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地球首次引發大規模滅絕的全球變暖出現的原因

2021-02-15 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地球上生命的出現,對我們這個小小的藍色星球來說,顯然是一個巨大變化的時代。植物和藻類已經進化了一段時間,幫助將大氣從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這為動物群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但這種變化並沒有止步於此:新的研究發現,當動物在5.2億至5.4億年前出現時,它又一次改變了大氣,引發了一場全球變暖事件,但沒有當前的全球變暖那麼劇烈和迅速。

然而,在海洋中第一批動物出現後的一億年裡,隨著氧氣水平再次下降,二氧化碳和溫度再次上升,新來的動物陷入了幾次大規模滅絕危機,之後才達到了適當的平衡。

埃克塞特大學的氣候科學家蒂姆·蘭頓(Tim Lenton)說:「就像花園裡的蠕蟲一樣,海底的微小生物會干擾、混合和回收死去的有機物質,這是一種被稱為生物擾動的過程。因為穴居動物的影響很大,所以當整個海底從未受幹擾的狀態變成生物擾動的狀態時,你會看到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來自埃克塞特大學、利茲大學和安特衛普大學以及布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研究小組使用數學模型將動物的出現與大約5.2億年前發生的全球變暖事件聯繫起來。

在5.4億年前寒武紀突然出現穴居海底生物之前,海底被大部分未受幹擾的微生物墊層覆蓋。

這種蠕蟲和昆蟲般的生物改變了一切,並沒有留下很多化石,但它們確實留下了廣泛的洞穴化石痕跡。當他們在富含營養的微生物墊層中愉快地挖隧道時,他們把他們和海底沉積物混合在一起,就像花園床上的蟲子一樣加速了有機過程。

當它們進食時,它們消耗氧氣並產生二氧化碳,儘管它們沒有挖得很深,與今天的海底生物相比,它們的深度只有1-3釐米,而今天的海底生物比它的深度要深10倍,但這足以讓一切失去平衡。

利茲大學的環境科學家班傑明·米爾斯說:「當我們運行我們的模型時,我們對我們所看到的感到驚訝。這些小動物的進化確實減少了海洋和大氣中的氧氣,但也增加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導致全球變暖。我們知道氣候變暖發生在地球歷史的這一階段,但沒有意識到它可能是由動物驅動的。」

但這一切都匹配了動物的到來、生物擾動、氧氣消耗和碳記錄。從寒武紀中期到奧陶紀早期,反覆出現的滅絕事件與海洋中氧氣的耗盡有關。

蘭頓說,這和現在發生的情況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與古代海洋蠕蟲不同,人類能夠為自己的處境做點什麼。

他說:「最早的動物以一種對他們有害的方式改變他們的世界,與我們人類動物現在對地球所做的事情有一個有趣的相似之處。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更熱的世界,不斷膨脹的海洋缺氧,這對我們和我們共同生活的許多其他生物都是有害的。」

相關焦點

  • 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物種滅絕的動物
    7月3日消息,據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揭示了世界上第一批導致全球變暖並引發多次物種大規模滅絕的動物。圖:5億年前在海底挖洞的生物似乎引發了全球變暖 當最早的蠕蟲類生物在海底進化時,它們引發了一波全球變暖,最終導致自身的滅亡。
  • 極端全球變暖將導致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物種滅絕
    一項新研究顯示,極端的全球變暖將導致海洋動物無法呼吸,並引發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2.52億年前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消滅了9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生脊椎動物。
  • 臭氧層幾乎耗盡,全球變暖引發生物大滅絕!
    地球歷史上,一共發生過五次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且大都與小行星撞擊、地質活動和火山噴發相關。發生在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生物大滅絕(第二次)自始至終都是一個謎,因為沒有任何已知的自然災難時間與之對應。但一項新的研究成果顯示,這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很可能是由迅速變暖的地球氣候引發的,而臭氧層耗儘是最直接的原因。
  • 研究稱臭氧消耗引發了「魚類時代」的大規模滅絕
    一項新研究顯示,3.59億年前,地球的保護性臭氧層遭到了一場災難性的破壞,可能讓破壞性的紫外線輻射影響了地球,引發了全球大滅絕。 這項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警告說,隨著氣候變化導致我們的地球持續升溫,導致臭氧層減弱的突然變暖過程可能在未來再次發生。
  • 學者提出全新地球演化與全球變暖假說:地球大龜裂
    只要有關地球內部放射性衰變產熱的假說成立,地球在內部溫度作用下膨脹的事實就不可否認。那麼,只要地球不斷膨脹,就終將逃脫不了以龜裂形式脹裂的命運。這一發現的重要科學價值在於,它為地球演化歷史中可能出現全球尺度或超大陸尺度的地殼裂解找到了一種理論解釋,從而可能為全球尺度的冰期、地球變暖乃至生物大滅絕等災害事件,提供了一種新的驅動機制解。
  • 全球變暖有多可怕?看完上一次地球極熱事件,未來的地球處境堪憂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自1979年日內瓦氣候大會首次提出全球變暖以來,這個詞彙就經常出現在科學家的口中。但這種情況並沒有引起所有人的注意,直到近幾年,全球變暖逐步加劇,在夏天的時候,各大城市的氣溫普遍上升。更讓人受不了的是,全球變暖的背後或會引發海平面上升等問題,這很可能會破壞當下地球的平衡,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存。但這只是全球變暖所引起的一個危害,除了海平面上升以外,還會出現季風失調、動物體型變小、寒帶地區動物的滅絕等等問題。
  • 有史為鑑:歷史上地球碳循環紊亂致生物大規模滅絕,如今再次出現
    上周在主要國際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地球碳循環紊亂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導致災難性事件發生之間的複雜相互作用。研究人員認為,上億年前所發生的地球歷史上的兩個毀滅性生物滅絕事件,正是與地球碳循環被破壞有關。而就在當代,由人類驅動的無度碳排放正在導致我們的氣候變暖和生態系統發生前所未有的惡性變化,並迫使人類加緊走上地球歷史上第六次大規模滅絕事件的道路。
  • 二疊紀物種大滅絕:海洋生物滅絕了96%,原因是遠古「全球變暖」
    在這漫長的時間裡,我們的地球在不停的演變和進化,所以才有現在這麼好的環境,提供給生命生存。但是別看這個地球現在這樣一片生機勃勃的模樣,在地球成長的過程中,可是經歷五次大大小小的災難。這每一次的災難,都讓這個地球上的生物滅絕了一大半。那麼其中比較嚴重的一次,就是二疊紀大滅絕事件。
  • 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若不重視人類將滅絕
    近幾年,全球變暖的話題備受關注,全球各個國家也一直在採取措施應對,然而目前所做的還遠遠不夠。有報導稱,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科學家Amstrup說,全人類要團結起來應對氣候問題,拯救北極熊也是拯救人類自己。
  • 科學家發現!格陵蘭融冰已過「臨界點」,地球海岸線可能出現重組
    根據美國科學家在《地球與環境通訊》雜誌發布的新研究指出,北極部分地區的氣候變化已經出現了超「臨界點」模式,其中格陵蘭島(簡稱:格陵蘭)地區的冰川融化程度已超過「臨界點」,現已不可逆轉,即使全球現在停止變暖,降雪也不再能夠彌補流失的冰。
  • 全球變暖威脅人類生存,給地球撐一把"太陽傘"有用嗎?
    全球變暖嚴重影響到全球的生態,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以後,科學家一直致力於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們也在努力。>全球變暖之所以會出現,不得不說人類行為是一個很大的原因,而人類也嘗到了苦果。
  • 新證據,西伯利亞陷阱或才是生物大滅絕根源,全球變暖可能只輔助
    ,表明火山造成了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2.52億年前的滅絕是如此戲劇性和廣泛的「上演」,科學家稱之為「大死」。在數十萬年的時間裡,災難扼殺了地球上95%以上的生命。科學報告指出,辛辛那提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在全球近十幾個地點的地質記錄中,發現汞含量激增,這提供了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火山爆發是造成這次全球大災難的罪魁禍首。並且將該研究結果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之上,火山噴發將汞蒸氣高壓釋放到大氣中。
  • 已「滅絕」100年巨龜再次出現!科學家:需警惕第六次大規模滅絕
    大家好,我是小猩猩在我們地球上,孕育了無數種生物,當然,從第一個生命的出現開始,其實也意味著死亡的出現,因為這些生物都不是永生的,會有壽命的長短。甚至隨著地球環境變化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物種難以適應新的環境,而面臨滅絕的情況。
  • 3億年前75%地球生命滅絕原因:25光年內出現至少一顆超新星
    編者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8月解讀了泥盆紀末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指出超新星可能導致了這次生命大滅絕,與地球的距離在25光年之內。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518期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原因可能找到了,距今3.74億年前,地球上發生了一次生物大滅絕,大約75%的地球生命在這次事件中消失。根據化石記錄的信息,地球臭氧層經歷了長時間的波動,這說明這次生物大滅絕有可能是超新星導致的。超新星是恆星死亡的信號,超新星爆發可釋放出致命的輻射,破壞DNA鏈,導致物種滅絕。
  • 地震也會導致全球變暖?科學家研究表示,它確實是變暖的「元兇」
    提到全球變暖,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研究認為,和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不過,最近的一項新研究卻表明,除了人類活動之外,大地震或許也是全球變暖的「元兇」之一,這項研究成果也發表在近日的《地球科學》雜誌上。
  • 最新發現的一次大滅絕事件
    巨型火山的噴發將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氣釋放到大氣中,導致了大規模的全球變暖。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是一次改變全球的大滅絕事件,它導致許多具有優勢的四足動物滅絕,同時預示著恐龍的黎明即將到來。 原先,主流的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認為,生命史上發生過五次大滅絕事件,最著名的大滅絕發生在白堊紀末期,也就是大約6600萬年前。
  • 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
    ,漸漸引發了全球變暖。全球變暖的改變使得全球溫差變小,引起空氣流動變慢,導致霧霾長久不能散去,倫敦的霧都之名便由此而來。緊隨其後的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性的降水重新分配。有的地區本就雨水充足,分配之後可能會導致雨水泛濫。
  • 奧陶紀滅絕事件,火山噴發殺死了地球上的生命
    大約4.45億年前,地質事件後地球上約85%的海洋生物消失了。這被認為是奧陶紀的大規模滅絕。據《紐約時報》報導,這種滅絕事件一直被認為是地球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謎團。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在爭論其原因。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史蒂芬·格拉斯比說:「奧陶紀的滅絕事件一直是一件奇怪的事。」奧陶紀是古生代六個世紀中的第二個世紀。它發生在寒武紀之後。
  • 全球變暖或將是未來地球災難的主要原因
    地球正在升溫,現在的陸地和海洋都比1880年開始保存記錄時要溫暖,而且溫度仍在上升。這種溫度上升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具體體現。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1880年至1980年之間,全球平均氣溫每十年平均以0.13華氏度(0.07攝氏度)的速度增長。
  • 世界最大物種滅絕原因何在?美國學者:西伯利亞大規模燃煤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報導,美國的研究人員說,西伯利亞的大規模煤炭燃燒造成了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物種滅絕。在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中,地球受到致命的全球變暖的影響,導致96%的海洋物種和70%的陸生脊椎動物從地球表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