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生動物數量減少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2020-12-03 三豐探索

戰爭會造成人們大量的死亡,相信大家都應該比較熟悉,雖然我們很多人可能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戰爭,但是聽到戰爭都是感覺非常的害怕,就是現在雖然是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地方會發生一些武裝衝突之類的。尤其是在非洲,比較貧困落後的國家,這些武裝衝突好像更加的頻繁一些。其實戰爭除了會造成我們人類大量的死亡之外,生活在自然界之中的很多野生動物的滅絕,也跟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就說非洲這個地區吧,這裡原先生存著很多的野生動物,而且數量一直非常的穩定,不過就因為這裡頻繁的出現武裝衝突,所以導致很多的野生動物數量在大量的減少。

聽到這個原因,可能很多人都會感覺不可思議,野生動物一般都是生活在野生在山林之中應該遠離我們人類,那麼戰爭是如何能夠影響到野生動物的生存的呢?而動物的滅絕又為什麼會與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

據科學最新的研究發現,其實在非洲這個地方有很多大型動物的數量正在逐年的減少,而之所以導致這些大型的動物數量不斷減少,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洲這個地區所出現的頻繁戰爭,就像現在非洲大草原上,主要的大型動物大象,長頸鹿及水牛等等,數量在戰爭時期下降的比例甚至達到了90%以上。

科學家表示,其實早在上個世紀,研究人員就一直在不斷的關注著非洲野生保護區的各種野生動物種群的數量,最早1946年的時候,這裡的大型食草動物的數量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在此後短短的20年的時間內,每一年這裡幾乎都會發生一些政治武裝衝突,從而導致這裡的野生動物的數量在不斷的減少。而且科學研究表示,這裡的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相關的一些大型的野生動物的數量就會不斷的下降,並且下降的數量以及速度會越來越快。

典型的就像是在莫三比克,該地區之前發生了內戰,而這個內戰持續了15年之久,沒想到在莫三比克野生森林公園裡面,有超過90%的野生動物直接消失,那麼戰爭究竟為什麼能夠造成這麼多的動物消失呢?

科研人員通過分析發現,每一個地區都發生戰爭武裝衝突之類的,都會使用到一些槍械,甚至是化學物質,而這些物質除了會造成人類的死亡之外,落到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內,也會傷害到很多的野生動物,甚至有一些炸彈直接落入這些野生動物保護區直接造成這些動物的死亡。

尤其是當某一個地區發生了衝突之後,原先的保護野生動物的計劃都已經成為了廢紙,根本沒有執行的,所以有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就會趁機進入到野生動物保護區,展開偷獵,獵殺這些珍貴的野生保護動物來獲取暴利。

就像是現在,雖然各個國家都已經禁止獵殺大象,採集大象的象牙,但是在黑市上依然進行大量的野生大象的象牙交易,很多的不法分子由於巨大利益的驅使,會不斷的冒著違反法律,甚至是被槍斃的危險,偷偷的捕獵這些野生動物,在和平的年代,一般來說,國家對於這些野生動物的保護都是比較嚴格的,所以這些獵殺也就只能夠有所收斂。

但如果是在戰爭時期,有一些非法牟利組織往往就會大發國難財,肆意的毀壞野生動物保護區裡面的這些野生動物,從而導致有預謀性的大量謀殺這些野生動物,造成大量野生動物直接死亡。

科學家表示,隨著現在非洲地區武裝衝突日益的頻繁,現在非洲地區所分布的各個種類的野生動物數量下降的速度要比之前的速度更快一些,而且科學家表示,現在其實關於非洲大型野生動物的研究數量統計,其實主要就是一些大型的食草動物,其實非洲分布的野生動物,除了這些大型的食草動物之外,還有很多的食肉動物以及各種各樣的植物,至於這些動物是否也在戰爭之中受到劇烈的影響,最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數據統計,所以只是科學家的推測,但是戰爭的衝突肯定是會對這個地區各種的動植物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且對這裡的自然環境也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科學家呼籲各國在發動武裝戰爭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戰爭不光是會造成人類的大量死亡,也會影響到自然環境乃至於野生動物。和平才是我們所嚮往的美好相處方式。

相關焦點

  • 非洲大草原上的野犬數量正在減少,令人擔憂
    然而,有些物種正瀕臨滅絕的邊緣了,其原因有自然源和人為源,而主要為人為源。非洲野犬正面對這殘酷的現實。野犬是高度社會化動物,具有群居性,以家族為單位,通常一個家族有十幾隻組成,其中有一個首領。一般地,它們一同出去狩獵前,都要舉行一個儀式,通過嗅覺,聲音,動作,加強彼此之間的配合或了解,只是我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就好像在說,「你負責正面追擊,你負責側面追擊,你負責擾亂敵人的視線」等。
  • 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食肉動物為什麼不攻擊在敞篷車裡的遊客?
    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也是讓許多野生動物愛好者神往已久的天堂。在野生動物日益減少的今天,非洲大草原是保存相對完好的一片「淨土」,這裡有著數之不盡的野生動物,尤其是每年的動物大遷徙,數百萬計的食草動物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大草原遷徙到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形成了壯麗的世界奇觀。
  • WWF地球生命力報告:淡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每年減少4%
    報告發現,土地用途變化、野生動物利用及貿易等問題加劇了地球應對大流行病的脆弱性, 這些問題也是導致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動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68%的主要因素。而在所有生物群系中,淡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減幅最大,達到84%,這相當於淡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每年以4%的速度在減少。地球生命力指數是衡量全球生物多樣性最全面的指標之一。
  • 非洲大象數量急劇下降!全球倡導保護野生象群!
    這個名為「挽救野生大象聯盟」的組織,是針對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署本周對美國兩家動物園從非洲進口大象發放許可一事,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提起訴訟的。該聯盟發言人說,該聯盟近日還將要求法院在審理他們提出的訴訟之前,禁止這些大象進入美國。 據報導,美國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公園和位於佛羅裡達州坦帕的勞裡公園動物園,目前正在尋求從非洲的史瓦帝尼進口11頭大象。
  • 星巴:在非洲大草原上保護野生動物 守護「辛巴」
    其中,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堪稱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約1800平方公裡,獅、豹、象、斑馬、羚羊、河馬、狒狒、鬣狗等95種哺乳動物和450種鳥類在這片熱帶草原上繁衍生息。奧肯耶野生動物保護區,是馬賽馬拉國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顛簸前行的巡邏車上,巡守員星巴將視線投向遠方。這是個很有些故事的中國漢子。5年前,為了一個美麗的夢想,他隻身來到這裡,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 觀看非洲野生動物的十大最佳旅遊地
    孩子們放長假時往往家長會發愁,不知道帶他們去哪裡玩,實際上,放假時和孩子一起去非洲觀看野生動物,可能會對他們非常有有活力。非洲大草原上有壯觀的風景和引人入勝的野生動植物,但是,當您親眼近距離目睹非洲五大野生動物(Big Five,指獅子,豹子,犀牛,大象和水牛)時,還是會有微微的震撼感,它們早已成為觀賞野生動物之旅的「招牌」動物。下面是熱門的觀賞非洲五大野生動物的十大最佳目的地,您可以在那裡看到這些美麗的生物。
  • 全球23種面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其中我國有10種
    根據2018年最新更新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紅色名錄),我們了解到目前截止目前已經有96951個物種被列入紅色名錄,它們代表著這些動物數量稀少,物種的繁衍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其中26840種瀕臨滅絕,代表著它們它們已經接近於無法存續物種的基因。
  • 星巴,非洲草原上野生動物的守護者
    2010年辭去國內穩定的工作來到肯亞馬賽馬拉奧肯耶野生動物保護區,與當地人同吃同住,並成立馬拉野生動物基金會,致力於保護獅子等野生動物。■聲音「保護野生動物無國界,希望更多人參與其中。」■對話重慶晨報:放棄工作只身前往非洲,在條件落後的保護區內居住,後悔過嗎?星巴:從來沒後悔過,城市內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 英國攝影師記錄非洲野生動物生存慘境(高清組圖)
    大量的大象頭骨、犀牛角展現了偷獵貿易在非洲的泛濫。(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0日報導,英國攝影師加裡·羅伯茨(Gary Roberts)花費兩年時間在坦尚尼亞和肯亞的荒野區域追隨自然動物保護者和科學家的腳步,用鏡頭記錄下了這一區域內的野生動物們所面臨的嚴酷生存環境,呼籲人們儘快採取行動保護瀕臨滅絕的非洲野生動物。
  • 非洲盧安達,戰後重生的野生動物國家公園 ,像真實的魔獸世界
    然而在上世紀90年代,阿卡蓋拉國家公園受到盧安達大屠殺波及,公園環境遭到破壞,大量野生動植物死亡盧安達大屠殺結束後,內戰平息,重返盧安達的難民佔據公園大量土地,原本佔盧安達全國面積約十分之一的阿卡蓋拉國家公園面積減少一半多
  • 野生動物的世界,世界第一長河,神秘而又充滿矛盾的非洲!
    眾所周知,非洲的經濟相對於其他大洲來說都比較落後,大多數人都居住在村落村莊裡,極少數人能生活在城市。非洲卻是一片神奇的大陸等著人們去探索,想要把它了解透徹,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洲可謂是野生動物的家園,非洲的野生動物數量與種類繁多。在非洲大陸,你經常可以看到水牛羚羊,長頸鹿等等野生動物。而且絕不是以單個或幾隻出現,而是成群結隊的景象。
  • 非洲部落:從獅子捕殺者到野生動物衛士
    馬賽族自古以來就在非洲坦尚尼亞和肯亞的大草原過著傳統遊牧生活。東非牧民趕著大量牛群,他們逐水草而遷徙,與大自然唇齒相依。然而,大自然也不是一直很友善。世界上50%的獅子居住在東非,而這些獅子最擅長的就是獵食牲畜。過去,馬賽族人會「組團」捕殺咬傷牲畜的獅子。對馬賽族人來說,殺死獅子是力量的象徵。同時,這也是馬賽族年輕人成為真正勇士的必經之路。
  • 林業局:棲息地幹擾破壞是野生動物瀕危重要原因(圖)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攝影/章軻  28日,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對記者表示,深究野生動物瀕危的原因,棲息地幹擾破壞是主要的威脅。
  • WWF報告:野生動物種群46年間減少68%,22%熱帶植物有滅絕風險
    記者 | 高佳編輯 | 翟瑞民2020年9月10日,國際非營利性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簡稱《報告》)顯示,世界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1970至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
  • 偷獵者向動物屍體投毒 非洲禿鷲數量急速減少
    【環球網綜合報導】法國《費加羅報》10月29日援引法新社報導稱,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消息,非洲禿鷲也淪為偷獵者的犧牲品,數量急劇減少,11種禿鷲種類中有6種瀕臨滅絕。據報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期公布的有關全球受威脅動植物的消息顯示,中毒是非洲禿鷲面臨的主要威脅。
  • 非洲象種群數量驟降 對野生動植物保護需增強國際合作
    然而,在被稱為「象牙戰爭」的上世紀80年代,至少70萬頭大象在非洲慘遭屠殺,大量盜獵得來的非洲象牙,通過合法象牙貿易將自己洗白。  為了挽救大象種群,1989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全面禁止了國際象牙貿易,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象牙價格顯著降低,象牙市場大大萎縮。盜獵現象也大幅減少,非洲象種群數量開始回升。
  • 野貓數量增長或導致小型野生動物滅絕!|EAAFP分享中國野貓最新研究...
    在中國有:6億至39億無脊椎動物,6億至25.3億魚類,56億至32.3億兩棲動物,59億至33.9億動物爬行動物、11.10億至38.8億鳥類和18.3億至79.8億哺乳動物被捕食。因此,我們發現自由放養的貓導致了其他動物的巨大死亡率,可能會深刻影響中國的野生動物數量和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急需加強對貓對於野生動物影響的研究並減少放養貓的數量,從而減輕其有害影響的管理和政策。
  • 非洲重要淡水湖水產數量下降 氣溫升高或是主因
    ­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廣播公司(BBC)8月9日報導,非洲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坦噶尼喀湖,據推斷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其中的魚類為周邊國家,包括蒲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坦尚尼亞和尚比亞提供重要的食物來源。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其魚類捕獲量大幅減少。
  • 非洲南部十大頂級野生動物保護區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日報導,你可以去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切身體驗一下。也許塞倫蓋蒂和馬賽馬拉是非洲最著名的旅行目的地。但是,鬱鬱蔥蔥的金合歡和有獅子途經的塵土飛揚的小徑也絕不是東非獨有的風景。
  • 最震撼的奔跑: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高清組圖)
    最震撼的奔跑: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高清組圖)   來源:新浪尚品我有話說  溫和的氣候,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色,加上多的令人難以置信的野生動物,使馬賽馬拉成為最令人嚮往的野生動植物生存舞臺。  最震撼的奔跑:非洲野生動物大遷徙(高清組圖)   來源:新浪尚品我有話說斑馬:遷徙數量約20萬隻,是軍團的先鋒,善以鋒牙齒咀嚼草莖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