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媒:氣候變暖群雄逐鹿北極 中國亮牌「入局」
參考消息網1月30日報導 英媒稱,北極控制博弈正酣之際,中國發布北極政策白皮書,闡明「極地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的目標和計劃,呼籲加強相關國際合作。北極白皮書則以政策文件形式歸納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基本主張和戰略目標。2013年中國成為北極理事會13個正式觀察員之一。外媒認為,中國近年來在北極議題上爭取「入局」,主要從兩方面切入,一是北極航道,一是資源開發。報導稱,北極開發比南極更具戰略價值、各大國競爭態勢也更加激烈。
-
英媒:帛琉立法嚴限「有毒」防曬霜 以保護珊瑚礁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太平洋國家帛琉將很快取締多種防曬霜,以保護珊瑚礁。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1月2日報導,帛琉總統小託馬斯·雷門格紹上周籤署法律,規定從2020年起,全面禁止「對珊瑚有毒的」防曬霜。
-
北極汞汙染嚴重 氣溫上升或可以拯救北極熊?
北極熊被迫遷移到陸上,它們捕食的動物體內汞含量更少——這就降低了它們攝入的有毒汙染物的量。克里斯多福˙因塔利亞塔報導。隨著氣候變化,北極變暖,海冰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消失,而這些海冰正是北極熊們喜愛的活動之地。海冰的消失導致一些北極熊在陸地上活動的時間增加,這也改變了它們的飲食習慣。這些北極熊以前在海冰上捕食環斑海豹,而現在它們覓食的是被衝到海岸上來的弓頭鯨屍體。So what does this mean for them?那麼這對它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
北極永久凍土解凍,人類面臨威脅,大量有毒物質和病毒釋放
氣候暖化除了造成北極冰層融解極端氣候以外,Sue Natali也警告,正在解凍的永凍層,會釋放出大量的碳甲烷具毒性的汞以及古老的病毒
-
英媒:大部分永久凍土將在本世紀解凍 將釋放大量溫室氣體
英媒稱,科學家說,隨著本世紀氣溫升高,全球的泥炭地將成為溫室氣體的一大來源。目前,大量的碳儲存在分布於北半球通常為冰凍的多沼澤地區。但專家們說,大部分的永久凍土將在本世紀解凍。而這將導致溫室氣體釋放量比之前估計的高30%至50%。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0日報導,泥炭地橫跨北半球的廣大地區,在全球氣候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千年來,它們積聚了大量的碳和氮,協助保持著地球的涼爽。
-
把企鵝送到北極?英媒:哈裡王子被騙子「套路」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英媒稱,日前俄羅斯惡作劇者哄騙哈裡王子向他們提供幫助以將企鵝帶到北極地區。此事曝光後,一位王室專家說這一騙局暴露了哈裡王子在人身安全防護措施方面的弱點。
-
北極凍土內發現天然汞庫 或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據美國《國家地理》報導,科學家在北極發現了大量天然汞,其數量是過去30年人類排放汞數量的30倍,而這一層凍土面臨解凍的風險,可能會對全球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產生重大影響。汞是化學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0位,俗稱水銀。是常溫常壓下唯一以液態存在的金屬,常溫下即可蒸發。
-
北極沿海水體正在釋放出大量的碳
圖片來自網絡2020年6月2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發布消息稱,北極沿海水體正在向環境中釋放大量的碳隨著地球變暖,北極沿岸水域經歷了大量的氣候、物理和生物變化,是地球上最受威脅的地區之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波弗特瀉湖(Beaufort Lagoon)生態系統長期生態研究站點的研究人員發現,由於水溫升高和微生物活動增加,北極的沿海小型水體,尤其是池塘,正在向大氣中釋放碳。
-
地球「封印」即將解開,北極凍土湖泊冒泡泡,或存在有毒物質!
地球「封印」即將解開,北極凍土湖泊冒泡泡,或存在有毒物質!說到南極和北極,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冷,還有就是白茫茫的一片。可是現在在,北極地區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定時炸彈,這對於科學家來說是非常恐怖的一個麻煩,那就是很多北極圈的凍土層開始融化了。
-
36款手機充斥有毒物質 iPhone一代排行第一
iphone一代手機英媒披露手機內部充斥著大量有毒物質A摩託羅拉Citrus毒性最低報導稱,這些無處不在的電子產品內藏著的有毒化學物質多到令人難以置信,從危險的阻燃劑、聚氯乙烯和溴到鉛、錫、鉻甚至是汞和鎘等重金屬無所不包。然而長期以來,製造商一直對手機的危險成分秘而不宣。研究人員隨後根據化學物質、成分、總體這3項標準從0到5給這些手機打了分,分數越低越環保。
-
俄一巨型礦業企業承認排汙水入北極凍原
英國《衛報》報導,俄羅斯大型礦業企業諾裡爾斯克鎳公司承認,在北極圈城市諾裡爾斯克,有金屬廠員工公然違反操作守則,將汙水排入北極凍原,已暫停涉事員工的職務,並正進行內部調查。金屬廠處理礦物後,冒泡的汙水經由金屬管道,從水庫排到附近的樹叢中。消息人士指,數小時內已有大約六千立方米的汙水被排出,難以估算汙水擴散幅度。當調查人員趕到現場時,工廠員工匆匆拆走金屬管。
-
英媒:除去發黴部分並不保險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新媒體專電 英媒稱,面對發黴的食物,雖然我們可以將發黴部分和其周圍相當一部分切除掉,但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有毒細菌可能依然存在。除去發黴部分的食物並不保險。英國食品標準局建議人們不要吃明顯腐爛或發黴的食物,特別是老人、兒童和孕婦,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
永久凍土層下大量埋藏著的汞被發現,你知道多少?
永久凍土層下大量埋藏著的汞被發現,你知道多少?▲上圖:北半球永久凍土區4個土壤層的汞濃度(每平方米所含汞的微克數):0-30 cm, 0-100 cm, 0-300 cm及永凍層。永久凍土地圖展示了活動層以下及300 cm深度以上汞與冰凍有機質的結合情況。
-
可怕的有機汞 兩滴就毀了一位科學家
實際上,Wetterhahn一直以來研究的是有毒金屬暴露對有機體的毒性,她是這個化學領域有名的教授,世界上對有毒金屬了解得比她還多的人恐怕不多。所以,她的毛病是怎麼一回事呢?大概在5個月前,Wetterhahn正在做有關二甲基汞(一種有機汞)的實驗。突然,有2滴二甲基汞溶液從移液管裡滴了下來,正好滴在了她的乳膠手套上。
-
北極再迎危機!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大量反射性元素或被釋放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北極再迎危機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大量反射性元素或被釋放根據英國《衛報》網站消息報導,一篇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高度關注。該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有一份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日本福島核事故給北極圈的冰雪留下了一個獨特的印記,這個印記在短時間內是難以抹除的。
-
中國汞汙染治理的現狀與策略研究
摘要:汞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生物擴大作用的有毒汙染物,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具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瑞典人口850萬,大約有100t汞含在嘴裡[2]。 與工業化國家相比,近年來汞的排放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新工業化國家有較大的增長。在亞洲一些國家,氯鹼廠、水銀電解生產廠、燃煤生產廠等工廠排放了大量的汞 [2] ;而在巴西、哥倫比亞、菲律賓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由於黃金開採造成大量的汞排放[5–8] ;在非洲,金礦開採使 當地遭受了嚴重的汞汙染[9,10] 。
-
科學網—美公布首個發電廠汞和有毒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
美國環保署12月21日公布了首個全國性的發電廠汞和有毒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要求發電廠減少汞等有毒物質的排放,以更好地保護公眾健康。
-
中國汞汙染應對方案
貴州銅仁的萬山特區,這個曾舉世聞名的中國「汞都」,在600餘年開採歷史和近45年的大量開採中,已面臨枯竭。圖為煉製工人挖二手材料來鍊汞。元素汞一旦暴露於空氣就會蒸發並被人體吸入。很少量的元素汞(甚至一小滴)都可以使室內空氣汞濃度提高到有害水平。人們呼吸受汙染的空氣時間越長,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的可能性越大。高度暴露於汞蒸氣中會引起嚴重的肺部、腸胃和神經系統損害。不過通過這種途徑暴露於汞危害的人數一般非常少。汞的長距離遷移、持久性及生物蓄積性汞被公認為是通過大氣進行跨國境傳輸的全球性有毒汙染物。
-
北極溫度"超常"30度接近冰點 德媒:北極熊熱出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圖片來源: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導 德媒稱,北極熊要熱出汗來了,一個巨大的低壓熱帶氣團正在移向北極地區,目前當地溫度已經接近冰點,之後還會繼續上升。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2月31日報導,正常情況下,現在的北極地區應該是寒冷陰暗的冬季,平均溫度在零下30攝氏度。然而,今年卻與以往不同。據《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在2015年剩下的幾天裡,北極的溫度可能會打破紀錄超過冰點。而現在的溫度就已經接近冰點了,並且有可能會繼續升高。
-
科學家發現,6000年前人類食物有大量的汞
據悉,科學家們藉助於先進的科學儀器對生活在挪威附近的原始人化石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他們發現原始人的骨骼中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食物。相對來說,現代人攝入危險金屬物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食物存在一定的汙染,也能夠被檢測出來,避免被人們食用,而原始人攝入的危險金屬物質大約是現代人的二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