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青蒿素
青蒿素是衍生自亞洲植物青蒿的藥物,這種芳香植物有蕨類葉子和黃色的花朵,2000年來,中國人一直用它來治療發燒和瘧疾,這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目前尚無科學數據支持的說法是,青蒿素的其他潛在用途包括治療炎症,細菌感染以及頭疼等其他疾病。
圖為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
2019年6月17日,新華社以《屠呦呦團隊放「大招」:「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獲新突破》為標題,報導了該團隊的新成果,引得無數網友紛紛點讚刷屏。雖然世界各國一直倡導進行新一代的抗瘧藥物的研發,但是青蒿素無可替代的價格,尤其是許多非洲貧窮的國家也能用得起,所以它被人經常稱為抗擊瘧疾的最後一道屏障。
瘧原蟲會對青蒿素產生抗藥性?
我們知道大部分的藥物都是作用於病原體的某個關鍵的蛋白,如果失去了這個,病原體就會死亡,青蒿素的作用機制大概就是這樣。相應地如果發生突變產生不怕藥物的蛋白,藥物就失去了作用,即產生了抗藥性。
人體服用青蒿素之後,在瘧原蟲體內產生大量的自由基,烷基化病原蟲蛋白,從而消滅寄生蟲,成功治療瘧疾。但是它的半衰期很短,其化學結構中最為關鍵的過氧橋鍵容易被血紅素中的二價鐵反應掉,而瘧原蟲體內的血紅素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波動很大,那些「耐藥性」的瘧原蟲,就是通過延長了自己的生命周期,成功躲掉了青蒿素在血液中濃度最高的時刻。
因此,屠呦呦團隊提出加大青蒿素的使用量和延長服用時間就可以消滅這些所謂的「耐藥性」瘧原蟲。
圖為瘧原蟲顯微鏡下的狀態
青蒿素可治療紅斑性狼瘡或癌症
我們為了提高青蒿素在人體的濃度,將它的R基轉化為琥珀酸單酯基,從而提高了它的水溶性,而治療紅斑狼瘡的該類衍生物就是R基變成了乙胺基,也就是說青蒿素有治療紅斑狼瘡的潛力。
研究人員認為青蒿素可以取代更具有侵略性的癌症療法,癌細胞需要鐵元素才能分裂和繁殖,而鐵能激活青蒿素,從而殺死癌細胞的自由基。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將青蒿素和癌症轉鐵蛋白(一種殺死癌症的化合物)結合在一起,可以「欺騙」癌細胞將轉鐵蛋白視為無害的蛋白質,結果是白血病細胞被破壞,而白細胞安然無恙。
儘管用青蒿素治療有成功的案例,但是仍處在試驗階段,未來進行大型的臨床試驗還需等待一段時間。
我們都知道瘧疾確實很可怕,致死率極高,青蒿素的出現拯救了幾百萬人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極其重視這種疾病的發展。如果瘧原蟲產生抗藥性,後果是不堪設想,所以說繼續開發青蒿素這個巨大的寶藏,對人類有重要的意義。(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