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就是這麼強,兩次物種滅絕都沒讓它消失,全球變暖也拿它沒轍

2020-12-05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鱷魚是地球上現存的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它們經歷過兩次物種滅絕,一次是6600萬年前讓恐龍在地球上消失的白堊紀晚期大滅絕,第二次是3390萬年前毀滅了大量海洋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始新世小滅絕。在如此大規模的毀滅性力量之下,鱷魚這個物種依然頑強地存活了下來,並持續到現在。

研究鱷魚的科學家稱,鱷魚對物種滅絕具有顯著抵抗力的原因還不清楚。先前的研究表明,鱷魚的飲食、水生特性以及幫助們應對惡劣環境條件的行為都是影響它們生存能力的因素。

最近發表在林奈學會生物學雜誌(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鱷魚獨特的生殖生物學可能起到一定作用。按照巴斯大學米爾納進化中心的科學家的說法,鱷魚能夠在大規模滅絕中倖存下來,部分原因可能是它們對養育後代的方式更加親力親為。

與海龜相似,鱷魚沒有性染色體。但截然不同的是,海龜的幼體的性別是由孵化溫度決定的。這些物種都有一個臨界溫度,在某個溫度下,雌雄比例大致相等。

對鱷魚來說,環境的溫度越高,幼體發育成雄性的概率就越大。但對海龜來說,情況恰恰相反。如今的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已經導致一些海龜種群的雌性比例超過了80%,這在未來可能會給它們的種群帶來毀滅性的後果。研究人員想確定氣候變化對鱷魚的物種是否有類似的影響。

科學家們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20種不同種類鱷魚的數據,以了解它們的緯度與各種特徵之間的關係,包括體型和繁殖數據,包括卵質量、產卵量和孵化溫度。他們發現(除了一些明顯的例外),較小的鱷魚種類往往生活在靠近赤道的緯度,而較大的鱷魚種類一般生活在較高緯度的溫帶地區。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與海龜相比,鱷魚孵化溫度的閾值與緯度無關。

雖然海龜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溫度升高而處於極度瀕危狀態,但這項研究表明,由於它們照顧幼崽的方式,鱷魚的彈性可能稍強一些。不管環境條件如何,海龜總是回到同一個海灘築巢產卵,讓它們的幼仔獨自孵化,自食其力。

研究人員認為,對於鱷魚來說,地理位置對孵化溫度的影響不如對海龜的影響大。鱷魚媽媽們會仔細選擇築巢地點,將自己生下的蛋埋在腐爛的植被或土壤中,從而使它們免受溫度波動的影響。因為這些行為,科學家們認為鱷魚對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具有較強的抵抗力。畢竟,

然而,即使鱷魚經歷了兩次物種滅絕事件,而且有能力應對全球變暖,但鱷魚仍然受到其他人類活動的威脅,一些種類的鱷魚可能會屈服於地球目前面臨的大規模滅絕。

這項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巴斯大學米爾納進化中心(Milner Centre for Evolution)的博士生麗貝卡拉金(Rebecca Lakin)說:「鱷魚是其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它們是最後倖存下來的大型動物,曾經生活在每一個大陸上,並至少持續了2.3億年。」它們對劇烈的氣候變化和棲息地喪失表現出顯著的復原力,然而,半數現存的鱷魚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脊椎動物物種的滅絕速度,很快將等於甚至超過殺死恐龍的大規模滅絕速度。

「儘管他們的育兒技能和其他適應能力使他們能夠應對氣候變化,但它們並不能倖免。它們仍然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引起的威脅,如汙染、河流築壩和盜獵者的殺害等等。氣候變化可能會促使鱷魚遷移到靠近人口稠密地區附近,這會使它們面臨更大的威脅。」

或許對於某些動物而言,人類活動的影響,快比得上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影響了,至少對於鱷魚是這樣的……

相關焦點

  • 北極熊和企鵝都要消失?全球變暖危機加劇,大量物種即將滅絕!
    在過去的數百年中,因為人類活動等因素,許多種生物已經永久的離開了人類,在地球上宣告滅絕。事實上,科學家們預測,隨著全球變暖在本世紀內的持續加劇,變暖的氣候將消滅更多的地球物種,在這當中,北極熊和企鵝是受全球變暖威脅最大的物種之一。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冰川融化改變了北極地貌、海平面上升讓城市慢慢消失、棲息地被毀可能讓小丑魚從地球上滅絕……你知道嗎?全球變暖正悄悄地改變著地球的「模樣」。冰川融化改變地貌,城市在消失?人類居住的城市,說淹就淹,說沒就沒?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或許都源於氣候變暖導致的南北極地區冰川大量融化。這些冰川本來安靜地「沉睡」在兩極,雄壯美麗。但是,氣溫升高卻讓它們慢慢融化消逝。當冰川褪去,冰下的島嶼顯露出來,北極的地貌正因此悄悄改變。
  • 全球變暖影響生物,2019年已經有一物種宣布滅絕
    根據科學最新報導顯示,2019年將是「艱難」的一年,野生動物和瀕危物種將面臨到更大的問題,這似乎對我們生態系統來說,同樣是一個不好的事情,生物減少的話,我們生態系統將可能會出現一個「失調」的情況,從而會導致更多的生物受到影響。在2018年之中,我們最後一隻雄性北方白犀牛「失去」了,小海豚繼續瀕臨滅絕,「偷獵者」一直瞄準穿山甲和其他稀有動物。
  • 網傳長江白鱘滅絕了,它真的消失了嗎?
    物種滅絕意味著該生物永遠消失了,那麼存在「死而復生」的情況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了關於長江白鱘滅絕的各種消息,其中不少文章指出自從2003年後長江白鱘就幾乎沒有出現過了,直到今年這種生物被宣告滅絕了。
  •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滅絕了96%,原因是遠古「全球變暖」
    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我們的地球在不停的演變和進化,所以才有現在這麼好的環境,提供給生命生存。但是別看這個地球現在這樣一片生機勃勃的模樣,在地球成長的過程中,可是經歷五次大大小小的災難。這每一次的災難,都讓這個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了一大半。那麼其中比較嚴重的一次,就是二疊紀大滅絕事件。
  • 全球變暖或致美洲鱷20年後消失
    新華社/路透新華網北京8月11日消息 據法新社聖何塞8月8日消息據哥斯大黎加當地媒體周日公布的一份科學報告稱,氣候變暖導致哥斯大黎加河流中雄性鱷魚大大多於雌性鱷魚,這有可能在20年後使該物種面臨生存危險。
  • 比較有爭議的幾次物種大爆發與大滅絕,恐龍遭受了兩次撞擊?
    大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地球生命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幾乎所有的海洋動物和陸地動物都遭遇滅頂之災。在這次滅絕事件中,大約有70%的陸生物種和超過95%的海洋物種消失。
  • 它是鳥界的「平頭哥」,老鷹都拿它沒轍,老鼠和蛇是它最愛的食物
    在鳥類中,就有一種叫做伯勞鳥的物種,它們被稱作「鳥界蜜獾」,不僅非常愛吃老鼠和蛇,就連猛禽之一的老鷹,都拿它沒轍,而且還受盡了欺負。關於伯勞鳥的由來,民間流傳著一個非常有趣的典故:相傳周宣王在位時,賢臣尹吉甫誤殺了愛子伯奇,他的另一個兒子伯封在兄長死後感到非常的難過,於是寫了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悲痛,在尹吉甫聽到這首詩後,他十分的後悔,可是已經為時已晚。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即將來臨,人類就是罪魁禍首!盤點前五次大滅絕
    從第一次生物大滅絕倖存下來的生物有的已經成為歷史,而有的適應力比較強,延續到了泥盆紀!魚類生物就是佼佼者,它們通過不停進化,適應環境,逐漸成為了泥盆紀的海洋霸主,此時爬行類動物開始出現,它們從鰭類魚進化而來!
  • 史上發生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二疊紀大滅絕最嚴重,90%以上的物種消失
    在地球的演化歷史中,曾出現過許多奇形怪狀、或大或小的生物,但現存至今的卻寥寥無幾,而導致它們消失的主要原因,就是生存環境的劇變,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史上發生過的幾次物種大滅絕事件。
  • 很可能就是它乾死了所有的恐龍
    地球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太長的歲月,見證了太多的滄海桑田和生死輪迴,任何一個物種對於地球來說,都不過去一屆匆匆過客,你來時它接納,你走了它不挽留。人類的出現不過短短數萬年,這還是通過考古推測的,真正有記載的人類生活時間不過五千年而已。相對於其他一些動植物來說,人類不過是剛剛初來乍到,所能拿得出手的只是高智商改變了環境而已,和它們比時間,還遠遠不夠格。
  • 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物種滅絕的動物
    7月3日消息,據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揭示了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多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動物。圖:5億年前在海底挖洞的生物似乎引發了全球變暖 當最早的蠕蟲類生物在海底進化時,它們引發了一波全球變暖,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
  • 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
    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時間:2020-07-22 15:54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熊2100年或滅絕 阻止全球變暖,物種保護已迫在眉睫 全球變暖導致北冰洋浮冰融化,令北極熊無處棲身。
  • 氣候變暖影響的不僅僅是冰川,一些物種正在因此被推到滅絕的邊緣
    文/漂流的亞特蘭蒂斯提到全球變暖大家的第一反應估計就是北極圈和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或者還有全球變暖帶來的極端天氣,比如熱浪襲擊、洪澇災害、乾旱等。但是你是否有想過全球變暖對生物圈的影響?其對生物圈的影響可能比直接的海平面升溫更為嚴重,因為全球變暖還有可能會對生物的滅絕帶來重大影響。
  • 巧克力將在未來消失?全球變暖危機
    據英國媒體報導,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因為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因為氣候越來越難以生存,如果全球變暖,再持續下去,對於可可樹來說,可能會走向滅絕。
  • 又一入侵物種,在中國野外泛濫成災,連吃貨都拿它沒辦法
    中國吃貨在全球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沒有他們不敢吃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像在國外泛濫的小龍蝦,讓外國人困擾不已,但是當小龍蝦到了中國後,就被吃貨們三下五除二給解決掉了,完全解決了外國人的難題。但是這一次,中國吃貨也遇到了難題,國外又一入侵物種,在中國野外泛濫成災,吃貨們已經拿它沒有辦法了。
  • 全球變暖,對於我們只有壞處?換個角度理性看待它
    全球變暖這個詞,如今在各大自然方面的紀錄片,出版物中屢見不鮮,成為全球的熱議話題,全球相當一部分國家也針對這一問題舉辦了氣候大會,呼籲人們引起重視。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不可高枕無憂,但也沒必要過度恐慌。這裡會為大家全面分析這一現象,以及對我們的正面和負面影響。
  • 野生動物的滅絕,會加劇全球變暖?-虎嗅網
    眾所周知,全球變暖的一大元兇是二氧化碳。為了緩解全球變暖的問題,除了控制人類活動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之外,保護森林植被也得到了重視。因為森林中的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中的碳轉化成自己生長所需的有機物,從而有效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2019年生物滅絕情況:1個宣布滅絕,1個區域性滅絕,兩個可能滅絕
    而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現象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狀態,生物在不能適應環境的狀態之下,就可能會出減少或滅絕。而它的滅絕可以說是令人意外的,因為在幾十年之前,夏威夷州農業部故意引入了一種入侵物種——玫瑰色的蝸牛,該物種沒想到並沒有增加生物的多樣性,反而出現了失控的狀態,打破了夏威夷整個「蝸牛鏈」系統,直接本身屬於瀕臨絕種的夏威夷蝸牛直接消滅了。
  • 氣候變暖或致帝企鵝本世紀末滅絕
    x-oss-process=style/w10一隻成年的帝企鵝在為幼企鵝餵食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不及時採取行動遏制氣候變暖的趨勢,現存企鵝家族中體形最大的成員——帝企鵝將在本世紀末滅絕。預計到2100年,南極洲的帝企鵝數量將減少86%,屆時帝企鵝的數量將不太可能回升,該物種將走向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