盜獵現象也大幅減少,非洲象種群數量開始回升。

另外,歐洲各國嚴苛的象牙管制的法案對減少本國象牙需求作用非常明顯。歐盟於1989年通過了象牙及其製品管制的法案,規定除1947年之前的生產象牙古董以外,禁止任何商業象牙及其製品的進口。非政府組織「拯救大象」2005年的報告顯示,歐盟有效的象牙貿易監管讓象牙市場大幅萎縮:在作為調查樣本的五個國家中,法國的象牙工匠從1974年到2004年人數減少了一半;德國象牙工匠從1981年到2004年減少了超過75%;在義大利、英國和西班牙象牙工匠幾乎絕跡。即使計算通貨膨脹,2004年英國市場上象牙的零售價比1988年的象牙的批發價格還低,歐盟各國象牙工匠和商人認為象牙行業即將終結。

但恰恰是一場象牙貿易合法化實驗又導致了災難性後果。1997年,南部非洲三國以保護經費匱乏為由,要求出售部分象牙庫存並獲得許可,這導致非法象牙貿易不僅死灰復燃,且愈演愈烈——2004年象牙交易導致全球每年4千頭大象被非法捕殺;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變成了3.5萬頭。

大象漫步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加蘭巴國家公園。為了獲取象牙,盜獵者每年捕殺數千頭大象

對於非洲象瀕臨滅絕,中國應該擔起一些責任

企業走私嚴重,監管不力讓非法象牙充斥國內市場

中國方面在1997年和2008年曾兩次合法購買南部非洲國家的庫存象牙,先後購買了80噸和62噸。中國在1990年也加入了《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對國內的庫存進行了登記。如果說流通在中國市面上的象牙製品都來源於此,那麼都應該是合法的。

但早在2005年,CITES秘書處就認為中國是對非法象牙貿易劇增最具影響力的國家;2012年,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表示,中國已經取代了日本成為最大的非法象牙消費市場。原因何在?

一是一些不法企業走私象牙嚴重,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2011年的中國象牙市場報告,當時非法企業的數量是合法企業的2倍,非法貿易(走私)是合法貿易的近6倍。而且走私的不僅是非法企業,有些合法企業也在走私,2011年,廈門海關破獲了一起象牙走私案,查扣陳某團夥走私象牙及製品2154支(根、段),合計7.68噸,價值人民幣約3.78億元。而陳某經營的正是一家經批准的象牙製品店。

為了紀念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和非洲環境保護日,肯亞集中銷毀15噸走私象牙

二是我國的監管能力仍有待提升。對於監管象牙走私,涉及的部門較多。按照職權劃分,海關部門主要負責把守國門;國家林業局則以發放牌照的方式,設定行業門檻,監控合法象牙原料的使用;對已流入國內市場的非法象牙以及合法象牙製品的市場監管,則由林業、森林公安、工商等多個部門負責執法。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林業局人手不夠,瀕管辦沒能力管,工商不能查沒,森林公安不能天天蹲守」,導致監管體制並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此外,國企壟斷了合法象牙分銷權,導致象牙製品企業高價賣劣貨,也讓很多企業把目光轉向了黑市,讓象牙走私更加有利可圖。

從監管方面儘量控制象牙走私,有關部門亟需提升自身的能力,並調整相應的政策。

在消費環節,倡導「拒絕購買象牙」也可以有所作為

既然企業和監管環節都存在問題,那麼消費者又如何?正如那句「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中國富有的消費者當然不能說是無辜的。在中國,每個合法的象牙製品都有收藏證,但如果不要收藏證,賣家一般都會給予消費者一定程度的優惠。購買者顯然都知道,購買來路不明的象牙製品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鼓勵」象牙走私。

相比之下,西方消費者對於藏羚羊披肩的態度也值得國內消費者借鑑。藏羚羊披肩其外層皮毛下面的絨毛異常精細,可以用來織成華麗的披肩,因而慘遭偷獵者捕殺。但隨著藏羚羊瀕臨滅絕,中國和其他國家在加強打擊盜獵的同時,也將強了宣傳力度。在各方的合力下,西方的時尚行業漸漸拋棄了藏羚羊披肩,這種消費需求的改變對挽救藏羚羊意義重大,我國的藏羚羊從最少時的1萬多隻恢復到2014年的30萬隻。

需求很難完全杜絕,但並不是不可改變,尤其是滿足這種需求的背後有著帶血的骯髒交易的時候。

當一個人看到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這樣的海報時,很難不受觸動

結語

可以預見的是,野生動物保護的不同思路還會繼續存在爭論,但爭論不休解決不了問題。眼見的事實是,中國已經成為象牙製品的最大流入地,對於非洲象的瀕臨滅絕,中國人有必要擔起部分責任。

相關焦點

  • 越南同奈省發現500隻「怪鳥」 原是瀕臨滅絕的蛇鳥
    據越南《人民報》報導,當地時間11月13日下午,越南同奈省林政分支機構透露,在同奈省邊和市寶龍坊發現500隻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蛇鳥。據報導,同奈省林政分支代表表示,2019年11月初,該機構收到消息稱,寶龍旅遊區出現一種「怪鳥」。經過核實後,職能部門確定上述「怪鳥」為「蛇鳥」。這是同奈省林政部門首次在同奈發現珍稀的蛇鳥。
  • 國際丨越南驚現500隻「怪鳥」原是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
  • 全球貿易如何讓全球生物瀕臨滅絕的?
    在今年達沃斯經濟論壇召開期間,全球化的利弊一直是與會者所討論的重要話題。由於全球化的存在,我們不出國門就可以在自己附近的超市裡買到來自全球各地商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是全球化貿易的存在卻讓許多生物面臨滅絕的風險。最有名的就是非洲象牙的全球貿易導致非洲大象瀕臨滅絕。
  • 淹城動物世界來了6頭非洲象
    引進歷程艱辛,這一路足足「走了」兩年   昨天上午,6頭從辛巴威遠渡重洋而來的非洲象,在江蘇常州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正式對外展出,跟市民遊客見面。  記者了解到,因猖狂的象牙盜獵,「陸地霸主」非洲象物種瀕臨滅絕,其引進可謂難上加難。
  • 淡水大魚瀕臨滅絕:拯救地球最後的河中巨怪
    它們是匙吻鱘科僅有的兩屬兩種之一,另一種是中國長江流域的白鱘,已經幾近滅絕  圖集詳情:  北京時間7月13日消息,贊伯·霍根(Zeb Hogan)對湄公河巨鯰十分熟悉,他已經對這種傳奇大魚進行了多年研究。
  • 盜獵猖獗,非洲象數量急劇減少
    英國《泰晤士報》近日報導稱,非洲象牙盜獵依舊猖獗,由於盜獵者總是獵殺象牙長的非洲象,導致不長牙的非洲象佔比增加。研究人員稱,在非洲一些地區,近1/3的雌性非洲象沒有象牙。象牙對於大象來說非常重要,有防衛、覓食、尋偶等多方面的作用。科研人員表示,沒有象牙的大象是「殘疾的」。
  • 關於瀕臨滅絕的大象:一些你需要知道的關鍵事實
    非洲象和亞洲象與遠古時代的長毛猛獁象的關係比起他們互相之間的關係更近。據說,大象的耳朵算是分辨其地理種族的一個標記。亞洲象的耳朵一般較小,與印度半島形狀相似;而非洲象的耳朵較大,形似整個非洲大陸的樣子。《衛報》為何要花費一年時間報導大象如今的困難處境?
  • 這種在中國可能早已滅絕的「怪鳥」,未何賴在寧海這家民宿不走了?
    這隻「怪鳥」身高足足有一米多,差不多和小女孩一樣高,看體態足有10公斤重。最奇特的是其頭頂和頸部裸露無羽,裸露的地方呈紅色,怪不得田田說是一隻「禿頭鳥」。嘴和腳都特別長,上體背部羽毛為黑灰色,下體腹部羽毛為白色。更奇怪的是,「怪鳥」似乎根本不怕人,跟誰都好像「自來熟」,一點不當自己是「客人」。
  • 因象牙遭非法獵殺 非洲象陷入滅絕危機
    原標題:非洲象陷入滅絕危機   越來越多的大象因象牙遭非法獵殺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生態學家George Wittemyer領導的團隊研究了非洲象的出生和死亡數據並分析了死亡原因,以此為基礎估計局部和整個非洲的非法狩獵比例,即每年每100頭現存的非洲象中,有多少頭因非法狩獵死亡。   這份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是首個評估非洲非法狩獵嚴重性並分析非法狩獵對物種影響的研究。
  • 非洲象非洲象!陸地上的龐然大物,偷獵者的首選對象
    【貝邇佳Club】專欄作家:王儉美(文字/攝影)/ Sunny編輯貝邇佳君/自從踏上非洲大地的那一刻開始,就深深地被這裡的一切所吸引!1997年《華盛頓公約》大會,為了保護愈加稀少、瀕危滅絕的大象,肯亞等國呼籲對象牙貿易實施20年的禁令,遏制非法交易,嚴懲偷獵行為,防止大象滅絕。在大美非洲,我們的專欄作家王儉美先生幸運地與它們相遇,讓我們且關注且珍惜吧~~非洲草原象是莫三比克等國的國獸。
  • 中國進口瀕危非洲象引爭議
    【財新網】(記者 崔箏)20餘只野生非洲象幼仔於7月5日從辛巴威出發,通過空運來到中國廣東,這是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宗非洲象進口。7月6日,辛巴威環境部長Saviour Kasukuwere確認了這一消息。
  • 非洲象的危急時刻
    滿足此種市場的非法盜獵行為正在破壞非洲的野外生態,也威脅著非洲最為獨特和珍貴的野生動物的生存。尤其是非洲象和黑犀牛因為人類消費它們的象牙和牛角而瀕臨滅絕。2015年世界範圍內的海關截獲了32噸象牙,國際刑警組織提供的這一數據對於偷運成功的數量來說不過是冰山一角。
  • 美國禁止象牙貿易:避免打著合法幌子偷獵交易,非洲象或有救
    繼中國宣布禁止進口非洲狩獵象牙後,6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在美國境內幾乎全面禁止涉及非洲象牙的貿易——禁止進口、出口和境內交易非洲象牙及其製品。這是美國打擊象牙走私的最新舉措,該禁令將避免野生動物走私犯打著合法動物製品的幌子,來偷獵和交易象牙及其製品。
  • 滅絕的長江魚王再現身?重慶有人釣起「長嘴怪魚」,像極白鱘
    近日,長江君收到重慶網友爆料,在一處廢棄水電站下釣魚時,碰到一種奇怪的「長嘴怪魚,極像是已經滅絕的「長江魚王「——白鱘! 因此,這位釣魚人將其帶回家之後,也是不敢立即食用,他在網上一查資料,不得了——這似乎是已經滅絕的長江大型魚種,白鱘!
  • 世界動植物保護日,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每年3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世界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我國很多珍貴的動植物正瀕臨滅絕。瀕危物種,指在滅絕邊緣的物種;滅絕,指永遠消失在地球上。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 人類搶食沙丁魚 非洲企鵝瀕臨滅絕
    隨著生存環境的惡化,物種滅絕依舊每天上演,不過下面這個物種的絕種就太悲催了,因為它們的食物被人類搶了。南非媒體日前引述該國環境保護部門表示,近10年來,因人類大量捕捉非洲企鵝的主食沙丁魚,導致企鵝沒東西吃,以致其數量銳減九成。
  • 【PADI 百科】"水下⑦怪」有多怪?!
    但是,人類的這一神秘夥伴如今正面臨滅絕的命運,而它們最大敵人正是人類。人們過去常常把獨角鯨看成是傳說中獨角獸的化身,一些國家的王室甚至把鯨牙當成驅魔與解毒的工具。這種海底怪魚確實有理由鬱悶:科學家警告稱,由於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的威脅。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最深達1200米的海底當中,由於很難達到這種魚的棲息地,所以很少被人類所發現。 水滴魚(Blobfish)身體呈凝膠狀,可長到12英寸(約合30.5釐米)。
  • 我瀕臨滅絕,你願意保護我麼?
    我很自責,當時自己是母獅的唯一希望,但還是狠心的離開了。它對人類會是什麼樣的想法,它會不會怨恨我,我是它最後的希望,但是我還是無情的離開了!African Elephant 非洲象物種保護級別:易危 Vulnerable(VU)。目前非洲象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37個國家。非洲的中部、東部和南部部分地區的廣闊地域仍是象群棲息地,但是非洲大陸上的象群分布正日益碎片化。據估計,過去七年內,非洲象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了30%。
  • 海上打撈出的怪魚,原來竟是「活化石」,網友:不是已經滅絕了?
    從地球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數十億年的時間,在如此漫長的時光中,地球上誕生了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生物,有的至今還生活在地球上,但是也有很多因為種種原因已經滅絕了,人類只有從留下的化石中尋找著它們存在的痕跡。原本矛尾魚已經被認定在七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滅絕,但是卻在上個世紀被人從海中打撈了上來!發現矛尾魚的是非洲葛摩的一艘漁船,他們在馬達加斯加附近捕撈魚群時,撈上來了一條不知名的怪魚,長一米五,重量足有一百多斤,最奇怪的是這條魚不僅長相怪異,還會發出類似牙齒撕咬的聲音。
  •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由於人類的活動,許多動物的生存面臨危機。其中有一些動物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危機,瀕臨滅絕,有的甚至已經滅絕了,一起看看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吧!估計其數量只有100-300條,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棲息範圍狹小,再加上容易被漁網困住,是其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克羅斯河大猩猩大猩猩中最為瀕危的一個亞種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分布在奈及利亞及喀麥隆的熱帶雨林。研究顯示,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非大猩猩的亞種。它們僅限於奈及利亞——喀麥隆邊界的山林中。目前殘存的150-200隻被支離破碎地人為分割在五個地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