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臨終前倔強一幕:晚年喉管堵塞,疾病纏身,執意拒絕治療

2020-11-22 騰訊網

1926年,5月。

北平城內的一家宴席上,兩個名角在臺上盡情表演,臺下的觀眾紛紛喝彩,表演結束後,大家紛紛起立致意。

只見塗著花臉,酷似爺們兒的姑娘用一根手指不斷在另一個人的手心轉圈。

這個塗著花臉的女孩,正是當時剛剛爆紅的新星孟小冬。

這是孟小冬和名角梅蘭芳情愫的真正開始。

只是,這一次的相遇,差點讓孟小冬的舞臺夢成為廣陵絕唱。

這一年,孟小冬19歲,梅蘭芳32歲。

這一年,孟小冬一行人從南方順利抵達北平。

來到北平後不久,孟小冬恰好遇到了北洋政府財政總長王克敏過生日。

王克敏邀請了不少名角,孟小冬不僅發現自己在列,排在邀請名單上第一名的那個人更是顯眼。

---梅蘭芳。

生日宴會現場,大家有意無意說合,想要讓梅蘭芳與孟小冬合唱一首《遊龍戲鳳》。

《遊龍戲鳳》講的是明武宗朱厚照微服遊玩,在山西大同梅龍鎮酒館住宿時,遇到李鳳姐的故事。

朱厚照看到見店主胞妹李鳳姐的天仙美貌之後,心生愛意。

他自以為自己後宮網羅天下美女,不曾料想在這不知名的小酒館中竟然還有如此美貌的女子。

朱厚照當場開始撩妹模式。

誰知,這姑娘壓根對他沒啥感覺,還直接溜進屋子裡,對他避而不見。

朱厚照心急如焚,亮出自己的皇家身份,瞬間徵服了這妹子。

哎,有些硬通貨放在什麼時候都管用吶~

說白了,《遊龍戲鳳》就是一場情愛戲劇。

這場戲唱的非常成功。

孟小冬以女身扮演男帝王,梅蘭芳以男身扮演李鳳姐。

孟小冬在戲裡的百般撩撥,女扮男裝的她以朱厚照的身份用手指不斷在梅蘭芳的手心打轉。

這個年輕的小女孩,將朱厚照調戲李鳳姐這段撩撥大戲,演繹的淋漓盡致。

更為重要的是,這兩人入戲太深,互生情緒。

此時的梅蘭芳已經有了兩任妻子。

16歲時,梅蘭芳與傳統女性王明華締結婚姻,成為夫妻。

婚後不久,王明華先後生育有一兒一女,他們的婚姻生活尚屬幸福。

只是,這段幸福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

王明華後期做了絕育手術,剛做手術後不久,一兒一女相繼去世,王明華為這突如其來的兩重消息徹底打趴,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不幸患上結核。

這個懂事的女人害怕將結核病傳給家人,自己前往天津治療。

之後,梅蘭芳又結識了福芝芳。

福芝芳是梅蘭芳背後的體貼女人,他平常化妝、道具全部由福芝芳負責。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梅蘭芳的情感生活依舊會很幸福。

《遊龍戲鳳》取得巨大反響之後,以齊如山、李釋戡、馮耿光三人為首的梅黨試圖撮合這對才子佳人。

這三人不僅成功勸服孟小冬的父母,還親自拿出3000元巨款幫助孟小冬解除了與師父仇月祥的師徒關係。

愛情來臨的時候,總有一些人那麼的奮不顧身。

也總有一些人在奮不顧身的時候,忘記曾經在他們背後默默撐起脊梁的那代人。

孟小冬以這種方式與梅蘭芳締結婚約,這兩人的結局想必也不會太好。

1927年,正月。

梅蘭芳、孟小冬兩人舉行了一場極為簡單的婚禮。

為何簡單?

因為當時梅蘭芳是少有的名角,他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外界的關係。

當然,口誅筆伐這種事情也再正常不過。

梅蘭芳如今兩任夫妻同在,他又迎娶孟小冬,這種消息大張旗鼓的傳出去,梅蘭芳的人設很可能快速崩塌。

低調,才是解決事情的最好方式。

這個20歲的姑娘就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了自己生命的第一段婚姻。

婚後的日子,孟小冬一直跟隨梅蘭芳住在馮公館。

時間一久,大家看著屢屢從馮公館出入的梅蘭芳、孟小冬,大抵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小報新聞的各大版面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報導,梅蘭芳無奈,只能將孟小冬安排在一間新置的胡同裡。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梅蘭芳都游離在兩個女人中間,晚上陪伴福芝芳,下午的時候抽出一兩個小時陪伴孟小冬。

即便如此,僅僅幾個小時的時間也沒有持續太長的時間。

孟小冬婚後已經完全放棄了登臺演出的機會,無聊的時候她開始學習一些國學、書法,以及簡單的繪畫,以此來消磨獨居的無趣生活。

孟小冬的愛情來得實在太快,太快的愛情一般人往往無法順利接住。

很明顯,孟小冬壓根沒有能力,也沒有福分享受這份急速降臨的愛情。

她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梅蘭芳就已經迎來了一場血光之災。

因為梅蘭芳遭到孟小冬一名死忠粉的瘋狂報復。

孟小冬嫁人一事外人很少知曉,後來傳來之後,孟小冬又被安置在一所胡同裡,大家對於外界的傳言仍舊是半知半解。

娛樂圈的這種新聞,大家也就短暫的吃吃瓜,誰還每天關注這些緋聞?

可下面這個小夥子不一樣,他充分發揮了「死忠粉」的作用,拼死也要搞一搞梅蘭芳。

這孟小冬明明是我們的大眾情人吶,怎麼能讓你梅蘭芳一個人偷偷的佔據呢?

事情緣於一個叫做李志剛的小夥子。

他不僅是孟小冬的鐵桿粉絲,還三番兩次去孟小冬的家裡拜訪,時間一長,這小夥子自以為收穫了愛情,凡是孟小冬的戲曲他全部都要聽一遍。

臺下的屌絲男,臺上的美嬌人。

孟小冬時間長沒有在臺上露面,李志剛輾轉難眠,時間一長,他終於打聽到了孟小冬嫁人的消息。

為了發洩自己的怒火,李志剛不惜持槍劫持梅蘭芳。

1927年,九月。

梅蘭芳的住所出現了一名陌生人,當時的梅蘭芳正要參加晚宴,他一路跟隨梅蘭芳到了馮家館。

在馮家館的外面,李志剛拼命想要衝進去,都被攔下。

最終,保安大爺實在扛不住,讓人知會梅蘭芳。

梅蘭芳的一名友人張漢舉替他出面,準備會一會這小子。

張漢舉隨後被李志剛用一支手槍頂住,讓梅蘭芳掏出五萬贖人。

那個年代的五萬,簡直就是一筆天文數字,宴會上僅湊夠了五百多塊,最終還是從銀行提了兩萬元。

李志剛劫持張漢舉之後,附近的警署人員也匆忙趕到,李志剛在慌亂中打死張漢舉,自己也被亂槍打死。

而梅蘭芳僥倖逃過一劫。

他的生命逃過了一劫,其情感生活卻沒能順利渡劫。

1929年,12月。

獨居的孟小冬聽到了一個關於梅家的消息:

梅蘭芳的伯母兼養母病逝!

孟小冬準備前去弔唁,希望能敬兒媳之禮。

沒想到,來到梅府的孟小冬連進入梅府的機會都沒有,梅蘭芳的二夫人福芝芳更是惡語相加,堅決反對孟小冬進入梅府。

梅蘭芳聽聞消息,匆忙趕到。

只見孟小冬已經淚眼迷離,頗為傷心。

一旁的福芝芳則挺著大肚子,堅決不同意孟小冬進入梅府弔唁。

最終,孟小冬還是在舅父的勸說下,離開了梅府。

而那個曾經在戲臺上為她動情的男人,始終沒能做一件讓她真正的安心的事情。

不知,當時的梅蘭芳看著孟小冬漸行漸遠的背影,心中會不會有那麼一絲的愧疚和不忍?

這件弔唁風波過後,孟小冬大病一場,前往天津調養身體。

在梅蘭芳的身上,孟小冬想要的陪伴、愛情,這所有的一切都顯得很虛無,這些生活中最為核心的東西不是他梅蘭芳做不到,而是梅蘭芳壓根不懂如何去愛一個人。

他們的開始簡單,結束同樣也簡單。

1931年,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親自出面,幫助他們兩人調和分手事宜。

梅蘭芳最終同意以四萬元作為分手費,結束這段不溫不火的短暫婚姻。

可那個年代,梅蘭芳怎麼可能一下拿出這麼一大筆錢。

頗有心機的杜月笙承諾自己幫助其墊付四萬元,幫他解決經濟方面的困難。

可能那時候梅蘭芳也已經知道,杜月笙已經瞄準了孟小冬。

離開梅蘭芳之後,孟小冬又重新回到了戲劇舞臺上。

這裡曾經是他們初識、相戀的地方,每一次登臺,孟小冬總是會想起曾經的那段過往。

雖短暫,卻在她一生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深刻記憶。

1935年,長江以南發生水災。

杜月笙在上海發起了賑災義演,孟小冬被盛情邀請出席這場義演活動。

來到上海之後的孟小冬,一直居住在好姐妹姚玉蘭的家中。

姚玉蘭的身份比較特殊,她不僅是孟小冬的好姐妹,還是杜月笙的四姨太。

這層複雜的關係,註定要讓孟小冬和杜月笙之間發生一些故事。

杜月笙太了解女人,她知道女人的真正軟肋在哪裡。

諸如陪伴這種最為重要的核心愛情催化劑,杜老闆掌握的爐火純青。

孟小冬在姚玉蘭房間居住的時候,沒少受到杜月笙在生活上的照顧。

撮合杜月笙和孟小冬成為姚玉蘭目前最想做的一件事情。

為什麼?

孟小冬可是姚玉蘭的好姐妹,姚玉蘭會傻到這種境內?

其實不然,在姚玉蘭的上面還頂著杜月笙的兩位夫人,他們雖然早已經失去了杜月笙的寵愛,可姚玉蘭不能保證她未來的處境會不會和此前的兩位夫人一樣。

與其被動的接受杜月笙認可的外來人,不如自己主動迎合杜月笙,成人之美。

姚玉蘭說到底是個聰明的女人,聰明女人做事往往兩頭兼顧,懂得取捨,也懂得正確的權衡利弊。

那天夜晚,孟小冬和往常一樣居住在姚玉蘭的房間裡。

只是,深夜時分,姚玉蘭悄然離開,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了這間房間。

杜月笙來了。

他們的開始和曾經竟那樣的相似,快速又深情。

1948年,中華大地風雨飄搖,當時在北京居住的孟小冬內心更加不安。

生活上安全感的巨大缺失,讓她極度害怕身邊的一切變革。

杜月笙趕緊寫信,讓她趕緊南下來上海避禍。

貼心的杜月笙專程派人保護孟小冬順利抵達上海,在上海生活的這段日子裡,孟小冬生活的很愜意。

作為女人,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陪伴,也許她還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杜月笙算不上是一個好男人,可在女人的問題上,他始終都是一個溫情、懂事的男人。

1949年,杜月笙準備舉家搬遷,遷往香港。

在遷往香港的航船上,杜月笙親自為姚玉蘭、孟小冬兩人購買了頭等艙,對這兩人呵護有加,極為照顧。

只是,來到香港沒多久,杜月笙覺得香港也不安全,又準備舉家搬遷美國。

這一次,孟小冬開始猶豫了!

孟小冬一改往日的溫柔懂事,當著眾人的面,無意說了一句:

「我跟著去,算丫頭呢,還是女朋友呀?」

其實杜月笙不是沒有想過給孟小冬一個真正的名分,他又何嘗不知道孟小冬曾經在名分這件事情受過傷害。

所有人曾經傷痛的過往,一定會成為她生命中的軟肋。

杜月笙何嘗不知?

只是,當時的杜月笙已經63歲,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

這種情況下,如何給孟小冬一個名分?

這樣的名分,又能夠維持多長時間?

1951年,杜月笙與孟小冬在香港舉行婚禮,婚禮雖然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豪華,可杜月笙吩咐手下從九龍請來了最好的廚師,他自己更是帶病結婚。

那一天,在情感世界裡漂泊20餘年的孟小冬終於有了真正的歸宿,還有了她所在乎的真正名分。

這樣的生活也許對她而言就夠了。

如此簡單,已經足矣!

婚後沒多久,杜月笙離世。

1976年,69歲的孟小冬在臺灣舉行70歲大壽。

當年五月,病重的孟小冬拒絕接受治療,哮喘病也越來越嚴重,喉管也被堵塞,呼吸變得困難,最終因哮喘、肺氣腫、心臟病並發去世,享年70歲。

張大千親自為其書寫輓聯:

魂歸天上,譽滿人間,法曲競成廣陵散

不畏成劫,寧論利往,節概應標列女篇

很多時候,我們想不明白為何孟小冬會選擇杜月笙呢?

她和杜月笙明顯不是一個世界裡的人。

但別忘了她們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杜月笙很喜歡看戲,他的大多數閒暇時間也多用在看戲上,這一點決定了他和孟小冬之間有太多的共同語言。

從孟小冬的角度而言,她怎麼選擇她的下一次婚姻?

她曾經的深愛過的戲劇名角絕對不會成為她的第二選擇,在同一角色裡受過傷害的人,其實最懂得規避傷害。

杜月笙的權勢加貼心陪伴這種雙重加持,無疑成為了孟小冬最好的選擇。

在那個動亂的時代裡,一個女人的生活何其艱難?

孟小冬在情感世界的懂事,有點讓人心疼。

也有點讓人覺得心痛~

今天的你我,看著別人的故事。

想像著在曾經那段艱難歲月裡,不平凡的一群人,他們有著怎麼樣的生活經歷,又有著怎樣的情感壓力。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情感經歷不盡相同。

快樂有之,傷痛更有之~

熾熱的夏日就要過去,你我都要好好生活,學會做一個依舊熱愛生活,始終喜歡追趕陽光的年輕人~

相關焦點

  • 杜月笙離世後,獨自一人的孟小冬,在香港是靠什麼來謀生的
    在家人的攙扶下,和42歲的孟小冬在香港的寓所裡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遺憾的是,婚後僅過了一年,杜月笙便因病去世。只拋下無兒無女的孟小冬獨自一人活在這世上。而且,杜月笙並沒有給她留有多少遺產。那麼,孟小冬是怎麼生活的呢? 說起來,孟小冬和杜月笙相識甚早。出身梨園世家的她,早在12歲就開始登臺表演。
  • 民國時期影后胡蝶,一生緋聞纏身,但臨終前一句話卻引人深思!
    蝴蝶是以演技哈美貌為一身的電影演員,但一生都不斷有緋聞纏身,又遭後人爭議,但臨終前的一句話真的引人深思。其他的事件就不一一細說了,蝴蝶的一生謠言洶洶,但是蝴蝶晚年時已然看淡,當時說:「關於這一段生活,也有很多的傳言,而且以訛傳訛,成了有確鑿之事,現我已年近80,心如止水,以我的年齡也算得上高壽了嗎,但仍感到人的一生其實是很短暫的,對於個人生活瑣事,雖有訛傳,也不必過於計較,緊要的是在民族大義的問題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 愛迪生擁有多項專利,晚年疾病纏身,死前說的話無人能解讀
    雖然愛迪生晚年生意頻頻失敗,但他早年仍積累了不少資金。可惜的就是愛迪生晚年身體頻頻出現問題,在紀念電燈發明50周年時,人們為愛迪生舉行了慶祝會,德國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法國的瑪麗·居裡等科學家紛紛前來祝賀。 然而,不幸的是,在這次慶祝會上,愛迪生剛要發言時,他過分激動,突然昏厥在地上,從此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後來,經過醫生診斷,愛迪生同時患有慢性腎炎、尿毒症、糖尿症多種疾病。
  • 著名女老生孟小冬,居然也是收藏達人,她的6件收藏,千金難買!
    其實,我們對孟小冬的了解,僅僅限於戲曲方面,但是其實孟小冬的一生,也是非常讓人值得深思的,孟小冬的成長,愛情,還有事業,遠比舞臺上的孟小冬更加的有魅力。一、哥倫比亞祖母綠戒指1950年的時候,孟小冬嫁給杜月笙,而杜月笙知道孟小冬喜歡收藏,所以把自己心愛的一枚哥倫比亞祖母綠戒指送給了孟小冬,作為愛情的信物,這枚哥倫比亞祖母綠戒指鑲嵌一枚總重約17克拉的哥倫比亞祖母綠寶石,非常珍貴,是杜月笙送孟小冬的唯一件珠寶。
  • 美ICU病房中的一幕:iPad堆積如山,新冠臨終患者隔空與親人訣別
    這名網友在照片上註解:這個裝滿IPAD平板的房間,是一名負責姑息治療的醫生特意為臨終病人準備的。這些IPAD是用來患者與他們的家人訣別。自從新冠病毒在全美肆虐以來,美國的ICU病房就已經開始使用iPad。畢竟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很多臨終患者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與親人們見上最後一面。從這張照片中感受更多的還是一種悽涼。
  • 3D講堂丨為什麼3D印表機噴頭裡的喉管要散熱?
    下面就給大家嘮嘮喉管哪些事。▼RepRap SpoolHead 上的這張圖直觀的描述了噴頭堵塞的情況,紅色是塑料。▼喉管連接著噴嘴,是輸送耗材的通道,它的直徑大於耗材,所以喉管和塑料之間,一定會有間隙。▼
  • 為什麼3D印表機噴頭裡的喉管要散熱? 3D列印學院
    RepRap SpoolHead 上的這張圖直觀的描述了噴頭堵塞的情況,紅色是塑料。▼喉管連接著噴嘴,是輸送耗材的通道,它的直徑大於耗材,所以喉管和塑料之間,一定會有間隙。▼一般不常看到能像圖中那樣誇張得從喉管後端溢出,但是如果倒流的距離稍長,塑料跟喉管之間的摩擦力就會變得很大,進退不得,就很容易造成堵頭。▼
  • 人在臨終前會有哪些徵兆? 8種現象出現時, 請珍惜最後的時光!
    1、食欲不振臨終之前由於身體已無法消耗能量,親人可能會拒絕吃飯、飲水,連最喜歡的食物也不再有吸引力,難消化的肉類也會引起不適症狀。照護方式:不必勉強無法吞咽的親人進食,用簡單的棉花棒沾溼嘴唇,以及適量攝取流質食物即可。2、長時熟睡新陳代謝減慢和脫水,會讓親人陷入長時間的昏睡之中,也很難從睡眠中醒來,對於環境的意識也逐漸模糊。
  • 為什麼愛因斯坦臨終前把手稿燒了,裡面是啥東西?你敢相信嗎
    為什麼愛因斯坦臨終前把手稿燒了,裡面是啥東西?你敢相信嗎艾斯坦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這是因為它的發現相對論,人們才造出了原子彈,發展了和能源,並且在這麼多年來一直有傳說,愛因斯坦在臨終前將自己所有的自己做研究,研究出來的成果給燒了,這到底是真的假的?
  • 達爾文晚年否定了自己提出生物進化論,是真的嗎?
    達爾文原因非常簡單,因為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非常接地氣,人人都可以發表一下意見,當然很多無知的或者是別有用心的一小撮就本著各種目的予以施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各大科學家的晚年都否定了自己的言論
  • 臨終症狀 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
    死亡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過程,從出生到死亡這是生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很多人認為這個過程漫長,但是其實人的一生轉瞬即逝,那麼臨終症狀都有哪些呢?人臨終前的身體表現是怎樣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臨終症狀是每一個人都會有的表現,也是每個人生命快要到盡頭時候的表現,那麼具體的症狀都有哪些呢?如果我們出現這些症狀就代表我們快要死亡了嗎?
  •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性,死前一幕:別解剖我,卻未能如願!
    最後一個純種塔斯馬尼亞女性,死前一幕:別解剖我,卻未能如願! 最近一直被疫情事情困擾。幸運的是我國有那個能力,同時也有責任,很快我國就脫離了這樣一個困境。反觀世界,似乎其他國家的人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要麼就是沒錢治療,要麼就被種族歧視。
  • 癌症到了晚期,要不要放棄一切治療?45歲的他抗癌一年卻拒絕搶救
    他躺在病床上,對我說,孫醫生,我真的太痛苦了,像我這樣,死對我來說其實是一種解脫,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如果到了那一天,我拒絕任何搶救 於是,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楊哥多次在腫瘤科住院,接受了放療,化療,靶向藥物治療,但是我很無奈地告訴他,這些不過是姑息治療,也就是治標不治本,由於癌細胞已經廣泛轉移,手術無法將癌腫徹底切除,放化療,靶向藥物治療,也只是拼死一搏。
  • 愛因斯坦臨終前說了什麼?
    在這裡,愛因斯坦度過了他的晚年生活。按理說,對於愛因斯坦這樣的「超級人才」,美國政府應該是極為歡迎才對。然而事實上,愛因斯坦在美國的生活可以說是「極其屈辱」了。根據1983年,被曝光出來的「秘密檔案」資料可以看出,1932年底,即將移居美國的愛因斯坦已經受到了指控。
  • 病人在臨終階段,到底是什麼狀態?聽聽這位腫瘤醫生的感悟
    所謂癌症的終末期,其實就是晚期癌症到了最後的臨終階段。這時,所有癌症治療措施都已經無效,離生命的終結只剩有限的時光,通常不超過六個月,有時以三個月為界。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既然治療措施已經無效,當癌症患者到了終末期,腫瘤科的醫生能做的大概只剩下安慰,以及少許的幫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臨終關懷」。
  • 夢見蛇纏身是什麼預兆 女人夢見蛇纏身是什麼意思
    蛇纏身的夢,有可能代表一種習慣帶來的負面心理影響,你對此產生恐懼的心理;再者是你對前一天有人說的話感到厭煩,是一種思維習慣,總覺得自己有像那人說的問題或毛病,思想上自己在鬥爭。有可能是在生活中你會刻意迴避那些有可能傷害你的人,從不去招惹他們,哪怕他們挑釁你,你也只是想躲開,而不是與他們相爭,怕被糾纏的一種心理。
  • 臨終前的「迴光返照」是什麼現象?醫生是如何解釋的?此文有答案
    爺爺患有很嚴重的肺癌,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趕上治療的最佳時間,導致肺病嚴重,經醫生檢查,已經到了肺癌晚期,年底不幸去世了。很奇怪的的是,爺爺之前一直都是處於神志不清,吃不下飯,滴水不進,但在臨終前的一天,突然變得很清醒,有意識,還能掙扎著和家人說幾句話,還吃了很多東西,家人一度認為,病情有所好轉,看到了希望,但是等到第二天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這難道就是很多說的「迴光返照」嗎,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 愛因斯坦的臨終遺言,護士沒聽懂,死後大腦被盜切成240片
    愛因斯坦離世有人會疑惑,為什麼生活在美國,在臨終前會說出德語。愛因斯坦雖然具備過人的智商,身體狀況一直不好,尤其到了晚年之際,病痛纏身。愛因斯坦從六十歲開始,家中常常需要醫生照顧,防止出現身體的突發疾病。即便如此,愛因斯坦依然全身心投入自己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