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物種滅絕的動物

2021-01-17 太平洋電腦網

7月3日消息,據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揭示了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多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動物。

圖:5億年前在海底挖洞的生物似乎引發了全球變暖

當最早的蠕蟲類生物在海底進化時,它們引發了一波全球變暖,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

大約5億年前,這些蠕蟲類生物開始在海底挖洞,留下化石洞穴,這些洞穴也是證明它們在地球上存在過的唯一證據。

它們的蠕動擾動了以前未被分解而逐漸累積起來的、沉澱在海底的層層有機物。

這些小小的動作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為對水下沉積物的擾動促進了有機物的分解,於是導致了重大的環境變化。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的塞巴斯蒂安·范·德·維爾德博士(Sebastiaan van de Velde)在接受《獨立報》採訪時表示:「這有點像如果你的花園裡面有蟲子,那麼土地裡的營養能夠更好地釋放,供植物吸收。」

「副作用就是這一過程會消耗更多氧氣,產生更多二氧化碳。」

凡·德·維爾德博士和他的英國同事們知道,在地球遙遠的過去,當蠕蟲類生物在海底挖洞時,氧氣含量急劇下降。

根據目前有限的化石證據,他們也得知,在接下來的1億年裡,地球及其原始居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規模物種滅絕。

在意識到這些微小生物擾動沉積物所引發的後果後,科學家們稱終於發現了「謎團中缺失的部分」。

凡·德·維爾德博士說:「一切似乎就合乎情理了——動物產生的影響、氧氣的減少與我們所看到的以及我們從碳同位素中獲得的關於碳循環的證據是一致的。」

為了證實這個想法,研究小組構建了一個地球數學模型。

這項研究的領頭人——利茲大學的班傑明·米爾斯博士(Dr Benjamin Mills)說:「當我們運行我們的模型時,我們對結果驚訝不已。

「這些小動物的進化確實減少了海洋和大氣中的氧氣,也增加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導致了全球變暖。

「我們知道全球變暖發生在地球歷史的這個時期,但沒有意識到它可能是由動物導致的。」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了《自然通訊》雜誌上。

現代世界,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導致全球變暖,海洋區域缺氧,科學家們警告說,我們正在經歷另一次大規模滅絕。

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的蒂姆·蘭頓教授(Tim Lenton)說:「早期動物以一種對自身不利的方式改變世界,這與我們人類現在對地球的所作所為有著有趣的相似之處。」

凡·德·維爾德博士表示,雖然環境變化本身具有可比性,但關鍵的區別在於環境變化發生的時間尺度,「在我們的研究中,我們談論的是數千萬年——現在我們談論的是幾個世紀,甚至更短。」

相關焦點

  • 極端全球變暖將導致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
    一項新研究顯示,極端的全球變暖將導致海洋動物無法呼吸,並引發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2.52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消滅了9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生脊椎動物。
  • 世界上第一批因為全球變暖而消失的動物,罪魁禍首竟是一種蟲子參
    在過去,南極的普遍氣溫都在50度以下,最低氣溫甚至達到零下65度,而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大量的冰川融化,南極土地甚至還露出了9500萬年前的雨林。令人擔憂的是,全球變暖會不會讓地球上的生物再次迎來大滅絕,因為類似的事件在5億年前就曾上演過一次。
  • 科學家發現地球首次引發大規模滅絕的全球變暖出現的原因
    植物和藻類已經進化了一段時間,幫助將大氣從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這為動物群的出現鋪平了道路。但這種變化並沒有止步於此:新的研究發現,當動物在5.2億至5.4億年前出現時,它又一次改變了大氣,引發了一場全球變暖事件,但沒有當前的全球變暖那麼劇烈和迅速。
  • 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
    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時間:2020-07-22 15:54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浮冰融化,令北極熊無處棲身。
  • 野生動物的滅絕,會加劇全球變暖?-虎嗅網
    眾所周知,全球變暖的一大元兇是二氧化碳。為了緩解全球變暖的問題,除了控制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之外,保護森林植被也得到了重視。因為森林中的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中的碳轉化成自己生長所需的有機物,從而有效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冰川融化改變了北極地貌、海平面上升讓城市慢慢消失、棲息地被毀可能讓小丑魚從地球上滅絕……你知道嗎?全球變暖正悄悄地改變著地球的「模樣」。冰川融化改變地貌,城市在消失?北極圈邊上的俄羅斯,甚至可能因此修訂課本上的氣候帶邊界,而以嚴寒著稱的首都莫斯科,也打破了133年來12月的最高溫,並因降雪少無緣白色聖誕。氣候變暖威脅棲息地,物種在滅絕!氣候變暖還嚴重威脅到了北極的象徵——北極熊的生存。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同時北極熊也被列為「易危到瀕危」級別物種,全球變暖是導致該物種減少的主要原因,因為全球溫度的升高導致北極的浮冰逐漸融化,而北極熊的家園也因此遭到了破壞。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如果整個國際社會還不採取行動的話,北極熊很有可能會在2100年全部滅絕。
  • 壺菌病將導致全球物種滅絕—新聞—科學網
    美國馬裡蘭大學和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首次表明,兩棲動物的滅絕對蛇產生了連鎖反應。該論文2月14日刊登於《科學》。 研究結果顯示,在壺菌席捲巴拿馬的一個偏遠森林後,大量青蛙死亡,與之相伴的是蛇類物種數量急劇下降,導致蛇類群落變得更加同質化。該研究為生物多樣性危機或全球野生動物的消失敲響警鐘。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而這樣的災難也不僅僅是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上演,而最新科學研究表明,近年來洪災、野火、颶風和熱帶風暴加劇與氣候變化有關,有足夠的數據報告可以證明全球變暖愈演愈烈,最終足以對人類生活造成毀滅性影響。而且,由於自然界中的動物難以適應如此快的氣候變化速度,比如像大山雀這樣的普通鳥類動物,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真的為時不遠了?
  • 瀕臨滅絕!全球變暖或將導致北極熊於本世紀末滅絕!
    全球變暖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許多人還未真正意識到它所帶來的危害,近日最新消息顯示,北極熊可能因此在本世紀末滅絕!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權威研究的結果。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暖,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
  • 全球變暖影響生物,2019年已經有一物種宣布滅絕
    作者:文/鄧興菊在地球上,生物的種類很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統計出這些生物在不斷的減少。根據科學最新報導顯示,2019年將是「艱難」的一年,野生動物和瀕危物種將面臨到更大的問題,這似乎對我們生態系統來說,同樣是一個不好的事情,生物減少的話,我們生態系統將可能會出現一個「失調」的情況,從而會導致更多的生物受到影響。在2018年之中,我們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失去」了,小海豚繼續瀕臨滅絕,「偷獵者」一直瞄準穿山甲和其他稀有動物。
  • 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危害,這種動物開始走向滅絕,為人類敲響警鐘
    說到全球變暖,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吧,這個問題在很久之前就已經被提出來了,但是卻很少有人去真正的關注它,了解它並且重視它。但是當全球變暖所帶來的自然災害,真正的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活的時候,我們才會追悔莫及。
  •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滅絕了96%,原因是遠古「全球變暖」
    這每一次的災難,都讓這個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了一大半。那麼其中比較嚴重的一次,就是二疊紀大滅絕事件。這次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滅絕了96%,原因是遠古「全球變暖」二疊紀大滅絕事件的發生,距離現在也有2.52億年了。當時的二疊紀已經快要走到末期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地球就發生了這件非常恐怕的事情。
  • 鱷魚就是這麼強,兩次物種滅絕都沒讓它消失,全球變暖也拿它沒轍
    鱷魚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它們經歷過兩次物種滅絕,一次是6600萬年前讓恐龍在地球上消失的白堊紀晚期大滅絕,第二次是3390萬年前毀滅了大量海洋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始新世小滅絕。在如此大規模的毀滅性力量之下,鱷魚這個物種依然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並持續到現在。
  • 臭氧層幾乎耗盡,全球變暖引發生物大滅絕!
    地球歷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且大都與小行星撞擊、地質活動和火山噴發相關。發生在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生物大滅絕(第二次)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謎,因為沒有任何已知的自然災難時間與之對應。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顯示,這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很可能是由迅速變暖的地球氣候引發的,而臭氧層耗儘是最直接的原因。
  • 一種導致大滅絕事件的新機制
    它導致了當時橫行於地球上的恐龍,及其同時代的其他約70%的物種滅絕。在此之後,哺乳動物取而代之,登上了地球生命史的舞臺。對地球生命的進化來說,大滅絕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些滅絕事件中,發生在約3.59億年前的泥盆紀末期大滅絕對脊椎動物的發展意義非凡。這次滅絕讓當時的優勢種群——帶甲的淡水魚消失了,倖存下來的是鯊魚,以及後來分散到早期海洋中的硬骨魚類。這次滅絕在很大程度上也塑造了我們人類的進化,因為它導致了最早的四足動物的消失。
  • 全球變暖危機加劇,大量物種即將滅絕!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因為人類活動等因素,許多種生物已經永久的離開了人類,在地球上宣告滅絕。事實上,科學家們預測,隨著全球變暖在本世紀內的持續加劇,變暖的氣候將消滅更多的地球物種,在這當中,北極熊和企鵝是受全球變暖威脅最大的物種之一。
  • 40年來滅絕的11種動物 汙染和變暖是主因(圖)
    科學家稱,當今物種加速滅絕的主要原因是人的活動導致了生物棲息地大面積消失和環境遭到破壞。全球氣溫變暖、人口急速增長和自然環境惡化,使地球上的生物正在經歷有史以來第六次大滅絕。下面是在過去40年內新近滅絕的11大最典型的動物。
  • 滅絕滋生滅絕: 一個物種的滅絕會導致更多物種滅絕
    圖片來源:Roger de la Harpe/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地球現在正處於物種大滅絕的進程中,這是地球歷史上的第六次。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預期要快上百倍千倍。
  • 地球正經歷第七次物種大滅絕?
    主流觀點認為,地球目前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但發表在《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地球過去可能還發生過另一起此類事件,只不過研究人員直到現在才發現。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0日報導,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米歇爾·蘭皮諾和中國南京大學的沈樹忠(音譯)發表論文稱,目前我們正經歷的生物多樣性喪失應該被稱為「第七次」大滅絕。因為發生於約2.6億年前的「瓜德魯普統末期生物滅絕」事件的嚴重性此前一直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