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滅絕,長江「無魚」,人類究竟要給地球動物帶來多少傷害?!

2021-01-15 英國報姐


長江白鱘,滅絕了。


在我們歡笑迎接著新年到來,慶祝著人類進入下一個十年的時候,為白鱘而鳴的喪鐘,也靜靜地敲響了。


它最終也沒能邁過年坎,進入2020年代。

它像是一塊冰涼的墓碑,一次沉默的葬禮,一聲絕望的悲鳴,一場如泣的控訴,讓人心生悲涼。


又一種生靈,永沉江底,我們甚至不知道它具體的死期…


當這個沉重的宣告發出,當我們得知,那個曾經出現在我們兒時讀物、繪本上的小天使,徹底進入塵封的歷史。


一時間,竟有些說不出話來……

「想像一下,最後一隻白鱘,曾經在長江叱吒風雲,最終卻只能躲在渾濁的長江一角,看著同伴一個個消失。」


「它沉默著,無聲無息地在絕望中死去,我們卻不得而知。」

去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提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了。


而這一次,長江水產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也已經確認。


——在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其實就已經靜悄悄地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


我們不知道它具體滅絕的時間,這一聲告別,也已經遲到了十年……

1991年,危起偉博士最後一次見到白鱘的幼崽。


比起動輒長到幾百斤的成年白鱘來說,幼崽看上去竟然還有幾分小巧玲瓏的感覺,讓人心生憐愛。


一個種群誕生幼崽,就是擁有希望。


但……那已經過去了太久。


久到,就算當年那條白鱘的幼崽無病無災,平安順遂的度過了一生,也已經壽終正寢。


2002年的12月,危起偉博士曾經遇到過一條受傷的白鱘。

「12月1日,我們救助起了這條白鱘。」


「它被過往船舶和漁網傷害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


——他帶領自己的研究團隊,努力救治了29天,卻一天天看著它慢慢虛弱,最終傷重而亡。


這隻白鱘個體,似乎就像是預示著白鱘這個物種的悲歌。


那些拼盡全力的的研究員,終究抵不過人類帶給它的傷害,無力回天。


2003年1月24日,危起偉博士,又一次發現了一條傷痕累累的白鱘。

那也是一個春節,危起偉博士帶領團隊,經過一整天的搶救,將其從死亡邊緣救了回來。


他們給它裝上了超聲波跟蹤器,送它回到了長江之中。


「它那麼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江中,幾乎沒有等到我們將繩子完全解開,就奮力掙脫跳進了江中。」

在放歸的第二天,追蹤艇觸礁,電波信號也隨之消失。


如果當時立刻搶修回追蹤艇,科學家就可以繼續追蹤,但那一天,正好是臘月二十九……


沿岸的人們已經喜氣洋洋地開始貼春聯、放鞭炮,沒有商店開門,也找不到地方換螺旋槳。


大年初二,危起偉就帶著修好的追蹤艇,去信號消失的地方再次追尋。

但他們再也沒有找到過丟失的信號。


那是一個令人覺得遺憾的事情,但誰都沒想到……


這,就是人類最後一次見到白鱘了。


——失去了這一條白鱘,就失去了整個物種。


在之後的十年,危起偉博士一直帶著團隊,追蹤著白鱘的信號。

「因為它們身體較長,往往超過2米,重達幾百斤。所以漁探儀監測到大型魚類的反饋信號後,就會立刻告訴我們,讓我們經過篩除再判斷。」


他們曾經發現過9個疑似白鱘的信號,其中有2個信號極有可能就是白鱘。


可最終,都沒有得到確認。


而後,長江之中就再也沒有白鱘的消息傳來。

2017年,長江水產研究所開始將長江以20公裡為一個網格進行劃分,從頭到尾過濾。


這樣的搜尋下,研究人員依然沒有發現白鱘的蹤跡。


十六年來,科學家們的希望,只是一點一點落空,直到最終接受這個悲哀的事實。


而最終,在危起偉接受《中國科學報》的採訪時,只是平靜地說道——


「我沒法研究白鱘,因為,已經沒有可以研究的對象了。」




白鱘曾經很常見,所有上了年紀的長江漁民,都見過它。


「千斤臘子萬斤象」,曾經是四川漁民口口相傳的說法。


那個時候,誰能想到,有朝一日,「臘子」中華鱘會成為極危,而萬斤的「象」白鱘,只過了幾十年,就正式宣告滅絕?


要知道,它可是中國淡水魚之王,被稱為水中老虎,被譽為長江中的活化石,記載歷史的稀世之珍。

從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開始,白鱘就一直活在這一片水域之中,生生不息。


白鱘平均身長2-3米,重達300千克,南京甚至曾經捕獲過長達7米、重達一噸的個體。


這樣的身形說一句江中霸主,絕不為過。


它是中國特有物種,它們在這片江中活了數億年,與它同時代的生物大多已經衰落,但它卻堅強地繁衍下來。

但是,在人類進入現代化發展之後的這一百年,它迅速的衰落了下去。

「那時候,鱘魚用板車拖到街上去賣,像賣豆腐一樣,要多少切多少,也不用稱。」


但到了1999年,白鱘的資源量,已經不足400尾。


過度捕撈是一部分原因,河流改造是一部分原因,航道整治、挖沙採石、江湖阻隔、岸坡硬化也都會影響到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

還有,因為人類活動造成的水體汙染,也讓這些水中的魚兒難以生存。


船隻上用於船舶塗料、木材防腐的三苯基錫,會富集在鱘魚卵中,導致胚胎畸形。

但是,白鱘是體型巨大的掠食者,又有著半洄遊的習性,整條長江都是它的家。


人類從未摸清過它的習性,也從未搞清楚過,為何在90年代,數目斷崖式下跌。


在科學家們發現白鱘瀕危時,已經再也沒有幼崽出現,更難以人工養殖。

這數十年之中,危起偉博士已經帶領團隊開發出魚類生殖細胞移植技術。


他一直在等待,只要再找到一個白鱘個體,就能夠提取出生殖細胞,借腹生子,讓其他種類的近親匙吻鱘生下白鱘幼崽。


但,白鱘卻再也找不到了。


從此,揚子再無萬斤象,長江雙白雙雙滅絕。


幾天之前,農業部下發了通告,宣布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


你也許不相信,但在過去幾十年的過度捕撈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是「無魚」等級


長江,她需要休息了。

十年前功能性滅絕,不足以繼續繁殖,離滅絕只是時間問題。


「長江三鮮」之一長江鰣魚,幾十年不見蹤影,功能性滅絕。

目前,長江白鱘滅絕的結果,正在上報IUCN辦公室。


如果人們無法再提供影像等證據,證明長江白鱘個體還存在,那麼它就將永遠登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滅絕一欄。

對於他們來說,它將會出現在博物館,出現在人們的回憶中,出現在繪本童話。


卻再也不會出現在長江之中。


許多年以後,他們再想起長江白鱘,也許,就和我們說起渡渡鳥一樣。

如果現存的一個動物,代表一個像素點。

那麼他們的圖像,會是這樣的。


渡渡鳥,成為了滅絕的典型代表。


但有我們甚至不知道名字的動物,就無聲無息地,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甚至不曾有喪鐘為它鳴響。

生活在雲南的滇螈,因為棲息地喪失汙染與外來物種入侵而滅絕。


人類最後一次見到它,是1979年。

但人類開河放水,造成水位急劇下降,水面大幅度縮小。


在1981年的乾旱中,因為全湖乾涸20餘天,異龍鯉徹底滅絕。


洱海鯉,因為人類引入了食用的銀魚、鰱魚、鱅魚,而基本絕跡。


臺灣雲豹,因為皮毛美觀大方、毛質柔軟而富有光澤而遭受滅頂之災。

在現代工業發展,砍伐了大量森林的六十年代,他們失去了家園。


1983年,最後一隻臺灣雲豹,倒在了人類的槍口之下。

「這是一個動態的未完成列表,內容可能隨時出現變動。」


「所以這個列表可能永遠也不會被補充完整。」


這個長長的列表拉下來,有很多動物我們從不熟悉,甚至從未聽說過他們的名字。


他們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是的,人類的發展,一定會伴隨著對大自然的破壞。


我們無法要求貧困的人們在為生計掙扎時,為了保護環境而放棄可能改變命運的致富道路。


但,這並不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擁有環境意識,也許,就能夠在保證人類發展的同時,不再犧牲各種生物和環境。


在過去百年之中,人類的環境意識缺乏,在追求發展速度的時候,肆無忌憚地排放汙染物、竭澤而漁的捕撈,在未進行足夠評估之前就進行對河流的改造。

白鱘的喪鐘,更多因為人類活動而滅絕的生物的悲鳴,都在警示著人類,讓人們慢慢收回屬於人類的狂妄與莽撞,開始懂得敬畏自然。

我們與白鱘道別,也會在未來,見證更多的永別。


但希望,這個速度不要太快。


長江目前漁量只佔全國不到百分之一,禁漁十年,並不會對我們產生大的影響。

但對長江來說,卻是在百年的予取予需之後,終於可以安靜地沉睡,慢慢休養生息的時間。

希望她能夠重新恢復生機。


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驚喜地發現,它們只是藏起來了,它們只是躲過了人們的捕撈,安靜地生活著。

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


不要讓人類成為偌大的地球上,最孤單的物種。


Source:

https://m.huanbao-world.com/view.php?aid=56403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1/419995.shtm

https://society.dbw.cn/system/2003/01/12/011070149.shtml

報姐全球好物

為你搜羅價格合理 靠譜有趣的好物

好吃好玩好用的 

猛戳這裡

相關焦點

  • 物種滅絕,長江「無魚」,人類究竟要給地球動物帶來多少傷害
    去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專家就已經提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了。而這一次,長江水產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也已經確認。——在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其實就已經靜悄悄地消失在了這個世界上。
  • 人類究竟對大自然做了什麼?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
    這麼聰明的動物如果滅絕了,想想都覺得可惜。竭澤而漁事實上,關於魚類物種瀕臨滅絕的消息這些年並不少見。《天演論》的作者託馬斯·亨利·赫胥黎認為水生魚類被人類活動滅絕是不可能的,因為地球上三分之二的地方都是水,它們的生存空間如此自大,人類怎麼會有滅絕它們的能力呢?然而赫胥黎死後不過百年,一個又一個魚類物種的滅絕為人類敲響了警鐘。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目前,長江的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級別。而白鱘的滅絕,讓人們再一次意識到了迫在眉睫的長江生物保護工作。為了改變當前的困局,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已經開始實行為期十年的重點水域分類分階段漁業禁捕政策。
  • 不止白鱘,長江很多魚都要滅絕了
    有媒體援引專家論文稱,長江裡的「大熊貓」、中國特有的白鱘和人類徹底告別了。雖然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尚未官宣白鱘滅絕的消息,但「白鱘滅絕」依然讓很多人感到震驚。作為匙吻鱘科魚類現存的兩個物種之一,白鱘在地球上存在了1億多年,但我們人類40年就讓它滅絕了。
  • 長江又一物種滅絕!全國大小河流都快沒魚了,網友:魚要漲價了?
    2020年1月1號,長江特有物種,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被宣告滅絕! 1999年,白鱘預計不足400尾。 2002年,漁民誤捕了一隻白鱘,被拍了下來,沒想到成為了活體白鱘最後的影像資料。
  • 如果復活地球上已滅絕的物種,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而人類的出現,則要追溯到200萬年以前,然而有記載的人類文明出現,卻僅僅只有幾千年的歷史。35億年以前就已經有了生命,而200萬年以前人類才出現,那麼,這麼長時間的間隔中,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難道不會有別的智慧生命出現嗎?難道人類是地球迄今為唯一的智慧生命嗎?有的人認為地球出現過5次人類文明,不過每一次文明都被戰爭或者大型的自然災害所毀滅了。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在2005年到2019年之間,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據此前報導,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危起偉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自那以後科研人員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
  • 關於物種空前絕後的滅絕速度,人類究竟該承擔多少責任?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科學家並不很清楚,最新的估計數字是20億,但這個數字很可能在某個時候就改變。關於滅絕,有一件事我們是知道的:西部黑犀牛、塔斯馬尼亞虎和長毛象等動物的數量已經從多到無,不僅如此,由於人類的存在,其他物種滅絕的速度,可能是曾經滅絕速度的1000倍,甚至10000倍。當環境因素或進化問題導致一個物種無法生存時,滅絕就發生了。
  • 「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滅絕,意味著什麼?
    來自長江的「中國淡水魚王」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一下子成為今年初最揪心的報導之一。美麗又奇特的長江白鱘,很多人都不知道,直到新聞報導我國珍稀動物,都驚訝又心疼!長江白鱘稱作中華匙吻鱘,名為中國劍魚,又俗稱為象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
  • 長江中的10大野生動物,萬斤巨魚、水中大熊貓等三大魚類已滅絕
    在地球進化的歷史上,無數的野生動物不斷經歷著誕生、進化、滅絕的過程,但是同樣一些已經滅絕的原始動物,在自然狀態下又會演化出很多新的物種,以現代貓科動物為例,現如今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是源自古貓,古貓雖然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卻演化出了幾十種全新的貓科動物。
  •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這種美麗的動物沒能來到2020
    今天凌晨,「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熱搜榜前列,令網友痛心難過。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然而,渡渡鳥的悲劇沒能讓人類停下傷害動物的腳步,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步了它的後塵。雖然在近半個世紀,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顯著提高,但是人類活動仍然給整個地球生態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報告表明,物種滅絕加速與人類活動直接相關。我們正在經歷爆炸式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拉動對能源、土地和水的需求,推動前所未有的地球變化。人類活動對物種構成的主要威脅包括棲息地的減少和惡化、自然的過度開發。
  • 科學家證實在2019年滅絕的動物,中國的斑鱉和長江白鱘在列!
    過去的5億年裡,地球出現了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大滅絕都令地球損失了75%以上的物種。科學家根據種種跡象推測,我們地球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聯合國去年曾警告,目前地球有超過百萬種生物,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眾多「水中國寶」九死一生,人類或孤獨生活在地球
    說起渡渡鳥滅絕,或許我們依然體會不到這種痛,因為就算當年渡渡鳥真的「死透」了的時候,似乎也沒人在意。那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離我們最近的一個物種滅絕,長江白鱘的滅絕呢?是否提到長江白鱘,它的滅絕,終於能感受到了一絲的遺憾和惋惜了?
  •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
    長江從古至今,滅絕了多少水生物?這個問題看似時間尺度比較長,可是我們仔細想一想,有些物種的滅絕也就是近30多年的事情,由於生態環境變化,長江流域內生產企業過量排放汙染物,破壞了生態環境;人類的捕魚設備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水利工程設施修建阻止個別魚種的洄遊等,才導致長江物種的滅絕,可以這樣說,長江水生生物滅絕,用了幾十年時間,走過上億年之路,例如,近期長江白鱘滅絕是1.4億年前與中生代恐龍同時代的物種。
  • 救救長江裡最可愛的動物——擁有最萌微笑,卻幾近滅絕
    長江,世界第三長河,也孕育了無數可愛的生靈。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共擁有魚類378種,但隨著近幾年的惡性捕撈與生態破壞,那些曾經熟悉的動物從繁盛族群,走到幾近瀕危,再到功能性滅絕,不過10年:中華鱘,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史前生物,在地球繁衍了1.4億年,親歷了長江的形成和變遷,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 白鱘滅絕了,我很難過,還有多少物種正在消失
    白鱘被四川老百姓,特別是川江瀘州宜賓一帶的漁民稱為象魚,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鱘頭部特長,佔體長的1/3,小個體約佔體長的1/2,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陷器。吻延長,呈劍狀,其腹面具短鬚一對。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頜均具細齒。鰓孔大,鰓膜後緣尖。體表光滑無鱗。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
  • 2020年了,滅絕的魚類比飛鳥走獸還多
    茶卡高原鰍分布於青海省烏蘭縣流入茶卡鹽湖的一條支流,該河於上世紀就已乾涸,至今無捕獲記錄,被認為滅絕。再加上最近被宣布滅絕的長江白鱘,我國共有4種內陸魚已經滅絕。比較起來,兩棲動物裡只有滇螈為滅絕等級,而哺乳動物、鳥類、爬行類都沒有物種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的滅絕:聽聞已是永別,從此再無白鱘
    它是動物演化進程中比較「保守」的種類,從恐龍繁盛的白堊紀到人類遍布全球的今天,曾經與它同時代的絕大多數類群或是滅絕,或是演變為新的物種,只有少數種類能像白鱘這樣保留了原始的特徵並繁衍至今。它也因此被堪稱是長江中的「活化石」。
  • 長江白鱘滅絕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保護動物的意義在哪裡?
    我認為還是應該的,正如有一位網友質問的那樣:「救一條江與救一種魚,究竟誰更重要?」。國家要發展,人民要活下去,在那個相當困難的時代,是必須要付出一定代價的。我們這個社會是人類社會,這個組織的形成與其它動物群居的習性是同一個來源——保障種族的生存與繁榮。動物的價值遠超想像那這麼說的意思是不是「人類至上主義」呢?
  • 地理熱點 | 從長江白鱘滅絕看生物多樣性保護
    白鱀豚、長江鰣魚已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目前仍被評為「極危」等級。   「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十年前,2009年,IUCN對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