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2020-12-06 大貓來了

罕見黑色野貓現身南非

不久前,一位名叫彼得·霍爾的藝術家在南非著名的克魯格國家公園遊玩。突然,彼得看到了草地上有一隻與眾不同的非洲野貓在活動——它的體型和家貓相比差別不大,四肢較長,令人吃驚的是它全身的毛髮都是黑色的。這是彼得第一次見到黑色的非洲野貓,他急忙拍下了幾張照片作為證據。

圖:彼得拍到的黑色野貓

為了確認自己拍到的是非洲野貓而不是家貓,彼得把照片發給了克魯格國家公園的動物專家。根據它的外形特徵,動物專家們也一致認為它是非洲野貓。不同於2019年非洲百年來首次拍到黑豹讓眾多科學家感到興奮,這隻黑色非洲野貓的出現,卻讓一些科學家感到不安。

圖:彼得拍到的黑色野貓

在約40種野生貓科動物中,有十幾種都存在毛髮為黑色的個體,如豹子、美洲豹、藪貓、短尾貓、亞洲金貓等。這些黑色的個體通常被稱為黑化個體,是由於控制毛色的相關基因發生了突變(有的是顯性突變,有的是隱性突變),致使個體體內黑色素大量累積,皮毛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黑色。

圖:罕見的黑色短尾貓

由於基因突變的低頻性和不定向性,貓科動物中出現黑化個體的概率普遍很低。但是,一旦出現黑化個體,其相關突變基因是可以遺傳給後代的。黑化貓科動物主要分布在亞洲和美洲,非洲的黑化貓科動物較少,近年來僅在非洲發現過幾隻全身黑色的藪貓和一隻全身黑色的花豹。

圖:2019年攝影師在非洲拍到一隻黑豹,百年來首次

這隻黑色非洲野貓的出現,首先會讓人聯想到它是基因突變導致的黑化個體,但對非洲野貓有著較多研究的生態學家瑪娜·赫爾伯斯特博士等人,考慮到非洲野貓和家貓的近親關係,開始思考另外一種可能:非洲野貓或在遭受家貓基因汙染。

非洲野貓與家貓的關係

非洲野貓是野貓的一個亞種,毛髮大體上為棕褐色至黃灰色,四肢和尾巴上有黑色條紋,耳朵和腹部呈褐色,眼睛周圍有白色毛髮。非洲野貓主要生活在半沙漠地帶和熱帶草原中,這種毛色有助於它們融入周圍的環境,以躲避捕食者和獵物。

圖:非洲野貓,和家貓很像

野貓和家貓均屬於貓科貓屬。現在,科學界已經公認,非洲野貓是家貓的祖先。科學家研究了在亞洲、非洲、歐洲考古現場發現的數百隻貓的遺骸,通過分析這些貓的DNA,發現家貓都是由非洲野貓馴化來的,最初馴化的地點發生在非洲東北部、西亞、兩河流域及附近一連串肥沃的土地,即「新月沃土」

圖:「新月沃土」的大致位置

1萬年前左右,人類在「新月沃土」定居下來,並開墾土地種植農作物。隨著糧食收穫越來越多,老鼠等嚙齒類動物也因「竊取」了大量的食物多了起來。而這些齧齒動物正是非洲野貓最喜歡的食物,它們吸引了許多非洲野貓從野外來到人類居住區域活動。

由此,非洲野貓就在這個嶄新的食物鏈中佔據了一個牢固的生態位,在和人類共生的關係中,漸漸演化為家貓。再後來,由非洲野貓馴化來的家貓隨著農民的遷移被帶到了其他地方。在接下來幾千年的時間裡,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家貓被帶到了世界各地。

圖:非洲野貓捕獵

由野貓演化而來的家貓,在自然發生的基因突變以及人類的選擇性繁殖下,它們的毛色越來越豐富,白貓、黑貓、橘貓、藍貓、花貓……不一而足。科學家通過基因分析發現,現在非洲野貓與家貓雖然被分為不同的物種,但它們之間的基因差異很小,不僅能夠相互交配,事實上還能產下可育後代

圖:黑色家貓

因此,將毛色表現型為黑色的基因遺傳給這隻黑化非洲野貓的,或許不是自然突變的非洲野貓,而是含有相關基因的家貓。

非洲野貓與家貓的雜交難以避免

克魯格國家公園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分布著大象、犀牛、河馬、長頸鹿、獅子、豹子、獵豹等各種珍稀野生動物,每年吸引著全世界數十萬的遊客到此參觀。公園周圍與大片人類生活區域相挨,在發現這隻黑色野貓之前,工作人員在巡邏中曾多次見到家貓的身影,而且近幾年家貓出現的頻率有增多的趨勢。

圖:遊客在克魯格國家公園參觀花豹

那麼,這些家貓從何而來呢?通常有兩種可能:其一,這些家貓都是附近居民養的寵物,它們跑到公園內溜達;其二,這些家貓因迷路或被遺棄等原因成了流浪貓,在公園內生活。

無論哪種情況,在公園內活動家貓都有很大的可能與非洲野貓相遇。由於兩者體型相當,且可以交配並產下可育幼崽,所以家貓可能會把自己的基因帶到非洲野貓種群中,給後者帶來基因汙染。事實上,在整個非洲,非洲野貓與家貓雜交的現象常有發生,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村莊附近的非洲野貓,和家貓有更多的接觸機會。

圖:純種的非洲野貓耳朵背面的毛髮是褐色或紅褐色的。

這隻罕見的黑色非洲野貓,就可能是家貓的基因汙染導致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的父母分別是家貓和非洲野貓,可能早在幾代之前家貓就把相關基因帶入了非洲野貓種群

若想證實這一點,最好的辦法是將其捕捉然後進行基因檢測。但是,在一個相當於以色列國土面積的保護區中尋找一隻黑色的野貓談何容易。

自然界不僅非洲野貓遭受家貓的基因汙染

實際上,除了非洲野貓,其他野貓亞種都在不同程度地遭受來自家貓的基因汙染。比如,著名的蘇格蘭野貓就是一個例子。

圖:蘇格蘭野貓

蘇格蘭野貓是現存數量最少的野貓亞種,野生數量不過只有幾十隻。由於其數量較少,在野外失去了種群優勢,和家貓交配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目前野外所有的蘇格蘭野貓都遭受了家貓的基因汙染,因此,蘇格蘭野貓也被科學家認為已經「功能性滅絕」

有類似遭遇的還有黑足貓。黑足貓是非洲最小的貓科動物,和家貓同屬於貓屬。由於棲息地面積減少、氣候變化等因素,近些年來其數量在不斷減少。更糟糕的是,由於跑到野外的野外的家貓和黑足貓交配,科學家發現許多黑足貓的血統已經「不純正」。長此以往,黑足貓也會像蘇格蘭野貓那樣走向功能性滅絕甚至滅絕。

圖:黑足貓

為了讓黑足貓更長久地生活在地球上,科學家們建立了專門的黑足貓研究保護機構,目的就是維持野生黑足貓血統的純正和遺傳多樣性,並讓其數量得以有效增加,遠離滅絕的危險。

家貓對野生小型貓科動物帶來的其他威脅

除了基因汙染,跑到野外的家貓還會給野貓、黑足貓等小型貓科動物帶來其他威脅,例如傳播疾病、爭奪獵物和領地等。尤其在疾病傳播方面,有些疾病家貓患上了可能並無大礙,但是若野生貓科動物染上就可能致命。

圖:非洲野貓

鑑於此,克魯格國家公園正計劃採取誘捕等方式對在保護區內活動的家貓進行捕捉,以減少它們與非洲野貓的雜交,並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以此來保護非洲野貓種群。

從寵物主人的角度而言,不讓自家養的貓變成流浪貓、減少家貓在野外活動的時間,也可以降低對野貓帶來的威脅。

相關焦點

  • 野貓與家貓有什麼區別?它們是如何生存的?
    野貓與家貓、流浪貓雖然都是貓,但是習性上有著較大的區別,所以,家貓和流浪貓的生存方式不等同於野貓,而且在我們居住地附近看到的貓基本上都是家貓或者是流浪貓,壓根就不是野貓。那麼,野貓與家貓(流浪貓)有哪些區別呢?它們是如何生存的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兩個問題。
  • 先分清家貓、野貓、荒漠貓再說吧
    前不久,山水在三江源地區拍攝到了荒漠貓的育幼行為,讓不少人開始認識和關注這種罕見的小型貓科動物。荒漠貓麻麻和孩紙抱團在一起。拍攝 /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你有沒有覺得荒漠貓和家裡大橘貓長得很像呢,不就是多了兩撮耳毛和尾巴上四五個黑環麼。實話說來,荒漠貓就是野貓,和家貓關係相當的近。
  • 法國發現貓新物種,非洲野貓血統,神似中國狸花貓,偷渡過去的?
    就是照片中的小傢伙,其毛髮的主色調以橘色為主,神似橘貓,但是它又比橘貓多了一絲野性和一根「狐狸尾巴」,神似中國狸花貓,當然現在沒有證據它和我國狸花貓有任何血緣關係或是更不是我國狸花貓偷渡過去的後代。目前這種新發現的貓咪暫時被命名為狐貓。
  • 野貓是流浪未馴化的貓,家裡養的貓稱為家貓,家貓和野貓區別何在
    在城市裡,通常所指的野貓是流浪貓,而流浪貓一旦被收養也可以成為家貓,但還不是寵物貓,它們的區別是品種不同。其實,只要你愛貓,家貓野貓都是好貓。家貓和野貓的區別:1、外形。家貓吻突長,野貓短;家貓的毛質柔軟,野貓比較粗糙。相比家貓,野貓更大、尾巴更長。
  • 貓和人類相處了1萬年,這1萬年裡,貓都有哪些變化?
    家貓:例如田園貓,布偶貓,藍貓等。貓生貓:例如兔猻,豹貓,非洲藪貓等。好奇的科學家們從歐洲,非洲,亞洲,澳洲等全世界各地,收集了大量野生貓,跟家貓的基因信息,然後將這些貓的基因信息打亂。根據基因相似度,將地球上的所有貓分類,他們發現,所有貓可被分為5類,分別是:歐洲野貓、亞洲野貓、中國漠貓、南非野貓和非洲野貓。
  • 自然界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卻因家貓帶來的「基因汙染」瀕臨滅絕
    自然界最致命的貓科動物,卻因家貓帶來的「基因汙染」瀕臨滅絕如果問哪種貓科動物最致命,恐怕回答是獅子、老虎或豹子的人居多。黑足貓和鏽斑豹貓並列為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它們的體重不過1.6公斤左右,還不及半歲的家貓大。黑足貓生活在非洲,身體小,頭大,臉蛋圓,眼睛大,足底為黑色,身上有豹斑,辨識度很高。不要看黑足貓小,它們的性情卻很兇猛,捕獵能力更是超強。黑足貓主要以嚙齒類動物為食,還會捕捉昆蟲、鳥類、爬行動物等。
  •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人類都很喜歡貓,但你知道家貓和野貓的區別嗎
    一種叫做家貓,另一種叫做野貓。家貓與野貓的區別根據2014年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研究報告,家貓和野貓之間的大部分差異在於支配它們個性特徵的基因,其中之一就是攻擊性。寵物貓有保留記憶的傾向,通過獎勵系統學習,喜歡與人類互動和接觸,甚至與其他寵物如狗一起生活,而野貓自然更具攻擊性。
  • 野貓與家貓有哪些共同點?
    為了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懷裡的小老虎,我們整理了這篇文章,向您介紹從貓的起源到為什麼它們具有某些本能的相關信息。 家貓從哪裡來?據傳,所有現代貓科物種都來自一個祖先-中東野貓Felis Sylvestris。研究人員在很大程度上推斷這一理論是基於他們相似的骨骼結構。
  • 科學家在賽普勒斯發現史上最早家貓 距今9500年
    科學家在賽普勒斯發現史上最早家貓
  • 野貓打開紗窗,進到家裡和家貓打了一架,家貓輸了一臉委屈
    野貓打開紗窗,進到家裡和家貓打了一架,家貓輸了一臉委屈事情是這樣的,晚上出了一趟家門,去超市買了一些零零散散的家用品,回家後開燈發現窗戶哪兒有兩隻貓,尋思著不對啊,就養了一隻貓,怎麼變成兩隻了,走近一看,一隻是我自己養的,另外一隻呢,不知道是誰家的,小野貓。
  • 城市裡家貓和野貓的差別
    冬日漸冷,小區裡的野貓們更加粘人,動不動就有貓咪跟著人走到單元樓的門口,欲拒還迎幾個回合後,往往還是因為懼怕電子門的莫名其妙而止住腳步,讓人心生憐憫,便買了一大袋貓糧,準備投餵這些鮮活的生命,自然不會買很好的,買最差的,也是於心不忍的,在京東上挑了好久,終於挑了一款評價不錯的貓糧,價位中等偏低
  • 英國野外拍到罕見野貓,野生個體僅剩約35隻,83萬人請願保護
    這隻蘇格蘭野貓幼崽所在的名叫Clashindarroch的森林,大約分布著12隻蘇格蘭野貓。平時,人們極難見到它們,就算是布置紅外相機,拍到它們也需要很大的功夫。據該動物保護組織的一位負責人稱,多臺紅外相機在野外接連放置了2個月,才拍到這隻蘇格蘭野貓。
  • 人類這麼喜歡貓,難道我們像殭屍一樣是被弓形蟲控制了?
    我們很好奇,這些餵養貓的人是不是跟那些老鼠一樣,被弓形蟲給控制了?貓其實一直沒有被馴化貓其實算不上寵物,它只能算是和我們一起共同生活的夥伴。即使貓對我們愛答不理,我們照樣喜歡它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貓是很少喝水的,或者說不喝水,它們通過貓糧裡面的水就夠用了。其實最早的貓生活在乾旱地區,我們身邊的貓其實就是野貓的一個品種。
  • 國外發現一種新的貓科物種——狐貓
    法國科西嘉島「國家狩獵及野生辦公室」日前在佔地2.5萬公頃的陡峭山嶺上,發現了16隻暫時稱為「狐貓」的罕見動物。主要是因為它們的身形和尾巴,都跟狐或貓非常相似,可能是兩者的混種。該辦公室的職員認為,「狐貓」可能是新發現的貓科物種。
  • 澳洲發現「不尋常」野貓:體型如小型野狗,捕殺6公斤重的巨蜥!
    澳大利亞本來是沒有貓的,直到18世紀才被歐洲殖民者帶去。本來只是作為寵物的貓,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已成為了令澳大利亞最頭疼的外來入侵物種,每年約有30億隻動物變成野貓的爪下亡魂。結果在整理攝影機時發現無意中拍到一隻體型有小型野狗那麼大的野貓,嘴裡叼著一隻剛被殺死的砂巨蜥。Tips:砂巨蜥(學名:Varanus gouldii),分布在澳洲全境,以西部乾旱地區數量較多,屬於中型的肉食性巨蜥,不善於爬樹。其成體體長1-1.2米,體重普遍在3公斤以上。
  • 貓身上的斑紋怎麼來的
    虎斑貓基因突變出現斑點,而不是典型的條紋。圖片來源:JEAN-MICHEL LABAT/SCIENCE SOURCE 野貓和家貓身上的斑紋是如何出現的,一直是個迷。英國羅斯林研究所發展生物學家Denis Headon表示,該研究也讓我們得以了解這些基因在發育過程中是如何運作,並形成「高度適應性機制」,對基因調整做出反應,從而產生條紋、斑點等各種各樣的圖案。 生物學家已經確認毛囊細胞是頭髮或毛皮上色素的來源。1952年,計算機先驅Alan Turing提出,如果分子在組織中以不同速度擴散,那麼相互抑制和激活的分子就可以在自然界中創造周期性模式。
  • 世界最神奇動物:貓長翅膀狗練肌肉
    有些動物有些基因突變,那是很自然的現象,儘管這很罕見,但其中一些是與環境汙染有關。所以,在我們對紅色的龍蝦和四條腿的青蛙習以為常的同時,不妨一起來欣賞一下讓這個地球變得更加精彩的另類品種。長翅膀的貓中國有翼貓嗎?也許有,圖中這個貓就是在江西某地發現的長翅膀的貓,看上去相當震撼和神奇。至於這些貓是否真有翅膀,則是眾說紛紜。
  • 4隻高地虎幼崽亮相,野外僅剩幾十隻,與家貓雜交致其功能性滅絕
    它們的體形比家貓大,臉部和下顎較寬,毛髮更為緻密,性情兇猛,捕獵技能高超,很擅長獵殺兔子。在中世紀的時候,由於兔子是英國人重要的毛皮和肉類來源,因此英國人把蘇格蘭野貓看成一種和人類爭搶獵物的「害獸」,進而對其進行了數個世紀的捕殺。到了19世紀,野外已經很少能見到蘇格蘭野貓的蹤影了。在19世紀60年代,人們一度認為蘇格蘭野貓滅絕了。
  • 南溪閱讀|「救救蘇格蘭野貓」
    This is not a domestic cat that has gone wild –蘇格蘭野貓並非野化後的家貓品種,this is a truly wild animal that moved in here shortly after the glaciers left Britain.
  • 這些來自非洲的性感小野貓,你見過幾隻?
    最佳的吸貓地點在非洲啊這些來自非洲的性感小野貓等你來Pick黑足貓嬌小可愛,黃灰色的皮毛上布滿黑色的條紋和斑點,以至於小布第一次看到它們,還以為是最普通不過的中華田園喵。不過它們兇起來,可比家貓厲害多了,生存在狂野的非洲,它們必須學會自食其力,儘管體態小,但是戰鬥力一點兒也不弱——蜘蛛、昆蟲、小型嚙齒類動物都是它們的獵物,兇猛起來甚至還能攻擊比它們體型大四倍的小羊,一旦被圍困或是被逼至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