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鱘滅絕了,我很難過,還有多少物種正在消失

2020-12-05 江陽沽酒客

圖片來自網絡

2020剛剛開始,也是農曆12生肖新一輪開端,本來是一個比較喜慶的時刻,然而這幾天一個讓沽酒客難受的消息,使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我們這個年代,生物滅絕好像談的是恐龍的時代,而沒有想到,就在眼前,這個生物已經真的不會再有。

白鱘,這個最早出現於白堊紀(距今一億多年)生物。現今存活的匙吻鱘科魚類僅有兩屬的兩種,分別分布於亞洲的長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主要原因是在古地質上由於第四紀冰期產生的環境劇烈變化,使原來比較廣泛分布的匙吻鱘科魚類在很多地方消失了,只有兩個種在上述兩條尚具備基本生存條件的河流中遺存下來。

白鱘被四川老百姓,特別是川江瀘州宜賓一帶的漁民稱為象魚,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鱘頭部特長,佔體長的1/3,小個體約佔體長的1/2,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陷器。吻延長,呈劍狀,其腹面具短鬚一對。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頜均具細齒。鰓孔大,鰓膜後緣尖。體表光滑無鱗。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白鱘是長江中僅次於中華鱘的大型古老魚類,長可達二三米以上。由於生態環境惡化,很長一段時間白鱘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

這些年魚類專家和保護工作者一直在努力,2003年鍾倩的紀錄片《搶救大白鱘》結尾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相信,這個物種在長江中,依然存在……」。當時她作為中央電視臺農業節目的記者,參與了那次搶救白鱘報導,也是為數不多見過白鱘最後一面的人。

1月6日,鍾倩告訴澎湃新聞,當時的紀錄片實際是準備徹底跟進的,「從搶救白鱘,到將來能夠再次找到它,再到人工繁育成功,一起做個紀錄片,因此遲遲都沒有播出。」鍾倩說,2003年1月份片子拍完到2003年底,一直都沒有找到白鱘的消息,所以當年11月把紀錄片放出來後,就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可惜,生活不是劇本,沒有我們期盼的峰迴路轉、圓滿結局。」鍾倩說。

從2003年1月底見到白鱘,到2020年新年之初聽聞白鱘滅絕的消息,鍾倩表示,這些年她一直在等著一條消息,或者說等著一個結論。

然而等來的結果就是,2019年它們就徹底消失了,沒有辦法進入新的一年,甚至在這之前可能就消失了。

這個消息恐怕未必能讓大家產生什麼想法,因為似乎離我們太遙遠了。

之前沽酒客還在談論長江是否應該禁止捕撈和禁釣,還被一幫鍵盤俠罵的天昏地暗,而它已經滅絕,再也無法等到我們這些不負責任的人的牢騷怪話了。

據裴湃新聞報導: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事實上,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沽酒客的祖輩曾經是船上人家,聽長輩說,民國時期,曾經捕獲過一次千斤的象魚,好像是民生公司打撈的,當時全城百姓都去看熱鬧稀奇,還上了當地的報紙,不知道有沒有老報刊收藏愛好者能找到這一期內容不。

而且八十年代這個魚在瀘州長江流域也多有見到,並且很多老漁民和老的釣魚愛好者,以及瀘州老一輩臨江而居的人,也談起這個事情,今天想來無比唏噓。

到今天沽酒客還是不明白,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魚類的滅絕,生存環境?濫捕濫殺?還是其他。

今天沽酒客本來以為滅絕是一件遙遠的事情,其實它時常在發生,光是20世紀有110個種和亞種的哺乳動物以及139種和亞種的鳥類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種鳥、400多種獸、209種兩棲爬行動物和20000多種高等植物瀕於滅絕。

從地球誕生之日算起,地球上總共出現過約10億個物種,到現在留下來 的只有10%,即1000萬個物種。99%的物種都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滅 絕了。這個過程,大約經歷了30多億年。

在人類出現以前,地球上剩下的物種已經不多。火山爆發、地殼運動、 冰期出現等自然災變,導致了生物生存環境的極端惡化,是引起生物物種大 量滅絕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

人類出現以後,大大地改變了生物之間的生存競爭法則,使生物物種滅絕的速度越來越快。據統計,大約400年以前,地球上的生物每過三四年滅 絕一種;進人20世紀,每過一年就有一種生物滅絕,20世紀80年代以來, 每過一個小時就有一種生物滅絕。生物物種的急劇減少,人類的活動必須擔 負一定的責任。

人類的開荒、開礦、城市和交通建設、修築水壩等活動,破壞了很多生 物的棲息地。例如,朱鶴鳥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珍貴鳥種之一,在我國主要 分布於陝西秦嶺山區,由於人們頻繁過度的採林活動,致使朱䴉鳥喪失了生存條件,數量銳減,幾乎滅絕,20世紀80年代只剩下7隻朱䴉鳥。

經過大力保護,到現在朱黯鳥雖然避免了滅絕的危險,但不過只有80多隻。

人類不適當地引進物種,破壞了某些區域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態平衡,導致物種的減少與滅絕。

生物物種的滅絕,最終會破壞地球生態的平衡,威脅人類的生存。為了保護地球環境,為人類自身利益著想,我們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使人類的生產、 生活活動進一步規範化、合理化,從而保護和拯救生物物種。

相關焦點

  • 一個已滅絕的物種—白鱘
    ▲上圖是一隻白鱘,用黑白照片的形式表示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了。圖片來源於網絡 白鱘是一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什麼,所以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個物種。首先,他們每年都要繁殖,而長江水域經常有漁民到處撒網捕魚,它們也被捕上來了,每少一隻白鱘,就算是少了幾千顆卵。再說了,關於白鱘滅絕這條新聞,很多網友在網上把三峽大壩給扯了上來,關它什麼事兒呢?其實,三峽大壩嚴重危害了白鱘,這條豎立在長江的水壩,阻斷了白鱘的繁殖路線。關於三峽大壩,網上的評論還有很多。比如說白鱘撞到水壩的牆壁死亡,還有幹擾白鱘繁殖等等,我們這裡就不多說了。
  • 長江白鱘滅絕,近年來國內還有哪些滅絕物種?
    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長江白鱘早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功能性滅絕是指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在自然狀態下喪失了繁殖能力,甚至喪失生存能力。長江白鱘將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之後,第三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的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它們被滅絕的原因差不多,都是長江流域的濫捕濫撈,人類的貪慾導致了這些生物滅絕。先前已經有兩種長江流域特有物種,分別是白鱀豚和長江鰣魚。長江鰣魚已經實現人工養殖,而長江白鱘則無人工養殖個體。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剛剛跨入新的一年,我們就迎來了一個令人悲傷難過的消息:2020年1月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等人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中發表論文,論文的內容顯示白鱘這一中國長江特有物種,很可能在2005-2010年就已經滅絕。
  • 白鱘滅絕!長江又一物種消失……
    掌上春城訊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白鱘郵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網傳長江白鱘滅絕了,它真的消失了嗎?
    物種滅絕意味著該生物永遠消失了,那麼存在「死而復生」的情況嗎?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了關於長江白鱘滅絕的各種消息,其中不少文章指出自從2003年後長江白鱘就幾乎沒有出現過了,直到今年這種生物被宣告滅絕了。
  • 中國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
    中國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 2020-01-07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在2005年到2019年之間,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據此前報導,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危起偉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自那以後科研人員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
  • 中國又一物種滅絕,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的長江白鱘徹底消失
    在自然界中所有物種都會經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能適應周遭生存環境的物種,就能在漫長的歲月中生存下來,而不能適應的物種則會慢慢滅絕。而近日學科界又傳出一則噩耗:我國長江特有的白鱘已滅絕。該消息是由我國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所發布的研究論文而透露的,在論文中專家們表示,預計在2005年-2010年這個時間段內長江特有的白鱘以及滅絕。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專家對外界表示長江白鱘以及滅絕,早在2019年9月份的時候,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在杭州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表示,經評估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白鱘真的滅絕了嗎?
    2003年,最後一尾野生白鱘的信號消失在追蹤器中,而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危起偉說,白鱘滅絕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白鱘保護級別還未調整不過,白鱘滅絕的消息並未官宣。1月3日,IUCN在官方微博表示,目前正在開展的亞歐鱘魚類全面評估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期間更新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正式發布評估結果,進行相應的級別調整。目前,白鱘在IUCN紅色名錄中的級別依然是「極危」。
  • 這些因素將白鱘推向絕境 還有很多魚類處於滅絕邊緣
    上一次見到白鱘幼苗,還要追溯到90年代初期。30年來,未發現白鱘有自然繁殖。人們不清楚白鱘的確切壽命,但估計其自然存活時間應該在30年左右。2003年,最後一尾野生白鱘的信號消失在追蹤器中,而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危起偉說,白鱘滅絕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
  • 白鱘滅絕!而長江裡的它們也瀕臨消失……
    長江珍稀物種白鱘近日被宣布滅絕。白鱘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它的滅絕,令人深感痛心。目前長江裡還有哪些瀕危物種?保護現狀如何? 【白鱘被宣布滅絕 敲響生態警鐘】 長江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十幾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
  • 物種滅絕,長江「無魚」,人類究竟要給地球動物帶來多少傷害
    去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提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了。而這一次,長江水產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也已經確認。——在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其實就已經靜悄悄地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
  • 白鱘為何會滅絕?
    危博士介紹,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作為處在長江食物鏈頂層的旗艦物種,它的數量原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採砂船、碼頭等都加速它們滅亡的時間。但白鱘滅絕最主要的原因則是育肥場和產卵場之間的通道切斷。白鱘是肉食類魚,以其它魚類為生,如果長江上遊餌料不夠,可以遷徙到下遊去覓食。但是現在環境的改變,尤其是長江上一些大壩建成後,將下遊的路截斷,食物減少,導致白鱘滅絕。
  • 噩耗: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該專家稱,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
  • 物種滅絕,長江「無魚」,人類究竟要給地球動物帶來多少傷害?!
    一時間,竟有些說不出話來……「想像一下,最後一隻白鱘,曾經在長江叱吒風雲,最終卻只能躲在渾濁的長江一角,看著同伴一個個消失。」「它沉默著,無聲無息地在絕望中死去,我們卻不得而知。」去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提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了。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宣告滅絕
    原來在2019年9月中旬,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杭州組織了專家評估,認為白鱘已經滅絕,而聯盟在2010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0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將白鱘列為極危(CR),距離滅絕只有一步之遙。
  • 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長江白鱘真的滅絕了?還不一定。但過度捕撈和棲息地破碎難辭其咎
    在這篇《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的論文中,專家認為,這一自古裡來生長在中國長江的特有物種已經消失了。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浙江千島湖一個學術年會上報告說,經專家組的充分評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特有物種 —— 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中國人注意了,白鱘極可能在50年內滅絕!
    20世紀70年代,白鱘每年的捕撈量高達5噸。沒人在意,它將在50年後徹底消失。老漁民回憶說:鱘魚用板車拖著賣,像賣豆腐一樣。要多少切多少,也不用稱。中科院王丁不無悲觀地說:長江生態系統裡的生物滅絕,勢必造成食物鏈崩塌。而白鱘這類頂級物種的消失,標誌著整個自然生態的嚴重崩潰。長江水生物種消亡的序幕,就被如此殘酷地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