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傍晚時分,拉普蘭德的森林中迴蕩著Kulning高昂的曲調,那是北歐的牧羊人們,為了喚回牲畜而唱。各個地區Kulning的唱法並不相同,但清冽高亢的歌聲卻能穿透層層林障,直達心扉,將牧場上的生靈喚回圍欄。
當Kulning的歌聲在林葉中漸行漸遠,餐盤中的鹿肉也所剩無幾時,人類便將寧靜還給了這片森林。在芬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只要極光足夠強烈,那麼就可以發出聲音,所以在這個時候,他們會用沉默的方式,來聆聽極光在黑夜的天幕中「啪啪」作響。
這種說法也不算天方夜譚。
當我們用科學觀察極光,這種自然現象無非是太陽風在進入地球磁場時,使高層大氣分子或者原子被激發,產生的自然現象,那麼發出聲音,便合乎了情理。而在芬蘭的拉普蘭德地區,人們還口耳相傳著另一種更為浪漫的說法。
在芬蘭語中,極光並不是我們常說的「Aurora(歐羅拉)」,而是「Revontulet」,意為「狐狸之火」。在芬蘭神話中,極光是由狐狸創造的,當它們在雪地上奔跑時,尾巴上的毛便會掃過碎石與尖草,隨後,這些「餘燼」會在夜晚飄向天空,成為了我們看到的極光。所以在拉普蘭德地區的原住民——薩米人那裡,他們很少說自己能聽到極光,更多的表達是,感受或者等到了極光。
「遊戲《北方之靈》」
在同一片土地上生存太久,口耳相傳的習俗會將一切事物歸於自然,比起賦予了極光諸多意義的外鄉人,當地人會用一種平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狐狸之火」的敬意,最恰當的方式就是「安靜地等待」,所以生活在北極圈的薩米人,顯得平和而善良。
曾經看過一篇遊記,其中寫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位西班牙青年為了能目睹極光的發生,只身前往了森林中,結果卻因為迷路而遊蕩數日,直至飢不擇食,好險他誤打誤撞,找到了一戶當地人家。女主人在深夜打開房門,卻看到了一位衣衫襤褸的野人出現在家門口,雖然驚魂未定,但女主人還是接納了他,並在第二天把他送上了回家的飛機。
故事的講述者是位薩米族的薩滿,她表示,這片森林充滿著慈悲和包容,是它放走了那位冒失的青年。
「圖中是索菲亞·傑納克,薩米族歌手」
浪漫的「狐狸之火」,當代的「林間傳說」,以及遙遠的地理位置,讓北歐和北極圈成為了一片人跡罕至的淨土,神秘而古老的傳說至今也在口耳相傳。即便每年慕名前往那裡的遊人眾多,傳統在漸漸失傳,但文化總是能以其它方式出現在人類眼前,並藉此傳播。
比如「Revontulet」和「狐狸之火」的故事,便是上面截圖中的遊戲——《北方之靈》的作者為我講述的。起源於對那款遊戲和狐狸的喜愛,我聯繫了他,然後他告訴了我關於那款遊戲的靈感來源,聽罷,我決定寫下來,和各位分享。除了「狐狸之火」,他還談到了冰島,並表示,那裡是遊戲場景的創意來源,既然說到這裡,那我們接著講講冰島。
「其實遊戲本身還有著不小的進步空間」
冰島的維京血統,可謂十分純正。在冰島這片土地的歷史中,有記載的第一位統治者就是維京人:英格爾夫·阿奈爾松。在公元九到十世紀的手稿《定居書》中,還記載了三千餘名定居者的姓名,生平和家族,以及其他一千四百餘塊備選定居點。
相傳英格爾夫·阿奈爾松是挪威貴族阿奈爾的子嗣,因與自己的兄弟萊夫被捲入了家族世仇,所以為了避難決定前往冰島。在他們之前,這裡曾居住過一批愛爾蘭僧侶,在《定居書》中同樣有所記載。
按照維京人當時的傳統,英格爾夫需要把自己的高座的支柱扔到海裡,並在撿到高座柱的地方建立家園。但很可惜,他當時並沒有找到高座柱,便只好在今天的「英格福修第岬」暫居。而與自己一同登錄,分居兩地的兄弟卻因為虐待奴隸,最終在起義中被殺害。
所以在第一年,英格爾夫得為兄弟報仇,還得尋找海裡的一塊木頭建立家園。而冰島這個名字,則是另一位維京人取下的,傳說他在航海時看到了冰島峽灣中的浮冰,並以此命名了這座島嶼。
「球迷還會更熟悉維京戰吼」
第二年,英格爾夫找到了那塊在冒煙的海角裡,泡了一整年的木頭,並建立了自己定居點:雷克雅未克,意為「煙之峽灣」。在建立永久定居點之後,英格爾夫解放了奴隸,並賜予他們土地。在之後的數年間,英格爾夫大力開發土地,發展著這座島嶼,而英格爾夫的後人則建立了人類歷史中,第一個民主議會:「阿爾庭」。
後來挪威國王哈拉爾德為了統一全國,決定實行鐵腕政策打壓貴族,並設立了高昂的「離境稅」,以阻止國民前往冰島定居,但貴族們依然帶著家眷前往了那裡,這種移民持續了近六十年之久。而直到今天,雷克雅未克都是冰島國的首都,佔據著三分之二的全國人口,英格爾夫也成為了國家公園的名字,曾經鐵腕的權貴,卻已化為腐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冰島地勢偏遠,所以在中世紀時,即便歐洲各國交往頻繁,使得語言文化逐步統一,冰島卻「逃過一劫」,最終保留了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最原始的諾爾斯語,就像雷克雅未克從古代被保留到了今天,現代的一部分冰島人依然可以通過諾爾斯語,閱讀千年之前的文學作品。
語言和文字往往有穿透時間的魅力,比如我們熟悉的遊戲作品《浪漫沙加》中的「沙加」,就出自諾爾斯語的「薩迦(Saga)」,一種用來書寫英雄故事和傳奇史詩的文學形式,只是在今天,我們更多地將「Saga」歸為了英語。同樣的,諾爾斯語在歷史長河中並不是獨立存在的,關於諾爾斯語的記載,可以追溯到「盧恩文字」。
對遊戲背景稍有了解的人不會陌生「盧恩文字」中的「盧恩(Runes)」,因為在遊戲中,我們對它有一個更加熟悉的稱呼——符文。
從那時起,北歐的住民就相信符號的力量,所以會通過書寫符號的方式,來賦予對方力量或者意義。這點倒是和今天符號與標籤並行的社會環境有點像,不過兩者在內核上全然不同,一個是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另一個,就一言難盡了。
關於盧恩文字的起源,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版本,奧丁為了換取如尼(Rune)的智慧,獻祭了自己的右眼,隨後將自己掛在樹上九天九夜,徹底領悟了這種文字。即便奧丁付出了如此巨大的犧牲,但「盧恩文字」最終還是失傳了,現在我們只能找到關於它的隻言片語,無人在今天傳頌這古老的智慧。
但至少,「盧恩文字」在遊戲中成為了不可分割一部分,從《暗黑破壞神》、《英雄聯盟》到新《戰神》,以及世界各地的種種遊戲中,我們都能看到「盧恩文字」和「符文」的身影。包括開頭提到的「Kulning」,同樣影響了芬蘭的金屬樂,《冰雪奇緣2》也借鑑了這古老的唱法。
「除了產出金屬樂隊,芬蘭的咖啡消耗量也是全球第一」
當Kulning消失於葉林,當極光消散於天際,當「Saga」不再被人提起,當一切的王權化為屍骨,當北地成為廢土,當這一切都消失在長河時,我們當慶幸,有人讓遊戲成為了觸摸文化的一扇窗戶,讓我們看到了,北歐不僅有維京猛男,還有狐狸與極光。
在拉普蘭德,極夜結束時,部分原住民們會走進充滿寒霧的森林中,享受第一縷陽光的洗禮,他們相信,極夜結束後第一縷光具有特別的力量,然後相擁著淡然說道。
「回家喝杯熱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