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的貓說明了什麼,理解它或許能讓你超越愛因斯坦?

2020-12-03 科學美少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這個實驗已經流傳了幾十年了,而量子力學早已今非昔比。當初薛丁格構建實驗的關鍵點,包括愛因斯坦讚賞這個假設實驗對量子力學提出的質疑,用現代的量子力學來看其實他們當初使勁都使錯了地方。

下面我說說實驗本身及關鍵點與目的,但我們不能停留在過去,所以我會給簡單說一下現代的升級版量子力學,然後我們回過頭分析兩者間的問題所在,讓你通過這篇文章超過愛因斯坦與薛丁格對於量子力學的部分認識,這是你趕超偉人的機會。

爭論的起因

如果說把量子力學分為已知和未知的兩部分,那已知部分就是我們可以通過實驗觀察到的結果「量子糾纏」,「量子遂穿」,「不確定性原理」,而未知部分就是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愛因斯坦、波爾、薛丁格等大佬都想搞清楚背後的本質。

經典物理與量子遂穿

如果說量子力學的現象是深淵裡射出來的光,那麼科學家想搞清楚的就是深淵裡到底有什麼,黑暗的世界是如何產生這些光的。而大佬們爭論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對深淵各自做出了解釋,然而他們的解釋各不相同,於是就起了爭執。

爭論的本質

這一切始於對微光粒子的測量,原子的結構並非我們所想的電子有自己的軌道,在軌道上運行。實際上,電子的運動軌跡就像一朵雲,但是這不是我們所看到的,而是通過實驗得到的。當我們想測量一個物體運行的軌跡時我們需要這個物體的兩個量:速度與位置,由此我們才能判斷它下一刻的位置,從而得到它的運行軌跡。

氫原子(波函數)電子云呈現的分布

然而在實驗測量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電子的位置和速度根本無法測量,它們發現電子的速度和位置都是「規律的隨機」,什麼意思?就是它們是按概率分布的,但是在這些概率中具體是哪個概率卻是隨機的,無法形成一個有規律的結果,讓我們無法推斷出軌跡。

通俗的說通過無數次測量,我們把測量的情況都標註出來,會發現電子構成了一個性狀,或者說一朵雲,它會在這朵雲中隨機出現,但是具體在哪我們不知道,只有在我們測量的時候它才會給我們一個結果,變成一個點,好像在說:「看其實我是一個粒子,並不是一朵雲,只是你們不懂我」。

波爾解釋說:它是一個粒子,同時出現在雲中的所有位置,當我們要測量它的時候它會隨機選一個位置出現,告訴我們它在哪。

這個解釋非常詭異,如果它是一個粒子,它又為什麼會同時出現在那麼多位置?難不成它會分身嗎?

愛因斯坦說:它就是一個粒子,它不可能同時出現在雲中的所有位置。在你測量之前它就是在那個位置,所以我們得到結果並非隨機的,但具體它會出現在哪,我們暫時不清楚。

美國量子物理學家休·艾弗雷特說:它同時出現在雲中的所有位置,當你去測量的時候,在這個宇宙中它出現在這裡,在其他平行宇宙中,另外一個愛因斯坦或者波爾測得結果是在那裡,無數個平行宇宙測得結果組合起來又會形成電子云。

還有十多種理論,這裡不一一說了,反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幾十年前的貓——不確定性

有了上面的爭執便有了這個假想實驗,薛丁格描述的是一隻貓放在裝有少量放射性物質的盒子裡。當放射性物質衰變時,它會觸發毒藥瓶上的計數器,導致毒藥瓶被破壞,從而殺死貓。

原子是以「即將衰變」和「不會衰變」的組合狀態開始的,而放射性物質的原子衰變受量子力學定律的支配。也就是說量子力學的定律決定了貓的生死,薛丁格把微觀世界抽象的概念過渡成了現實問題。於是粒子到底是不是隨機出現的微觀態尺度和貓的生死這種宏觀態尺度聯繫了起來。

關於生命只有兩種可能,非死即活,而在實驗中的貓有了第三種狀態,即死又活,因為它是一隻代表「電子」狀態的量子貓。波爾說電子即在那,也在那,所以薛丁格說:「如果波爾說的是對的,那麼貓即是死的也是活的,如果你打開箱子想看看它到底是死是活,不好意思,結果是隨機的,變成了要麼死,要麼活。」

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dinger)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構建了這個假想實驗是用來嘲諷以波爾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對於量子狀態的解釋,即生死「疊加態」是一個荒謬的理論,與現實世界不符。

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爭論還存在著另外一個核心並非是電子的狀態是否存在疊加態,而是打開箱子之前什麼樣和打開箱子之後什麼樣,打開箱子觀看結果的這個過程叫做測量,而測量是人驅動的

薛丁格為什麼要用貓?是因為貓不具有人類的意識,所以實驗中的貓不會因為自我意識驅動改變實驗的結果,波爾認為因為人去測量驅動了量子狀態隨機的出現,這個現象叫做波函數坍縮,也就是說量子的「不確定性」是因為人的測量,所以量子力學中有一個「測不準原理」。

愛因斯坦也認為「觀察者」驅動了量子的改變是有問題的,並對薛丁格對的貓的假設表示支持,他說(原話): 「波爾的解釋被您的放射性原子+蓋革計數器+毒藥+貓的電荷系統最優雅地駁斥了。在一個盒子中,系統同時包含活著的貓和死了的貓。只有在物理學家在調查時,貓的狀態才會創建一個結果?」

愛因斯坦的意思:(趣談科學、科學美少男理解之後通俗翻譯)

「薛丁格你這比喻太好了。

波爾,你確定你面前有個杯子嗎?按你的話說杯子和世界的萬物即存在又不存在,只有當你去看它的時候才知道它在不在,或者是只有當你去看它的時候,杯子決定出現不出現。

波爾,是不是當你要看的時候,上帝擲了下骰子,2點小,「顯現為小,消失為大」,好吧!杯子出現吧!」

新薛丁格的貓與破解辦法——波粒二象性

「不確定性」原理的出現,使這隻貓出現了,也導致了量子力學跟自由意識產生了關係,似乎有種要往哲學方向演變的苗頭,並且出現了大量地攤文學。實際上,結果與測或不測其實並無關聯,如果你理解這點你就已經超過了薛丁格和愛因斯坦在不確定性上對量子的理解。

什麼是概率分布?問這個學校同學都考多少分,我們不能隨便拿起一張試卷看80,然後就認為這個學校同學都考80分,我們應該隨機抽取100份試卷,做一個分數段統計圖,然後說100分佔10%,60分佔70%......

量子在我們不測量的時候,就像是全校的試卷分數都被遮住了,你不知道隨意抽出一張卷子會是多少分,但是你抽出了100張卷子,知道這個量子的概率分布,下次在抽的時候你知道有10%的概率會抽到100分,70%的概率會抽到60分,但是你抽與不抽並不會影響學校學生考試的結果。

學校分數和量子唯一的不同點是,學校是很多學生考試的結果,而量子是一個人考試的結果,或者說一個粒子的結果,這就是著名的波粒二象性。聽不明白了?

波粒二象性我們一開始說電子如同一朵雲(波動性),就像全校的試卷分數,測量時它是一個電子,這就像我們抽出了一張試卷的分數,但是你能說這個粒子就考80分嗎?不能,這就像波爾說的,所有具有確定性概率分布的波函數坍縮成了一個點,也就是說所有試卷在你抽的時候,是你隨機抽了一張。為什麼一個電子會形成一朵雲,同時在概率分布的任意位置?為什麼一個學校裡只有一個學生,卻考出了全校不同的分數,只是因為它是波,它具有波動性。

如果你還無法理解,你就記住這個比喻:粒子就像是「孫悟空」,拔了身上的毛變出很多分身,同時出現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一個悟空軍隊向前波動前進和妖怪大軍幹架,當唐僧一叫:「悟空」,波形軍隊會消失只會隨機位置隨機留下一個孫悟空,回應唐僧:「師傅,我在這呢」!根據波形不同,不同地方悟空的數量不同,不同地方悟空的數量呈概率分布。

帶著對「波粒二象性」的理解再回過頭看貓。

問在沒打開箱子之前,貓是什麼狀態?回答:即死即活,同時存在,但是為概率分布:死50%,活50%。

問打開箱子之後會出現什麼結果?回答:測100次,一般會有50次死,50次活。

問這個結果由什麼決定的?回答:由波粒二象性決定的,波函數坍縮是隨機的,與測量無關,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以上就是貓的實驗,實驗的目的,實驗的結果,實驗的升級!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骰子,薛丁格的貓,你真的懂嗎?
    物理學上有四大神獸,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莫過於是薛丁格的貓。作為討論量子力學就不可能繞過的話題,薛丁格的貓的名氣已經遠遠超出了量子力學的範圍。當然了,有些人只不過是拿它來開玩笑。但是還有更多的人,自以為了解薛丁格的貓,實則有著非常大的誤解。那麼,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薛丁格的什麼貓?
    導語: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青年薛丁格此後問題來了,那個曾被學術界拿來詰問德布羅意的問題,現在擺在了所有人面前——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它是個什麼波
  • 愛因斯坦的「上帝不會擲骰子」與「薛丁格的貓」有什麼聯繫?
    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波爾說:「別去管上帝能做什麼!」這是網絡上流傳的愛因斯坦與波爾之爭的精闢語言。其實這都不是原話,但意思差不多。爭論的兩邊都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上帝,他們爭論的「上帝」是指自然規律。那麼這個被號稱為世紀之爭的科學理論大戰具體是怎樣一個過程,最終鹿死誰手呢?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這段歷史,看看這些科學大師們的風採。
  • 愛因斯坦與哥本哈根派之爭鹿死誰手,薛丁格的貓扮演了什麼角色?
    這是一段歷史,是愛因斯坦質疑哥本哈根詮釋的一段爭論史。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會擲骰子」;波爾說:「別去管上帝能做什麼!」這是網絡上流傳的愛因斯坦與波爾之爭的精闢語言。其實這都不是原話,但意思差不多。愛因斯坦多次對哥本哈根派反擊,結果都被波爾等人破解了。比如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光盒實驗:光盒裡裝著一個與實驗室同步的時鐘,他提出當光盒裡的光子從小孔釋放出來時,完全能精準的知到它出來的時間。愛因斯坦試圖用這個實驗來反對哥本哈根派提出的測不準定律。
  • 每日科普|薛丁格的什麼貓?
    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來源:中國數字科技館 作者: 於赫夫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可以說,為發展物質波這個量子理論核心概念,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有很大的功勞。此後問題來了,那個曾被學術界拿來詰問德布羅意的問題,現在擺在了所有人面前——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它是個什麼波?不回答這個帶有玄學意味的問題,量子理論無法前進。
  • 每日科普|薛丁格的什麼貓?
    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可以說,為發展物質波這個量子理論核心概念,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有很大的功勞。此後問題來了,那個曾被學術界拿來詰問德布羅意的問題,現在擺在了所有人面前——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它是個什麼波?不回答這個帶有玄學意味的問題,量子理論無法前進。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都聽說過的東西,但是我們當中有多少人真正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薛丁格的貓是在說是什麼?不過,他最著名的還是是「薛丁格的貓」,這是他為了反對哥本哈根學派關于波函數的觀點而用一隻貓做的思想實驗,但後來,被廣泛應用於形象描述宏觀和微觀物理體系的不同之處。
  • 思想實驗中的薛丁格貓是什麼?
    很明顯,是科學家埃爾溫·薛丁格對貓做的一種實驗,但這並不是我們常人所能理解的那樣簡單的實驗,它是一種需要想像力去做的實驗,也就是說我們現實中無法做到的一種實驗,我們稱這種奇異的實驗為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
  • 解讀「薛丁格的貓」,它體現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描述了如何將一隻活潑可愛的貓變成「生死疊加」狀態。而後來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思·玻恩給薛丁格方程做出了一個讓人能夠理解的詮釋:波函數描述的是一種概率波,只能計算在某個位置找到某個粒子的概率,觀察測量只能預測某一結果的概率,卻不能預測一定會得到什麼結果。玻恩的詮釋是一種概率詮釋,憑藉這個詮釋,玻恩獲得了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用來幹嘛的?它和量子力學有什麼關係?
    關於量子力學其實還有很多「梗」,比如:薛丁格的貓,上帝不擲骰子等等。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關於量子力學會有這麼多的「梗」?比如:薛丁格的貓?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說一說。讓人無法理解的量子力學尼爾斯·波爾是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哥本哈根學派的領袖,他就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如果有人不對量子力學感到困惑,那只能說明這個人不懂量子力學。而後來量子力學的大牛,曾經參與曼哈頓計劃,也拿到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費曼,也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薛丁格的貓來源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薛丁格的貓被稱為史上最著名十大思想實驗之一,其提出和實驗過程對人類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與推動意義。
  • 來自愛因斯坦的權威解釋:薛丁格的貓,啥也不是
    在量子的世界裡,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 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後才能確定。這項實驗旨在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通俗解釋
    薛丁格的貓這句話真的是比較火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太清楚這到底是個啥意思,來看看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比喻一件事如果你不去做,它就可能有兩個結果,而一旦你去做了,最後結果就只能有一個,你的參與也直接幹預了結果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鬼?
    當衰變發生時,藥瓶被打破,貓將被毒死。按照常識,貓可能死了也可能還活著。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控制,電子開關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裡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原子核的衰變是隨機事件,物理學家所能精確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變一半所需要的時間。
  • 珍曉推科普「第41期」薛丁格的什麼貓?
    有那麼一隻貓,它屬於薛丁格,屬於愛因斯坦,屬於物理學史,屬於每一個對量子理論懷有好奇幻想的人。可以說,為發展物質波這個量子理論核心概念,愛因斯坦和薛丁格有很大的功勞。此後問題來了,那個曾被學術界拿來詰問德布羅意的問題,現在擺在了所有人面前——物質粒子怎麼可能是波,它是個什麼波?不回答這個帶有玄學意味的問題,量子理論無法前進。
  • 薛丁格的貓是一個思想實驗,它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薛丁格的貓」是由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著名思想實驗,描述了如何將一隻活潑可愛的貓變成「生死疊加」狀態。而後來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思·玻恩給薛丁格方程做出了一個讓人能夠理解的詮釋:波函數描述的是一種概率波,只能計算在某個位置找到某個粒子的概率,觀察測量只能預測某一結果的概率,卻不能預測一定會得到什麼結果。玻恩的詮釋是一種概率詮釋,憑藉這個詮釋,玻恩獲得了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之間的故事,你知道嗎?
    首先不得不先說下薛丁格在量子力學上的一項重大的成果——薛丁格方程,它奠定了波動力學的基礎,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公式。就好像有人問你,你愛我嗎?你回答說我愛你但是我又不愛你,他肯定想給你一jio。愛因斯坦也這樣想,這是在耍我嗎?實際上這是宏觀認識和微觀認識的區別。量子力學很多觀點都違反了宏觀上的常識,看起來是謬論,但在微觀世界確是真理。
  • 或許你要先解開薛丁格貓的生死之謎……
    所以我就詳細地講一講這隻著名的又死又活的貓。薛丁格的貓是死還是活?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問題?首先,量子論裡面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概念叫作量子疊加態,如果我扔一枚硬幣,然後我把這枚硬幣抓在手裡面,在我沒有看這枚硬幣的時候,它是什麼狀態呢?在傳統的、經典的物理學看來,這枚硬幣一定有一個確定的狀態。雖然我沒有看,但是它要麼是正面,要麼是反面。
  • 我就是薛丁格的貓
    但這種解釋很多人不敢苟同,愛因斯坦詼諧地說:上帝在擲色子;薛丁格更是對波恩大喊:波恩,你胡扯!我的方程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要想駁倒別人的觀點是不能靠嘴皮功夫的,薛丁格便設計出了一個至今仍困擾物理學界的被後人稱為薛丁格的貓的理想試驗。
  • 薛丁格方程及薛丁格的貓
    戰後,薛丁格在歐洲一些高校供過職。1921年他加入蘇黎世大學,一待就是六年,並在此作出了讓自己流芳百世的發現。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路易·德布羅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認為粒子能夠表現出波動性,而波也能表現出粒子性。薛丁格在得知德布羅意的研究成果後,作出了自己的偉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