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攝影/章軻
28日,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總工程師嚴旬對記者表示,深究野生動物瀕危的原因,棲息地幹擾破壞是主要的威脅。
嚴旬介紹,2011年國家林業局啟動了第一批瀕危野生動物專項調查,共調查了14個物種,包括海南長臂猿、朱䴉、黑臉琵鷺、遺鷗、黑嘴鷗、黑琴雞、慄斑腹鵐、揚子鱷、四爪陸龜、莽山烙鐵頭蛇、六盤山蝮、秦嶺蝮、蛇島蝮、鱷蜥。2014年底前完成外業調查。
對14個物種的分析評估表明,我國34.69%的物種受到棲息地被幹擾、破壞、被分割、退化等的較「強」程度的威脅,明顯高於這些野生動物的食源幹擾、水源幹擾、人為直接幹擾和大型建設幹擾等威脅因素。
調查發現,我國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海南長臂猿,目前僅分布在海南省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現有長臂猿種群ABC三群,共25隻,其中有獨猿3隻,2015年新生幼崽1隻。
瀕危鳥類朱䴉的野生種群數量為1549隻,分布於陝西、河南和浙江三省的15個區縣,朱䴉繁殖個體在這15個區縣都已建立了固定巢穴,並且每年都在向周邊擴散;黑臉琵鷺在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越冬,數量為294隻(不包括在港澳臺停留和越冬的數量);黑臉琵鷺的繁殖地點在大連王家島、石城島,數量為28隻;慄斑腹鵐分布於內蒙古扎魯特旗、阿魯科爾沁旗、科爾沁右翼中旗、烏蘭浩特以及吉林省鎮賚縣,數量為5131-16091隻。
我國特有淡水鱷揚子鱷在安徽分布於廣德縣、郎溪縣、南陵縣、涇縣和宣州區,野生種群數量為144-177條;四爪陸龜分布於新疆霍城縣,本次調查中,樣線調查未發現任何活體或者痕跡,瀕危狀況相當嚴重。訪問調查表明,近5年當地居民共發現79隻四爪陸龜。
我國特有的蛇類莽山烙鐵頭,僅見於湖南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宜章縣和廣東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內,數量為430-502條;六盤山蝮蛇僅見於甘肅莊浪、寧夏隆德及涇源3縣,數量為160800-241200條;秦嶺蝮蛇僅見於陝西西安市長安區、戶縣、寧陝、周至、佛坪、太白、鳳縣,數量為281000-385944條。
我國特有的鱷蜥僅見於廣東茂名市、韶關市曲江縣,廣西桂平市、金秀縣、昭平縣、賀州市八步區,野生種群數量為1080-1248條。
嚴旬介紹,本次專項調查結果與1995年開始的全國第一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對比,四爪陸龜、莽山烙鐵頭蛇等2種的種群數量有所下降,慄斑腹鵐、揚子鱷、六盤山蝮、秦嶺蝮、蛇島蝮等5種的種群數量保持穩定,海南長臂猿、朱䴉、黑臉琵鷺、遺鷗、黑嘴鷗、黑琴雞、瑤山鱷蜥等7種的種群數量均呈增長態勢。有的物種增長較多,如朱䴉由147隻增加到1549隻,增長了10.5倍。黑臉琵鷺的夏季繁殖種群數量由9隻增加到28隻,冬季越冬種群數量由120隻增加到294隻。
從保護管理措施效果看,14個物種均受到良好保護,其中海南長臂猿、揚子鱷、四爪陸龜、蛇島蝮的全部或絕大部分野生種群都被保護在自然保護區內。
在國家林業局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嚴旬介紹,經過近6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形成了布局合理、類型齊全、層次豐富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建立了完善的保護管理與執法體系。
截至2014年底,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為2729個,總面積147萬平方公裡,佔陸地國土面積14.84%,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為428個,總面積96.52萬平方公裡。中國自然保護區面積居世界第2位,列美國之後。到2015年底,建立各類林業自然保護區2229處,總面積達12477.29萬公頃,林業自然保護區成為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主體。已有1173個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管理機構,其中所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7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了管理機構。
目前,自然保護區已成為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最重要載體。全國有3500多萬公頃天然林和約2000萬公頃天然溼地和相當數量的荒漠植被被劃建為自然保護區。90.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類、65%的高等植物群落,30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和130多種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得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