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獵者向動物屍體投毒 非洲禿鷲數量急速減少

2020-11-23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法國《費加羅報》10月29日援引法新社報導稱,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消息,非洲禿鷲也淪為偷獵者的犧牲品,數量急劇減少,11種禿鷲種類中有6種瀕臨滅絕。

據報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定期公布的有關全球受威脅動植物的消息顯示,中毒是非洲禿鷲面臨的主要威脅。專家表示,由於牲畜屍體中含有毒性極強、以毒死其他食肉動物的農藥,禿鷲常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中毒。

偷獵者同樣會在其殺害的動物屍體中投毒,尤其是在拔取象牙後,以故意毒死禿鷲。因為這些禿鷲習慣圍繞在屍體周圍,而這會暴露偷獵者的行蹤。

此外,偷獵者也會捕殺禿鷲,並將其部分出售用於傳統醫學。(實習編譯:喬慧嬌 審稿:王莉蘭)

相關焦點

  • 非洲的野生動物到底在面臨怎樣的局面?
    這頭大象因闖入糧倉偷食而遭投毒致死,象牙也被拔掉。在肯亞乃至整個非洲,人們無視毒藥的附帶傷害,被廣泛應用於殺死動物。野生動物為何會遭受毒殺呢?隨著環境的急劇惡化,動物生存的空間在不斷縮小,因此野生動物與人類的衝突越來越多。而投毒,變成為了殺死野生動物最便捷的方式。近30年來,非洲的人口從5億增加到13億,人口的增加,使他們的需求不斷擴大,慢慢的,生產跟不上需求,而野生動物就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 動物科普:食腐不中毒 禿鷲有訣竅
    禿鷲的棲息環境與生存現狀 禿鷲分布於非洲西北部、歐洲南部、亞洲中部、南部和東部,冬季也到印度、泰國、緬甸等地。禿鷲沒有亞種分化,在我國大部分地區見到的禿鷲都是正在遷徙或在繁殖期後四處遊蕩的留鳥。禿鷲因其形態特殊且羽毛有較高經濟價值,常被人類捕殺並用於製作標本和「時尚」裝飾,加之禿鷲繁殖能力低,使得種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目前,禿鷲屬於全球性瀕危物種,被列入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名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還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列入了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
  • 草原上的食肉動物,為何極少捕食禿鷲?主要是禿鷲「很好用」
    在看一些自然紀錄片的時候,我們時常能夠見到一種腦袋光禿禿的鷹,就站在獅子、鬣狗等食肉動物的進食場旁邊,但這些食肉的猛獸似乎對它們並不感興趣,絲毫沒有表現出一丁點的驅趕或者捕捉行為。這種非洲草原上常見的鷹就是兀鷲,屬於禿鷲亞科,人們也習慣稱之為禿鷲。人們感到好奇的是,難道鬣狗等動物看不上這幾兩肉,才沒有捕食它們的嗎?
  • 你應該知道的14個關於禿鷲事件
    這些廢漬物還有另外一個用途:由於禿鷲糞便呈高酸性,因此在腿上大便對它們的腳起到消毒作用,殺死動物屍體周圍的有害細菌。4.約翰·詹姆斯·奧杜邦挑起了一場禿鷲戰爭1826年,約翰·詹姆斯·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質疑普遍認為所有禿鷲都有非凡嗅覺的觀點。奧杜邦對火雞禿鷲的鳥類進行的野外實驗使他得出結論,這些鳥類利用視覺來追蹤它們的食物。
  • 非洲數百頭大象集體「猝死」,又是偷獵者做的?網友:該重視了
    大象大家應該都知道是什麼動物,而大象給人的印象就是非常的強壯,確實大象的生命力在很多的動物中是比較強的。但是近期在非洲數百頭大象集體「猝死」,有人覺得又是偷獵者做的?其實事情的真相併沒有那麼簡單,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 非洲200隻禿鷲頭部消失,沒幾天又有2000隻禿鷲不見了
    非洲200隻禿鷲頭部消失,沒幾天又有2000隻禿鷲不見了!疫情之下的非洲可謂是多災多難,在這個醫療水平和衛生條件極差的地方,人們的生活都隨著這一次疫情陷入到了水深火熱當中,眾所周知非洲的野生動物數量龐大,但是隨著人類不斷擴張之下,那些本來是屬於動物的地方逐漸成為了人類生存的地盤,很多動物只能遠離自己生存了幾萬年的地方,禿鷲最近一段時間就遭遇了橫禍。
  • 一群訓練有素的野生動物保護犬,從偷獵者手中拯救了45頭犀牛
    犀牛角是一種十分昂貴的奢侈品,「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每年都有很多偷獵者前往非洲大草原獵殺犀牛。在過去的十年中,有8,000多頭犀牛成為偷獵的受害者,南非是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年來非洲犀牛的數量越來越少,很多犀牛種群都已經滅絕,殘留下來的犀牛種群也在苟延殘喘。「物以稀為貴」,縱然非洲地區有很多動物保護組織在努力保護和挽救那裡的野生動物,但是在巨大的暴利誘惑下,仍然有很多偷獵者不惜鋌而走險。
  • 非洲草原吃肉最多的動物:不是獅子也不是鬣狗,而是長相醜陋的它
    非洲草原吃肉最多的動物:不是獅子也不是鬣狗,而是長相醜陋的它非洲是野生動物的天堂,這裡生活著眾多有名的動物,如獅子、鬣狗、豹子、獵豹等食肉動物,大象、犀牛、長頸鹿等食草動物。在非洲,食肉動物捕食食草動物的畫面每一分鐘都在激烈地進行著。
  • 2020年9月5日是「國際禿鷲宣傳日」,為什麼要保護禿鷲?
    來源/CMS其實,禿鷲是很容易辨認的鳥類,有著悠久的歷史,對許多文化都很重要,包括古埃及人、羅馬人、藏傳佛教和瑣羅亞斯德教。作為主要以腐肉(已經死亡的動物)為食的食腐動物,禿鷲不僅與死亡有關,而且與重生有關。然而,近年來全球禿鷲數量迅速下降。
  • 非洲2000隻禿鷲集體死亡,頭部全部神秘失蹤
    如今隨著人口的不斷擴張,大自然被人類大幅度佔領了,很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遭到了破壞,為了謀生它們不得不另尋棲息之路,但那些不願離開的動物,往往都沒有一個好下場。一直以來非洲的大草原都是野生動物們的樂土,但就如我們前面所述的一樣,它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糟了。
  • 「腐肉之王」禿鷲,胃酸強到可腐蝕金屬,百毒不侵卻也難逃滅絕
    舊大陸禿鷲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歐洲,而新大陸禿鷲分布地如其名是在北美洲和南美洲。 但禿鷲幾乎對腐肉是「來者不拒」,從不挑食的它們即使碰到病死的動物的屍體照樣可以大快朵頤。
  • 200隻禿鷲神秘死亡,禿鷲頭全部失蹤,沒多久又死了2000隻
    在人類擴張生活空間的同時,野生動物們的棲息地遭到了極大破壞,很多動物被趕出家園另謀生路,還有一些動物不願意離開故土,下場往往比較悽涼。非洲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一片樂土,然而伴隨著當地經濟發展,上述情況同樣存在。
  • 偷獵者涉嫌投毒捕殺137隻野鴨被抓獲
    根據以往經驗判斷,這些野鴨是被投毒致死,目前偷獵者已被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這是崇明東灘保護區自1998年建立以來查獲的最大一次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案件。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非法狩獵100隻以上野生動物屬於特大刑事案件。  凌晨蹲守:偷獵者「翻車現鴨」  12月3日凌晨4時30分,靠近東海邊的崇明東灘漆黑一片。
  • 非洲野生動物數量減少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尤其是在非洲,比較貧困落後的國家,這些武裝衝突好像更加的頻繁一些。其實戰爭除了會造成我們人類大量的死亡之外,生活在自然界之中的很多野生動物的滅絕,也跟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就說非洲這個地區吧,這裡原先生存著很多的野生動物,而且數量一直非常的穩定,不過就因為這裡頻繁的出現武裝衝突,所以導致很多的野生動物數量在大量的減少。
  • 禿鷲的「求救」引來網友神評論
    12月26日,內蒙古二連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蘇木蘇吉嘎查牧民向當地的邊境派出所報警,稱家裡來了一隻黑色的大鳥。經民警辨認,黑色大鳥為禿鷲,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格日勒敖都邊境派出所民警孫建國介紹說,禿鷲身上無外傷,應該是連日的降溫導致它走投無路才闖進牧民家。
  • 《香格裡拉飛羽天堂——每日觀鳥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
    (第20期) 今天,我們來認識和了解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禿鷲。 禿鷲 觀鳥節組委會/拍攝於納帕海 禿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於鷹形目鷹科,全長約 100 釐米,翼展約 260 釐米以上的大型猛禽。
  • 「腐肉之王」禿鷲,胃酸能消化金屬,百毒不侵卻難逃滅絕的命運
    禿鷲這種以腐肉為食的動物,是清除者中的佼佼者,鬣狗、狼獾等等也是如此。禿鷲被分為兩個種類,舊大陸禿鷲和新大陸禿鷲,兩者之間基因不同,儘管長得相似,卻連親戚關係都算不上。前者血緣靠近鷹,後者則靠近䴉。儘管基因不同,也毫無血緣關係,這兩種禿鷲的生活環境以及習性都無比相似,由此兩者的長相也差不多。舊大陸禿鷲棲息地多在亞洲,非洲以及歐洲,而新大陸禿鷲生活在北美洲以及南美洲。
  • 禿鷲難忍寒冷到牧民家求救,民警稱降溫導致它走投無路,網友:救救...
    要以大型動物的屍體為食,常在開闊而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窺視動物屍體。偶爾也沿山地低空飛行,主動攻擊中小型獸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鳥類,有時也襲擊家畜。分布於非洲西北部、歐洲南部、西班牙、法國南部、羅馬尼亞、巴爾幹半島,往東經小亞細亞、阿拉伯北部、中亞、伊朗、阿富汗、喜馬拉雅山西部、印度、蒙古、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爾泰,一直到西伯利亞南部。
  • 食腐動物例如禿鷲為什麼都不怕腐肉上的病毒細菌?
    食腐動物的種類很多,它們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因為有了這些食腐動物大自然中才沒有遍地殘害、臭氣燻天。這些動物一般以腐敗的動植物屍體為食,例如蚯蚓、蝸牛、禿鷲、鬣狗等。在這裡主要以禿鷲為代表講解一下它們為什麼吃腐敗的肉而不生病。
  • 非洲三角洲附近350頭大象神秘死亡?數量或將繼續上升
    據《太陽報》7月4日報導了一條難以置信的新聞,在非洲的三角洲附近發現至少有350頭大象神秘死亡,而目前沒有人知道這些溫和的龐然大物的死因,更讓人心痛的是,大象的死亡數量或將繼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