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銀行副行長:中國經濟數據反映增長方式轉變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兼營運長英卓華在會上表示,全球經濟復甦日趨脆弱,面臨重大風險。她呼籲,高收入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需要通過採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和開展改革以改善基本面。 英卓華在講話中指出,2014年的全球經濟或令人失望。世界銀行下調了全球增長預測,目前預計今年增長2.6%,僅比2013年的2.4%略有回升。
-
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4% 中國達7.9%
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組織發布了2021年1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在報告中,世行表示,假設新冠肺炎疫苗在一年中廣泛推廣,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但是,如果決策者不採取果斷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和實施促投資的改革,復甦可能會緩慢乏力。
-
陳茂波:處理疫情恢復通關是穩住香港經濟的關鍵
來源標題:陳茂波:處理疫情恢復通關是穩住香港經濟的關鍵 中新社香港11月15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5日發表網誌表示,儘快妥善處理疫情,儘快與內地恢復通關,是穩住香港經濟的關鍵所在
-
世界銀行專家憂疫情持續 全球恐面臨金融危機
《聯合早報》1月14日報導:世界銀行經濟學家擔心,若冠病疫情遲遲不終結,全球恐將面臨金融危機。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萊因哈特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指出,冠病大流行曠日持久,可能會使家庭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不堪重負,並演變成金融危機。
-
【世行報告稱中國經濟增速將於2021年回升至7.9%】世界銀行當地...
2020-07-29 13:19:13來源:FX168 【世行報告稱中國經濟增速將於2021年回升至7.9%】世界銀行當地時間28日發布的《中國經濟簡報:砥礪前行:應對新冠疫情影響,推進中國改革議程》中說,受疫情影響,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大幅萎縮,90%以上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出現人均收入下降。
-
朱民:疫情後的世界經濟金融
世界經濟的走勢仍然難以預測。進入償付危機階段後,依危機對經濟結構的破壞程度,會有不同時間長度和規模的企業破產重組以及因行業和產品結構變化而引發的產業重組,這個階段會有大批企業倒閉。政府的巨大挑戰在於如何辨別企業是財務性困難還是結構性困難,是技術性破產還是「真破產」。在這個階段,宏觀貨幣政策並不能解決問題,需要供給側的政策組合,包括財政精準支持、產業政策指導、充分市場競爭政策等。
-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顯示——中國納稅時間次數明顯優於全球均值
報告顯示,2017年度中國的納稅改革表現亮眼,報告中的關鍵指標均取得進步,尤其是中國全年納稅時間進一步縮短為142小時,同比降低31.4%,納稅次數縮短為7次,明顯優於全球平均值237小時和23.8次。是什麼推動了中國稅收營商環境持續改善?世界納稅領域有何新的發展趨勢?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世界銀行和普華永道相關專家。
-
西南財大調研顯示:超一半家庭認為6個月內經濟恢復
而且,在疫情好轉的背景下,家庭儲蓄意願還在繼續上升,有超過一半(50.2%)的家庭會減少消費增加儲蓄,僅9.4%的家庭減少儲蓄增加消費。如果沒有大規模刺激消費的政策出臺,第二季度出現「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不高。談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大部分家庭對經濟恢復的預期較為樂觀,58.4%的家庭認為6個月以內能能夠恢復經濟。
-
世界銀行最新數據,為你揭秘現階段資產該如何分配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步調,也破壞了原有的經濟環境架構。各國央行用到快穿底的QE政策,能否有效刺激經濟仍不可知。 投資人們資產大縮水,面對無法以過往經驗判斷的投資環境,未來的資金脈動又會如何呢?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疫情發生後幾個月,便開始討論「後疫情時代」,實是人類的幸運。 必須要說明,其實病毒並未遠離,人類距離「後疫情時代」尚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們對病毒的恐慌,慢慢冷靜下來了,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後疫情恐慌時代」。 新冠病毒(COVID-19)的傳染性,在近代史上唯有西班牙病毒可以媲美。
-
中國經濟正增長,印度經濟卻負數至此
2020年,百年難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面對肆虐的疫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12月初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經合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實際GDP將下降4.2%,但2021年將增長4.2%。
-
世界銀行預計今年全球經濟下滑5.2% 創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導 據世界銀行網站6月8日消息,世界銀行2020年6月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估算,全球經濟今年將下滑5.2%,這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程度最深的經濟衰退。報告指出,由於內需和供應、貿易及金融嚴重中斷,預計發達經濟體2020年的經濟活動將收縮7%。
-
後疫情時代我國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建議
雖然治癒率達到75%,死亡率下降至2.8%,但目前疫情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和控制,依然以每天25萬~30萬人的規模增加,並有可能成為跨年度的疫情。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大幅度下跌。世界銀行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為-5.2%,是「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
專家探討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專家探討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2020-11-27 19:07:29 與會嘉賓圍繞「十四五」規劃、疫情後消費態勢、雙循環新經濟等話題,深入探討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政策導向。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朝陽表示,每個人要尋求逆勢成長,「危」和「機」共存,變化並非都是不好的,也有機會,所以要更加勤奮地工作,用天空視角看看每個人和企業的全局,甚至尋求一些突破。
-
...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保持樂觀」——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受訪的40位亞太和歐美地區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認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就會迅速反彈。 普華永道在其分析報告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暫的。當疫情結束後,經濟增長將很快回到由基本面決定的正常軌道上來。西班牙《經濟學家報》預計,隨著疫情傳播速度逐漸放慢及中國企業逐漸復工復產,中國經濟活動將很快恢復正常。
-
四川金口河:召開世界銀行貸款 長江上遊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項目培訓會
1月11日,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世界銀行貸款長江上遊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項目培訓會在區自然資源局8樓會議室召開。全區各鄉鎮分管林業副鄉鎮長、區財政局、區審計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發改局分管領導,技術支撐單位、區自然資源局相關業務人員及實施項目的林農共50餘人參加會議。
-
全球第二波疫情來襲,「19歲的非洲」卻是個例外
而在非洲國家,通常老年人退休後會返回農村居住,農村人口密度低,保持社交距離更加容易。同時,非洲國家不發達的交通基礎設施,在疫情傳播面前成為了一種優勢,減緩了人際流動的頻率。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黃葭燕表示,非洲國家一直沒有提高檢測率,所以無法判斷其真實的發病率。就目前其發病率相對比較低的情況來看,除了上述原因,也需要考慮到全球防控的溢出效應。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要國家中,中國採取了最嚴格、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手段,並將穩企業保就業作為政策救助的首要目標,因此復工復產進程要遠好於其他國家,目前生產能力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而其他國家在疫情失控之後選擇優先救助家庭部門,這導致居民消費恢復的同時生產並未同步修復。
-
世界銀行預測:中亞國家經濟今年將整體衰退
中新社努爾蘇丹6月12日電 (記者 文龍傑)世界銀行近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對世界經濟進行了預測。關於中亞地區,報告認為,2020年該地區國家將面臨整體衰退。報告對包括俄羅斯、中亞和南高加索地區等26個經濟體的年度經濟走勢進行了預測。預測指出,歐洲中亞地區(ECA)經濟增速今年將下滑至-4.7%,其中,克羅埃西亞(-9.2%)、保加利亞(-6.2%)、俄羅斯(-6%)三國較不樂觀。
-
...但全面從疫情中復甦將需要恢復信心;「醫療指標」和病毒傳播是...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我和FOMC的成員仍認為,負利率對美國來說可能不是一個合適或有用的政策;經濟可以「很快」開始好轉,但全面從疫情中復甦將需要恢復信心;「醫療指標」和病毒傳播是美聯儲目前決定經濟發展道路的最重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