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最有可能成為人類偉大的科學探索會是什麼?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0-12-04 探索浩瀚星空

自從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開始了對世界萬物本質的探索,開始了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其中最令科學家著迷的還是對宇宙探索。要知道宇宙浩瀚廣闊,有著數不盡的星系,天體和其它神秘的現象,只有真正揭開宇宙的終極奧秘,人類才能夠成為這個宇宙金字塔頂端的超級文明。

宇宙萬物都是由基本的物質構成,不管是大如恆星還是小如一粒沙子,它們都是由物質構成的,而這些物質有一個統稱:可見物質。也就是能夠被我們直接觀測到的物質,在人類剛剛走進科技時代,對這個世界和宇宙探索的時候,認為宇宙都是由這些能夠看得見的物質構成。

可是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個宇宙不僅有可見物質,而且還存在著不可見物質,而且不可見物質佔到了整個宇宙物質的90%以上。而這些不可見物質科學家稱之為暗物質和暗能量。

最早認知到暗物質存在的是瑞士天文學家,早在1933年,瑞士天文學家茲威基在估算后髮座星系團的總質量時,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光度法和動力學法。結果用動力學方法算得的質量要比用光度法算得的質量大400倍!如此巨大的誤差只能有一個解釋:發光星體的質量只是星系團質量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大一部分質量不知哪裡去了。於是他把這叫做「短缺質量」。

1978年,一些射電天文學家在系統測量漩渦星系的轉動曲線時,發現離星系中心不同距離處的物體具有相同的線速度。這個觀察結果與人們熟悉的太陽系的情況完全相悖。在太陽系裡離中心越遠的行星,線速度越小。這是著名的克卜勒定律告訴我們的。

同樣受萬有引力作用產生的星系周圍物體的運動也應該遵循克卜勒定律。為此,有科學家提出,只有假設在星系的周圍還存在著暗物質,那麼觀察到的星系運動才能與克卜勒定律的計算結果相吻合。

以上這是20世紀最早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觀測發現,只不過在20世紀的時候,科學家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還處於猜想階段,雖然宇宙有不少的奇特現象都在告訴我們它們的存在,但是我們卻沒有真正實現觀測到它們。

到了21世紀,暗物質的研究探索有了重大的發現,10年前,美國天文學家利用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觀測星系團1E 0657-56,無意中觀察到了星系碰撞的過程。星系團的碰撞威力是異常強大的,以至於暗物質與正常物質出現了分離。而這個分離的過程正好被科學家探測順,至此,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被發現。

可以說在21世紀,人類想要實現太空探索質的突破,要把希望放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探索和研究上。而它們也最有可能在為21世紀最偉大的科學探索目標,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觀測到了暗物質的存在,但是我們對它仍然一無所知。而我們現在還沒有捕捉到任何的暗物質。

不過,科學家在21世紀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我們知道了暗物質佔到宇宙總物質量的27%,暗能量的量佔到了65%以上,它們加起來佔到了宇宙物質的90%以上。由此可見,我們能夠觀測到的可見物質只佔不到10%,真正決定宇宙走向的其實就是暗物質和暗能量。

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也讓科學家重新思考宇宙的起源和大爆炸之後的事情。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在宇宙中起的作用相當於一個框架,宇宙大爆炸之後隨之產生了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迅速構造起了宇宙整體的框架,而暗能量的作用就是促使宇宙不斷向外膨脹,同時在背後管理著星系,天體的運行。

過去,人們對於天體能夠漂浮在宇宙中,星系和天體能夠有如此穩定運行的功勞歸於引力的作用。可是後來科學家發現,宇宙現在的秩序光用引力來解釋是很難說得通的,在引力的背後還有更神秘更強大的能量在支持,而這個能量就是佔宇宙70%的暗能量。

科學界已經不懷疑暗物質和暗能量在宇宙中大量存在的事實,於是科學家也先後發射了一些暗物質探測器,去太空中觀測檢測暗物質的存在甚至期望能夠捕捉到暗物質。我國的悟空號就是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它可以探測高能伽馬射線、電子和宇宙射線,而它更重要的任務還是探測暗物質的存在。

「悟空」在軌運行的前530天,共採集了約28億顆高能宇宙射線,其中包含約150萬顆25GeV以上的電子宇宙射線。基於這些數據,科研人員成功獲取了目前國際上精度最高的電子宇宙射線探測結果,並暗示了暗物質粒子存在可能的新證據。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這個暗物質和暗能量究竟有什麼用?其實它的用處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首先它是一種強大的能量,而且有可能是宇宙中最強大的能量。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佔到了95%,這說明宇宙的真正奧秘就在它們身上。既然可見物質可以組成我們現在的可見宇宙,那麼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否也有組成一個暗物質宇宙?

如果暗物質宇宙是存在的,那對於人類未來的星際航行和探索將有著重要的意義。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就是速度的不斷突破,只有超快的速度才能夠讓人類實現探索宇宙的夢想,如果我們連宇宙的各個角落都到達不了,根本不可能揭開宇宙的神秘面紗,更不可能揭開宇宙的終極奧秘。

可是愛因斯坦相對論告訴我們,有質量的物體它的極限速度是光速,如果連最基本的光速都無法突破,那人類的宇宙探索之路終將只能是一個夢想。可是科學家不甘被光速限制,於是腦洞大開的科學家想到了科幻作品的空間跳躍技術,蟲洞穿梭技術等。

空間跳躍和蟲洞穿梭都可以讓飛船以超超光速的速度在星際間航行。如果蟲洞在宇宙是真實存在的,那麼蟲洞內的世界會是什麼情況?有人猜測,蟲洞內的空間有可能就是由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的暗宇宙。暗宇宙和可見宇宙疊加在一起。

暗宇宙內的空間流速遠超光速,在其中航行就像是在衝浪一樣,飛船可以隨著空間流速在暗能量的推動下超快前進,實現星際間的穿梭。而蟲洞穿梭跟空間跳躍其實差不多,空間跳躍有可能也是利用了暗能量的推動來進行的。

如果我們能夠完全掌握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本質奧秘,我們就有可能造出暗物質飛船,通過這樣的飛船打開蟲洞進入暗宇宙實現星際間的快速穿梭。這對於人類的意義將非凡,一旦人類實現了星際間的穿梭,也意味著人類成為了宇宙中強大的星際文明。只有成為星際文明,我們才有希望去揭開宇宙的終極奧秘。

當然,以上這些目前還只是猜想,暗物質和暗能量雖然真實存在,但是它們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現代科學還沒有確定的答案。我們現在的暗物質探測器還無法捕捉到暗物質,有可能就是還沒有真正弄清楚暗物質的本質,一旦將它弄清楚了,暗物質在宇宙中隨處大量存在,我們也可以捕捉收集到更多的暗物質,為我們研究和應用。

因此在21世紀,有兩個技術可能會有重大突破,一個是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掌握應用,另一個就是對暗物質和暗能量的重大突破。當然,想要真正將暗物質和暗能量完全研究透,並讓它們為人類服務,可能還需要漫長的時間。我們期望能夠在2世紀,真正捕捉到暗物質,並發現它的本質。真正要讓暗物質為我們服務,可能最早也要等到22世紀才行,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誰在限制人類?21世紀為什麼還沒出現偉大的科學理論?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人類的第一工業革命是從18世紀開始的,從18世紀到現在的21世紀,雖然只有不到三個世紀的時間,但是人類的科技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能有人會認為,從18世紀到現在,每一個世紀都會出現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一些偉大的科學理論。而人類的科技之所以能夠發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出現了一些能夠引領人類科技的偉大科學家,他們提出了一些偉大的科學理論。
  • 為什麼21世紀都過去了五分之一,還沒有出現偉大的科學理論?
    可能有人會認為,從18世紀到現在,每一個世紀都會出現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一些偉大的科學理論。而人類的科技之所以能夠發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出現了一些能夠引領人類科技的偉大科學家,他們提出了一些偉大的科學理論。人類的科技在這些偉大理論的指引下,才有了科技的一次次飛躍。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21世紀會是史上最不平等的時期嗎
    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4月21日,耶路撒冷大學歷史系教授、《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Yuval Harari)應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的邀請,在清華大學發表了一場題為「新的不平等:21世紀會是歷史上最不平等的時期嗎」的演講。
  •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01-03《科學與人類行為》(上)
    //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01-03 《科學與人類行為》//前兩期我們是從斯金納的文學作品《瓦爾登湖第二》看到了一個行為科學主導下烏託邦世界是怎樣的。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所生活的現在,已經部分的有行為科學主義化的轉變。當我們更相信各種權威、體系和統一領導的時候,行為科學其實已經在你背後操縱你進入一種流程化的生活了。
  • 專訪|思想史家彼得·沃森:21世紀或許也是科學的世紀
    後者覆蓋了20世紀以前的整部人類歷史,前者只寫了一個世紀,但兩部著作的篇幅是差不多的。為何你用如此大的篇幅來寫作20世紀?你是否認為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世紀?彼得·沃森:不,我不認為20世紀是最重要的。
  • 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滲漏的地下海洋存在生命
    人類對星空的探索從未停止,除了了解行星的歷史,也一直在尋找地外生命的存在。當卡西尼號探測器探索土星的時候,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這個發現也被稱為21世紀太空探索領域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在寒冷的太陽系外緣,有一個在向太空滲漏的地下海洋,一處溫暖溼潤可以誕生生命的綠洲。
  • 人類最偉大的科學與科學家,兩部趣味又權威的書為你講透
    真實的科學與科學家,究竟是怎樣?這兩部傑出的大書,必須結合起來向讀者們推薦。因為,二者具有強烈的內在關聯,且呈現出深度的互補特性,共同努力之下,趣味而又權威地講透了那些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與科學家。其一,《現代科學史》。作者是曾任英國科學史學會主席的彼得·J.鮑勒,國際科學史大家,影響深遠的科普作家。
  • 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的新發展
    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資本主義在創造生產力和物質財富的同時,自身又產生著勞動異化、貧困、道德墮落、生態破壞、戰爭等。  歷史發展到21世紀,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孕育成長,物質財富不斷積累,人類文明發展到歷史最高水平。
  • 21世紀的太空,為何太空會成為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的變遷,就註定會存在事物的誕生和消亡,比如說在冷兵器時代稱霸的陸軍,如今已經不復昔日光彩;現在如日中天的海軍和空軍,在未來也很有可能不再是主流兵種;而我們頭頂那遙遠的太空,則即將成為各國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 翻開《科學家的筆記本》帶你探索世界上的偉大發明
    近日,中國畫報出版社推出了由英國科普作家傑克·查洛納撰寫的《科學家的筆記本》,通過28個在科學技術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主題、300多項發明創造、理論、著作,200餘幅產品圖片、結構模型、設計圖紙、筆記手稿、專利證書和古代版畫,展現從距今200萬年的能人時代至21世紀的科學發展史,見證科學家們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 腦科學,21世紀的新趨勢
    但是頂葉會比常人的寬。頂葉影響著人們的空間意識,這也許是他空間理論科研成就的因素之一。「如果人的大腦被100%開發出來會變成什麼?」那位老師說,「宇宙。」是啊,大腦是個小宇宙,宇宙是個超級大腦。誰會貢獻自己健康的活體大腦呢,又如何創造更多技術手段去測量呢,這些難題無疑成了當前腦科學研究的重大阻力。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人工智慧已成為腦科學研究的新趨勢。
  • 施一公:生命科學,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
    原標題:生命科學,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   施一公 (資料圖片)   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有人預言:「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學的世紀到來了嗎?關於這個問題,專業人士與普通民眾的認識存在較大的分歧。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應該了解什麼是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按照高考招生專業的大類劃分,它屬於理科。從本質上說,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
  • 人類文明跨入21世紀20年代,回望10年代太空探索的前五年
    新年的鐘聲敲響,意味著整個人類文明跨入了21世紀20年代時期,在這個新的十年裡,人類將會回望21世紀10年代時期的太空探索的整個過程,去展望未來,繼續向著宇宙進發。新年的鐘聲也意味著21世紀10年代時期的結束,在這十年裡,人類的太空探索出現了許多的奇蹟,也有很多的遺憾,是時候回顧一下這十年來一些大事件的太空科學故事了。
  • 人類有可能永遠也無法破解宇宙的全部奧秘,越探索謎團越多
    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對地球之外的世界感到好奇,古時期的人們甚至認為地球就是整個宇宙,天上的太陽和星星都是地球的一部分。古人之所以會有這種認知,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發達的科學,沒有能力探索整個地球,沒有能力走到地球的盡頭。
  • 都2020年了,21世紀為什麼還沒有出現,像愛因斯坦般偉大的理論?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心生疑問,一直在不斷向前發展的,為什麼感覺進入21世紀之後的科學似乎到了停滯的階段,2020年21世紀已經過去了1/5的時間,什麼時候才會出現上愛因斯坦那樣偉大的科學理論者呢? 大多數人覺得,人類科學之所以在200年的時間內發展迅速,是因為從18世紀開始出現的一些偉大科學家提出的理論引導了人類科學的發展
  • 21世紀100項偉大的發明
    21世紀100項偉大的發明:1.量子理論:普朗克的豐碑2.「飛行者」1號:劃時代的飛行8.第一隻電子管誕生:世界進入電子時代9.相對論:科學的新紀元10.真空三極體:「放大」了的電子世界11.洗衣機:解放婦女勞動力12.
  • 21世紀是我們科學家領銜人類科學發展的世紀
    21世紀是我們科學家領銜人類科學發展的世紀:30年河東,30年河西。20世紀人類科學發展由西方興起。那麼21世紀人類科學發展將由我們東方領銜,因為我們真正想去做就能做到最好或領銜,因為我們5000年歷史文化積澱底蘊與自信擺在那兒,也就是說,我們民族優秀的智力潛質智力潛能擺在那兒,只等風調雨順的時節去開啟它。
  • 傳奇發明: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工具,牛頓的微積分都要靠邊站
    點擊關注哦  傳奇發明: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工具,牛頓的微積分都要靠邊站  ,但是數學歷史的發展經歷過很多次的危機,也經歷過不少質疑,然而這門最被人討厭的科學,還是穩穩的站在人類知識界的巔峰。  沒有任何人可以否定,數學的發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沒有數學基礎的自然科學,一定不可能建立起雄偉聳立的「科學大廈」。
  • 如若速度能到達光速的話,人類能回到過去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大家好,我是論科學的時代,很高興跟大家一起探索宇宙奧秘。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如若速度能到達光速的話,人類能回到過去嗎?看完你就明白了。人類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科技技術在不斷的提高,已經有了能力走出地球去探索宇宙,當然,目前我們能夠探索到的宇宙範圍非常的有限,主要制約的因素就是速度。宇宙實在是太浩瀚了,我們地球也不過只是滄海一粟罷了。目前我們人類依然沒有辦法走出太陽系,如果說以我們目前宇宙飛船的速度,想要飛出太陽系的話,估計得需要上萬年。
  • 三個人類難以破解的科學謎團,每一個都讓科學家束手無策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人類走進科技時代已經有數百年的時間,上個世紀人類迎來了科技飛速發展時期,很多偉大的科學理論,都是在上個世紀提出的。進入21世紀,雖然人類的基礎理論沒有什麼進步,但是科技卻實現了巨大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