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電影版最好的我們公開了首版的預告片,這部由何藍逗和陳飛宇主演的電影,引起了人們不少的關注和討論。由譚松韻和劉昊然主演的電視劇版最好的我們曾獲得2016年電視劇口碑排行榜第二,豆瓣評分8.9分的好成績。
提到這部劇,相信很多人也都看過,喜歡看的不僅有學生群體,還有很多上班族,其中甚至包括許多中年人。作為一部青春校園題材的劇,為什麼能獲得各年齡段一致的好評呢?
第一,學生時代懵懂的初戀。有一些人經歷過校園初戀的感覺,有一些人卻沒有,無論經歷與否,都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那些經歷過校園初戀的人,在劇中就能找到當年的影子,就像耿耿和餘淮他們那樣,彼此欣賞過,雖然終將會失去,也沒有後悔。除了男孩女孩之間懵懂的感覺,大部分時間我們接觸最多的群體,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同學,有一個共同的群體就是班級。
第二,學生時代的班級記憶。那些年校園的時光,我們與同學相處的時間往往比家人更長,我們在班級教室裡的時間甚至比在家還久。同學之情,是耿耿簡單貝塔三人在一起永遠不會膩,永遠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希望對方幸福,也是餘淮周末,即使不同班,也能在一塊兒打球一起遊戲,永遠做最懂彼此的人。班級之情,是餘淮在班級前希望張老師留下的時候,是耿耿不想放棄跟同學們最後一次排球比賽的時候,是班級組織同學排練節目那些歡樂的時光。
第三,學生時代的努力拼搏。高中時代每個人都有著崇高的目標,希望自己考入哪個大學,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像餘淮他想要成為一個科學家,他就把所有精力放在喜歡的事情上,他有過驕傲,也有過難過和對自己的質疑。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過,可能後來漸漸淡忘了自己的夢想和初衷,在這個劇中,大家通過每個人物角色,或多或少都可能會聯想到自己,從而勾起屬於自己中學時代的那段努力拼搏的回憶。
第四,家長老師的諄諄教導。很多人喜歡看這部劇,不但是喜歡看同學之間純真的友情和回憶難忘的校園生活,而且回過頭來看更能夠理解家長和老師們當時的良苦用心。像劇中的耿耿和餘淮,無論是在單親母親壓力之下的餘淮,還是有著兩份家庭寵愛的耿耿,儘管環境條件不同,但本質上父母都是希望給你最好的生活。而老師也是這樣,像劇中張老師在學生高考前絮叨的囑託,雖然對學生會發脾氣,但本質上都是為了學生好,希望學生能夠成才。
它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多少具有戲劇化的故事,但看的時候總會讓人感慨萬千、陷入沉思,或許這就是青春吧。有的人在感慨現在的校園,也有人在回憶過去的生活,不管經歷過什麼,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份比較美好的回憶,因為這部劇映射出了大家的青春,所以無論什麼年齡段的人,在看過之後都會有深深觸動的。
大家好,這裡是綠色田地,歡迎大家關注綠色田地,如果大家覺得文章內容有趣,就請麻煩點個讚,順便關注一下綠色田地吧,綠色田地今後還會有更多新鮮精彩有趣味的娛樂方面的文章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