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世紀,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該理論一經提出就對當時人們的認知造成巨大的衝擊,因為長期以來人們在宗教的影響下認為上帝創造了萬物,而進化論指出每一種生物都存在進化的情況,如果不能適應環境變化,那麼該物種很容易就被淘汰。物種滅絕意味著該生物永遠消失了,那麼存在「死而復生」的情況嗎?
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了關於長江白鱘滅絕的各種消息,其中不少文章指出自從2003年後長江白鱘就幾乎沒有出現過了,直到今年這種生物被宣告滅絕了。長江白鱘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生物,它和熊貓一樣被稱為「活化石」,因此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讓許多關注生態環境的朋友感到痛惜,讓一般人也感到惋惜。
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引起了廣泛的反思,難道我國在治理環境方面沒有效果嗎?其實不然,並不能因為長江白鱘的滅絕就將我國在自然環境治理方面的努力一概否定,因為導致長江白鱘滅絕的原因有很多,有這個物種自身的原因,也有人為因素。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在過去幾十年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發生的。
雖然近十幾年來我國不斷提倡保護環境,落實行動,但在全球大趨勢中,這些努力有可能效果並不那麼明顯。也有人認為,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可能不可靠,因為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物種「死而復生」的案例,比如袋狼。根據記載,袋狼在19世紀遭受人類殘酷的獵殺,最後一隻袋狼在1936年倒下了,從此人類宣告袋狼滅絕了。
然而八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人稱在野外看到袋狼的身影,這使得袋狼的滅絕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袋狼是否「死而復生」,這個問題目前還未有定論,但是我國境內真實地發生了已滅絕物種死而復生的情況。這種植物就是庫魯杜鵑,它之前就被專家鑑定為野外滅絕了,然而今年五月份有人在野外發現了一株庫魯杜鵑。
這些案例都說明了人類對物種滅絕的確定不是絕對的,畢竟自然界的動植物不像人類這樣有社會身份和地位,生死情況周圍人基本了解,因此長江白鱘是否真的滅絕了?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那麼這個事件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最直接的啟示就是,自然環境並沒有好轉,人類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還有說法認為,長江白鱘的滅絕預示著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正在悄然發生。與以往五次生物大滅絕不同的是,這次大滅絕並不激烈,因為引起滅絕的原因並不是突如其來的天災,而是悄然發生的人禍。這兩種滅絕方式最終導致的結果都很可怕,當一個個物種從地球上消失後,地球生態圈就變得越來越脆弱,人類應該思考如何解決這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