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隻高地虎幼崽亮相,野外僅剩幾十隻,與家貓雜交致其功能性滅絕

2020-12-05 大貓來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提起高地虎,你會不會以為它是生活在海拔較高地區的老虎呢?其實,高地虎並不是老虎,它是野貓的一個亞種——蘇格蘭野貓的別稱。由於蘇格蘭野貓「兇猛如虎」,因此英國人常稱其為高地虎highland tiger,也稱蘇格蘭高地虎。在英國的一些傳說中,高地虎和老虎一樣,可是會吃人的哦!

圖:蘇格蘭野貓,有沒有老虎的風範?

蘇格蘭野貓在野外僅分布在英國。它們的體形比家貓大,臉部和下顎較寬,毛髮更為緻密,性情兇猛,捕獵技能高超,很擅長獵殺兔子。在中世紀的時候,由於兔子是英國人重要的毛皮和肉類來源,因此英國人把蘇格蘭野貓看成一種和人類爭搶獵物的「害獸」,進而對其進行了數個世紀的捕殺。到了19世紀,野外已經很少能見到蘇格蘭野貓的蹤影了。在19世紀60年代,人們一度認為蘇格蘭野貓滅絕了。

不過後來,蘇格蘭野貓又闖進了人類的視線。由於這種小型貓科動物十分善於隱藏和躲避人類,因此人們極難在野外發現它們。據估計,現在野生蘇格蘭野貓的數量僅剩下幾十隻,是最瀕危的貓科動物亞種之一。獵殺早已不再是蘇格蘭野貓的主要威脅,但近些年來它們卻面臨著新的威脅——和家貓之間的雜交

野貓和家貓雖然屬於兩個物種,但兩者之間的生殖隔離並不嚴重,它們依然可以交配並產生後代。隨著跑到野外的家貓和流浪貓不斷地和蘇格蘭野貓交配並繁殖後代,現在生物學家認為,野生蘇格蘭野貓受到了家貓嚴重的「基因汙染」,血統完全純正的個體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它們已經「功能性滅絕」。

圖:動物園中的蘇格蘭野貓幼崽。

在自然界,每種動物都佔據著特定的生態位,一旦某些動物(尤其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動物)消失或減少,就會給生態環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在英國,由於猞猁、狼、野貓等食肉動物的長期缺失,現在很多地方已經生態失衡。因此,動物學家認為,在圈養環境下繁殖蘇格蘭野貓或其他與蘇格蘭野貓基因相近的野貓亞種,並將其釋放到野外,來控制灰松鼠等入侵物種的數量,恢復生態生態平衡,是十分有必要的。

圖:德雷克和4隻蘇格蘭野貓幼崽。

2019年,英國哺乳動物重新引入專家、生態學家德雷克在英格蘭德文郡建立了英國第一個野貓繁殖場。他從動物園引進了一些蘇格蘭野貓,然後進行培育。近日,德雷克在網上發布了首批繁殖的4隻蘇格蘭野貓的照片。這4隻蘇格蘭野貓為3雄一雌,看上去就像是一般的家貓幼崽,但皮毛花紋又和家貓不同。

圖:4隻蘇格蘭野貓幼崽。

德雷克計劃將這4隻蘇格蘭野貓用於繁殖,繼續擴大圈養種群,未來能夠每年向野外釋放150隻蘇格蘭野貓,從而降低與家貓雜交的風險,讓這種稀少的野貓不至於滅絕。

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物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英國野外拍到罕見野貓,野生個體僅剩約35隻,83萬人請願保護
    ,野生個體僅剩約35隻,屬於極度瀕危。這隻蘇格蘭野貓幼崽所在的名叫Clashindarroch的森林,大約分布著12隻蘇格蘭野貓。平時,人們極難見到它們,就算是布置紅外相機,拍到它們也需要很大的功夫。據該動物保護組織的一位負責人稱,多臺紅外相機在野外接連放置了2個月,才拍到這隻蘇格蘭野貓。
  • 18年增長600多隻,這種絕處逢生的貓科動物為何還可能野外滅絕?
    近期,從西班牙和葡萄牙不斷傳來關於伊比利亞猞猁的好消息:3月26日至4月1日一周時間裡,在西班牙多納納自然保護區,3隻圈養雌性伊比利亞猞猁相繼產下8隻幼崽,全部存活;4月6日到11日短短6天時間裡,位於葡萄牙的西爾維斯伊比利亞猞猁繁殖中心,4隻雌性伊比利亞猞猁相繼產下12隻幼崽
  • 烏幹達4隻山地大猩猩被雷擊身亡,全世界僅剩不到1000隻
    據英國《太陽報》2020年2月8日報導,四隻極為罕見的山地大猩猩近日被閃電擊中後身亡。在烏幹達姆加英加(Mgahinga)國家公園,護林員發現四隻山地大猩猩的屍體,其中三隻為雌性,還有一隻是幼崽,屍體已經「嚴重損壞」。更糟糕的是,其中一隻雌猩猩已經懷孕了。
  • 南非發現罕見黑色野貓,科學家卻感到不安:或是家貓的基因汙染
    通常有兩種可能:其一,這些家貓都是附近居民養的寵物,它們跑到公園內溜達;其二,這些家貓因迷路或被遺棄等原因成了流浪貓,在公園內生活。無論哪種情況,在公園內活動家貓都有很大的可能與非洲野貓相遇。由於兩者體型相當,且可以交配並產下可育幼崽,所以家貓可能會把自己的基因帶到非洲野貓種群中,給後者帶來基因汙染。
  • 沒想到這隻倭河馬幼崽是「超級網紅」!
    身材嬌小的倭河馬(學名:Hexaprotodon liberiensis)原產於非洲西部,圖中這隻幼崽不久前出生於澳大利亞,此刻正在水裡咿咿呀呀地鬧騰著
  • 奶牛貓生了5隻幼崽,公貓在一旁卻是滿臉問號:這是幾個意思?
    談戀愛處對象原本是挺開心的事兒,尤其當有了愛情的結晶後,更是值得慶祝,就連寵物之間都不例外,獸醫小明也見過不少公貓在母貓生子後變得更加溫柔的事例。可是下面這個網友分享的小故事裡的公貓卻似乎悲劇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浙江首例野生豹貓幼崽飼養成功
    動物園工作人員悉心照料小豹貓 陳誠燁 攝中新網台州9月3日電(範宇斌 陳誠燁)3日記者獲悉,4個月前,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括蒼山區發現了3隻野生豹貓幼崽,在台州灣野生動物園工作人員悉心照料下,它們已長大了。
  • 3隻兔猻連生16隻幼崽,飼養員:很開心,但不能保證都能成年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種小型貓科動物太難養了。首先,相對於其他貓科動物,兔猻的免疫力較差,對圈養環境難以適應而且容易生病,常常一生病,病情就較嚴重。比如對家貓來說比較常見的弓形蟲病就能輕易要了它們的命。而近日的一則消息更是讓喜愛兔猻的朋友覺得欣喜無比: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近期新出生了16隻兔猻幼崽!圖:其中的8隻幼崽據新西伯利亞動物園負責人介紹,在2020年6月份上半月,該動物園的3隻雌性兔猻先後產崽,一共有16隻幼崽出生。
  • 甘肅省首隻人工繁育北極狼幼崽誕生
    我省首隻人工繁育北極狼幼崽誕生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瞿娟)近日,蘭州極地海洋世界冰川極地區的北極狼思思產下了1隻小北極狼幼崽,這是省內第一隻進行人工繁育的北極狼幼崽。幼狼出生時毛色呈棕黑色,體重達400克,體長28公分。據了解,蘭州極地海洋世界採取人工隔離餵養,並通過監控視頻隨時觀察。北極狼在人工飼養條件下,能活到17歲以上,在野外平均壽命只有7歲。在工作人員精心照料和保護下,可有效延長壽命,這對保持和恢復整個北極狼的種群數量十分必要。
  • 狩獵能力比獵犬強,性格比家貓還溫順
    家貓,狩獵又可比獵犬更加高效。他不僅僅懸賞收購獵豹,鼓勵平民和貴族捕捉獵豹,並且自己也熱衷於捕捉獵豹,由於獵豹馴養需要從幼崽開始,所以勢必先獵殺成年獵豹後才能獲得幼崽,所以導致獵豹數量銳減,據統計其在位期間,共馴養超過9000隻獵豹,捕殺的成年豹數量更多。
  • 印度野外出現黑虎,打破黑虎只存在於神話的傳言,不過卻瀕臨滅絕
    隨著華南虎在野外滅絕,東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在我國野外的分布總數不足100隻,如今在我國野外發現黑虎的概率也幾乎變成了零。那麼,作為現今世界上野生虎數量最多的國家印度,是否有黑虎存在呢? 現在的印度,野外分布著近3000隻老虎,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孟加拉虎。
  • 黑足貓幼崽首次吃肉:狼吞虎咽意猶未盡,活脫脫一隻「小饞貓」
    尤其是黑足貓,雖然成年個體體重不過1.1~2.45千克,比家貓還小,但卻是一個「吃肉狂魔」。圖:野生黑足貓捕鳥野生黑足貓捕食的獵物有50多種,一個晚上要捕殺10~14隻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再加上高達60%的捕獵成功率,因此黑足貓被譽為「世界上最致命的貓科動物」。不過,黑足貓並不是剛生下來就要吃肉,和家貓一樣,最開始它們獲取的全部營養來自母乳。
  • 黑足貓幼崽首次吃肉:狼吞虎咽意猶未盡,活脫脫一隻「小饞貓」
    尤其是黑足貓,雖然成年個體體重不過1.1~2.45千克,比家貓還小,但卻是一個「吃肉狂魔」。不過,黑足貓並不是剛生下來就要吃肉,和家貓一樣,最開始它們獲取的全部營養來自母乳。等到個頭長得大一點的時候,它們就會開始進食肉食。那麼,黑足貓幼崽第一次吃肉是什麼樣的場景呢?
  • 為何24隻兔子到了澳洲能發展成100億隻?近親繁殖不滅絕嗎?
    當一個生物的種群數量極其稀少時,就會發生遺傳漂變,使得某些等位基因消失,從而失去基因的多樣性,物種就會瀕臨滅絕;數量少的種群還將面臨近親繁殖,近親繁殖會增加隱性遺傳病出現的概率,使得生物遺傳優者越優,劣者越劣。在1859年的時候,英國殖民者託馬斯·奧斯汀向澳大利亞引進了24隻兔子,並放之野外用於打獵消遣,現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的野兔,就被認為是這24隻兔子的後代。
  • 《百餘食蟹猴幼崽獲救》後續:98隻萌猴愛上新家
    相關報導:寵物店老闆越南運回百隻食蟹猴 賣4000元一隻  長沙晚報訊(記者 朱炎皇)近日,長沙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非法收購、運輸、販賣珍貴野生動物案,查獲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食蟹猴幼崽
  • 全省首例野生豹貓幼崽飼養成功~
    還記得4個月前,臨海市括蒼山區發現的3隻野生豹貓幼崽麼?在台州灣野生動物園的悉心照料之下,它們已經長大了。9月1日,筆者前往台州灣野生動物園探望了這3隻小豹貓。據園方介紹,此為全省首例成功飼養的案例,而且是三胞胎,極為罕見。
  • 大連當地100頭斑海豹幼崽被盜!導致29隻受驚而死!
    斑海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可愛的外星加上瀕臨滅絕更是讓我們愛上了這個可愛的動物,而在瀕臨滅種前夕中國國家和地方相繼立法禁止捕殺斑海豹,該種群數量有所恢復。但目前也是僅有一千隻左右。別名大齒斑海豹,它們有洄遊的繁殖習性,還是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為魚類和頭足類。
  • 我省首例野生豹貓幼崽飼養成功案例 | 小豹貓夫婿即將上門
    這3隻小豹貓經多部門的聯合救護,目前安全棲居在台州灣野生動物園。一轉眼已近4個月,這3隻小豹貓在新環境裡生活得還習慣嗎?長什麼樣啦?我們去動物園看看3隻臨海籍小豹貓閨名:天天、坤坤和健健野生豹貓幼崽餵養難度大為省內首例野生豹貓幼崽成功飼養的案例
  • 行程200公裡跋涉2個月,一隻2歲大的猞猁找到配偶,還生下3隻幼崽
    擬虎貓的臉部更像貓,在野外很多人見到它時總被誤認為是大一點的野貓。一個大臉盤,一雙黃膜黑瞳的漂亮大眼睛,耳朵豎起,耳尖尖上長著一撮迎風飄逸的黑毛;四隻大長腿,但是沒有加拿大猞猁那雙雪地靴一般的厚腳墊;短短的尾巴配上黑色的尾巴尖兒,看起來有點嚇人。
  • 從「小奶豹」到翩翩少年,一起看看遠東豹幼崽5個月的成長變化
    從「小奶豹」到翩翩少年,一起看看遠東豹幼崽5個月的成長變化遠東豹也叫阿穆爾豹、東北豹,是豹子的9個亞種中最瀕危的一種,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及朝鮮半島,野生數量不足100隻,很有可能因突發性因素而突然滅絕。不過,在全世界的動物園中,還生活著大約200隻遠東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