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2020年TCT亞洲展比以往來的稍晚了一些,人流量也削減了不少,展位數和面積也相對有所降低,所有的表象似乎與人們的內心期盼或多或少存在著些許差異。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展商,只是換了個位置,繼續在這個時間段發布各自的新產品、新概念。
TCT亞洲展從2015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是第6個年頭,展覽規模也從剛開始的非金屬列印或教育性質逐漸演變為成規模的工業級集設計-製造-市場一體化的一站式國際化展示平臺。可以說,TCT見證了這幾年中國乃至全世界3D列印快速發展的歷程,由此也說明了3D列印是一個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陽光產業。不過,今天我們不去過分吹捧這個行業的發展史和它未來的發展潛力,只是帶著「評判思維」的理性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客觀地說說此次TCT展帶給人們的些許思考。
01
金屬列印備受矚目
金屬3D列印可以說是近兩年TCT上最備受矚目的領域,超半數以上的展商涉足金屬列印,涉足形式無外乎三種核心模式:設備商(含代理商),設備+加工服務商,加工服務商。
3D列印裝備是整個3D列印行業的主載體。就此而言,此次TCT展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大尺寸」,以往人們倚重的200-300mm尺寸範圍內的裝備儼然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似乎在人們內心深處已經把一家廠商能夠做出200-300mm尺寸範圍的裝備當做是家常事一般,「大尺寸」才是衡量這家企業是否具有核心能力的指標。
的確,「大尺寸」已經成為當下金屬3D列印領域最時尚的產品,從剛開始的400mm,到現在的500mm、600mm、800mm,甚至是1000mm,尺寸不斷刷新的背後真的完全是市場需求驅動的行為嗎?筆者認為並不完全是。市場需求的放大在一定程度上驅使著設備廠商開始研發新型大尺寸裝備,但是新需求誕生的新概念初期會逐漸演變成一種潮流,一種趨勢,在需求體量並不大的情況下,這種風潮趨勢會迫使著各個設備廠商隨勢而為,競相追逐,事實上並沒有經過嚴格的質量把控就推向市場,因此這也就造成了展會上一種非常被動的局面:裝備只展示不演示。即便是有信心演示的廠商似乎也存在著或多或少不理想的情況。
金屬3D列印展品(來源:EOS)
當然,一款產品並不能要求它盡善盡美後再推向市場,那樣時間成本太高,對於成本非常敏感的企業來說是一種負擔。因此,企業為實現產品迭代和維持運營而銷售初級產品和基本的產品質量之間需要尋找到平衡點,在能夠滿足用戶基本使用質量的情況下推向市場即是最佳的運營策略。這種方式被國內設備商大量採用,但是對於用戶而言,在極高的設備成本面前應當仔細甄別。
不同於國內設備廠商的運營理念,以德國為代表的國外設備商似乎更趨向於質量的嚴格把控,在質量不滿足使用指標的情況下,還是會以犧牲時間來消除和完善產品本身存在的缺陷。這種對待技術的嚴謹態度也是我們國人需要虛心學習的。
不過,面對國內各大設備商的順勢崛起,國外設備商似乎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之前只是捯飭一下展臺,擺擺樣件就能輕鬆收穫客戶的優勢已經不再明顯,如今也紛紛將裝備搬到現場作為硬核宣傳資料,他們的內心開始「害怕了」嗎?
SLM Solutions展臺
裝備尺寸的大型化讓大型結構件的整體成形變成了現實,不過對於新材料、新應用的催化作用究竟有多大,我們目前還不清楚。3D列印專用材料及新應用的開發與探索依然是步履艱難、成果難現。這也是人們對此次TCT易產生視覺疲勞的最直接原因。但是,增材設計思維的運用則更多的集成到了列印產品之中,也是觀念與思維方式的轉變,這或許足夠說明3D列印的潛在價值已經逐步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金屬3D列印展品(來源:左圖華曙高科,右圖EOS)
可是更令人欣慰的是在細分領域,我們也看到了國內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國產數據處理軟體、國產振鏡以及國產在線監測智能控制系統等細分產品的研製成功,也進一步推動了裝備國產化的進程。未雨綢繆,3D列印設備的國產化或許將會是下一輪競爭的新賽道,我們期盼這一天早些到來。
02
國內玩家面臨巨大競爭但保持創新活力
TCT展會期間首場新發布會,Carbon即官宣「3D列印技術實現工業量產不再是傳說」。作為快速3D列印領域的重要技術,Carbon的進入無疑會給本土清鋒時代和塑成科技帶來正面競爭。同為明星技術,Carbon已發展成為業內獨角獸企業,擁有眾多大牌合作企業,而國內同類技術在應用方面的影響力與Carbon相比要小的多。
Carbon新聞發布會現場
實際上除了Carbon,國內企業日後還將面臨惠普及Desktop Metal在金屬批量化3D列印技術方面帶來的挑戰。這兩家公司實際上早已進入中國,HP基於MJF技術的高分子粉末3D列印技術已大規模走進中國工廠,給整個雷射燒結領域帶來了一場衝擊;而DM在去年TCT展會期間就展示了其桌面金屬3D列印技術。相對應的,國內在類似技術領域的武漢易制和升華三維等企業,其實力與國外品牌相比也存在競爭壓力。
不過,即便有差距,本土企業也一直保持著高效的創新能力。以高性能聚合物FDM技術和Polyjet樹脂噴射技術為代表Stratasys公司,不知會否感到壓力。近年來,國內遠鑄智能、一邁智能等企業的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和印表機已經遠銷海外;而賽納三維也已推出了多款體素級的全彩色樹脂3D印表機。
賽納三維3D列印全彩色產品
總的來說,國內在多種同類技術領域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與國外明星企業相比,仍舊需要更多的發展時間和空間,已足以形成正面競爭。
03
消費級3D列印開始追求精緻主題
不同於金屬列印,非金屬列印的發展可以說是消費級和工業級趨於並行架勢。消費級設備商不再是單純追求數量上的優勢,開始更多的注重工業設計、用戶體驗、產品質量和使用成本等,這是時間積累換來的結果,也是市場催生導致的思維升級。「精緻」是消費級追求的永恆主題。
面對個人消費終端,基數如此龐大的客戶群,消費級產品或許更加注重的應該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應用。本次TCT上我們也非常欣喜的看到了這一轉變,線上直播與淘寶雲展的大膽嘗試就是新商業模式最直接的探索嘗試。網際網路作為一項賦能工具,3D列印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的探索帶給個人消費端最直接的觸及體驗,這也讓進駐到TCT淘寶雲展平臺的廠商,得到了產品的不間斷曝光。在之前,我們說過:流量產生價值,創造利潤。3D列印O2O模式的淘寶雲展優化了供應鏈,也將會真正發揮3D列印個性化定製的技術特點,實現個人消費端與工廠端直接互聯,充分發揮出大眾創新設計的潛力,實現個人消費級設備商的最大價值,這才是3D列印真正發揮的社會價值。
最後在應用方面,本屆展會邀請了來自汽車、醫療和航空航天三大行業的應用專家,就增材製造技術的應用發展和實際應用中存在的挑戰進行了分享。從中可以看出,3D列印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應用到設計和生產一線,且在應用廣度和應用深度上有了質的提升。與此同時,3D列印的實際應用仍然存在非常多的問題,包括標準、材料、工藝、後處理等,需要研究機構與應用端的共同努力,從基礎研究上推動增材製造技術的發展。
註:本內容由Myron原創,3D列印技術參考稍作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