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貓數量增長或導致小型野生動物滅絕!|EAAFP分享中國野貓最新研究...

2021-01-10 中國綠髮會

譯者按:

近日,綠會國際部收到「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夥伴關係(EAAFP)分享的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由斯科特. R. 羅斯(Scott.R.Loss)等人發表的《對中國自由放養貓殺死野生動物的數量估計》(Estimates of wildlife killed by free-ranging cats in China)主要討論了無主貓對中國生態多樣性的影響以及相應的措施。現將該文章摘譯如下,以饗讀者。

在世界大部分地區,自由放養的家貓的數量不斷增加,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中國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使用了一種新穎的,基於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流浪貓的捕食情況。我們根據2187份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模擬統計,估計每年最少的捕食量。在中國有:6億至39億無脊椎動物,6億至25.3億魚類,56億至32.3億兩棲動物,59億至33.9億動物爬行動物、11.10億至38.8億鳥類和18.3億至79.8億哺乳動物被捕食。因此,我們發現自由放養的貓導致了其他動物的巨大死亡率,可能會深刻影響中國的野生動物數量和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急需加強對貓對於野生動物影響的研究並減少放養貓的數量,從而減輕其有害影響的管理和政策。

家養貓被世界引進因為其擁有像寵物一樣的品質和在捕殺嚙齒類動物和其他害蟲方面的效果。大量的野貓和半野貓幾乎遍布了全球。自由放養貓是高效多產的小型野生動物捕食者,並且有大量證據證明它們可以減少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數量,甚至使這兩類動物滅絕。同時,放養的貓會傳播許多疾病,包括人畜共患病如狂犬病,弓形體病,巴爾通體病和沙門氏菌病,這些會導致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嚴重健康風險。儘管有許多來自幾個大洲的局部規模的研究記錄了貓捕食野生動物的後果影響,對總捕食量進行量化並由此推斷對野生動物數量和生物多樣性的累積影響的可能性的大規模研究僅限於少數幾個國家。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預計有大量野生動物被流浪貓捕殺。這些預估表明流浪貓與這類野生動物的死亡存在極大關聯。儘管在一些國家野生動物的死亡與其他因素有關,貓的因素遠遠超過其他因素的影響。

在中國,家貓的祖先野貓出現在受限的地理範圍內,數量稀少並且因為狩獵、棲息地流失以及害蟲等原因而數目減少。自由放任的家養貓數量在全國範圍內逐漸豐富起來。儘管在中國沒有公布對自由放任的家養貓的總數進行預估,兩項研究報告了當地的自由放任家養貓的密度,包括異常高的北京市羊房店的貓密度達到64隻/ km2,合肥每平方公裡約有1.2隻貓。此外,中國貓的數量可能會迅速增長,正如一項寵物市場調查顯示,寵物數量增長了8.6%。從2018年到2019年,寵物貓的消費者增加了19.6%。在同一時期的市場,和其他國家一樣,對無主貓的數量缺乏嚴格的估計;然而,養貓數量的快速增長可能會導致貓的死亡。同樣,無主貓的數量也在增加,因為養的貓往往會逃跑,或與無主貓雜交,造成貓數量的增長。儘管中國貓的數量豐富且不斷增加,並且公認的對人類和獸醫健康造成影響,很少有研究提到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也沒有嚴格的、數據驅動的研究存在。鑑於全球已知的貓的影響,以及高度生物多樣性的野生動物中國的動物,我們迫切需要研究放養貓在這個國家的生態影響。為了解決這一重大研究缺口,我們採用了一種新穎的調查方法以問卷為基礎的方法來產生總數的最小估計值捕食野生動物(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魚類、鳥類、哺乳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在中國自由放養的貓。

這是中國乃至更廣泛的大亞太地區首次進行此類研究,採用新穎的方法收集掠食者的數據,讓我們能夠前所未有地了解家貓對這個地區野生動物種群和生物多樣性的威脅。

經過研究調查,種群數量少或減少、繁殖能力低的物種更需要保護幹預來減少捕食。貓的數量的變化,所有權的行為, 管理方法以及獵物社區特徵(例如,存在替代的首選獵物項目)之間不同的地理位置,景觀環境(例如,城市和農村地區),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也可能導致時空變異貓捕食率,從而影響物種的數量。個人未來的研究量化貓捕食獵物,在捕食和時空變化,需要充分通知保護工作,尋求自由最小化的影響包括貓在內在中國的野生動物。此外,還需要加強對捕食物種的種群豐度和人口學研究,特別是那些與人類種群重疊的小分布物種,以充分了解中國貓捕食的影響。在中國,減少貓對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的努力應該包括針對擁有和無主貓的措施。對於有主人的寵物貓,可以通過開展教育活動,鼓勵主人把他們的貓關在室內或室外圍欄裡,因為被關在室內或室外圍欄的貓壽命更長,不能殺死野生動物和傳播疾病。寵物貓的登記和許可程序以及制定和執行寵物貓遺棄立法也將成為減少無主貓數量的主要方法。對無主貓的管理工作可以包括提供更多的公共資金來建立更多的動物收容所,並發展項目鼓勵公眾考慮從這些收容所收養貓。

此外,人們還需要就放養貓的不良影響進行公眾教育,以獲得公眾對上述管理項目的支持。需要進一步的社會學研究來確定成功提高人們對貓所產生影響的認識的方法,並獲得有效的管理項目的廣泛接受。這些為評估貓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和制定穩定和減少自由放養貓的各種策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籌資機會,也將有利於今後解決這一環境和公共衛生問題的努力。最後,捕捉-結紮-絕育放養流程的實現,需要捕獲、殺菌、和再發行的貓回到野外,應當有所限制,直到滅菌率導致穩定和永久的無主貓數量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人口建模研究表明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71-94%的絕育率。這是一種在絕大多數絕育項目中似乎無法達到的治療水平。我們對貓的捕食估計應該作為一個呼籲野生動物保護專業人士、政策制定者和中國公眾的關注。雖然我們缺乏特定野生動物的貓捕食率的信息,但如此大規模的捕食可能對中國的一些物種和地區產生了重要的生物學和種群水平的影響。過去的研究表明,包括非洲地區在內的貓捕食會導致野生動物數量的減少。高水平的捕食導致高死亡率,間接地改變生殖率和影響人口統計,以及與貓攜帶的疾病相關的死亡率。我們的估計總額表明貓能夠大大提高野生動物的死亡率,隨著大量全球文學顯示貓對野生動物產生不良影響,應當提供足夠的信息來假設貓在中國也有類似的影響,因此應該關注野生動物保護,研究,和政策的關注。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綠會的立場。

《對中國自由放養貓殺死野生動物的數量估計》(Estimates of wildlife killed by free-ranging cats in China)

Jacob/摘譯 審/JH

相關焦點

  • 澳洲發現「不尋常」野貓:體型如小型野狗,捕殺6公斤重的巨蜥!
    本來只是作為寵物的貓,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已成為了令澳大利亞最頭疼的外來入侵物種,每年約有30億隻動物變成野貓的爪下亡魂。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稱,野貓正表現出不尋常的行為,它們體型如小型野狗,敢捕殺幾公斤重的砂巨蜥,還吃掉或拖走了重約30公斤的袋鼠屍體。
  •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圖:2019年攝影師在非洲拍到一隻黑豹,百年來首次這隻黑色非洲野貓的出現,首先會讓人聯想到它是基因突變導致的黑化個體,但對非洲野貓有著較多研究的生態學家瑪娜·赫爾伯斯特博士等人,考慮到非洲野貓和家貓的近親關係,開始思考另外一種可能:非洲野貓或在遭受家貓基因汙染。
  • 澳洲野貓泛濫,且沒有天敵,未來會進化成大型動物嗎?
    因為這裡沒有天敵而且食物豐富,所以澳大利亞的許多野生動物都已經泛濫了,其中有一種就是澳大利亞野貓。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知道了生態圈中的物競天擇,但對野貓來說,澳大利亞就像是天堂一樣。那麼,一個問題來了:如果野貓在澳洲大陸不斷進化,它會變成大型野獸嗎?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答,野貓根本不會變成老虎、豹子這樣的大型猛獸。
  • 科學家稱:消滅這裡兔子、野貓及狐狸,讓100年前滅絕物種重來
    趣味探索訊 一種重約150克的小動物在奧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附近的沙漠中生活了幾千年,不過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早在100多年前被科學家認定為滅絕了。然而100年後的今天這種已經滅絕了的小動物再次出現在另一地方:奧大利亞西北部的Sturt國家公園內。
  • 英國野外拍到罕見野貓,野生個體僅剩約35隻,83萬人請願保護
    近期,英國一個名叫Wildcat Haven的動物保護組織,利用紅外相機在蘇格蘭西北部的一片森林中拍到了一隻3個多月大的蘇格蘭野貓幼崽,畫面公布後,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野生個體僅剩約35隻,屬於極度瀕危。
  • 澳大利亞野貓獵食12斤巨蜥 曾吃掉袋鼠每年滅口動物30億隻
    叼著12斤重巨蜥的野貓近日,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的辛普森沙漠中拍到了一隻野貓,身形大約是家貓的三倍,嘴裡叼著一隻剛剛殺死的巨蜥。據《每日郵報》25日報導,研究人員在昆士蘭北部邊界附近的埃特卡布保護區拍攝到了這個畫面,這張照片顯示了澳大利亞野貓問題的嚴峻現實,據悉,每年有30億隻本地動物慘遭野貓殺害。科學家認為,野貓自200年前來到澳大利亞後,已直接導致了34種哺乳動物的滅絕。它們還毀滅了其他物種的種群,至少有123個物種因野貓而瀕臨滅絕。
  • 野貓是如何變成寵物的?研究發現其很兇狠,接近人類另有所圖
    要說起寵物,我們可能會聯想到我們身邊可愛的貓和狗,而這些寵物與我們人類有著相當深厚的歷史淵源,在古時候這些動物就被我們人類所馴化。不過隨著科學家的不斷研究貓的歷史,發現事實並不像我們所想的那麼簡單。,而是因為他們本身的生活習性所導致的。
  • 澳大利亞7%的爬行物種將面臨滅絕,入侵物種每年獵殺數億隻爬行動物!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了最新的瀕危紅色名單,其中澳大利亞有975個爬行物種被列入了名單,其本土7%的爬行物種將面臨滅絕。澳大利亞的爬行物種多樣化是世界所獨有的,其數量約佔全球爬行動物總數的10%。
  • 這些來自非洲的性感小野貓,你見過幾隻?
    獰貓竟然是體重最重的小型貓科動物,較為龐大的身軀竟然一點都沒耽誤它們的靈活性,一個躍起之後,在空中來個360度旋轉然後緩緩落地,宛如仙女下凡一樣。看到這裡,相信有不少貓控已經按耐不住要去組團偷獰貓了,但小布要非常遺憾地告訴你,咱只能欣賞,不能養,因為它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保護,在中國不允許私人飼養。
  • 貓科動物種類大全:八大家族,40種野貓
    貓科動物既優雅又迷人,現在人們雲吸貓的對象已經不僅局限於家貓了,野生貓科動物也紛紛變身「網紅」。然而世界上的野生貓科動物有40種左右之多,即使資深貓科愛好者也很難叫出所有貓科的名字。今天動物志按演化的順序,給大家全面介紹下現代貓科的8大家族。
  • 最兇猛的十大野貓你見過幾種?(上)
    大家好,這裡是貓叔暢談,我們會在這裡分享鏟屎官與主子情感故事,寵物搞笑治癒日常。關注貓叔將會為您帶來更多有趣的內容。貓叔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比較兇猛的野貓,下面就來看介紹吧!1.雲貓從體型上看是一種比家貓稍大的野貓,有一些雲豹和雪豹的共同特徵,主要生活在原始雨林或次生雨林環境中,在中國只存在於雲南和藏東南的雨林中,是一種日伏夜出的動物,視力極好,以小型脊椎動物、齧齒動物和鳥類為食。
  • 野貓是流浪未馴化的貓,家裡養的貓稱為家貓,家貓和野貓區別何在
    在城市裡,通常所指的野貓是流浪貓,而流浪貓一旦被收養也可以成為家貓,但還不是寵物貓,它們的區別是品種不同。其實,只要你愛貓,家貓野貓都是好貓。家貓和野貓的區別:1、外形。家貓吻突長,野貓短;家貓的毛質柔軟,野貓比較粗糙。相比家貓,野貓更大、尾巴更長。
  • 南溪閱讀|「救救蘇格蘭野貓」
    而是貨真價實的野生品種,在英國冰河世紀結束後即在這裡繁衍生息。Unfortunately, it really is in trouble.不幸的是,這種野貓目前處境相當危險。native animal that we've had for so, so long in Scotland而蘇格蘭土著動物獨有的特徵就會越來越少。
  • 澳洲的野貓開始有勁敵?時隔三千年,26隻袋獾重新野放到澳土地
    在澳洲大陸,野貓作為一種外來入侵物種,令人非常頭疼,因為澳洲的野貓每年都會捕殺數百萬的動物為食,有些物種直接就被吃成了瀕危物種。為了在生態鏈上平衡野貓的危害,近日野生動物保護組織將26隻袋獾重新野放到澳洲大陸,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 先分清家貓、野貓、荒漠貓再說吧
    從獅子、老虎、雪豹到金錢豹,近年來,大型貓科動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中小型貓科動物的出鏡率相比則明顯不足。前不久,山水在三江源地區拍攝到了荒漠貓的育幼行為,讓不少人開始認識和關注這種罕見的小型貓科動物。荒漠貓麻麻和孩紙抱團在一起。
  • 野貓與家貓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但是野貓就不同了,它與其他野生貓科動物一樣(獅子除外)都是典型的獨居動物,並且野貓有著很強的領地意識,對於入侵領地的其他野貓,它們是必有一戰的。一般情況下,一隻野貓的領地範圍在3-4平方公裡左右,它們對於入侵領地的一切動物都有攻擊性。
  • 在中國,流浪貓每年捕殺的野生動物超過100億
    我們做野生動物研究的,其實都聽過流浪貓和流浪狗捕獵野生動物的事情,但之前我從來都沒有細緻地思考過,流浪動物到底對於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包括青藏高原上的野生動物,包括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一些小鳥小獸,有哪些影響或威脅?這件事是我關注流浪動物的起點。當年夏天,我就跟楊樂老師商量一起來做流浪動物的研究。🐱 什麼是流浪動物?
  • 如果把成群野貓放在非洲草原,能否活下去呢?網友:簡直是天堂
    大家好,我是午間的小編,今天又來為大家分享優質的文章了,每天給大家推薦精緻的文章,大家可以收藏跟轉發哦! 非洲是貓科動物的天堂,這裡分布著大小十種貓科動物。非洲野貓是原產於非洲、西亞和中亞、印度北部和中國西部的野貓物種。
  • 野貓與家貓有哪些共同點?
    對於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貓科動物的起源是一個完全的謎,而對於某些行為背後的原因知之甚少。 為了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懷裡的小老虎,我們整理了這篇文章,向您介紹從貓的起源到為什麼它們具有某些本能的相關信息。 家貓從哪裡來?據傳,所有現代貓科物種都來自一個祖先-中東野貓Felis Sylvestris。研究人員在很大程度上推斷這一理論是基於他們相似的骨骼結構。
  • 2億隻野兔,200萬隻野貓,澳洲全境「陷落」,局勢為何失控?
    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貓科動物的大陸。正是因為沒有貓科動物這樣的頂級獵食者,人為引進的野貓在澳大利亞登陸後就「大行其道」了。1996年,這種病毒收效顯著,在局部地區野兔的數量降低了90%以上。好景不長,和粘液瘤病毒一樣,野兔很快就對RHDV產生了抗體,病毒消殺的效果越來越不明顯。目前,澳大利亞全境大約有2億隻野兔,研究人員正在加緊研究更多致命的 RHDV病毒毒株,以防止野兔的進一步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