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按:
近日,綠會國際部收到「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夥伴關係(EAAFP)分享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由斯科特. R. 羅斯(Scott.R.Loss)等人發表的《對中國自由放養貓殺死野生動物的數量估計》(Estimates of wildlife killed by free-ranging cats in China)主要討論了無主貓對中國生態多樣性的影響以及相應的措施。現將該文章摘譯如下,以饗讀者。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自由放養的家貓的數量不斷增加,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中國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使用了一種新穎的,基於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流浪貓的捕食情況。我們根據2187份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模擬統計,估計每年最少的捕食量。在中國有:6億至39億無脊椎動物,6億至25.3億魚類,56億至32.3億兩棲動物,59億至33.9億動物爬行動物、11.10億至38.8億鳥類和18.3億至79.8億哺乳動物被捕食。因此,我們發現自由放養的貓導致了其他動物的巨大死亡率,可能會深刻影響中國的野生動物數量和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急需加強對貓對於野生動物影響的研究並減少放養貓的數量,從而減輕其有害影響的管理和政策。
家養貓被世界引進因為其擁有像寵物一樣的品質和在捕殺嚙齒類動物和其他害蟲方面的效果。大量的野貓和半野貓幾乎遍布了全球。自由放養貓是高效多產的小型野生動物捕食者,並且有大量證據證明它們可以減少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數量,甚至使這兩類動物滅絕。同時,放養的貓會傳播許多疾病,包括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弓形體病,巴爾通體病和沙門氏菌病,這些會導致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嚴重健康風險。儘管有許多來自幾個大洲的局部規模的研究記錄了貓捕食野生動物的後果影響,對總捕食量進行量化並由此推斷對野生動物數量和生物多樣性的累積影響的可能性的大規模研究僅限於少數幾個國家。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預計有大量野生動物被流浪貓捕殺。這些預估表明流浪貓與這類野生動物的死亡存在極大關聯。儘管在一些國家野生動物的死亡與其他因素有關,貓的因素遠遠超過其他因素的影響。
在中國,家貓的祖先野貓出現在受限的地理範圍內,數量稀少並且因為狩獵、棲息地流失以及害蟲等原因而數目減少。自由放任的家養貓數量在全國範圍內逐漸豐富起來。儘管在中國沒有公布對自由放任的家養貓的總數進行預估,兩項研究報告了當地的自由放任家養貓的密度,包括異常高的北京市羊房店的貓密度達到64隻/ km2,合肥每平方公裡約有1.2隻貓。此外,中國貓的數量可能會迅速增長,正如一項寵物市場調查顯示,寵物數量增長了8.6%。從2018年到2019年,寵物貓的消費者增加了19.6%。在同一時期的市場,和其他國家一樣,對無主貓的數量缺乏嚴格的估計;然而,養貓數量的快速增長可能會導致貓的死亡。同樣,無主貓的數量也在增加,因為養的貓往往會逃跑,或與無主貓雜交,造成貓數量的增長。儘管中國貓的數量豐富且不斷增加,並且公認的對人類和獸醫健康造成影響,很少有研究提到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也沒有嚴格的、數據驅動的研究存在。鑑於全球已知的貓的影響,以及高度生物多樣性的野生動物中國的動物,我們迫切需要研究放養貓在這個國家的生態影響。為了解決這一重大研究缺口,我們採用了一種新穎的調查方法以問卷為基礎的方法來產生總數的最小估計值捕食野生動物(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類、鳥類、哺乳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在中國自由放養的貓。
這是中國乃至更廣泛的大亞太地區首次進行此類研究,採用新穎的方法收集掠食者的數據,讓我們能夠前所未有地了解家貓對這個地區野生動物種群和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經過研究調查,種群數量少或減少、繁殖能力低的物種更需要保護幹預來減少捕食。貓的數量的變化,所有權的行為, 管理方法以及獵物社區特徵(例如,存在替代的首選獵物項目)之間不同的地理位置,景觀環境(例如,城市和農村地區),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也可能導致時空變異貓捕食率,從而影響物種的數量。個人未來的研究量化貓捕食獵物,在捕食和時空變化,需要充分通知保護工作,尋求自由最小化的影響包括貓在內在中國的野生動物。此外,還需要加強對捕食物種的種群豐度和人口學研究,特別是那些與人類種群重疊的小分布物種,以充分了解中國貓捕食的影響。在中國,減少貓對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的努力應該包括針對擁有和無主貓的措施。對於有主人的寵物貓,可以通過開展教育活動,鼓勵主人把他們的貓關在室內或室外圍欄裡,因為被關在室內或室外圍欄的貓壽命更長,不能殺死野生動物和傳播疾病。寵物貓的登記和許可程序以及制定和執行寵物貓遺棄立法也將成為減少無主貓數量的主要方法。對無主貓的管理工作可以包括提供更多的公共資金來建立更多的動物收容所,並發展項目鼓勵公眾考慮從這些收容所收養貓。
此外,人們還需要就放養貓的不良影響進行公眾教育,以獲得公眾對上述管理項目的支持。需要進一步的社會學研究來確定成功提高人們對貓所產生影響的認識的方法,並獲得有效的管理項目的廣泛接受。這些為評估貓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和制定穩定和減少自由放養貓的各種策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籌資機會,也將有利於今後解決這一環境和公共衛生問題的努力。最後,捕捉-結紮-絕育放養流程的實現,需要捕獲、殺菌、和再發行的貓回到野外,應當有所限制,直到滅菌率導致穩定和永久的無主貓數量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建模研究表明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71-94%的絕育率。這是一種在絕大多數絕育項目中似乎無法達到的治療水平。我們對貓的捕食估計應該作為一個呼籲野生動物保護專業人士、政策制定者和中國公眾的關注。雖然我們缺乏特定野生動物的貓捕食率的信息,但如此大規模的捕食可能對中國的一些物種和地區產生了重要的生物學和種群水平的影響。過去的研究表明,包括非洲地區在內的貓捕食會導致野生動物數量的減少。高水平的捕食導致高死亡率,間接地改變生殖率和影響人口統計,以及與貓攜帶的疾病相關的死亡率。我們的估計總額表明貓能夠大大提高野生動物的死亡率,隨著大量全球文學顯示貓對野生動物產生不良影響,應當提供足夠的信息來假設貓在中國也有類似的影響,因此應該關注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和政策的關注。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綠會的立場。
《對中國自由放養貓殺死野生動物的數量估計》(Estimates of wildlife killed by free-ranging cats in China)
Jacob/摘譯 審/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