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媒:全球變暖加劇北極凍土解凍 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
參考消息網4月6日報導西媒稱,科學家對北極永久凍土的分析證明,永久凍土很容易受到氣候變暖的影響。未來應儘可能控制氣溫升高,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據埃菲社4月2日報導,渥太華大學地理學教授安東尼·萊夫科維奇利用谷歌地圖的一組衛星圖片證實了全球變暖如何對北極產生影響,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上。研究人員發現,目前加拿大北極群島當中較大的班克斯島上永久凍土發生滑坡的次數是30年前的60倍。
-
永久凍土層下大量埋藏著的汞被發現,你知道多少?
這種融化的永久凍土可能釋放出大量的汞,可能會影響全世界的生態系統。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研究專家James Shanley說「新的發現具有重大意義,這有助於了解地球儲存汞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這表明,永久凍土是汞的一大來源,如果它融化,可顯著增加全球汞的負擔。」
-
知否 |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古老病毒竟"重新復活"
2018年北極報告推測,「像西班牙流感、天花或鼠疫等已經被消滅的疾病可能會被凍結在永久凍土中」。2014年,法國的一項研究將一種存在於永久凍土層中3萬年的病毒帶回實驗室,重新加熱後,病毒迅速復活。2016年,挪威北極地區的地下永久凍土設施——世界末日庫(Doomsday Vault)被融水衝毀,為這種世界末日設想又添了新證據。世界末日庫中保存了數以百萬計的作物種子。
-
冰凍圈化學:解密氣候環境和人類活動的指紋
化學汙染物組分一般以很低的天然含量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但人為排放汙染物的增多已經造成了全球範圍的環境汙染。冰凍圈主要處於偏遠地區,人口相對稀少且遠離工、農業排放源區,受人類活動直接幹擾較小。因此,可以將人類釋放汙染物在極地和山地冰川等冰凍圈環境中的變化過程,作為評價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影響的代用指標。
-
康世昌:冰凍圈化學,解密氣候環境和人類活動的指紋
化學汙染物組分一般以很低的天然含量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但人為排放汙染物的增多已經造成了全球範圍的環境汙染。 冰凍圈主要處於偏遠地區,人口相對稀少且遠離工、農業排放源區,受人類活動直接幹擾較小。因此,可以將人類釋放汙染物在極地和山地冰川等冰凍圈環境中的變化過程,作為評價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影響的代用指標。
-
北極地區兩個巨大冰蓋消失,或將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
這兩個冰蓋已存在幾個世紀,科學家曾在2017年預測其消亡,它們的徹底消失或將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此次消失的冰蓋,是加拿大北極地區埃爾斯米爾島上的聖派屈克灣冰蓋,它們在那裡已存在了數百年。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科學家及其同事在2017年《冰凍圈》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預測,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得不到控制,該處冰蓋將在未來五年內完全融化,而現在NASA先進的星載熱發射和反射輻射計(ASTER)的最新圖像顯示確認了這一預測是準確的——2020年7月14日拍攝的ASTER圖像裡,冰蓋已經完全消失了。北極圈的崩潰會帶來什麼影響?
-
北極永久凍土解凍,人類面臨威脅,大量有毒物質和病毒釋放
一位名為Sue Natali的北極圈博士研究員,她自2012年開始,便投入研究因氣候暖化導致的永久凍土融化的影響。Sue Natali表示,至今她已看過許多觸目驚心的照片,有些地區的永凍層消融快速,永凍土帶中央甚至出現了大面積塌陷。
-
全球升溫,北極凍土發現57000年前屍體,誰來為氣候買單?
眾所周知,地球的兩極是溫度最低的兩個地區,常年處於冰天雪地之中,在這裡,因為生態環境的影響,所以它們的土壤便成為了凍土。《當代生物學》的一篇論文顯示,生物學家在北極的凍土層裡發現了一隻史前動物屍體殘骸,但這一次發現的57000年前的狼崽屍體,雖是好事,但也是一件壞事,這意味著越來越古老的屍體正在不斷地暴露出來,說明氣候變暖越發嚴峻,冰川融化速度加快,遠古的病毒或許也會「重見天日」……其帶來的「蝴蝶效應」會對整個生態系統和
-
北極發現5.7萬年前屍體,科學家警告:人類要重視了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起初地球的環境是非常溫和的,但是人類的誕生讓地球環境變得不再溫和,在人類的不斷發展下,地球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現在人類除了要面臨環境保護的問題,還要面臨全球變暖的問題。如今全球的平均溫度已經上升了一度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溫度上升一度你是不是覺得並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整個地球來說,平均溫度上升一度已經帶來了很多不可預估的後果。
-
北極凍土融化將使全球經濟付出巨額代價
(自美國聯合通訊社) 作為全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北極正面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而北極的變化有可能會產生一些代價巨大的影響,如海平面上升等。然而,關於北極地區氣候變化中新出現的問題卻遠不止這些,凍土問題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
氣候變暖或喚醒極地凍土裡的致命病毒
科學家推斷,這次感染的暴發或許可以追溯到一具古老的馴鹿屍體,它是在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北極夏季從永久凍土層中融化出來的[2]。冰封在西伯利亞凍土內的病毒並不只有炭疽孢子,被人熟知的天花和流感病毒可能也埋藏在這裡。
-
北極發現5.7萬年前屍體,科學家讓人類警惕,擔心有更危險的東西
永凍土融化之後,除了其中的很多動物屍骸會暴露出來之外,還有很多危險的東西會暴露在空氣中,因為它們長時間被永凍土冰封起來,我們也就沒有什麼感覺,但如果有一天它們被釋放了出來,那將會對人類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這些影響也往往是有害的。
-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後果不僅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永久凍土融化、海冰消失、野火肆虐:北極變暖的惡果終將影響全世界。 變綠的北極 這樣來看,北極海冰的流失也將對陸地區域產生影響:Myers Smith 和同事發現,北極正逐漸變「綠」。 擁有一個翠綠的北極聽上去似乎很棒,但實際上對地球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
冰凍圈生態系統:全球變化的前哨與屏障
冰凍圈是氣候系統最敏感的圈層:氣候變暖促使冰凍圈各要素的冰量總體處於虧損狀態,以相變能量變化主導物質與能量循環發生改變,並導致各類生態系統從生境、組成結構、食物網、分布格局等全方位產生異變。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比其他區域更為深刻和廣泛。冰凍圈劇烈變化對冰凍圈作用區生態系統本身及其服務功能產生較大影響,但生態系統變化對冰凍圈又具有強烈的反饋作用。
-
北極發現5.7萬年前屍體,科學家擔心還有更危險東西,人類要警惕
在北極圈的永凍土中,人們發現了一具被冰封的幼狼屍體。雖然是只年幼的灰狼,只有6到8周大,但它其實在時間上非常古老。科學家通過分析發現,這隻幼狼被困在永凍土中長達5.7萬年的時間。科學家推測,當時,這隻遠古狼崽所在的洞穴發生了坍塌,它就這樣被困在永凍土之中。時間一晃就是將近6萬年,在人類的幹預下,這隻遠古幼狼終於重見天日。
-
北極驚現5.7萬年前屍體,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害怕?真相來了!
並且由於北極地區土壤凍結、寒風呼嘯,樹木難以生長,植被表現為從北極圈附近的亞寒帶針葉林帶(泰加林帶)向北極苔原過渡。 儘管北極圈內氣溫較低,凍土層廣布,但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從而加劇了大氣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就連北極圈內這樣的極寒之地也未能倖免。
-
如果永久凍土都融化,會釋放大量史前病毒,影響人類未來的命運
在人類還沒有想出有效應對氣候變暖問題的方案之前,這一氣候問題一直都會影響地球的生態系統。雖然氣候變暖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但其所造成的一些影響我們無法迴避,例如導致冰川融化和永久凍土的融化。前者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將沿海低洼的地區給淹沒,同時也會進一步影響全球的氣候。
-
極圈內檢測到大量水銀,正在擴散汙染海洋,人類該如何應對?
然而這幾天在北極,科學家們又遇到了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北極同樣也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氣溫在持續的波動升高,隨著氣溫升高,凍土中一些危機就暴露出來,科學家發現北極圈內水銀的含量急劇升高,將來會發生什麼沒人知道。
-
北極驚現5.7萬年前屍體,為什麼讓科學家感到害怕?真相來了
並且由於北極地區土壤凍結、寒風呼嘯,樹木難以生長,植被表現為從北極圈附近的亞寒帶針葉林帶(泰加林帶)向北極苔原過渡。 儘管北極圈內氣溫較低,凍土層廣布,但是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從而加劇了大氣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就連北極圈內這樣的極寒之地也未能倖免。例如科學家就在北極圈內的永東土中發現了一具被封凍的幼狼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