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領域: 自然科技資源共享
牽頭單位: 浙江大學
項目負責人:方盛國教授
參加單位: 東北林業大學、西北大學
我國的野生動物資源,佔據世界優勢地位。而一些物種的基因資源,如大熊貓、麝、梅花鹿、藏羚羊和虎等動物的基因資源,潛在著難以估量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然而,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資源的過度利用,許多物種已瀕臨滅絕的邊緣,基因資源面臨著永久性消失的危險。因此,在生物經濟時代的競爭中,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於國家層面上,搶救性地收集瀕危野生動物的基因材料,建立基因資源庫,是保護我國特有資產資源的一項戰略性工程。而在此基礎上,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建立基因資源庫的信息共享平臺,已成為我國國家安全戰略中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
瀕危野生動物基因資源庫共享平臺由浙江大學牽頭,東北林業大學和西北大學共同參與建設。其建設內容,包括網站、網頁、信息採編、社會服務、成果簡介、領域動態報導、網絡信息處理等。
我國高校兼負著教學與科研之雙重使命,在瀕危野生動物基因材料的收集與保存方面,有比較深厚的積累。其中,依託高校建立的《國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質基因保護中心》、《瀕危野生動物保護遺傳與繁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檢測中心》和《秦嶺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等20多個相關專業機構,迄今已在瀕危野生動物的器官組織樣品庫、生殖細胞庫、細胞系、基因組DNA文庫和cDNA文庫等5個層次上,共完成了近1000個物種的基因資源庫的構建工作,基因樣品數接近20萬份,成為國內外不可替代的教學與研究的重要資源平臺。
該平臺在基因資源的信息採編中,包括了樣品來源、樣品類型、採集人、保存條件、保存地點、保存數量、使用情況、國內國際交流情況等數位化信息。按照矽膠乾燥保存基因樣品庫、-20℃保存原代及5代內繼代細胞、液氮保存新鮮配子、-85℃保存基因組DNA文庫和cDNA文庫等標準建設瀕危野生動物基因資源庫進行建設,並將逐步吸納全國相關單位成為平臺的一員,匯聚全國高校相關資源,經過1-2年的建設,與國家自然科技資源E平臺及公眾網站對接,成為國家瀕危野生動物基因資源共享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國家層面上的資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