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的滅絕,會加劇全球變暖?-虎嗅網

2020-12-06 虎嗅APP


眾所周知,全球變暖的一大元兇是二氧化碳。為了緩解全球變暖的問題,除了控制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之外,保護森林植被也得到了重視。因為森林中的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中的碳轉化成自己生長所需的有機物,從而有效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這種能力就是植被的固碳能力。


人們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植物和藻類的固碳能力,然而卻忽略了動物的重要作用。實際上,動物「間接」的固碳能力在自然界也佔據著一席之地。隨著科學家們對此了解得越來越深入,他們漸漸明白物種滅絕也是造成氣候問題的重要一環。有兩項新研究為這種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支持。


象群數量減少間接導致儲碳量降低


第一項研究發表在《自然·地理科學》上[1],由義大利的託斯卡納大學的生態學家法比奧·貝扎吉(Fabio Berzaghi)領銜完成。研究人員先進行了假設:大象踐踏植被,推倒樹木,並不斷為森林創造「開口」,為生長速度緩慢的植被留出生長空間,由此形成生長速度更慢,密度更大的植被群落特徵。


為了驗證假設,研究者們搜集了剛果盆地兩個森林的數據。參照數據信息後建立了模擬模型,將大象對森林的影響狀況加入森林模型中,看到了大象在長期的森林演替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與之前假設的情形一致——大象活動改變了森林結構。


大象踐踏植被,推倒樹木,並不斷為森林創造「開口」,為生長速度緩慢的植被留出了生長空間|tontantravel


這種影響會帶來森林儲碳量的變化嗎?為了研究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根據這些數據設計了計算機模型,計算驗證表明,標準的象群密度約為每平方千米一隻。如果符合這個標準的話,相當於每公頃森林的地上生物量能增加45噸左右,相應的會帶來森林儲碳量的變化。


假設情況相反,也就是森林象如果滅絕了,生長速度緩慢的植被就不得不與生長迅速並且大量蔓延的植被競爭,這就將會導致地上生物量減少7%。


這意味著森林的儲碳量會減少30億噸,這個數量相當於整個英國14年的碳排放量。然而這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更糟糕的情況是,19世紀初在中非森林的象群數量估計有100萬,而現在這個數量已經下降到10萬,並且還在持續迅速下降的趨勢。


熱帶食水果動物與儲碳量關係


在另一項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上的研究中,泰國農業大學的生物學家Wirong Chanthorn 帶領研究人員模擬了東南亞熱帶森林中動物滅絕後的情形。


儘管已有研究證實南美森林中動物種類和數量會對於森林儲碳量產生巨大影響,但東南亞的動物種類和數量是否也會對森林儲碳量產生類似的影響仍然存疑。一些科學家認為,東南亞的森林包含更多由風吹散種子長成的樹木,降低了動物對森林儲碳量的影響。


泰國的雨林景觀|Pixabay


然而Chanthorn和同事們注意到,實際上南亞的森林裡並沒有那麼多設想中的風媒樹種,所以那裡的樹種傳播可能更多地由動物完成。這樣一來,就必須直面那裡的動物群落可能存在特殊問題——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導致動物種群或種類極速減少,或從生態群落中消失。


這個現象與個別物種滅絕不同,它包括整個地區,甚至是世界範圍內的動物種群功能性的消失。這種現象最終會影響到森林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對森林的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的影響嗎?對森林儲碳量會產生多大程度的影響呢?


為了調查這個問題,他們選擇了泰國考艾國家公園——一個多年來沒有砍伐和狩獵,仍然保持了完整的動物群落特徵的公園——進而考察了該公園方圓30公頃的森林中的每棵樹。


他們發現,被調查區域大約三分之一的地上碳存儲在樹木中。這些樹木種子傳播者,是長臂猿、獼猴等靈長類動物,以及犀鳥、黑鹿、熊和亞洲象等大型以水果為食的動物。研究人員的模型顯示,假如靈長類動物消失,地上儲碳量將減少2.4%。以水果為食的大型動物減少的話,也會造成類似影響。


「這些數據甚至都是樂觀估計。」研究人員提醒道,「我們的模型會自動填補動物減少、分散後留下的空缺,但實際情況未必如此。」


犀鳥|Pixabay


Chanthorn的研究團隊警示道,鑑於該地區的靈長類動物的滅絕是「在不久的將來可能發生的現實」,並且該地區偷獵者的主要目標是大型哺乳動物,所以有理由對南亞森林的儲碳量潛能產生憂慮。更糟糕的是,當人們發現物種中發生這一變化,導致物種大量消失或滅絕的後果時,森林儲碳量早已隨之進一步縮小了。


常以果實為食的長臂猿|Pixabay


到目前為止,為應對氣候變化人們研發了多種森林管理項目,然而其中大多數都忽略了動物的重要性。「沒有野生動物種群做植物種子的散播網絡,就無法發掘森林潛在儲碳量的最大潛能。」研究人員最後寫道。


這條準則不僅適用於亞洲,也適用於地球上的每一片森林。


參考文獻: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危機加劇,大量物種即將滅絕!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因為人類活動等因素,許多種生物已經永久的離開了人類,在地球上宣告滅絕。事實上,科學家們預測,隨著全球變暖在本世紀內的持續加劇,變暖的氣候將消滅更多的地球物種,在這當中,北極熊和企鵝是受全球變暖威脅最大的物種之一。
  • 全球海洋酸化加劇氣候變暖中美兩大國責任重大
    這一點目前幫助減緩了全球變暖,否則如果這些二氧化碳均保留在大氣之中的話,氣候變暖將會比現在迅速的多。但這種幫助的代價也是昂貴的。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官阿基姆-施泰納表示:「該報告讓我們意識到了一直被我們忽視的海洋環境的變化。海洋氣候的變化將會改變海洋裡的生命,降低海洋的產量,同時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
  • 全球變暖:你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殺死一條生命
    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氣候變暖全球變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而其所造成的效應稱之為全球變暖效應。許多科學家認為,溫室氣體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可能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同時北極熊也被列為「易危到瀕危」級別物種,全球變暖是導致該物種減少的主要原因,因為全球溫度的升高導致北極的浮冰逐漸融化,而北極熊的家園也因此遭到了破壞。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如果整個國際社會還不採取行動的話,北極熊很有可能會在2100年全部滅絕。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羅京佳表示,如果全球變暖持續,未來全球平均氣溫會一直增高,但也不是線性變化。此外,具體到全球各地,不一定都以高溫的形式體現。「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更冷,有的地方更乾旱。」羅京佳指出,洪澇事件增多也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因為溫度升高,大氣的持水能力就變強,從而增加了暴雨的強度和頻次。」「厄爾尼諾現象雖然只是中、東太平洋部分海域溫度上升,但卻可能造成全球各地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增多。」羅京佳表示,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未來的暴雨、洪水等災害的次數和強度不可避免地將增多。此外,颱風和龍捲風發生的概率也可能會增多,造成的破壞也會更強。
  • 北極冰架坍塌,全球變暖加劇,我們正在經歷什麼
    羅京佳表示,如果全球變暖持續,未來全球平均氣溫會一直增高,但也不是線性變化。此外,具體到全球各地,不一定都以高溫的形式體現。「比如,有的地方可能更冷,有的地方更乾旱。」羅京佳指出,洪澇事件增多也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因為溫度升高,大氣的持水能力就變強,從而增加了暴雨的強度和頻次。」「厄爾尼諾現象雖然只是中、東太平洋部分海域溫度上升,但卻可能造成全球各地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增多。」羅京佳表示,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未來的暴雨、洪水等災害的次數和強度不可避免地將增多。此外,颱風和龍捲風發生的概率也可能會增多,造成的破壞也會更強。
  • 全球變暖影響生物,2019年已經有一物種宣布滅絕
    根據科學最新報導顯示,2019年將是「艱難」的一年,野生動物和瀕危物種將面臨到更大的問題,這似乎對我們生態系統來說,同樣是一個不好的事情,生物減少的話,我們生態系統將可能會出現一個「失調」的情況,從而會導致更多的生物受到影響。在2018年之中,我們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失去」了,小海豚繼續瀕臨滅絕,「偷獵者」一直瞄準穿山甲和其他稀有動物。
  •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加劇野生動物傳染病
    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將加劇野生動物中傳染病的暴發。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19日報導,美國《科學》周刊當周發表的一項研究對氣候變化與野生動物患病風險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探究。該研究指出,適應寒帶和溫帶棲息地的物種遭遇這類疾病暴發的風險升高。
  • 肥胖會加劇全球變暖?放屁也能!
    根據環境學家的研究表示,糧食生產增多是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一個重要因素。換言之就是:人類吃得越多,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就越大。從而推出結論,肥胖的人是加劇全球氣候變暖的重要元兇。
  • 當前全球變暖情況或與大滅絕時期相似
    大約在2.52億年前,地球上超過90%的動物類群都滅絕了。這一事件被稱為「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是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災難。生態系統用了近500萬年的時間才恢復過來,而這一大滅絕事件在許多方面仍然是個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致力於探究大滅絕事件發生的原因,以及為什麼要花這麼長時間才能恢復。
  • 40年來滅絕的11種動物 汙染和變暖是主因(圖)
    科學家稱,當今物種加速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活動導致了生物棲息地大面積消失和環境遭到破壞。全球氣溫變暖、人口急速增長和自然環境惡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經歷有史以來第六次大滅絕。下面是在過去40年內新近滅絕的11大最典型的動物。
  • 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物種滅絕的動物
    7月3日消息,據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揭示了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多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動物。圖:5億年前在海底挖洞的生物似乎引發了全球變暖 當最早的蠕蟲類生物在海底進化時,它們引發了一波全球變暖,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
  • 溫室效應日益加劇,全球變暖,冰川中的古老病毒正在甦醒
    澳大利亞山火,持續了4個多月,面積相當於2個上海,無數動物喪生在山火之中,給澳大利亞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無數的二氧化碳,更加劇了溫室效應。美國流感,已有2000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上萬。非洲蝗蟲,非洲遭遇了70年來最大的蝗災,目前蝗蟲還在遷移中。
  • 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這種動物開始走向滅絕,為人類敲響警鐘
    說到全球變暖,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吧,這個問題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被提出來了,但是卻很少有人去真正的關注它,了解它並且重視它。但是當全球變暖所帶來的自然災害,真正的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活的時候,我們才會追悔莫及。
  •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 Antonio-1983 10-04 20:32 今天,2020世界動物日。
  • 全球變暖,北極熊很可能在80年內滅絕!
    據外媒7月20日報導,科學研究顯示,由於全球變暖,北極熊很有可能會在未來80年內滅絕。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成年雄性北極熊的體重可達800公斤。但即便如此,近些年來,北極熊也面臨著相當嚴峻的生存危機。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本世紀末滅絕
    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 全球23種面臨滅絕的野生動物,其中我國有10種
    ,其他物種的數量也都下降明顯,野生哺乳動物總數量下降大約82%,其中超過25%的野生動植物仍然面臨滅絕的危險。這個數據是非常讓人痛惜的,很多野生動物在我們聞所未聞的時候就遺憾的滅絕了,還有一些正在走向滅絕的道路上。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世界上二十三大極度瀕危的動物,看看它們如今咋樣了?
  • 2010年瀕危動物名單:33%面臨滅絕危險
    日前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次締約方會議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2010年瀕危動物名單」。名單顯示,面臨危機的動物種類比2009年增加了1000多種,33%的動物種類面臨滅絕危險。
  • 因人而滅絕世界十一種珍貴的野生動物
    ,甚至大量獵殺野生動物作為補給。5、 墨西哥灰熊於1964年滅絕;比較小的一種熊,曾經是常見熊,上世紀開始墨西哥開始缺乏有效管理,社會失去秩序,槍枝泛濫,狩獵猖狂,墨西哥野生動物滅絕很多,上世紀初就在我國滅絕,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全球滅絕,主要原因是人口數量暴漲帶來的環境侵佔,其棲息地被破壞,造成與人類衝突不斷,最終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