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尼德霍格》(01-13)

2021-01-15 indienova
2014:《尼德霍格》

終於咱們得說說獨立遊戲了。《尼德霍格(Nidhogg)》在 2014 年 1 月 13 日發售,想想已經過了很多年年了,時間還真快。當年這個畫面看似簡陋的像素遊戲賣相上相對來說並不太好,但所有接觸過它的人都能深切地體會到這個遊戲的樂趣所在,所以遊戲銷量極高。標題名字中的尼德霍格原本是北歐神話中的一條黑龍。它一直在啃食世界樹的根部,啃穿之時,諸神之黃昏就會到來,而世界也將迎來毀滅。可惜本作並沒有這麼深刻的劇情,尼德霍格就是吃掉勝利者的那條肉色大蟲子,至於為什麼……誰知道呢。

長得也太難看了 


遊戲的開發組名為 Messhof,最初只有 Mark Essen 一人,Messhof 也是他的網名。當時他在在紐約大學遊戲中心學習時想參加 NYC 的 No Quarter 年度多人遊戲展,於是便以早期街機遊戲 Great Swordsman 為靈感來源,用 GMS 編寫了一個雙人擊劍遊戲。當時它的名字叫做 Raging Hadren(狂暴強子?),改成 Nidhogg 是後來的事了。因為當時他無法同時兼顧個人項目,學業項目以及工作(在南加州大學教課),所以遊戲開發一度擱置,直到 Kristina Norindr 出現,與他組建了 Messhof 工作室,並負責一系列工作後,遊戲才得以於 2014 年問世。


遊戲內容相當簡單,就是兩個人進行擊劍對決。當一方幹掉另一方後需要向對面方向不停跑,而另一方也會在一段時間後復活並加以阻攔,誰先向跑到對手第三個房間即獲得勝利。遊戲優秀之處就在於動作簡潔流暢有力,而攻擊手段有上中下三段刺、擲劍、飛踢和肉搏,簡單的系統下玩家的心理博弈部分會投射得相當透徹,而利落的動作與相互追趕的情形也會顯得比較有趣。雖然後來《尼德霍格》出了續作,但我依舊更喜歡畫面簡潔(古老)、規則簡單、但卻樂趣無窮的一代。可能這種反差也是遊戲的魅力所在吧。

顏料一樣的鮮血特效也是加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中的角色還在另一個獨立對戰遊戲《雙鍵格鬥(DiveKick)》中登場,作為一個客串選手畫風不同也是很正常的嘛。

像素怪登場!

歷史上今天發行的其它遊戲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