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棲息地幹擾破壞是野生動物瀕危重要原因(圖)

2020-11-22 搜狐網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攝影/章軻

  28日,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對記者表示,深究野生動物瀕危的原因,棲息地幹擾破壞是主要的威脅。

  嚴旬介紹,2011年國家林業局啟動了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共調查了14個物種,包括海南長臂猿、朱䴉、黑臉琵鷺、遺鷗、黑嘴鷗、黑琴雞、慄斑腹鵐、揚子鱷、四爪陸龜、莽山烙鐵頭蛇、六盤山蝮、秦嶺蝮、蛇島蝮、鱷蜥。2014年底前完成外業調查。

  對14個物種的分析評估表明,我國34.69%的物種受到棲息地被幹擾、破壞、被分割、退化等的較「強」程度的威脅,明顯高於這些野生動物的食源幹擾、水源幹擾、人為直接幹擾和大型建設幹擾等威脅因素。

  調查發現,我國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目前僅分布在海南省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現有長臂猿種群ABC三群,共25隻,其中有獨猿3隻,2015年新生幼崽1隻。

  瀕危鳥類朱䴉的野生種群數量為1549隻,分布於陝西、河南和浙江三省的15個區縣,朱䴉繁殖個體在這15個區縣都已建立了固定巢穴,並且每年都在向周邊擴散;黑臉琵鷺在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越冬,數量為294隻(不包括在港澳臺停留和越冬的數量);黑臉琵鷺的繁殖地點在大連王家島、石城島,數量為28隻;慄斑腹鵐分布於內蒙古扎魯特旗、阿魯科爾沁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烏蘭浩特以及吉林省鎮賚縣,數量為5131-16091隻。

  我國特有淡水鱷揚子鱷在安徽分布於廣德縣、郎溪縣、南陵縣、涇縣和宣州區,野生種群數量為144-177條;四爪陸龜分布於新疆霍城縣,本次調查中,樣線調查未發現任何活體或者痕跡,瀕危狀況相當嚴重。訪問調查表明,近5年當地居民共發現79隻四爪陸龜。

  我國特有的蛇類莽山烙鐵頭,僅見於湖南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宜章縣和廣東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內,數量為430-502條;六盤山蝮蛇僅見於甘肅莊浪、寧夏隆德及涇源3縣,數量為160800-241200條;秦嶺蝮蛇僅見於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戶縣、寧陝、周至、佛坪、太白、鳳縣,數量為281000-385944條。

  我國特有的鱷蜥僅見於廣東茂名市、韶關市曲江縣,廣西桂平市、金秀縣、昭平縣、賀州市八步區,野生種群數量為1080-1248條。

  嚴旬介紹,本次專項調查結果與1995年開始的全國第一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對比,四爪陸龜、莽山烙鐵頭蛇等2種的種群數量有所下降,慄斑腹鵐、揚子鱷、六盤山蝮、秦嶺蝮、蛇島蝮等5種的種群數量保持穩定,海南長臂猿、朱䴉、黑臉琵鷺、遺鷗、黑嘴鷗、黑琴雞、瑤山鱷蜥等7種的種群數量均呈增長態勢。有的物種增長較多,如朱䴉由147隻增加到1549隻,增長了10.5倍。黑臉琵鷺的夏季繁殖種群數量由9隻增加到28隻,冬季越冬種群數量由120隻增加到294隻。

  從保護管理措施效果看,14個物種均受到良好保護,其中海南長臂猿、揚子鱷、四爪陸龜、蛇島蝮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野生種群都被保護在自然保護區內。

  在國家林業局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嚴旬介紹,經過近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形成了布局合理、類型齊全、層次豐富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建立了完善的保護管理與執法體系。

  截至2014年底,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為2729個,總面積147萬平方公裡,佔陸地國土面積14.84%,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為428個,總面積96.52萬平方公裡。中國自然保護區面積居世界第2位,列美國之後。到2015年底,建立各類林業自然保護區2229處,總面積達12477.29萬公頃,林業自然保護區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主體。已有1173個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管理機構,其中所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管理機構。

  目前,自然保護區已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最重要載體。全國有3500多萬公頃天然林和約2000萬公頃天然溼地和相當數量的荒漠植被被劃建為自然保護區。90.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類、65%的高等植物群落,30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和13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得到保護。

business.sohu.com false 第一財經網站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397.html report 2211 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攝影/章軻28日,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對記者表示,深究野生動物瀕危的原

");}

相關焦點

  • 浙江發現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中華斑羚
    本報杭州4月21日電(通訊員夏學民、周國平 記者陸健)中華斑羚是一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近日,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宣布,在浙江仙居括蒼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了已多年不見的中華斑羚。據括蒼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站站長翁錢塘介紹,浙江省林業局專家4月16日到保護區收集紅外相機數據,從多個相機取出的存儲卡上,驚喜地發現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中華斑羚,視頻時間分別為2019年11月19日、11月20日、12月8日和12月9日等。中華斑羚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IUCN紅色名錄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易危物種。
  • 國家林業局: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 降級保護尚早
    對此,中國國家林業局昨天回應表示,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來看,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表示,我們的確應該為現在所取得的這一成就感到欣喜,但與此同時,必須清楚,野生大熊貓依然面臨嚴峻的生存風險,仍需更廣泛的保護措施。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不再瀕危 國家林業局:還早著呢
    根據中國國家林業局2015年2月發布的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野生大熊貓1864隻,這比低谷時期1985年到1988年的1114隻增加了750隻。 IUCN紅色名錄哺乳動物評估專家卡羅•羅迪尼尼告訴記者,考慮到大熊貓的野生種群在緩慢地恢復,IUCN決定將它在名錄中「降級」。羅迪尼尼認為,保護的成功主要來自於對偷獵的打擊和棲息地的恢復。
  • 犀牛瀕危的原因 保護野生動物的必要性
    受生態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犀牛數量不斷減少,非政府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南非辦公室在2010年發起世界犀牛日,設在每年的9月22日,目的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保活動,強化人們保護犀牛的意識,那麼犀牛瀕危的原因有哪些呢?
  • ...瀕危野生動物基因資源庫共享平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
    而一些物種的基因資源,如大熊貓、麝、梅花鹿、藏羚羊和虎等動物的基因資源,潛在著難以估量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然而,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資源的過度利用,許多物種已瀕臨滅絕的邊緣,基因資源面臨著永久性消失的危險。因此,在生物經濟時代的競爭中,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於國家層面上,搶救性地收集瀕危野生動物的基因材料,建立基因資源庫,是保護我國特有資產資源的一項戰略性工程。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小編帶你認識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發布的《世界瀕危動物紅皮書》顯示,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萬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在人類活動的幹預下,近百年來物種滅絕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意味著約每小時就有3個物種從地球上永久地消失。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將對地球環境造成深遠影響,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
  •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雪豹保護基金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侯雪靜)為加強雪豹及其山地生態系統的保護,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雪豹保護基金」,為公眾教育和社區參與等相關保護工作籌集資金。這是記者21日在中華世紀壇舉辦的「雪山之王—中國雪豹保護攝影展」上了解到的。
  • 瀕危野生動物名單越來越長
    去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CUN)將大熊貓從「瀕危級」物種降為「易危級」曾引發高度關注。大熊貓保護的成功,並不意味著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已完全向好。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勁碩博士說,在中國比大熊貓還瀕危的野生動物有256種。中華穿山甲、揚子鱷、中華鱘等赫然在列。名單中高鼻羚羊角是一味名貴中藥,玳瑁「升官發財」的寓意令人們趨之若鶩。
  • 國家林業局剖析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案例:為世界留住獨特美麗
    野生動物是重要的森林資源。中國野生動物特有屬種多。在脊椎動物中,大熊貓、朱䴉、金絲猴、揚子鱷等470多種陸棲脊椎動物僅分布在中國。為留住大自然中這些獨特而美好的生靈,同時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貢獻,我國不斷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 取得了明顯成效。
  • 國家林業局:蘆山地震未發現受傷或震死的大熊貓
    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介紹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情況。中新社發 張勤 攝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電 (陳康亮)21日,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在北京表示,大熊貓作為野生動物,活動的海拔高度隨著季節變化而不同。蘆山地震發生在春季時分,熊貓多在高海拔地區,儘管地震對熊貓的棲息地造成較大破壞,但並沒有發現很多受傷或者被震死的熊貓。
  • 華南虎為中國所獨有 是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一
    20世紀後,由於自然環境變遷、戰亂紛擾及人類活動影響等多方面的原因,華南虎的分布區域不斷受到擠壓,分布地域面積逐漸縮小。直至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由於捕獵和砍伐森林等活動,使華南虎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受到破壞,華南虎的數量急劇減少。  據以往調查估算,目前中國處於野生狀態的華南虎僅有20至30隻,養殖在中國動物園裡的數量也僅有60只,這儀數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
  • 前三季度檢察機關起訴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15154人
    資料圖:今年2月,甘肅隴南市森林公安查處2起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案。圖為查貨野生動物及獵捕工具。趙怡攝  最高人民檢察院指出,該類犯罪的趨勢和特點有以下幾項:  一是案件數量增多且罪名相對集中。從前三季度情況看,檢察機關起訴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增長趨勢明顯。其中,第一季度起訴2181人,第二季度起訴5235人,第三季度起訴7738人。
  • 保護虎豹 你我同行——2018年「世界野生動物植物日」主題宣傳活動...
    中國日報3月1日電 3月1日,中國2018年「世界野生動物植物日」主題宣傳活動在廣東省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啟動。今年是第五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中國的活動主題是「保護虎豹,你我同行」,倡導加強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保護。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你見過幾種?
    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豺曾在我國大陸地區廣泛分布,但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食物短缺等因素,目前我國野生豺數量稀少。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瀕危性原則是什麼?
    《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湖州的這些你見過幾種?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
  • 正在消失的12種瀕危動物
    大西洋鮭魚 大西洋鮭魚因過度捕撈,水汙染等原因正以驚人的速度減少著,已被列入美國瀕危物種法案。據《洛杉磯時報》報導,目前,有12種瀕臨滅絕的動物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人類活動,自然災害的影響瀕於滅絕;呼籲人類應對其加以保護,杜絕野生物非法交易,刻不容緩。
  • 瀕危還是易危,聽誰的?
    按照相關規定,國家林業局每十年對大熊貓生存現狀進行一次資源調查,期間通過開展監測工作了解狀況變化。根據2015年公布的中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在2013年已增長到1864隻,較「三調」增長了16.8%;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面積增長11.8%。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諸暨也有分布,你見過嗎?
    (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