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經濟多重危機重創 美紐約2萬成年人流離失所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2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9日報導,一份最新報告顯示,美國紐約市無家可歸者的數量創下歷史新高,超過2萬名單身成年遊民被收容所救濟。而在過去的一年裡,成年遊民的數量增加了10%。

據報導,非營利組織美國流浪者聯盟表示,這不僅要歸咎於新冠疫情,還要歸咎於經濟和政策的多重失敗。新冠疫情肆虐使紐約市的住房危機更加嚴重,加劇了單身成年人流離失所的危機。

更令人擔憂的是,該組織指出,這一數字還沒有包括露宿街頭或住在私人庇護所的人。

美國流浪者聯盟呼籲紐約州增加遊民的永久性支持住房資源。該組織政策主任羅塞(Giselle Routhier)表示,這也提醒紐約人,住房和醫療同等重要。

自2020年春天以來,紐約市有1萬多名遊民被安排進酒店居住,以防止人員流動所造成的疫情傳播,更保證他們在居家避疫期間,能夠安全地保持社交距離。

該計劃在一些小區中引發了爭議,居民抱怨遊民的遷入導致自己生活質量下降。但新數據顯示,這項計劃可能不會很快停止,因為美國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且隨著寒冬的來臨,有更多的人需要得到庇護。

相關焦點

  • 多重危機疊加,註定白宮對中國攻擊愈發瘋狂
    為了應對國內疫情、經濟和騷亂三重危機,他在29日的公開講話中甩出了三板斧——毫無意義的三板斧,因為都不是對症下藥,而是一如既往的禍水外引,中國又成了「背鍋俠」。據媒體公開報導,在過去的一天裡,美國再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人數2.6萬,死亡人數接近10.5萬人,疫情的蔓延勢頭依舊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為了展示美國政府「積極」應對疫情的決心,川普在29日當天宣布:退出世衛組織;在宣布退出時,他還再次重彈所謂「中國負責論」的老調,沒有絲毫的新意。與此同時,川普還對中國留學生下了黑手。
  • 紐約停擺了?疫情失控、政府破產,市長警告民眾:真正危機才開始
    自疫情在全美蔓延以來,紐約就一直是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城市。紐約只有850萬左右的人口,但當地目前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84萬例,感染率接近十分之一。此外,紐約的死亡病例也達到了3.6萬例,平均每一千人中就有4人因新冠病毒死亡,這還不包括疫情爆發後大量逃離紐約的富人群體。
  • 疫情惡化、危機加劇,超5000萬美國人面臨挨餓,川普成眾矢之的
    由於川普政府一直未能控制新冠疫情,美國經濟遭受重創,這引發了各種各樣的悲劇,其中包括飢餓危機,而且隨著病例的激增以及假期的臨近,這一問題並沒有改善。 根據美國最大的飢餓救濟組織「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的說法,飢餓美國人的數量正趨於此前經濟衰退時期
  • 新冠疫情下瓜地馬拉內政危機
    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在擁約1700萬居民的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已確診約11.9萬例新冠病例,目前已有4千多人死亡。醫療健康和腐敗指控預算的批評者說,它把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重要性放在衛生醫療支出之上,而他們認為,在國家繼續與新冠病毒的傳播鬥爭的時候,後者才是急需的。
  • 土耳其裡拉貶值至最低水平 疫情危機不減 投行紛紛上調...
    土耳其裡拉貶值至最低水平 疫情危機不減 投行紛紛上調金價預期   眼下美國出臺經濟刺激計劃的最後期限臨近,一度促使黃金的漲勢,現貨黃金價格再創歷史新高至2074.77美元/盎司,具體來看金價本周累計上漲逾4.2%,最近九周累計漲幅逾22%,年初迄今累計漲逾35%,反觀美元指數離開上日錄得的2018
  • 疫情之下,美國紐約快破產了
    「紐約深陷預算危機瀕臨破產」的消息,瞬間登上了本市和全美的新聞頭條。 紐約為何如此「困頓」美國參議院曾在2020年3月的經濟刺激大禮包中撥出了14億美元給紐約市「應急」,但顯然那只是杯水車薪。市長預計,要裁掉包括市長辦公室在內的市政府各機構共2.2萬名政府僱員,才能勉強救急。紐約為什麼如此「困頓」? 《福布斯》雜誌資深撰稿人傑克·凱利認為,紐約瀕臨「破產」最重要的原因,是疫情持續不散和集體遠程辦公導致人氣渙散,進一步引發「財氣」渙散。
  • 新「黑天鵝」事件下,27萬億美債如果還不上,哪國受波及最大?
    文丨陽光 排版丨陽光「川普在就任時曾承諾清除美國債務危機,然而4年過去,美國已欠下27萬億債務,每天要還15億美元利息。如今新黑天鵝事件再起,經濟持續低迷,美國如若無力償還債務,只會引發更大的財政危機。」
  • 美國死亡人數或超20萬!疫情傷害堪比金融危機,經濟恐迎10年大蕭條
    資本市場從疫情所受的創傷似乎迅速恢復,V形反彈指日可待。 但隨著疫情在美國開始反撲,市場再度風聲鶴唳,走出6月11日「黑色星期四」行情。當日美股狂瀉超5%,導致上周美國三大股指遭遇3月底以來最大幅度的回調。
  • 疫情深度惡化 美國紐約等多地再度重啟經濟封鎖
    來源:新浪財經文/魏天諶當地時間11月18日,紐約市長白思豪宣布,由於紐約市內過去7日的平均新冠確診陽性率升破3%,將再次關閉市內所有公立學校,超過110萬學生將受到影響。該政策目前至少將持續到11月底的感恩節假期後,屆時政府將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延期。
  • 全球確診第二、多重疫情衝擊,「巴西川普」的選擇果然是……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圖源:路透社 累計確診超36萬 多州醫療系統已近崩潰 據巴西衛生部消息,當地時間24日,巴西新增15813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363211例,累計死亡22666例,病死率約6.2%。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截至8月24日,除美國之外,巴西、印度、俄羅斯和南非成為世界確診病例最高的國家(見圖3),巴西累計確診3,627,217例,當日新增2.1萬例,累計死亡115,451例,死亡率3.2%;印度累計確診3,164,881例,當日新增6萬例,累計死亡58,546例,死亡率1.8%。
  • 危機重重下的印度,如何度過這次疫情?
    最近新冠感染在我國零星出現,但是印度的感染人數還在以每天近4萬多人速度增加,死亡人數達到了134254 人,這是官方統計數據,就算真實數據超過十倍,對於13億人口的印度來說,都可以忽略不計,印度更大的危機正在悄然到來。
  • 朱民談疫情後的世界經濟和金融:長尾、「日本式衰退」和政策新邊界
    美國4月16日宣布市場再開放計劃以來,單日新增確診數量圍繞3萬例波動式起伏,7月開始日增病例重新攀上5萬~7萬例高峰。截至8月24日,美國累計確診5915630例,當日新增4.2萬例,累計死亡181114例,死亡率3.1%。感染率達到1.75%,超過1.5%的大流行病臨界點。疫情在美國各州之間蔓延,佛羅裡達州和德克薩斯州等成為新的重災區。美國疫情在得到暫時控制後大幅攀升,峰值仍然未到。
  • 疫情蔓延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與未來預測
    此次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空前巨大並將長期持續;2.16個國家的證券市場熔斷,實際上是資金避難,逃離市場。對全球化客觀上是一次重創,但抗疫又需要全球協作,後續全球化仍然存在相互依賴需求;11.國際經濟格局諸侯化,以石油價格戰為主線形成且無共識,存在瓦解一體化的隱患,地方保護主義演變成民粹主義且繼續盛行值得觀察;12.英國已放棄全民免疫(herd immunity)的做法,因為義大利的現實告訴他們代價太高,已轉向美國的做法。
  • 土耳其媒體:新冠疫情加大歐洲對美離心力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北京4月15日電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格局正在發生重大改變,一些國家的政府感到恐慌及信任危機,全球市場面臨威脅。疫情之後,世界將不復如初。但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沒有統一的答案。
  • 疫情之下的肯塔基州:貧富地區差距擴大,民眾對政府信心動搖
    【編譯/觀察者網 劉程輝】新冠疫情之下,美國民眾生活正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創,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拉大,失業人數居高不下。在美國肯塔基州弗洛伊德縣,民眾對食物救助的需求量在過去一個月裡增加了兩倍,當地官員正盡力維持對家庭食物的分發計劃。「對很多孩子來說,這是他們一天中唯一的一頓飯。」
  • ...提示:我國人群面臨多重健康威脅|氣候變化|熱浪|新冠肺炎|傳染...
    作為全球報告的解讀嘉賓,柳葉刀倒計時項目全球共同主席、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介紹,較去年相比,今年的報告包括熱相關早逝、氣候移民和流離失所、城市綠地的可及性、低碳飲食的健康效益、極端高溫和熱相關勞動生產力損失的經濟成本、淨碳價、各國國家自主貢獻(NDC)中提到健康的數量等43個新指標。報告對於2019年全球範圍內為對氣候變化而採取的行動也進行了梳理。
  • 世界銀行認為,疫情後經濟恢復需要五年時間
    塔斯社9月17日消息,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Carmen Reinhart)當日在「趨勢—2021」論壇發言指出,冠狀病毒疫情危機後恢復全球經濟將需要五年。疫情引發的衰退在某些國家將比其他國家持續更長的時間,最貧窮的國家將受到這場危機的重創。
  • 日增病例超5千,累計確診2.4萬!美國疫情失控的概率有多大?
    當前紐約、華盛頓和加州的疫情最嚴重,而華盛頓和佛羅裡達的病死率較高。   2018年,川普撤銷了此前歐巴馬政府為應對伊波拉疫情而設立的流行病應對指揮系統,在財政預算上,取消了政府3000萬美元的「複雜危機基金」,減少了150億美元的國家衛生支出,並削減了CDC、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土安全部等機構的全球疾病抗擊運營預算,目前CDC的預算已經降低到年80億美元了。
  • 肺炎影響全球格局的三種可能:全球重構、多重世界與文明危機
    三、平劇:本土安全、權力變遷與多重世界體系而如果疫情持續時間過長(但最終受控),導致各國不得不為了應對疫情,將產業向本土收縮,而這種收縮如果一但在產業鏈和產業結構上形成定勢,那麼,當然是對全球化的一個巨大挑戰。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太可能走向各國封閉,講一個最直觀的,美歐經濟得衰退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