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深處,枯寺之中,雖然外面院落裡陽光輕柔而和煦,但破廟裡昏暗陰沉,仿佛被驅不走的怨惡之氣充斥著。
佛龕之前一燈如豆,四周堆滿了佛像,卻沒有一尊能被放置其中,接受供奉。
而隨著一聲聲規律而枯燥的雕刻聲響起,這名單臂老者十年如一日地重複著雕刻,卻從未能雕刻出自己滿意的佛像,一尊沒有憤怒的佛像 。
佛雕師
佛雕師外號有隻猿、飛天猿猴、忍者飛猿,被永真稱為「猩猩」,是一名極為出色的忍者,曾與好友「愛哭鬼」一起在墜落之谷中修行。
二十年前的盜國之戰中,與葦名一心、梟、幻影之蝶等人組成了銀河艦隊「葦名眾」,大敗內府軍,建立葦名國。後因殺業太多,差點迷失為修羅,被葦名一心斬斷左臂後才清醒過來。
作為開始不久就登場的一個重要人物,佛雕師給玩家的最初印象是一個弱不禁風說話還帶痰的老者,他的造型怪異充滿了神秘感,我一度以為是什麼妖怪,加之說話太慢,去見他時總是帶著不樂意。
直到第一次將酒帶給他,聽爺爺講那過去的故事,我才意識到,這個老人的身份不只是個裝備升級商和新手指引那麼簡單。
愛哭鬼
在佛雕師還是飛天猿猴之前,他有一個好朋友「愛哭鬼」,名叫川蟬,兩人一起在墜落之谷修行。後來佛雕師加入了葦名眾,愛哭鬼卻被獅子猿所殺,她的手指被獅子猿吞下肚。
佛雕師失去好友音訊後也許曾去找過,但墜落之谷中哪裡還有悠長的哨聲。哪怕和獅子猿交過手,佛雕師沒有不死斬也是徒勞。
當只狼把獅子猿殺死拿到「纖細手指」以後,佛雕師會問他從哪裡得到了這個,只狼回答說「被墜落之谷的那隻猴子吃掉了」,佛雕師就喃喃道:「原來是在猴子肚子裡」。
語氣中有點恍然,是想起好友的懷念,是喚醒的多年積怨,也是大仇已報的釋然。
那一截手指是指哨,是愛哭鬼的絕技,更是佛雕師歷經數年都不曾找到的答案。
大概推算年月,不敢說童年,但想必佛雕師和愛哭鬼一起度過了青少年時期。遊戲中不曾明示兩人之間有情愫,但懵懂的青春總伴隨著不知愛亦或不知為不愛的曖昧,這既是青春的留白也是這兩人之間的留白。
可惜伊人已逝,沒有留給佛雕師求證答案的機會了。
我曾經在猿猴棲息的山谷每當厭倦了修行,我就會喝這種猿酒然後聽那傢伙的,愛哭鬼的口哨悲傷的音色便會……響徹山谷不可思議的是我很喜歡那聲音經常讓她吹給我聽
生離死別是人生難以別越的坎,曾經的飛天猿猴失去了他的愛哭鬼,前後的故事也只能留給想像。
只聽佛雕師暗嘆一聲,對只狼說:「來吧,我幫你裝上。」
此刻看不到他滿臉皺紋下的表情,莫得感情的工具狼不一定能理解他內心的百感交集,而身為玩家的我們也可能滿腦子是「老子有新的忍具了!!」
便縱有千種情緒,更與何人說?
有時我會想,如果愛哭鬼還在,佛雕師會不會放下些許殺業?至少有個人陪伴著他,和他一起承擔這份罪責,即使是無法磨平所有、單單幾句安慰也好。或者說,是否因為失去了愛哭鬼,所以在佛雕師的性格裡增添幾分了煩躁與怒意?
在墜落之谷的河邊曾有川蟬鳴泣,如今已不復存在。
就像雲散了就散了。
在漫漫旅途後回望起點是總讓人唏噓。面對垂垂老矣的佛雕師我總會不由自主的聯想到他的過往,知之甚少又充滿好奇。
川蟬的愛哭鬼
小時候看三毛的書,最愛《撒哈拉的故事》,裡面都是有趣的異鄉生活,各種風土人情,而最不喜歡悼念亡夫荷西的《夢裡花落知多少》,裡面的思念和痛苦對我來說太過承重,不是孩子能接受的。唯獨偏愛這首小詩,我想,給小飛天猿猴和小愛哭鬼應該很配:
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裡花落知多少
柔劍·永真
永真小姐姐
在戰場遺址,我孤零零一個人後來,有猿猴在吃飯糰那飯糰看著就很美味,美味到讓我好生怨恨後來猿猴給了我飯糰
永真明明是很悲傷而溫柔地回憶著與佛雕師的相遇,結果到了佛雕師這版就變成了「她一直盯著我的飯糰看,因為太麻煩,所以把飯糰給了她」,感覺就像是「你瞅啥啊?飯糰給你行了吧,該上哪上哪別來煩我」式的直男發言。
戰爭是殘酷的,對參戰的任何一方都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對普通人來說更是難以接受。
狼、葦名弦一郎、永真都是戰爭遺孤,雖然都被收養但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個變成了莫得感情的工具狼,一個是肩負太多幾乎把自己壓碎的領導者,唯有永真心性最像普通人。
作為親歷者,佛雕師很清楚戰爭的殘酷,他一定見過了太多殘酷,也親手造就了殘酷。這場大災難席捲了葦名,是所有人不得不承受之痛。
而這時,一個飢腸轆轆的小姑娘,定定地站在一旁看著你吃飯糰,雖然你背後的刀劍寒光陣陣,但她的眼神裡唯獨沒有躲閃,飯糰和刀劍都是生存的問題。我想,一定有那麼一瞬間,佛雕師的良知重重的錘擊著他,於是嘴上逞強地說怕麻煩,內心已經為這個小女孩開了一扇門。
茫茫天地間,一個殺人為生的忍者撿到了這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孩,兩人之間產生了奇妙的羈絆。
只是他是一個戰鬥的參與者,殊不知哪一天就死在了一場戰鬥中。
為了不讓小女孩再經歷一次痛苦,那不如放開手,等到那一天到來也就不會太難過。於是兩人來到葦名後,永真成為了道玄的養女,去學習醫術,和眾多師兄弟一起生活,佛雕師繼續他的忍者生涯。
將葦名酒贈給永真後,永真便會回憶小時候會搶著幫道玄救助傷員,但有一個寡言忍者不說傷情,難以處理。她的語氣是溫柔的,裡面既有忙碌而快樂的回憶,還有見到佛雕師的喜悅。
也許佛雕師只是小傷甚至假傷,卻又不會撒謊,只好閉口不言,他要的只是見見永真,看到小女孩蹦蹦跳跳忙裡忙外的,也不枉把她從死氣沉沉的戰場帶出來。永真也樂於見到佛雕師,見到戰鬥結束他還活著,殊不知下次見面會在什麼時候,還有沒有機會報答這份恩情。
在遊戲後期,只狼偷聽他們兩人對話。永真說內府的軍隊已經打進來了,佛雕師覺得自己可能到時候會壓不住體內的怨火,再次變身修羅。
永真主動說讓她來斬斷,可是話沒說完就被佛雕師轉移了話題。直到永真離開,只狼來談話,佛雕師懇請由只狼來殺死他,因為「我不忍心讓那個孩子下手」,就算永真已經做好了覺悟,就算永真已經學習了劍術。但,這種事情怎麼能交給女兒呢?劍術,拿來防身(lang)就行了。
微博:米自閉琪羅
佛雕師對永真一直像是個傲嬌老父親對自己的寶貝女兒,他從不會直白地表示他的感情,總是拐彎抹角地為永真考慮。佛雕師變為嗟怨之鬼時,永真正在病倒的葦名一心身邊。對佛雕師來說,已經是個滿意的結局了,能被狼殺死,死的時候永真不在身邊,不必見到自己這個樣子。
女兒會見到很多老爸出糗的樣子,但這個狼狽樣,不見最好吧。
雖然一開始佛雕師說是他在城門外撿到了只狼,但我認為是永真請他把只狼帶回去的,知道只狼與神子行蹤的沒幾個人。而女兒有點小請求,傲嬌老父親哪有不接受之理?
後期回到破敗寺廟,永真不會像先前站在臺階邊等待只狼。一心交給她的任務完成了,她可以陪伴在佛雕師身邊了 ,但她對只狼說她很喜歡雕刻的聲音,很舒心,會經常過來。
這對話不禁讓人莞爾,想陪著佛雕師就陪著唄,你也開始傲嬌了?
很多時候,人生源於一個選擇,若是當年戰場上佛雕師沒有給出那個飯糰,就不會有後續這麼多故事。
那個飯糰原本是點微不足道的自我救贖,最終變成了這個故事裡最溫柔部分的源頭,這份溫柔不僅回饋給了佛雕師,也帶給了許多人,溫柔了這個刀劍血淚的故事。
經常陪伴佛雕師的永真
業障·修羅
其實日本人總是把佛學裡的修羅和阿修羅混淆,明明是想叫阿修羅,可是說成了修羅。修羅意為「端正」,是為天神,大多器宇軒昂,「阿」是否定冠詞,「阿修羅」就是不端正。例如《火影》裡六道的修羅道應該叫阿修羅道 (手動滑稽)。
就這個憨憨
佛雕師一生殺人無數,而被殺之人留下的怨氣附集在他身上,成為了他痛苦的根源。
他曾經差點化身為修羅,所幸一心及時斬斷他左臂,使他清醒回來。
後來,道玄給佛雕師做了一個忍義手,佛雕師在上面刻下了一個「業」字,代表自己曾經的殺戮和失去左臂的惡果。
「業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活動。我們心裏面起心動念,意業,這意的活動,口的言語、身體的造作。當你活動造作的時候,這個時候叫事,我們常講:你在做什麼事?造作的時候是事,造作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叫業。所以業是造作的結果。」
在佛教中,「業」的涵義十分深奧而廣泛,如果翻譯成現代語言,「業」相當於「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在當時或過後產生的相應各類結果。而業障,即是阻礙人修行的蔽障,多是罪業。
佛雕師的業就是殺戮,他的業障也因殺戮而起,這成了他後半生痛苦的根源。
得到忍義手以後,佛雕師以為自身的怨氣已經得到散解,於是再次製造殺業。直到再次發現怨氣又起,才放棄了忍義手,轉職佛雕師,只希望能藉此撫平心中的暴戾。
但業障就是業障,哪容易割捨。
雖然捨棄忍義手,不願捨棄忍義手秘籍,雖雕佛像,樣貌卻是憤怒的鬼臉,只狼得到忍義手時,雖是破舊染有血跡,但忍義手保管甚好。
佛雕師沒放下心中的業,怨氣就不會離他而去,就算十年如一日地雕刻佛像,雕刻出的也是他內心的怒,始終雕不成真正的佛像。破廟的佛雕越放越多,沒一尊值得放在佛龕裡供奉,佛雕師也越來越明白,這層業障他也是破不了了。
殺戮會產生殺業。縱觀全作,有三人與火焰之力有聯繫,一個是化生為嗟怨之鬼的佛雕師,一個是老年一心,剩下一個是只狼(修羅結局CG中,狼撿起黑色不死斬時忍義手上逐漸纏上火焰)。
沒有接觸火焰,火焰卻自己燒起
在非修羅結局,打敗天守閣義父後,只狼去見一心,一心告訴他似乎超越了什麼,不在迷茫,原本眼神中有修羅但是現在消失了。
可以說,修羅之力能控制火焰,以上三個人都是殺戮無數,但唯獨一心看破了業障,他可以不墮入修羅而操控火焰,另外兩人則是無可避免地成為了修羅。
一心那份超俗和豪邁不是常人能及的,而性格內斂的佛雕師做不到像他一樣達到看破業障的程度。
《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可是世間能有幾個人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看破世事,放下心中的執念,讓一切變豁達?通常,你我都只是凡人,和佛雕師一樣,不願放下自己曾經的業,執著於塵世。
在斬斷不死結局中,只狼成為了新的佛雕師 ,接過佛雕師的衣缽,日復一日地雕刻著佛像。
我個人不喜歡這個結局,明明是個主角,但卻是我們普通人的結局,到頭來還是一個輪迴,葦名第一的只狼也沒能做出與眾不同的成就。為什麼得到了這麼多老師的教誨,可還是留有遺憾呢?我不希望作為一個遊戲的主角都無法做出改變,畢竟,是全村的希望。
但我會憐憫佛雕師看不破,斷不了,一如憐憫我自己,憐憫世人,被各種業障所困擾。
結語
佛雕師作為遊戲的重要角色,從始至終一直陪伴著我們。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頗具傳奇色彩。
在打敗嗟怨之鬼這個隱藏boss後,我們很高興給這個痛苦了半生的老人一個合適的解脫,他最終答謝了我們。究其一生,他被怨火燃盡,生命化作了熊熊火焰。他曾渴望收穫人間至情,渴望建功立業,後來渴望救贖,渴望解脫。
他像是我們另一重縮影,執迷不悟,執迷難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