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最新影像顯示,在寒冷的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上,兩個曾經巨大的冰蓋完全消失了。這兩個冰蓋已存在幾個世紀,科學家曾在2017年預測其消亡,它們的徹底消失或將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
此次消失的冰蓋,是加拿大北極地區埃爾斯米爾島上的聖派屈克灣冰蓋,它們在那裡已存在了數百年。1959年最早的研究團隊到達當地時,冰蓋的覆蓋面積分別近7.5平方公裡和3平方公裡,但當研究人員在2017年再次研究冰蓋時,他們將2015年7月的衛星數據與1959年8月拍攝的垂直航拍照片進行了比較後發現,冰蓋減少到僅佔原冰面積的5%。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的科學家及其同事在2017年《冰凍圈》期刊上的一篇論文中預測,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得不到控制,該處冰蓋將在未來五年內完全融化,而現在NASA先進的星載熱發射和反射輻射計(ASTER)的最新圖像顯示確認了這一預測是準確的——2020年7月14日拍攝的ASTER圖像裡,冰蓋已經完全消失了。
北極圈的崩潰會帶來什麼影響?
冰川融化的加速,會加大我們全球海平面的上升速度,並且如今科學界已經證實我們地球幾乎每年都在上升之中,並且速度已經比以前快很多,所以這對海平面較低的低洼或者小島嶼來說,很大概率會出現快速淹沒的情況。
然後就是北極永久凍土問題,對於永久凍土的存在,可以說是非常複雜。
永久凍土只要出現融化的情況,就是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例如甲烷,二氧化碳等等,這樣會反向加速對溫室氣體效應,甲烷作為第二大溫室氣體,溫室效應強度是比二氧化碳強近30倍,所以一旦爆發,那必然帶來的影響就更強了。
因為存在致命的遠古病毒,科學家們在2020年7月也再次發出了警告,隨著氣候不斷變暖,北極永凍層融化將可能釋放出沉睡數萬年甚至幾十萬年的病毒和細菌。這可以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同時北極地區的變暖速度是世界其他地方的兩倍,也是再次將這些威脅提升了幾倍,所以遠古病毒可能大規模的釋放之中,一旦形成無法挽救的局面,那人類也會面臨致命的威脅。也有很多人抱著這樣的疑問:我只是一個普通人,也沒有能力去北極進行環保行動,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我們所節約的每一度電,都能夠減排將近1千克的二氧化碳。我們所節約的每一滴水,都能降低廢水處理的負荷,減少有害物質和氣體對大氣的影響。我們出行時少開的每一趟車,都能減輕地球上的植物們的壓力,讓溫室氣體的排放變得更少。這些行動看似渺小,實際上都是在減少碳排放,保護北極的冰川。因為北極不是遙遠獨立的一塊生態系統,它也是和我們緊緊聯繫的一部分,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時時刻刻影響著北極冰川的壽命。茫茫冰海、絢爛極光,北極是一片潔淨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一探這位於地球最北端的神秘區域。但北極也是脆弱的,急需人們珍愛環境的意識,與更加謹慎小心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