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進入6月末,日本大部分已經逐漸走出疫情的陰影,接下來需要注意的是即將到來的高溫酷暑天氣。
氣象廳24日發表了對接下來7~9月天氣的預測,認為受全球變暖等影響,大氣整體溫度變高,日本列島今年預計會比往年更熱,中暑的危險性也變高了。
由於疫情,這個夏天也變得有點不一樣了。跨越都道府縣的移動限制於19日全面解除,人們的出差、旅行等正在走向「with 新冠」的新生活模式,不管多熱出門都會戴口罩。
遊樂園、動物園、水族館等設施,以及各大商超、門店也在做好感染對策的基礎上重新開放,除了限制入場人數、要求佩戴口罩以外,還會在入園時設置體溫檢查,主要有額頭、手腕處測量的非接觸式體溫計和紅外線溫度儀等。
此外還有一種熱像儀,可以通過掃描人體熱度反應來檢測體溫,由於迅速、方便等優勢,被廣泛應用在公共場所和交通設施等地。
但有日推網友發現,人在烈日下行走後,使用熱像儀掃描,暴曬在陽光下的黑頭髮測出來的熱度會達到40℃以上!
如果長時間處於陽光下,人體頭髮和皮膚的表面溫度都會上升,如果被這種測溫方式判定為「發燒」的話,可能會發生被誤以為感染、不能入場等情況。
日本一家製造和銷售熱成像儀的會社負責人稱,近期由於疫情,這種熱像儀的需求激增,比起去年同期,固定型的銷售額增長了約10倍,簡易型、通用型增長了約為600倍!
這種溫度成像是利用輻射測溫技術(JIS規定)將人體皮膚表面的熱量換算成溫度,因此測出來的並不是體內溫度,而是「體表溫度」,在33℃~35℃之間都屬於正常範圍。
但由於黑色容易吸熱,黑髮會有在頭部蓄熱的傾向,髮型、發量和頭髮密度等也會影響溫度上升,測溫時的確會出現頭部溫度過高的可能。
除了頭部以外,還有以下原因可能導致皮膚溫度上升:
1、戴口罩
長期佩戴口罩的人,呼吸會使得被口罩覆蓋的臉內側皮膚溫度上升到36.5℃左右,在溫度成像上看和額頭、太陽穴附近溫度差不多。
2、步行或運動
氣溫高的時候在室外行走、在室內運動後,體溫會上升,皮膚表面溫度也會上升。
3、環境溫度
長期停留在陽光直射、或氣溫高的地方,皮膚溫度也會上升。夏季有時氣溫會超過36.5℃的正常體溫,也會導致皮膚溫度上升。
如果在人來人往的商場、車站等地方被測出過高的溫度,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騷亂,也會讓路人產生不安。
製造商表示,測溫現場的負責人應該明確了解熱像儀存在這種「bug」,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做好人們的安撫工作,並冷靜地使用體溫計重新進行體溫檢查。
對於如何避免被檢測出高溫,商家建議人們外出時可以佩戴防曬帽、打遮陽傘,避免臉部和頭部受到陽光直射,對於防止皮膚溫度上升是有效的。
與往年比起來,今年這個夏天可能會格外難熬,一手抓「防疫」、一手抓「防暑」,感覺也不是隨便說說那麼簡單的。
小編覺得最好的防護方式還是儘量減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門,可以佩戴日本最新推出的「清涼感口罩」、冰鎮口罩,以及涼感的防曬帽等,同時也要減少在室外的時間,以免被誤測體溫造成麻煩。
萬一遇到了這種特殊情況也千萬不要慌張,重新進行更精準的體溫計檢查就可以了!希望大家都能安全、愉快地度過這個夏天。
你為今年夏天的防疫、防暑做了什麼準備呢?留言評論和我們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