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色「用益觀察」一鍵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分享本頁面內容到朋友圈
來源:國際金融報、中國經營網
作者:陳聖潔、顧湘
曾被葉簡明視為「企業最重要」部分的上海華信的「信用」,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與考驗。「華信20億債券兌付貌似懸了。」5月21日下午,投資者王巖(化名)在華信國際某維權交流群中無奈地說。
結果,一語成讖。5月21日晚間,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華信」)正式發布公告稱,未能按期償付2017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下稱「17滬華信SCP002」)本金及利息合計20.89億元。而在幾天前,上海華信剛剛兌付了一筆8500萬元的違約債務。
屢屢違約的「華信系」到底怎麼了?
按下葫蘆浮起瓢。公開曝出的第一筆8500萬元違約債務幾天前剛得到兌付,上海華信又現一筆巨額違約,這次發生違約的是其發行的債券——「17滬華信SCP002」。
5月21日,上海華信發布公告稱,公司2017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 17滬華信SCP002)應於5月21日兌付本金20億元,及利息88767123.29元;截至到期兌付日日終, 發行人生產經營發生重大變化,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債資金,未能按期足額償付「17滬華信SCP002」本金及利息合計 2088767123元人民幣。
關於這筆20億債券無法兌付的原因,上海華信方面表示,「受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不能正常履職以及3月1日媒體新聞事件等不利因素的衝擊,公司正常經營已受到重大影響。」
上海華信表示,截至2018年5月21日日終,公司未能籌集到償付資金,「17 滬華信SCP002」不能兌付本金及利息。在此,公司鄭重向「17 滬華信SCP002」的持有人致歉。
據了解,「17滬華信SCP002」是上海華信發行的2017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總額20億元,發行期限270天,本計息期債券利率6%,主承銷商為建設銀行。
根據公告,公司目前正積極籌措資金,本期超短期融資券計劃於到期兌付日6個月後兌付。
此前,此筆債券的主承銷商中國建設銀行曾在5月11日召開持有人會議,且表決通過了《關於要求發行人提供增信措施的議案》、《關於要求發行人披露「17滬華信SCP002」按期償還本息的計劃的議案》、《關於要求發行人披露是否已擬定債務重組的方案及債務重組最新進展情況的議案》等5項議案,否決了《關於授權主承銷商或主承銷商代為聘請的第三方中介機構進行訴訟、財產保全、參與破產、聘請第三方中介機構等事項,並由債券持有人承擔上述事項產生的包括但不限於聘請律師、會計師等第三方中介機構的費用、訴訟費用、保全費用、擔保費用、申請破產費用等費用的議案》和《關於授權主承銷商或主承銷商代為聘請的第三方中介機構籤署相關協議的議案》2項議案。
隨後在5月14日,上海華信公告了其在5月11日籤發的「17滬華信SCP002」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的特別風險提示公告。
記者注意到,2018年是上海華信的「償債高峰期」。上海華信發行的超短期融資券到期兌付日在今年年內的共有101億元,除了2月14日已經到期兌付的20億元之外,5月21日兌付逾期的20億元,上海華信需要在6月、7月、8月和11月完成共81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兌付,11月有一期規模為20億元的中期票據需要兌付。
巧合的是,同樣將於2018年內到期兌付的另外三筆超短期融資券也在5月11日同一天其他地點召開了持有人會議。由渤海銀行主承銷的上海華信2017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17滬華信SCP003」於下午16點30分在上海裕景大飯店採取現場和非現場相結合的會議方式召開。審議通過了6項議案,否決了2項議案。此次債券的兌付到期日為2018年6月25日;由主承銷商恆豐銀行、光大證券召開的上海華信2017年度第四期超短期融資券「17滬華信SCP004」於上午10點在杭州市浙江東方豪生大酒店以現場方式召開。審議通過了3項議案,否決了2項議案。此筆債券的到期兌付為2018年7月29日;到期兌付日為2018年8月20日的「17滬華信SCP005」。
除此之外,20億元的中期票據「15滬華信MTN001」則在5月10日由主承銷商國開行召集,下午15時在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魯能希爾頓酒店召開。
截止到記者發稿前,需在2018年內完成兌付的上述三筆超短期融資券及一筆中期票據尚無「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的特別風險提示」類公告發布。
上海華信公告中提到的「不利因素」,具體指什麼呢?
據記者了解,中國華信及其控股的系列公司被市場稱為「華信系」,是中國民營能源巨頭之一。中國華信相關公司股權布局複雜,主要通過子公司上海華信進行金融布局,並借之入股了安徽華信國際、中化國際兩家A股上市公司。可以說,在「華信系」中,上海華信扮演著「核心資本運作平臺」的角色,其營收佔中國華信的八成左右。
但今年3月以來,包括上海華信在內的「華信系」捲入了違約、評級下調、股權凍結、訴訟等一系列事件,風波不斷。而在這一系列風波中,「華信系」的資金鍊陷入了「青黃不接」的窘境。
僅以上海華信為例,具體來看,上海華信所持安徽華信國際的股權均處於凍結狀態。
「上海華信所持有我們公司的所有股份都已經被凍結了,更具體的債務信息要等他們(上海華信)和我們先溝通,再披露。」5月21日,安徽華信國際的投資者聯繫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與此同時,今年年初,上海華信擬發行50億元公司債用於償還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但最終於4月2日中止。這筆規模50億元的融資未能成功,讓華信繫緊繃的資金鍊進一步承壓。
根據上交所披露的數據,2017年末,上海華信淨資產636.23億元,借款餘額983.19億元。截至2018年1月末,借款餘額1145.26億元,累計新增借款餘額162.06億元,累計新增借款佔上年末淨資產的比例為25.47%。在新增借款額中,銀行貸款高達181.43億元。
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上海華信的信用等級在不到3個月時間內被下調了3次。3月2日,聯合資信將上海華信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從AAA下調至AA+。5月4日,再次從AA+下調至BBB+。5月15日,聯合資信再次將上海華信信用等級由BBB+下調至B,將「15滬華信MTN001」、「17滬華信MTN002」的債項信用等級由BBB+下調至B,並將其繼續列入可能下調信用評級的觀察名單。
據相關媒體此前報導,今年4月,國家開發銀行已牽頭設立了華信的債權人委員會(下稱「債委會」),同時地方政府也成立了工作組,與華信解決債務問題。
債委會、地方政府和華信三方目前正醞釀債務解決方案,並在加快推進。該方案意圖在維護債權人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障華信能夠持續運營。當前債務解決方案的形成仍有很大不確定性。此前,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已對華信開展財務報表審計,排摸公司家底。
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記者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時發現,今年5月2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了兩份民事裁定書,內容主要關於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長寧支行以發行人為被告向法院提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之訴,案號分別為 (2018)滬01民初447號、448號(下稱「447號案」、「448號案」)。
在447號案中,法院裁定查封、扣押、凍結被申請人上海華信銀行存款人民幣173209042.65元或其他等值財產;在448號案中,法院裁定查封、扣押、凍結被申請人上海華信銀行存款人民幣220265833.33元或其他等值財產。其中,凍結銀行存款的期限為一年,查封、扣押動產的期限為兩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的期限為三年。
換言之,上海華信已被光大銀行上海長寧支行查封、扣押、凍結了近4億元資產。
此外,公開信息顯示,郵儲銀行上海分行營業部也與上海華信處在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具體案號為(2018)滬0109民初6764號,開庭時間為2018年5月28日。
對於上海華信來說,馬上又將迎來6月25日「17滬華信SCP003」的考驗。
版權說明: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除非無法確認,《用益觀察》均在文章開頭備註了來源和作者,如轉載涉及版權、標註有錯漏等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眾號在線客服與我們聯繫,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或與您共商解決,非常感謝!
敬請關注用益其它微信公眾號
用益投資(ID:usefinance):提供最新信託/資管理財產品
用益研究(ID:trustforward):掌握信託/資管發展最新前沿
合作交流
投稿:yanglee46@hotmail.com
合作:QQ406682234